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第4节思想内容和观点态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第4节思想内容和观点态经典演练推荐(含解析)
【金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二第4节思想内容和观点态经典
演练推荐(含解析)
(概括内容主旨!)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姑苏台诗
刘禹锡
故国荒台在,前临震泽波。

绮罗随世尽,麋鹿古时多。

筑用金力,摧因石鼠窠。

昔年雕辇路,唯有采樵歌。

简述这首诗的写作思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联写荒台面临太湖;颔联写它由繁华转向衰败;颈联感叹筑台艰难,而台却毁于鼠穴;尾联将古今融为一体,当年的“雕辇路〞如今已成樵夫上山的路.“绮罗〞“雕辇〞等语暗示昔日的豪华,“金力〞指筑台时千辛万苦,“石鼠窠〞揭示由盛转衰的因由。

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从眼前的荒台联想到其昔日的繁华,今昔对比;然后分析筑台之难,毁台之因;最后再今昔对比,回到眼前景象上来。

展现了作者的古今之思,寄托了兴衰之叹。

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冬夜闲居
王人鉴
忽忽寒光早,闲居水上村。

病疏当世事,贫负故人恩。

黄叶深樵径,荒烟淡荜门。

凭谁论出处①,裋褐②信乾坤.
注:①出处:《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指出仕做官或居家隐居.②裋褐(shù hè):粗陋的衣服。

诗的中间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身体多病很少过问当今世上之事,因家境贫穷有负故人的恩情。

枯黄的树叶铺
满了砍柴的小径,淡淡的荒烟笼罩着简陋的柴门.诗的中间两联紧承首联,具体写了寒冬早至,自己闲居水上村的情形,也为尾联点明主旨作了铺垫。

3.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推窗
袁枚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注: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散文家。

乾隆十三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与山水为邻,以林鸟做伴,过起了悠闲自在的生活。

诗人喜爱大自然,而风雨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为什么称之为“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人喜爱大自然,所以选择了隐居生活。

自然界的朝晴夕阴,风雨多变,使得敏感的诗人时忧时喜,诗的前两句即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一个“恶〞字,形象地表现出他因风雨而无法亲近自然山水的懊恼心情,反衬出他对大自然山水的无比热爱.
答案:“连宵风雨〞本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诗人却因其阻碍了自己与自然山水的亲近,只能待在室内,连门窗都不能轻易打开,因此称之为“恶〞。

诗人此时内心的郁闷之情也正反衬出他对大自然山水的无比热爱.
(分析思想感情!)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天乐
王月山
夜来疏雨鸣金井①,一叶舞空红浅。

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

秋光苒苒。

任老却芦花,西风不管.清兴难磨,几回有句到诗卷。

长安故人别后,料征鸿声里,画阑凭遍。

横竹吹商②,疏砧③点月,好梦又随云远。

闲愁似线。

甚系损柔肠,不堪裁剪。

听著鸣蛩,一声声是怨。

注:①金井:设有雕栏之井,借指庭院。

②商:古时五音之一,音调悲伤。

③疏砧:时断时续的捣衣声。

“秋光苒苒。

任老却芦花,西风不管〞写出了秋天什么景色?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回答这两问,重点是要对上片的内容有所了解.上片以写秋景为主,先写一场秋雨过后,经霜打的树叶从空中飘落而下。

接着写水边莲花已花残香消,生长兰草的岸边浮动着清冷的秋气,秋凉阵阵,使人收起朝夕相伴的团扇。

面对肃杀的秋气,多情的词人不禁顿生孤寂、哀伤、怨恨之情.
答案:示例:(1)写出了秋气肃杀、万物渐渐凋零、天地萧瑟的景色。

(2)表达了词人为秋之无情而顿生的孤寂、哀伤、怨恨之情。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红绣鞋·雪
徐再思
白鹭交飞溪脚,玉龙横卧山腰,满乾坤无处不琼瑶.因风吹柳絮,和月点梅梢,想孤山鹤睡了。

这首小令体现出雪后景象怎样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内在意蕴的分析能力.考生要抓住描述形、神的关键词,形包括状、色等,神就要深入到事物的内在气质,这些与作者的心境联系在一起。

如洁白和远离世俗的心态相关联,宁静和恬淡的心境相符合。

答案:特点:外表洁白、壮观、宁静;内质安详、含蓄、蕴藉。

作者心境:恬淡从容,远离世俗,向往隐逸宁静的生活。

6.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田家
贯云石①
绿阴茅屋两三间,院后溪流门外山,山桃野杏开无限.怕春光虚过眼②,得浮生半日清闲。

邀邻翁为伴,使家僮过盏,直吃的老瓦盆干.
注:①贯云石:元代散曲作家,做过翰林侍读学士,后辞官隐居杭州,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

②虚过眼:白白地从眼前浮过。

“怕春光虚过眼,得浮生半日清闲〞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两句是在前三句写景基础上的抒怀,解题时要联系“怕〞“虚过眼〞“得〞等词语,并结合注释来感悟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两句写出作者对春光的珍惜,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偶得半日清闲也要尽享其乐,流露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情感。

(评价观点态度!)
7.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注:红莲夜:元宵灯节,红莲指灯节的花灯。

(1)“当初不合种相思〞句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间别久不成悲〞和“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诗句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字面意思。

其次要结合诗句中的重要意象和整首诗的主旨来把握诗句的深刻意蕴。

“种〞字将无形的相思形象化,“不合〞表面上是悔种前缘,实为更有力地表现这种相思的深挚和它带给词人的痛苦。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题要求回答诗句之间的关系,让考生感受诗歌内容的内在逻辑性。

“人间别久不成悲〞带有一定的激愤的意味,写恋人久别的结果,“谁教〞两句写恋人长久分离的状况。

考生可以借助对诗句之间因果关系的把握,来正确理解词人真正要传达的内涵,即既表现情人之间的思念之苦,更表现他们对彼此的情感之真挚。

答案:(1)此句是反其意而说,将抽象的相思形象化,表达了词人难以承受的离别苦情,从而含蓄地表现了情人之间感情的深挚。

(2)“人间别久不成悲〞和“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是前果后因的关系。

是说两人彼此之间虽然都有对对方的深切思念,但是却不能在一起享受人生的欢乐,时日一长,彼此便似乎已经体会不到对方内心的悲苦了。

词人如此曲折地表达了二人情感的深厚,韵味悠长。

8。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
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