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着“为学生发展奠基,为教师成长服务”的指导思想,华蓥市实施了精品课建设工程,为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基本的理性认识和实施策略。
精品课建设主要指组织教师进行的研制、修改、收集、整理、遴选、共享精品教学设计及课件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
精品课建设目的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教师使用优秀教学设计及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精品课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导学设计优化问题,精品课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
教师专业素养是什么呢?广义来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就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高度凝练。
狭义而言,是指教师娴熟的专业能力,表现为扎实的学术水平、精深的教研水平、精湛的教学水平、高超的指导水平等。
本文侧重于狭义的教师专业素养,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执行能力。
一、精品课畅通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
(一)强化教师实施教学的目标意识
以前,教师对确立课堂教学方向的工作重视不够,对承载教学方向的教学目标主要以“借用”为主,凭经验和感觉确定。
精品课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团队合作,以集体智慧开展研究性备课,要求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更加准确,表达更加规范,可操作性、检测性更强。
精品课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是根据教学实际明确规划师生教与学的一系列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强化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目标意识。
(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过程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经验、研究水平和创新意识等,统称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精品课研制过程中,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在每一个研究团队里,有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
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围绕教学中的问题,程序性、策略性、目的性地研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策略、方法在交流、辨析、优化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和发展。
(三)大面积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最核心的是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精品课建设不但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平台,更为教师发展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搭建了平台。
要求教师不但要备出精品课,更要上出精品课,最后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名牌教师上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展示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开展磨课、赛课等活动,实行推门听课等方式,从整体与常规上形成人人上好课的局面。
二、精品课建设的运作机制
作为一项系统化、长期性的教师发展工程,如何针对区域实际情况,探索一条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设路径,是确保精品课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
(一)行政推动
华蓥市教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
市教研室具体落实精品课的研发工作,各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市教体局将精品课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并计入学校的绩效考核。
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卿彪
(二)名师带动
目前,华蓥市评选市级名师40名,优秀教师50名,成立名师工作室22个,遴选名师培养对象100余名。
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主动承担精品课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带头作用,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理念及良好的教风师德推动精品课的建设、完善。
同时,精品课建设也作为对名优教师资格申请、资质延续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三)课题牵动
为解决广大教师理论储备不足和缺乏具体操作技术的问题,华蓥市教体局成立了课题组,提炼固化研究成果,总结反思教改经验。
学校的16个课题列为该课题的子课题,一边实践、一边研究,将实践和研究这“两张皮”合二为一,互相促进,达成双赢。
(四)评价驱动
评价落实是精品课建设成功的坚实保证。
为确保精品课建设的顺利开展,全市制定了《华蓥市精品课建设实施方案》和《华蓥市精品课建设评价量表》,增大了精品课建设在各类考核中的权重,采取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行专项考核。
同时,市教体局对学校推荐的精品课教学设计及课件进行评比,表彰优质教学设计教师和先进学校。
三、精品课的实施策略
(一)坚持集体备课,发展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精品课建设由过去的教师各自为战转为共同合作开发,使教育释放出了更大的能量。
精品课教学设计与课件研制按照“分配任务—个人初备-集体研备—市级评选—形成精品—网络共享—个性修改—撰写感悟与反思—再次创作定稿”的流程进行。
在这一流程中,各类教师分工负责,通力协作。
各学科名优教师围绕教学理念、主题研究、实践积累、研究信息等进行引领;学科团队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课标和教材解读,研究学情与实施策略;团队骨干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教师个体结合班级学情和自身特点自主践行,选择优化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课堂实践后进行反思交流,验证效果,积累实践经验和改进策略。
坚持集体备课,是精品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集体备课要关注两个关键因素:第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在保证教师群体参与度的基础上,注重参与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避免抛开要点而环顾其他。
近年来,华蓥市共有2500多名教师投入到精品课建设工作中,共创作教学设计4500多个、教学课件4200多个,课例录像1000多个,涵盖了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
精品课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活动节省了老师们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打开了一扇全景之窗。
(二)坚持上好课,发展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1.开展“琢玉工程”。
华蓥市开展了以“携手打磨精品课,助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琢玉工程”,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铺路搭桥建平台”。
通过“名优教师上好引领课,新聘教师承担见面课,普通教师执教达标课”,助推教师关注课堂,提高教学水平。
在追求教师面上发展的同时,重点给力于青年教师,践行“玉不琢,不成器”的思想,推行“琢玉工程”培养计划,开辟一条跟踪帮扶、着力打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琢玉”通道,缩短青年教师成长期,力促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实施课堂调研。
近几年,课题组每个学期组织教研员、全市学校教科室主任40余人,分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三个组,以随堂听课的方式对华蓥市30多所学校的精品课教学开展了全面调研,并计算好课率。
中小学的绝大部分学科、绝大部分教师都接受了调研,调研后分课时撰写调研报告,和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3.召开精品课建设现场会。
实行精品课建设现场会申报制度。
精品课建设工作搞得好的学校和教师,可以申报召开现场会,市教体局根据现场会的效果进行奖励。
现场会要求全校课堂全开放,参会人员(各学校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骨干教师)随堂听课,并对授课情况打分评价。
(作者系华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