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在儿科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分输血在儿科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在儿科临床应用
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沈亦逵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根据患儿的具体需要。

“缺什么、补什么”的合理有效的输血方法称为成分输血(BloodComponentTransfusion)。

小儿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大多数病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初诊时就需输血治疗作为抢救、化疗或为外科手术作准备,近年来主张应用强化疗或放疗,使其严重骨髓抑制及其他合并症增多,合理输血对这部分患者非常重要。

近20多年来,各种肿瘤病儿的输血治疗进展很大,主要是在正确诊断、分型、分期及合并症认识的基础上,输血指征的合理化和成分输血的合理应用方面。

全血输注缺点:
1.血中有多种血细胞及成分,具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包括HLA抗原)→可产生多种血液成分抗体→易发生免疫性输血反应。

2.全血所含白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量少,对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者难纠正。

3.小儿循环系统发育不成熟,输全血量多→循环负荷过重→心衰。

4.易传播肝炎等危险。

成分输血优点:
1.容量小,浓度与纯度高,针对性强,疗效好,如机采血小板一次含
2.5__215;1011个血小板。

2.输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免疫性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疾病)。

3.综合利用,节约血源(同一供血者多次选择性采用需要成分)。

4.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近年,由于造血生长因子(rhG-CSF、EPO等)的广泛应用,减少了血液成分(红细胞、粒细胞)的输注。

一、红细胞输注
贫血是小儿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部分病例在就诊时贫血就很严重,这是因为白血
病或转移癌细胞占据了骨髓造血空间,显性或隐性失血和无效性造血或红细胞破坏增多等,分疗或放疗抑制骨髓造血者,贫血更严重,常需要合理输血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恶性肿瘤患儿的贫血,输注红细胞是治疗贫血的有效措施。

临床上需要输血的患儿,80%以上需补充红细胞。

(一)常用红细胞的制品
1.浓缩红细胞:一般压积为0.7~0.8,含血红蛋白为220g/L。

(1)浓缩红细胞的优点:①携氧能力保持而容量减半,可减少输血后循环负荷过重的危险。

②避免或减少由血浆引起的发热和过敏反应,传播肝炎等危险减少。

③减少了血浆中钾、钠、氯、氨、乳酸和枸橼酸钠的含量,更适用于心、肝、肾病儿输用。

④经济实惠,适用于各种贫血病。

(2)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4~6次,以去除抗体、补体、杂蛋白等有害成分。

可减少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及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机会,减少输血性肝炎及CMV的感染率。

主要用于严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尿毒症等。

(3)照射红细胞:对接受强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处理方案及免疫功能缺陷者,为防止输入的血液中淋巴细胞在受体体内植活,因而产生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graft-versushostdisease,TA-GVHD)。

故应在输血前,将供体之血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