关于放弃现金折扣成本决策问题的探试讨.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放弃现金折扣成本决策问题的探试讨【摘要】本文对放弃现金折扣成本计算公式的原理基础进行了详细剖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决策原则及放弃现金折扣对企业税前利润的影响。

特别是结合199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财务成本管理》试题第36题资料,对多个折扣条件下进行现金折扣决策的原有决策方法提出了分析质疑,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一、放弃现金折扣成本计算公式的原理基础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中延期付款或者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目前已成为融资企业一项重要的短期资金筹集方式.而应付账款是商业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通常在不提供现金折扣时,应付账款是销货方向购买方提供的免费信用,购买方可以无偿地获得相当于商品价款的资金在一定期间的使用权。

而当销货方在信用条件中提供了现金折扣时,购货方采用应付账款方式所筹资金就可能会有成本。

这个成本的发生取决于购货企业是否在给定折扣期内付款。

若购货企业在折扣期内付款。

这项商业信用是免费信用;若购货企业在折扣期外付款。

则这项商业信用会发生成本。

而这项成本的发生是由于放弃现金折扣所引起的。

通常其计算公式表达为: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上述公式的原理是以机会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为基础的。

众所周知。

机会成本是指选取一个方案而放弃另外一个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当销货方在信用条件中提供了现金折扣时。

相对于购买方而言通常意味着其面临两个方案。

即取得现金折扣方案和放弃现金折扣方案。

而一旦购买方选取了放弃现金折扣方案。

取得现金折扣方案的收益即构成了放弃现金折扣方案的机会成本。

这个机会成本即为放弃现金折扣成本。

为了详细说明该计算公式的原理.现结合具体数据进行分析。

例1:A公司2004年5月1日与某公司发生一笔商品交易,价款总额为1000元。

对方(销货方)提供的信用条件为5/10.n/30。

此时。

可以认为A面临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

在10天内付款950元。

取得5O元的现金折扣。

即取得现金折扣方案:
方案二,超过10天全额付款1000元,即放弃现金折扣方案。

根据以上说明。

方案一(即取得现金折扣方案)的收益构成了放弃现金折扣方案的机会成本。

那么取得现金折扣方案的收益如何计量是确定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关键。

为了便于说明。

现假设A购入货物并不是为了生产。

而是进行一项套购。

则A要想实现50元的折扣收益需满足以下条件:5月1日购入商品同时与另一客户(假设为B)达成交易:A于5月10日向销货方付款950元;A能向B收取1000元的货款。

由于市场是公平的,A也必须向B提供5/10。

n/30 的信用条件。

可以看出A能向B收取1000元货款的前提是B在折扣期以外付款。

按理性理财假设,B如果放弃了A给出的现金折扣条件。

则肯定会拖延至信用期的最后一天(即5月30日)。

那么A实现其折扣收益的最短时间从其5月10 日向销货方付款950元(可以看作A的投资)到5月3O日向B收款1000元。

间隔期为2O天(即信用期30天与折扣期10天的之差)。

即2O天的收益率约为5 26%(5O/95O)。

根据时间价值原理,这也就意味着1元投资在1年后会变成 1 X(1+5.26% )18=2 52元(其中18=360/20),即取得现金折扣的年收益率将为(2.52-1)÷1-152%。

如果A放弃了现金折扣,则152%即构成了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

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复利计算原理比较繁琐,所以常采用单利计算原理。

即2O天的收益率为5.26%,一年有18个2O天,则取得现金折扣方案的年收益率为94 68%(5 26%xl8),也即是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为94.68%。

将这一结果用式子综合表示即为:(5O/95O)X(360/20)=94.68%。

与上述计算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公式的运用[5%/(1—5% )]x[360/(30-1O)]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上述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公式,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A选取了方案一需要付款950元。

方案二需要付款1000元,则放弃现金折扣的方案比取得现金折扣的方案在2O天内多付款5.26%,即(100—950)/95O。

这意味着A为了多占用2O天销货方的资金将需要多付出 5.26%的代价(可以理解为向销货方融入950元使用2O天所支付的资金成本)。

与上述计算原理一样,按
照复利放弃现金折扣成本为152%。

单利计算即为[(1000— 950)/950]x(36O/2O)=[5%/(1—5%)]x[360/(3O一1O)1=94.68%
二、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决策原则
当销货方提供了现金折扣时,购买企业需要考虑应否享受现金折扣,即应该在折扣期内付款以获得现金折扣。

还是放弃现金折扣至折扣期以外的某一天付款。

相应地。

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是影响购买企业是否取得现金折扣决策的重要因素。

一般购买方在决策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足够的现金于折扣期内付款。

可以融入短期资金(如银行短期贷款)。

但需要负担资金成本;另一种情况是有足够的现金于折扣期内付款。

但面l临别的投资机会。

这样关于是否取得现金折扣问题的决策,就变成了放弃现金折扣成本与借入资金的资金成本或者投资收益率的比较了。

如果放弃现金折扣成本大于借入资金资金成本或者投资收益率。

则应取得现金折扣:反之.则应放弃。

但由于在实际中销货方提供的信用条件有单个折扣条件与多个折扣条件的情形。

则使该问题的决策特别是多个折扣条件下的决策变的不好理解。

下面分两种情况分别予以说明。

(一)单个折扣条件下的决策
所谓单个折扣条件下的决策是指销货方为了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提供的仅有一个折扣期及折扣率的信用条件。

如2/10.n/30等。

该种决策类型因为只有一个折扣期。

那么客户一旦放弃现金折扣。

理性的选择肯定应拖延至信用期的最后一天付款。

这样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与上述公式的原理描述是完全一致的。

由于只有一个放弃现金折扣成本。

决策时只需计算该放弃现金折扣成本并与借入资金资金成本或者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判断即可。

例2:某企业购买了发票金额为1OO万元的货物。

销货方提供的信用条件为2/10,n/60。

假设银行短期借款利率为14%。

试帮助判断该企业应否取得现金折扣。

根据以上公式原理。

可以计算其放弃现金折扣成本为[(1OO一98)/98]x(360/50):14 69%。

按照上述决策原则。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14.69%)大于银行短期借款利率(14% )。

或者说是取得现金折扣的收益率(14.69%)能够补偿借入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14%)。

所以应借入资金取得现金折扣。

但如果上例中的银行短期借款利率为15%,则应该放弃现金折扣并延迟至第6O 天付款,因为取得现金折扣的收益率(14.69%)不足以补偿借入短期借款的资金成本(15%),所以不应借入资金取得折扣。

(责任编辑:
admin)(二)多个折扣条件下的决策
所谓多个折扣条件下的决策是指销货方为了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提供的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折扣期及折扣率的信用条件,如10,1/40,n/60等。

由于该种类型的决策涉及到的折扣期及折扣率有多个,所以常见的决策问题不是象单个折扣条件下的决策类型那样简单地判断应否取得现金折扣,而是要判断决定哪个折扣条件最有利,也就是选取最佳付款日期和付款价格。

通常的决策办法是分别计算放弃各个现金折扣且延迟至信用期最后一天付款的机会威本.然后与给定的借款利率进行对比,选取一个大于借款利率较多的放弃现金折扣威本所对应的付款日期和付款价格。

但是该种决策办法笔者认为在理解放弃现金折扣威本决策原则上,特别是计算放弃现金折扣威本时存在运用性的错误。

下面我们可以借助于199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财务威本管理》试题第36题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某公司拟采购一批零件,供应商报价如下:
(1)立即付款,价格为9630元;(2)30天内付款,价格为9750元;(3)31至6O内付款。

价格为9870元;(4)61至90天内付款,价格为10000元。

假设银行短期贷款利率为15%。

每年按360天计算。

要求:计算放弃现金折扣的威本(比率),并确定对该公司最有利的付款日期和价格。

所公布的标准答案是:
(1)立即付款:
折扣率=(10000-9630)/10000=3 70%放弃折扣威本=3.70%/(1—3.70%)x360/(90-0)=15.37%
(2)30天内付款:
折扣率=(10000—9750)/10000=2.5%放弃折扣威本=2.5%/f 1-2.5%J~360/(90-30 J=15.38%
(3)60天付款:
折扣率:(10000—9870)/10000=1.3%放弃折扣威本=1.3%/(1—1.3%) 360/(90-60):l5.81%
(4)最有利的是第6O天付款9870元。

说明:放弃现金折扣的威本率,是利用现金折扣的收益率,应选择大于贷款利率且利用现金折扣收益率较高的付款期。

根据资料,该题的信用条件可以表达为 3.7/0,2.5/30,1 3/60,n/90 。

显然,上述决策思路依据的是机会威本的原理,命题人的决策标准是。

放弃现金折扣的威本率,是利用现金折扣的收益率。

原题标准答案中计算放弃现金折扣威本的方法在单个折扣条件下不存在什么争议,因为仅有一个折扣期,购买方一旦放弃了折扣肯定会延迟至信用期的最后一天付款,完全可以把放弃现金折扣威本率理解为取得现金折扣的收益率。

但在多个折扣条件下(如本例)不太符合正常决策思路。

因为当你在判断是否放弃立即付款的现金折扣时,首先考虑的是放弃立即付款到3O日付款时的机会威本,而此时运用放弃现金折扣成本公式计算的有关数据将发生变化。

其中折扣率应该是(9750-9630)/9750,信用期应为3O天而不再是9O天了。

此时按照公式原理计算的放弃立即付款到第3O天付款的放弃现金折扣威本为[(9750—9630)/9630]x[360/(3O—O)]=14.95%,与银行短期贷款利率15%相比较小,所以应放弃立即付款至第3O天付款。

同样的道理,你肯定要进一步判断放弃第3O天付款9750元延迟至第6O天付款9870元是否合理。

但由于此前你已经放弃了立即付款至3O天,也就相应地在承担放弃立即付款到第3O天付款的放弃现金折扣威本。

所以总体上看,如果继续放弃也就相当于在判断放弃立即付款至6O天是否合理的问题,其放弃现金折扣威本为[(9870-9630)/9630]x[360/(6O—O)]=14.95%,与银行短期贷教利率15%相比也较小,所以应放弃至第6O天付款。

最后,决策放弃第6O天付款9870元至第9O天付款10000元是否合理。

根据以上的计算思路,实际上是在判断。

放弃立即付款至第9O天是否合理,其放弃现金折扣威本为[(10000—9630)/9630]x[360/(9O—O)]=15 37%,与银行短
期贷款利率15%相比较大,所以不应在6o天付款的基础上继续放弃。

因而,第6O天付款9870元为最佳。

这个结果尽管与原题决策办法所得出的结论完全一样,但针对本题而言也许只是个巧合。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原题的解题过程所计算的各个放弃现金折扣威本是指放弃某一个现金折扣条件(如3.7/0)而延迟至信用期最后一天(即第9O天)付款的威本。

计算决策的错误在于片面理解了放弃现金折扣威本的计算公式,忽略了1—9O天内有三个价格(9750元、9870元和10000元),而不是象单个折扣条件下(如2/10,n/30)折扣期以外到信用期之间只有一个价格。

这样也就相应地忽略了在计算放弃后一个折扣(如 2 5/3O)的威本时所承担的放弃第一个折扣(如3.7/0)至本付款期(即第3O天付款)的威本。

如果将上题中的短期贷款利率改为14%,就会发现两种思路的决策结果的不同。

按照原题的计算及决策方法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率,是利用现金折扣的收益率,毫无疑问肯定还是选择第6O天付款。

但是,按照我们所说的计算及决策方法,由于放弃立即付款9630元依次到3O日付款、6O日付款和9O日付款的放弃现金折扣的威本分别为14.95%、14.95%和15.37%,与短期贷款利率14%相比均较大,所以理性的选择就不应放弃立即付款,换句话说企业应该立即付款。

可以想象,没有哪一个决策者在放弃立即付款至第6O 天不合理时,还会选择第6O天付款。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多个折扣条件下利用放弃现金折扣威本进行商业信用决策的方法应是:计算放弃第一个折扣条件分别至第二、第三个折扣期直至信用期的放弃现金折扣威本。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短期借款资金威本(或投资收益率)来判断选取最佳的付款日期与价格,而在总的判断原则上与单个折扣条件下的判断并没有区别。

三、放弃现金折扣对税前利润的影响
以上的分析实质上也可以说是从融资威本的角度对取得和放弃现金折扣威本进行的对比判断。

在实务操作中,如果企业利用了银行短期贷款取得现金折扣,也就意味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放弃现金折扣尽管不需要支付利息费用,但却要比取得折扣多支付相当于现金折扣金额的存货威本。

如果企业购进的商品完全于当期(年)实现了(消耗并)销售,则放弃现金折扣多支付的存货威本(即现金折
扣)便会对当期的税前利润产生影响,影响额即是用银行短期贷款取得现金折扣所支付的利息费用与现金折扣之差。

(责任编辑:admin)现假设:
S——赊销价款总额
△EBT——放弃现金折扣对税前利润的影响额
i——银行短期贷款利率
N——信用期与折扣期之差
CD——现金折扣百分比
KcD——放弃现金折扣成本
则:△EBT=Sx(1-CD)xixN/360-SxCD其中,Sxf 1-CD)xixN/3印为借入资金取得折扣所支付的利息;SxCD为现金折扣额。

由于KcD:CD/(1-CD)x360/N,所以有:△EBT=S×CD×(i/KcD-1)
可以看出,当i>KcD(即银行短期贷款利率大于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时,△EBT>0,取得折扣所支付的利息大于现金折扣,则放弃现金折扣将使企业的税前利润增加;当i
以前文例2资料为例,如果短期贷款利率为14%,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借入资金取得现金折扣所支付的利息费用约为100x(1— 2%)X14%x50/360=1.91万元,而放弃现金折扣多支付的存货成本为2万元(=100x2% )。

这意味着放弃现金折扣相对于取得现金折扣使企业减少约O.O9万元(=2—1.91)的税前利润,所以企业应取得现金折扣。

而此时由前文的计算结果可知,短期贷款利率(14%)小于放弃现金折扣威本(14.69%)。

如果短期贷款利率为15%,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借入资金取得现金折扣的利息费用约为100x(1—2%)X15%x50/360=2.04万元,与放弃现金折扣多支付的存货威本2万元相比,意味着放弃现金折扣相对于取得现金折扣使企业增加约O O4万元(:2.04-2)的税前利润。

所以企业应放弃现金折扣。

而此时短期贷款利率(15%)大于放弃现金折扣威本(14.69% )。

可见,放弃现金折扣对税前利润影响的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利用现金折扣威本进行信用决策原则的正确性,即:如果放弃现金折扣威本大于借入资金资金威本,则应取得现金折扣;反之,则应放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