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动力电池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G动力电池介绍
1、行业地位
LG化学在2014年电池产量为886MWh,虽然远不及排名第一的松下(2726MWh)和第二的AESC(1620MWh),但在全球20大汽车品牌中,LG化学已与其中13家展开合作,单从合作厂家数目来看,LG化学已成为全球“最大”车用锂电池供应商。

根据NavigantResearch的调查结果,LG化学在市场竞争力上占据领先地位,Lux Research的调查结果则显示,LG化学在经营成果和技术竞争方面也保持领先,而LG化学也自信的声称自己是“全球第一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合作伙伴:通用、三菱、现代、沃尔沃、伊顿、大众、奥迪、戴姆勒、福特、雷诺、上汽、观致、长安、长城、一汽、东风柳汽
AESC虽然排名在LG之前,但是由于聆风销量下降,AESC的市场份额处于持续下降状态(2012年第一季度为36%,2013年第一季度为28%,2014年第一季度为23%),今年第一季度已经降到17%。

而LG化学又刚与日产汽车签订电池外包合约,所以未来AESC的市场份额还会继续下降,LG很有可能赶超AESC,直逼松下。

2、发展历史
LG化学从1995年即开始研发锂电池,经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单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组开发到技术服务等,电池产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电池、纯电动汽车(EV)电池。

3、核心技术
无论是松下,还是AESC,都是消费电子产品公司。

LG化学则是唯一以化学品和材料为基础的电池公司,经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建立配料和发展化学品的经验,让每一个电池单元更稳定,利用核心专业知识让电池技术渐进发展。

电池的关键因素是材料,LG化学依靠化学和材料科学专业度,不断降低成本是其长期成功的关键。

LG化学拥有从材料到电池再到电池包的一系列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电池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隔膜、负极和电解液的研究等)、单体电池设计、电池包结构设计、独有的BMS算法。

其中电池原材料是LG化学一直最为推崇的核心技术,这也是LG化学一直强调自己是"电池公司中唯一一家以化学为基础的公司"的原因。

LG化学不仅在原材料的开发和分析能力方面卓越, 价格及品质方面也掌握了竞争优势,尤其是在电池性能方面实现了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及重量能力密度, 并通过整套工艺流程降低成本。

材料
LG化学正在将大部分精力聚焦于推动成本降低。

在电池的成本结构中,制造方面并不占很大比重,大约60%的成本都涉及到材料,电池制造商的材料成本主要是采购材料,很大程度上受到规模化和材料性能特征的影响。

LG化学认为在减少净材料成本方面还可以做的更多,并通过更好的设计、定制、调整属性等等,得到同样优秀性能的电池。


1. 正极材料(拥有表面处理技术与粒径分布调控技术)
- 通过新技术, 提高传导率,通过调控粒径大小提升能量密度
- 在全球首次开发高容量、高富镍三元材料(比他公司高10%)
2. 负极材料(对负极材料结构的深度了解)
- 通过提高材料的耐久性, 确保了安全性能
- 通过与战略伙伴的合作,不断提高价格竞争力
3. 电解液
- 以长时间的有机物方面的经验为基础, 建立程序
⇒发现对动力电池所需的电解液组成结构
虽然LG本身并不生产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但对负极和电解液均有深入研究,了解它们的各项性能对电池的影响,并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保证负极和电解液的品质和稳定供应。

4. 隔膜
LG化学开发出Safety Reinforced Separator,即以纳米大小的陶瓷涂布在正极和负极中间的隔膜表面,保证隔膜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陶瓷的加入使隔膜在高温下也不会热缩,避免了正负极在高温下的接触,提升电池的高温安全性能。

该项技术于2007年在韩国获得专利,随后2010年在美国、2012年中国、2014年欧洲和日本也先后获取专利。

2015年,LG化学对外宣布与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锂电池隔膜相关专利技术许可协议。

这是继去年LG化学出口日本后第二次对外转让隔膜技术,LG化学将收取适用该专利技术隔膜销售额的部分专利使用费。

电池设计
LG电池采用软包设计,结构为Stack & Folding方式。

Stack & Folding方式的单方向有序重叠可以减少了电极开裂的可能性,并有助于制作更加轻薄的电池。

同时拥有高容量和高密度,发热面积较大可以调节最适当的温度,有利于保持长寿命与高性能。

电池包设计
在有限空间的条件下,考虑电池的功率、能量、冷却、尺寸、价格方面的设计及电池包的结构,尤其在温度控制方面有独到之秘。

车内安装数十万个零部件, 而且每家汽车生产商安装电池的位置和空间不同, 因此电池设计适应性极为重要。

LG化学根据车内的实际空间,通过改变电池型号、极耳位置、电芯数量,优化电池组容量。

配套LG锂电池组的2017年款雪佛兰Bolt最大续航里程达到200英里(322公里)。

而韩国LG化学推出全新锂电池组,功率为80千瓦时至120千瓦时,其大功率版本相比特斯拉Model S所搭载的85千瓦时电池明显更胜一筹,搭载该款电池的电动车续航里程可达300英里(483公里)。

BMS
LG化学通过电池技术研发经验开发出ASIC芯片,以汽车OEM通信为基础
开发BMS, 为动力电池提供了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电池管理系统。

品质管理
LG化学电芯投产量高达5,000万只,但尚未发生过问题,依靠的就是它优秀的品质管理能力。

4、市场
2009~2014 现代/起亚项目
从2002年起与现代起亚共同进行研发, 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问世了Avante/Forte 混合动力汽车和Sonata/K5 混合动力汽车。

并且2013年现代Blue City CNG混合动力公共汽车以及2014年Granduer/K7混合动力汽车分别成功问世。

2010~2014 通用(GM)项目
从2007年被选定为锂电池共同合作开发商,于2010年和2014年分别问世了Chevloret Volt/ Opel Ampera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Cadillac ERL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2012~2013雷诺(Renault)项目
于2009年签署了对Twizy的批量供应合同, 且在2010年签署了对Fluence 和Zoe的批量供应合同。

结果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上市Twizy、Zoe和Fluence。

2012 福特(FORD)项目
于2009年被选定为对Focus EV的电池供应商,在2012年正式上市了Focus。

2012 沃尔沃(Volvo)项目
于2011年签署供应合同,在2012年正式上市了V60。

目前还为沃尔沃XC90 T8提供电池
2014 奥迪(Audi AG)项目
世界最大的电池制造商LG化学周三与奥迪公司(Audi AG)签署协议,为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提供锂电池,价值达数亿美元。

LG电池将会用于奥迪新一代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并将从奥迪的母公司大众
汽车(V olkswagen)赢得更多订单。

2015 与中国车企合作
2015年,LG化学宣布同长城汽车签署协议,将为后者供应超过20万套电池。

这些电池将被配套到长城自2017年起批量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车型上。

除了长城之外,该公司同期还同另一家中国主流汽车制造商签下大单。

除了长城汽车的合作属于最新进展外,LG化学已与中国五家自主车企(上汽、中国一汽、东风柳汽、长安和观致)进行合作。

此前LG化学方面透露:“其中4家车企的订单数已经超过10万辆”。

此举将直接为LG化学带来数十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

5、战略布局
2014年7月,LG化学与中国南京市政府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10月在南京开建电池工厂,将从2015年底投产,产量可满足10多万辆电动车的需求。

预测电动车电池工厂投产后,到2020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1
亿元)。

这是LG化学继韩国梧仓工厂、美国霍兰德工厂之后的全球第三个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同时也是LG化学公司全球最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因此,LG化学构筑了从韩国忠清北道梧仓到美国霍兰再到中国南京的全球电动车电池三维生产体系,美国和中国工厂生产的电池将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梧仓工厂则将满足韩国和欧洲市场的需求。

LG化学2011年提出在2015年实现夺取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目前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LG化学已经进入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的顶层梯队。

除了电池业务以外,LG还将与特斯拉叫板,正式进军电动汽车市场。

近期,LG化学宣布研发一款单次充电里程高达200英里的电动汽车,售价仅30,000~35,000美元,为特斯拉Model S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