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长沙长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长沙长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民本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民为邦本”,即肯定民众是邦国基础,是君主废立和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是国家财税的来源;“本固邦宁”,即认为在民众的安居乐业基础.上获得君主政权的稳固,二者之中,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治民得民的政治措施,包括富民、安民、保民等。

与现代民主思想相比较,传统民本思想存在着巨大的历史局限性。

其一,恩赐式的重民主张。

历代民本论者对民众巨大的力量都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民众的暴力革命是君主王朝灭亡的异己力量,因此,他们提出重民主张。

所谓重民,一是要重视民意,通晓民情。

墨子指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二是要惜用民力。

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提醒统治者注意节约费用,爱惜民力,役使百姓,不违农时。

三是要重视民生。

即通过休养生息、整饬吏治、宽刑缓政和轻徭薄赋等措施,来富民养民。

重民的政治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制统治的严酷性,改善了民众的生存环境。

但是,重民的主体是君主,重民的内容是君主为民作主,重民的措施是君主施行仁攻;而民众只是被重视、被怜悯对象,在他们之上,站着一个普施雨露的救世主。

由此可见,民本政治的主动权掌握在君主手中,重民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没有也不可能有尊重民众政治权利的内容。

其二,隆君的政治目的。

如上所述,民本思想并不是一种论证民众政治权利的学说,相反,它以君主统治的长治久安为归宿,主张通过重视民众的力量和民心的向背,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来确保君主统治地位的稳固。

历代民本论者虽然认识到民与君之间对立的关系,并承认君权的相对性,但是,他们并不抛弃这种不合理的政治关系,而是千方百计地去调和民与君之间的矛盾,期望找到一种能有效解决民与君之间纷争的“灵丹妙药”。

可见,民本思想中的种种重民措施,都是作为君主的牧民之术而提出来的。

说到底,重民是手段,隆君才是目的。

孔子就毫不掩饰地说过:“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人。

”孟子也说过“保民而王”、“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之类的话。

就连激进的唐甄也明确表示,他的学说是为了“立于明主之侧,从容咨询”,即为统治者献计献策。

其三,人治的治国方式。

在如何实现民本政治的理想问题上,历代的民本论者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大同小异,无外乎君主修德、招贤纳良、节己顺民等,他们把政治理想实现的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的身上。

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证,民本思想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能否得到实施完全取决于君主的良心发现。

因此,民本思想的治国方式没有超出“人治”的窠臼,其历史发展也同封建王朝的更替一样,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每当阶级矛盾激化,新王朝建立的时候,明君当政,民本思想甚是活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国
明君谢世,昏君奸臣当道,民本思想便日渐式微,乃至销声匿迹。

综上所述,传统民本思想虽然力倡“重民”、“恤民”,以及对限制君权提出种种设想,但是,它本质上不是君主政治的对立物,而是一种君主统治的政治改良理论。

(节选自刘敏军《论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局限与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点肯定了“民”在国家中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B.重民的政治主张让君主施行仁攻,改善民众的生存环境,它是现代民主的基础。

C.君主时代,只有适当提高民的政治地位与权力,才能有效解决民君之间的纷争。

D.历代的民本论者把传统民本理想实现的希望无--例外地都放在了圣君贤相身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现代民主思想作为参照,论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巨大历史局限性。

B.文章以民众政治权利为视角,得出了重民是自上而下的恩赐式的施舍的结论。

C.文章对“隆君政治目的”的论证采用了类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D.文章讨论了民本政治的治国方式,认为这种方式还没有超出“人治”的窠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如果封建君主能清醒认识民众革命的巨大力量,就可能“重民”,实行仁攻。

B.唐甄的民本思想比孔孟思想更为激进,但仍然是为君主统治的长治久安服务。

C.只要封建王朝变“人治”为“法治”,就不会再有王朝的更替,国家的灭亡。

D.传统民本思想虽然力倡重民、恤民,但不过是-种君主统治的政治改良理论。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大卫母亲克莱拉死后,他的继父谋得斯通先生把他送到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工作,后来他来到贝特西姨婆处]
第二天早上下楼时,我发现我姨婆低头坐在早餐桌前,想得出了神,她的一只胳臂搁在茶盘上,水罐往茶壶里倒的水都漫出来了,整块台布都泡在了水中,直到我进来才把她从沉思中唤醒。

我敢断定,她想的一定是关于我的事。

吃早饭时我老朝姨婆看。

我看她看不了一会儿,发现她也在看我,我不知所措。

我的刀子落在了叉子上,叉子又绊到刀子上。

切下的成肉还没送到嘴里,肉的碎片却飞到了空中,高得吓人。

连茶都要呛我,
不肯走正路下去,走了错路。

“喂!”过了很久,我姨婆才开口说话,“我已给他写了信了。


“给——?”
“给你的后爸。

”我姨婆说。

“你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问道。

“我还说不上来,”我姨婆说,“我们还得看一看。


“啊,要是我得回到谋得斯通先生那儿去的话,”我喊了起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会儿我对这件事,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姨婆摇着头说,“我只知道,我还没法说。

我们还得看一看。


我一听这话,心都凉了。

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

她围上围裙,亲自洗起茶杯来。

谋得斯通先生的回信终于来了。

我姨婆告诉我说,他第二天要亲自来跟我姨婆谈我的问题。

我听了吃惊不小。

第二天,我坐在那儿计算着时刻,心里有时希望低落,有时恐惧上升,此起彼落地冲突着,弄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我就这样坐在那儿,等待着那张阴沉的脸来吓唬我。

“我要走开吗,姨婆?”我战战兢兢地问道。

……
“别走,少爷,”我姨婆说,“当然别走!”
“特洛伍德小姐,接到你的信,我觉得,为了表白我自己,更为了表示对你的尊敬——”谋得斯通先生说。

“谢谢你,”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说,“你用不着考虑我。


“这个淘气的孩子,居然丢下朋友和工作,出逃了。

他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死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

这孩子,性格乖戾,桀骜不驯,态度粗暴,脾气倔强、执拗。

我姐姐跟我,都曾尽力设法想把他的毛病改过来,可是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我相信,他是最坏的一个。


“这话太过分了!”姨婆立即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

”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把这孩子托付给我的一个朋友照顾,叫他学一门体面的职业。

可是他不喜欢这种职业,逃跑了,成了一个乡下的流浪汉,衣衫破烂地跑到这儿来,来向你诉冤来了,特洛伍德小姐。


“你还是先说说那体面的职业吧,”我姨婆说,“要是这孩子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也会要他去学那门职业吗?要是那可怜的孩子——他妈妈——还活着,你仍会要他去学那体面的职业吗,会吗?”我姨婆问。

“我相信,”谋得斯通先生点了点头说,“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
会有异议的。


“哼!”我姨婆说,“不幸的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一死,她的年金也没有了吧?”
“她一死也没有了。

”谋得斯通先生回答说。

“那份小小的财产——那懂房子、花园——那座没有乌鸦的鸦巢——就没有她儿子的份了吗?”
“我的亡妻很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完全信赖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不通世事、最可怜、最不幸的娃娃。

”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为合适的方法安排他。

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下去。

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打算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着。


我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

她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不!”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吧!”
“狄克先生,”我姨婆说,“你看我该拿这孩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考虑了一下,犹豫了一下,忽然喜上眉梢,回答说:“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你可以走了。

”姨婆对谋得斯通先生说,“这孩子我倒要留下碰碰运气看了。

即使他完全像你说的那样,那我替他做的事,至少也可以跟得上你替他做的。

不过你的话,我是一句也不会相信的。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那个可怜、不幸、一步走错的娃娃,你给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第一次遇见她时——我敢肯定,你对她一定大送媚笑,大飞媚眼,好像你连对鹅都不敢嘘一声——那一天,是那个软弱的小东西多么倒霉的日子!对那个单纯的娃娃来说,你是个暴君,你把她的心都砸碎了。

你利用了她大部分的弱点,伤害她,要了她的命。

呸!滚开!滚!”
谋得斯通先生一直站在门旁,脸带微笑地看着我姨婆,可是他那道浓眉却紧紧地锁在一起。

“再见了,先生!”姨婆说,“再见!跟你也再见了,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一言不发,审慎地伸出胳臂挽住弟弟的胳臂,以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走出屋子。

我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

我怀着极大的诚意,双臂紧搂着她的脖子去吻她。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姨婆犀利的追问,揭露了以谋得斯通姐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私、冷漠、金钱至上的丑陋嘴脸。

B. “我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有围嘴的围裙。

”姨婆的表现,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我”。

C. “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

”这说明大卫的母亲性格是软弱的。

D. “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当姨婆问及“我”的去留问题时,狄克看似答非所问,实际上坚定了姨婆收留“我”的决心。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焦急不安的心情。

B. 本文通过孩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感情细腻,具有真实感。

C. 文章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俩言行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性的善恶。

D. 文章多次运用“锐利地”“尖锐地”词语来描写姨婆,既写出她对“我”和妈妈的同情,也表现了其嫉恶如仇的性格。

6.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 “相由心生”,选文中姨婆的表情随着心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请结合本文的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理群:鲁迅是我珍贵的神
“老钱在北大开过不止一次的周氏兄弟专题课。

在北大,中文系老师讲课风格各异,但极少见像他那么感情投入的。

太激动了,眼镜一会儿摘下,一会儿戴上,一会儿拿在手里挥舞,一副眼镜无意间变成了他的道具。

他写板书时,粉笔好像赶不上他的思路,在黑板上踉踉跄跄,免不了会一段一段地折断;他擦黑板时,似乎不愿耽搁太多时间,黑板擦和衣服一起用;即使在冬天,他也能讲得一头大汗,脱了外套还热,再脱毛衣。

特别是讲他所热爱的鲁迅,有时你能看到他眼中闪亮的泪光。

每当这个时刻,上百人的教室里,除了老钱的讲课声,静寂得只能听到呼吸声。


学生昵称的这位“老钱”,正是钱理群。

“你看我像不像这尊弥勒佛?”鹤发秃顶的钱理群,正笑嘻嘻、小心翼翼地托起他家供奉的“四神”之一,对着镜头摆起了pose。

接着,老顽童般要求摄影记者拍下他与其他三神的合影,“喏,左边墙上是钟馗,还有,还有,那件大衣柜侧面挂的关老爷,再就是——”
再就是——他的眼神定格在了书屋的正壁上,那是一幅鲁迅的肖像,“这是我家珍贵的神。


“神”凝视远方,任重道远;钱理群凝视着“神”,近在咫尺。

适才,他还在电话里申明:“对不起,我个人不接受采访,关于鲁迅实无可说……”喉咙沙哑,声音低沉,听不出半点浙江乡音。

“可是,鲁迅先生不是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还是有的?”记者紧追不舍。

电话那边爆发出一阵突兀的爽朗笑声,爆笑过后,慨然应允。

我曾说过,当一个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时,他与鲁迅是无缘的。

当一个人对生命充满了困惑,在生命中去苦苦寻求……去寻求一种精神支援时,就是他读鲁迅,与鲁迅产生心灵碰撞的最佳时刻。

我是生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

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年代充满了民族、国家、家庭与个人的苦难,正是这“苦难体验与记忆”,成为我观察、理解20世纪中国历史与文学,以至中国的现实与未来的基础。

我曾就读于人民大学新闻系,生平最大爱好就是读书。

毕业后被分至贵州地区任中学教师。

我在那里一呆就是18年,青葱岁月,而立之年……在那里,我曾因为家父是国民党高官,1949年带着两个哥哥去了台湾,而被打成反动官僚出身的黑子弟,屋子被抄得狼藉一片,父亲的照片就在那里被他们抄走了;在那里,我刚刚摘下“走反动路线”的帽子,父亲的照片被送回来了,而我却不敢留下来,在夜里,我哆哆嗦嗦烧掉了它;在那里,我违心地“坦白交待”、胡说一气时,我深爱过的学生,我关心备至的学生也在疏离我,他们甚至在一个黑夜将一件我送给他们的衣服还了回来,在上面狠狠戳了几个大洞,写着:钱理群,我们要戳穿你的假面具……
假面具?鲁迅先生说过,人在白天都是要戴着假面具的,惟有当夜深人静,闭门独处时,他才能卸下伪装,赤裸裸面对自己。

也就在那时,我曾一度与他夜谈,并写下了我的第一篇文章《我与鲁迅》。

以后,我每篇研究鲁迅的文章后面,都会写下一篇长长的后记,它们,就是我的墓志铭。

1978年,我像个老童生一样考取了北大中文系研究生。

父亲离世的消息从台湾传来了,哥哥又逝于美国,母亲最终葬在了南京。

生不团圆,死各一方。

一个大家族,十多个人,居然没有一张全家福!
国家、民族、个人命运,百感交集。

我在寻问,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未名湖畔,我常常独自徘徊深思;深夜,我伏案向鲁迅先生裸裎心迹,寻求解答。

我痛苦地发现,我们这一代人犯了如此多的错,我们长时间放弃了独立思考,长时间陷入了一种盲目崇拜。

不断对自己提倡的东西进行质疑,直接影响了我日后的思考方式,也必然导致我骨子里的不安分,和不那么讨人喜欢。

我年轻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回到北大去,给青年人谈谈我的鲁迅观。

在北大,我最得意的事,就是我讲了17年的鲁迅,我成了鲁迅与青年之间的桥梁。

(摘编自彭苏《钱理群:鲁迅是我珍贵的神》)相关链接
钱理群,1939年出生。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

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钱理群原本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但因记者巧妙引用鲁迅名言而慨然应允,还对着镜头摆起了pose,可见他的真性情。

B. 钱理群生长在充满了民族、国家、家庭与个人的苦难的年代,这“苦难体验与记忆”,对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

C. 钱理群回忆在贵州地区工作的18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当年因为害怕,他烧掉了父亲的照片,文中他对此事进行了辩解。

D. 回到北大为青年人解读鲁迅是钱理群年轻时就产生的梦想,他后来不仅如愿以偿,而且因此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9.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引用学生的话,用一系列传神的动词体现钱理群上课时的感情投入,突出钱理群的形象特征。

B. 钱理群讲他所热爱的鲁迅时,教室里“静寂得只能听到呼吸声”。

这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钱理群的课堂感染力。

C. “我每篇研究鲁迅的文章后面,都会写下一篇长长的后记,它们,就是我的墓志铭。

”这些后记是对钱理群真实内心的记录和纪念。

D. 全文采用第一人称,以钱理群自述的方式行文,既给读者增添了亲切感,也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10. 钱理群为什么将鲁迅视为“珍贵的神”?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
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选自《晋书·鲁芝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

B. “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代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 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D. 谥号,即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由民间所追加的称号。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 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 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 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4. 翻译下列句子。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16.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
C.①苏轼②辛弃疾③岳飞④李煜
D.①苏轼②柳永③辛弃疾④李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谨库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