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英文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
是位于名之前。

中国人姓名书写特点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个人观念淡薄
2.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
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其中“立子立嫡之制”是指()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3.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
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
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4.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
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
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天人感应观 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5.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这个制度就是…
A.刺史制度 B.察举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设立中朝机构()
6.《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关系 B.财产制度
C.宗教信仰 D.地域联系
7.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开创省制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8.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人准备上报给秦始
皇的有关当朝文武百官罪行的报告。

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 (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9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
主财,各不相知……”。

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0.钱穆指出:“在此分科考试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
上之特权阶级。

”这一“制度”指的是 (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11.“其留下的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历史上不再
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其历史发展的特色。

”材料中的“其”指
A.英国的“光荣革命”B.美国的联邦政府
C.法国的1875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2. “把新的内容装进传统的外壳,使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该国国民性中最
大的特点。

”近代以来该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该国是()
A.美国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13.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
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 )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14.美国独立后,在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中,规定美国实行什么制? ( )
A.民主制B.邦联制 C.立宪制D.君主制
15.17世纪末,英国某法案规定:“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


该法案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英国确立了代议制 B.责任内阁制形成
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国王丧失全部权力
16.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至今,共经历了13位英国首相。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称女王是
“政治不粘锅”,这表明()
A.女王掌握着国家实权 B.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女王不关心政治 D.女王没有全部政治权力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虚君,没有实权
B.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C.皇帝掌握了最高权力,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D.议会是立法机构,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18.“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此规定来源于 (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德意志帝国宪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