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新余一中胡立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
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体会红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
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急
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二、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片段和“重走长征路”活动的视频片段, 最后视频显示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的一段话:“本世纪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深刻的影响世界前途的事情了。

”然后教师提问:为什么时隔七十周年,仍然有这么多人深情向往着长征?长征吸引人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了解长征、探究长征、体验长征、重走长征路”。

学习过程:
一、了解长征、探究长征
(一)长征的原因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有谁能告诉我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
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到1930年全国建立了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的数量也发展到了十多万人,红军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大的“围剿”。

投影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巢”敌我实力对比表》指导学生分析。

次序国民党军
队中央红

实力对

领导人战略战术结果
第一次10万4万多约2.5:
1毛泽东制定和执行了符红军胜
第二次20万3万多约7:1
第三次30万3万多约10:1
第四次30多万7万多约4:1朱德、
周恩来
第五次50万8万多约6:1博古、
李德
制定了违背根据
地实际情况的战
略战术,如全面
出击等。

红军失

教师提问:五次反“围剿”力量对比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敌我力量对比都很悬殊。

教师提问:敌我力量对比最为悬殊的是哪两次,结果如何?第五次反“围剿” 敌我力量对比是不是最为悬殊的一次?但为什么结果却失败了?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总结,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对比相差是否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已无法立足,被迫开始进行一次战略大转移。

(二)长征的经过
1、长征初期:
视频显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教师提问:红军的长征开始于哪一年,哪一个地方?
学生回答后,视频显示: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出发。

接着再指图提问:面对红军的长征,敌人有什么举动?
视频依次显示四道封锁线,教师总结,红军一路冲杀,付出惨重代价,虽突破四道封锁线,但人数锐减,只剩3万多人。

而这时,蒋介石又在通往湘西的道路上,设下了新的障碍,布下口袋阵。

如果红军继续向湘西前进,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放弃进军湘西, 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

这一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行,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就是遵义会议。

2、遵义会议
视频显示遵义会议会址和会场的图片。

并要求学生阅读71页遵义会议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遵义会议作出了那些决定?
遵义会议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前三个问题学生基本上应该都能回答出来,第四个问题由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遵义会议前红军所面临的危险处境和所遭受到的巨大的损失;遵义会议的重大决定;遵义会议后红军军事形势的变化;遵义会议对长征的胜利及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出归纳总结: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左”倾错误的指挥下,军事实力遭到极度削弱,濒临绝境。

而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前线,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所以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不仅奠定了长征的胜利,而且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O
3、长征的胜利
视频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要求同学们结合地图并阅读课本,要求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经历了那些重大事件?其中哪两次战役是红军长征胜利
的关键性战役?
中央红军于何时何地胜利结束长征?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又是什么?长征的胜利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一一作出总结归纳,结合视频讲述长征的过程: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历时两年时间,行程二万五千里,路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遵义会议一一四渡赤水一巧渡金沙江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爬雪山,过草地一—陕北吴起镇会师——会宁、将台堡三军会师,胜利结束。

红军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历经千辛万苦,在以毛泽东等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终于使红军长征走向了胜利。

红军历经了千锤百炼,终于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长征锻炼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为全国甚至世界人民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为以后红军北上建立抗日根据地,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体验长征,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
第一步:视频播放几个长征中的片段,如《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跋涉水草地》等。

同学们观看后思考:
长征过程当中,红军遇到了那些难以想象的困难?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能够支撑他们度过这些无法想象的困难?
结合影片让学生谈谈感想,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这个概念并解释“长征精神”的内涵: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第二步:课堂小活动一回到过去,体验长征。

通过前面对长征的学习,影片的观看,以及教师的引导,同学们已经对长征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了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安排这样一个小活动:假如你是长征时候的一个宣传队的小红军,当我们在行军路途当中遭遇到这么多危险的时候
你会如何来鼓舞我们的战士继续前进。

让学生每四个人一组,分组讨论,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长征当中遭遇的一个困难,根据他们所选择的场景可以采取唱歌、演讲等他们认为可行的方式。

最后再抽两个小组到讲台上进行表演,如果时间允许,可抽更多的小组上台表演。

第三步:回归现实,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

通过上面的第一、二步,已经让同学们对长征有了一个完全深入的了解。

今年,正好是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是因为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灵魂,在七十年后的今天,同学们应该如何来发扬长征精神?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同学们应该怎么办?在日常的生活中,同学们又会怎么样来弘扬长征精神,来进行一场我们的新长征呢?
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七十年后的新长征》。

课堂小结:
结合视频再总结性的回顾一下:长征的背景、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长征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课后作业:
该课的练习册及课堂活动之后的心得体会:《七十年后的新长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