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经典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
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C
解析:C
【分析】
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

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长短的关系。

故选C。

2.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

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C
解析: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B
解析:B
A.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k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kHz或小于20Hz时,我们便听不见了,“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超声波属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属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太低,故B 错;敲锣时用力越大,锣的振幅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应选C.
考点:声现象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
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B
解析:B
A.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量,即响度,故A错误;
B.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解析:C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A
解析:A
男中音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高音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
音的音色不同D
解析:D
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
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9.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一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
A .少了0.294s
B .多了0.294s
C .少了0.34s
D .多了0.34s A
解析:A
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传播的快,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减少的时间为 100m 0.294s 340m/s
s t v =
=≈ 故选A 。

10.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
A .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 .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 .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 .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B
解析:B
A .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故A 不符合题意;
B .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故B 符合题意;
C .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C 不符合题意;
D .上物理课时,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
C .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
D .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A
解析:A
A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20000Hz
C.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是因为音调发生了变化
D.鼓发出声音是鼓面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C
解析:C
A.真空无法传声,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故B错误;
C.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有关,向保温瓶中装水时,空气振动发声,不断加水,空气柱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高,所以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故C正确;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也是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13.每年9月18日9点18分警钟的鸣响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在气体、液体和真空中均可以传播
B.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越快
C.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C
解析:C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
C.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因为次声波频率过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人听不见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1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
解析:D
A.甲、乙两者的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但是振幅相同,所以响度是相同的,A错误;B.甲、丙两者的振幅相同,故响度是相同的,但是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是不同的,B错误;
C.乙、丙两者的频率是不同的,故音调是不同的,但是振幅是相同的,所以响度是相同的,C错误;
D.甲、丁两者的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频率也是相同的,所以音调是相同的,D正
确。

二、填空题
15.图甲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这主要防止电焊的弧光中有强烈的______对人眼的伤害;图乙是医院里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诊断仪帮助医生检查病人体内脏器的情景,这是利用声音可以______(选填“传递能量”或“传递信息”)。

紫外线超声波传递信息
解析:紫外线超声波传递信息
[1]电焊的弧光中有强烈的紫外线,故电焊工人在焊接时戴上防护眼罩是为了防止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2][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院里利用超声波诊断仪帮助医生检查病人的体内脏器,故选填超声波和传递信息。

16.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音调90
解析:音调 90
[1]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dB。

1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保持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先用较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如图甲所示;再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如图乙所示。

则图乙塑料尺产生声音的_____________大;
(2)如图丙和丁所示,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中,产生的声音频率为1.2×102Hz;如图丁所示的实验中,产生的声音频率为1.1×102Hz。

其中频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快慢的物理量,由实验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

响度振动低
解析:响度振动低
(1)[1]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用较大的力拨动塑料尺,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2)[2][3]保持塑料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塑料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塑料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频率的单位是Hz,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频率变小,音调变低。

18.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______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____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发生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振动响度音调
解析:振动响度音调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
[2]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19.接电话时,我们可以听声音就判断出打电话的是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即使对于陌生人,我们通过声音也能基本分辨男女,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色音调
解析:音色音调
[1] 不同的人由于内部结构有差异,所以发声音色会有所不同,判断是谁在说话,主要依据就是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2]通过声音也能基本分辨男女,是由于男女说话时音调不同,这是我们通过声音分辨男女的依据。

20.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在抗震救灾中,专家搜救队和直升机抢险队在抢救生命和运送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_____.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选填“气体”或“固体”)传给搜救人员的.信息固体
解析:信息固体
[1]声音的利用有两种,一种是传递信息,另一种是传递能量,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倒塌的墙壁等固体传递给搜救人员的。

三、解答题
21.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米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米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解析:10m/s
声音传播时间
1360m =
==4s 340m /s
S t v 声声空气 汽车的行驶速度 40m =
=
=10m /s 4s S v t 汽车
汽车汽车 答: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0m/s 22.飞机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解析:4080m
由题意知,飞机飞行的速度:
1.5 1.5340m/s 510m/s v v ==⨯=声
声音从飞机处传到人耳的时间:
2720m 8s 340m/s
s t v === 声音从飞机处传到人耳时飞机飞行的距离:
510m/s 8s 4080m s vt ==⨯=
答: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4080m 的地方。

23.蝙蝠可以发出和接收超声波并由此确定猎物的位置。

科学家根据这个发明了声呐。

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它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

(假设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
(1)在探测某处海洋的深度时,声呐发出超声波后6s 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若探测船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声呐向前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10s 后接收到返回的波,则接收到信号时暗礁到船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1)4500m ;(2)1650m
解:(1)超声波6s 通过的路程
s 1=v 1t 1=1500m/s ×6s=9000m
该处海洋的深度
19000m 4500m 22
s h =
== (2)探测船10s 通过的路程 s 船=v 船t 2=10m/s ×10s=100m
超声波10s 通过的路程
s 声=v 声t 2=1500m/s ×10s=15000m
接收到信号时暗礁到船的距离
15000m 100m 7450m 22
s s s --===声船距
答:(1)该处海洋的深度4500m ;
(2)接收到信号时暗礁到船的距离该处海洋的深度是7450m 。

24.长度为150m 的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从山崖的隧道口驶向一座大桥(如图所示),火车头在距离桥头240 m 处鸣了一声汽笛,鸣笛8s 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货车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

则∶
(1)火车的速度为多大?
(2)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1)30m/s ;(2)2720m ;(3)1240m
解:(1)火车的速度
11240m 30m /s 8s
s v t =
== (2)声音传播的路程 340m 8s 2720m s v t ==⨯=声声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1112720m 240m 1240m 22
s s s =-=⨯-=声 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 /s ;
(2)从火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2720m ;
(3)火车鸣笛时,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1240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