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干 Nhomakorabea性的结论
世界经济及全球化发展的前提--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的产生和深 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分工深化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历史变迁和不断深 化,当代的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格局、变革和发展 趋势产生着巨大影响。
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在北京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中国社科院研 究员用他新买的iPad浏览新闻、阅读书籍,引来众多与 会者的围观,学者们对它的功能、价格等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日本《读卖新闻》6月23日在头版报道了一条消 息:从4月3日问世到6月21日的80天里,iPad总共卖出 了300万台。此前一天,韩国发行量最大的《中央日报》 则刊发了一篇驻港记者的署名文章,题为《“中国深圳 制造”的iPad》。文章将一组冰冷的数据残酷地直陈在 读者面前:一台iPad在美国售价499美元,其中“LCD平 板(95美元)、苹果A4处理器(26.8美元)、16GB存储 器(19.5美元)等高附加价值零配件占成本的54.4%, 而iPad的零件材料总成本为259.6美元(占零售价499美 元的52%)。而组装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例为3.4%。每 卖出一台iPad的时候,台湾富士康和深圳工厂的40万中 国工人仅仅分得9美元。”
In 2005: IBM’s personal computer business was
pruchased by the Chinese company Lenovo.
China
三、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自然条件:(气候,资源,国土面积,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作为国际分工的基础,主要反映为自然条 件的差异性和产品的多样性,它提供了国际分工的可 能性,而要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需要一定的社会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进步,在发达国家强
化其在原有贸易格局中的既得利益的同时,发展中国
家的产业结构就有可能永远地被锁定在国际分工链条
的末端,进而掉入“国际分工陷阱”。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面临两难抉择:一方
面,加入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被迫或自愿地接受
发达国家制定的于己不利的规则,必将不可避免地付
经济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 场规模,人口数量、生产关系等)
这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条件。
3.殖民主义的影响
历史上,西方殖民者采取的武力征服的政 策,各种超经济强制手段和自由贸易政策, 在亚、非、拉一些国家推行国际生产专业化, 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形成的过程中,也起过 重大作用。
4.国家对外贸易政策
➢ 问题:上述案例说明了什么?发展中国家还要 不要继续参加国际分工?为什么?

启示


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技术管理
人员;而发展中国家有大量闲置的低素质、低技能的劳动力。
启示
国际分工的收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是 严重不对称的。国际分工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 得,发展中国家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
评价:重商主义政策曾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它们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 生产力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但对社会经济现象 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 域,因而它们的经济理论是不科学的。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奠基人 著作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英国
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可能从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收益, 但与发达国家获得国际分工收益绝大部分不同,发展中 国家只能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这一小部分收益, 发展中国家还会进行激烈的争夺。他们竞相开出各种优 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 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 治上的让步。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分 工
英国 葡萄牙
1 1
前 合计
2
分 工
英国 葡萄牙
2.125
后 合计 2.125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人/年) (单位)
120
1
80
1
200
2
2.2 170
170
2.2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00 90 190 220
220
国际 英国
1
1.2
交换 葡萄牙 1.125
1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富论
标志着自由贸易理论的诞生
批判了重商主义 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自由贸易理论的先驱,被人 们称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国富论》也被世人誉为经济学的“圣经”
当时一位英国学者的描述:
“在实质上,世界的1\5是我们自愿的进贡者,北美大 平洋和俄国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 我们的谷仓;加拿大和波罗地海诸国是我们的森林; 我们的羊群的牧场在澳洲;我们的牛群在美洲;秘鲁 把他们的白银提供给我们;加利福尼亚和澳洲把自己 的黄金提供给我们;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从印度把 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法国和西班牙是 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是我们的果园;我们从北 美合众国以及其他国家获得棉花。
一 个 例 证
英国呢绒的生产有绝对优势, 葡萄牙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分 工
英国 葡萄牙
1 1
前 合计
2
分 工
英国 葡萄牙
2.375
后 合计 2.375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人/年) (单位)
120
1
80
1
200
2
2.2 190
190
2.2
国际 英国
1.1
1.1
交换
1:1 葡萄牙 1.275
水平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一般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各发达国家技术重点不同、开发、 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类型也就不同,由此产生了水平分工。采 用这种类型分工的产业间关联度较低,此种类型国际分工的参与国 之间是一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
(二)国际分工按分工是在产业 之间或产业内部分为
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推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推动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机遇企业战略和组织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政府钻石系统背景资料20世纪60年代直至90年代初期东亚经济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即所谓雁行模式在雁行模式中日本扮演了技术来源和投资来源的角色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同时日本将进入成熟期和大规模制造期的产业转移到更有成本优势的亚洲四小龙四小龙产业升级后将这类行业进一步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各国和中国沿海地区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和进入21世纪后经济衰退雁行模式解体后各国均思考如何整合本地区的资源构建新的分工模式讨论
Is the Boeing’s jet airliner an American product?
Suppliers of Boeing’s airliner: Japan: the fuselage, doors, wings; Singapore: doors for nose landing gear; Italy: wing flaps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 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 之间的分工。 国际分工是各国对外贸易的基础。
二、国际分工的分类
(一)按照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 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
出惨痛的代价;另一方面,如果拒绝接受现行的国际
经济规则似乎没有其他出路。即使闭门造车成为可能,
其结果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因为各国的比较优势必须
在国际分工中才能得以实现。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内含、分类、条件、特点 第二节 国际分工理论:四个阶段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相对优势理论,李嘉图 要素禀赋学说,赫克歇尔----俄林 里昂惕夫反论,里昂惕夫。
产业间分工
产业内分工
产业间分工
发达国家--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资源类初级产品 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业内分工
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 技术和营销--发达国家 生产--发展中国家
产业内部国际分工主要有3种形式:
第一,同类产品不同型号规格专业化分工。在某些部门内某 种规格产品的国际生产专业化,是部门内国际分工的一种表现形 式。
1
通过自由贸易各国的消费者和生产量都能增 加。
2
一个在任何方面都落后的国家也能够参加国 际贸易并能够从中获利。
3
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原则为“两利相权取 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
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
(Heckscher-Ohlin Theorem)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建立者,他的劳动价 值论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 分工学说和经济自由主义是 其理论的两大支柱。
代表著作《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1776年)又 名《国富论》。
Adam.Smith(1723-1790)
背景: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财富的积累必须是提高
第二、零部件专业化分工。许多国家为其他国家生产最终产 品而生产的配件、部件或零件的专业化。目前,这种国际生产专 业化在许多种产品的生产中广泛发展。
第三、工艺过程专业化分工。这种专业化过程不是生产成品 而是专门完成某种产品的工艺,即在完成某些工序方面的专业化 分工。以化学产品为例,某些工厂专门生产半制成品,然后将其 运输到一些国家的化学工厂去制造各种化学制成品。
“垂直型”国际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
垂直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 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
展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
中 国
产品生产--产品研究开发

发 达 国 家
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特征之一先进国家主要从事产品的研究与 开发,而后进国家则集中于产品的生产,它强化了分工参与者之间 的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
total: 65% of the 778 by value built by foreign companies
IBM ThinkPad X31 laptop computer:
The U.S.: designing, marketing Thailand: keyboard South Korea: display screen Malaysia: built-in wireless card Mexico: assembling
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进行分工。
基本思想:每个国家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
业化生产,出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 那些在生产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按照各自有利条件( 绝对成本低)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 ,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1.1
两国分工都得到了利益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100 110 210 220
220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
• 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7年)
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
贸易利益呢?
各国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 中力量生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

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 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

加,如此形成的国际贸易对各国都有

利,即“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

主张自由贸易。
分工后两国所费劳动人数较分工前并未增加,但酒从2单位增加到 2.125单位,增加了0.125;而毛呢从2单位增加到2.2 ,增加了0.2单位, 葡英两国进行交换,均属有利可图。
四、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
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分工以现代化技术、 工艺为基础
产业内分工逐步增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发生变化:前者高
精尖、技术资本密集型,后者简单、劳动力密集型 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 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 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亚洲硅谷——班加罗尔
导入案例:“国际分工陷阱”
• 在美国市场,中国出口玩具“芭比娃娃”的零 售价为9.99美元,它在美国海关的进口价仅为2 美元,两者相差的8美元作为“智力附加值”被 美方拿走。在剩下的2美元中,1美元是运输和 管理费,65美分支付原材料进口的成本,中方 只得到区区35美分的加工费。由此可见,包括 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链条中处于 明显的劣势和低端,而发达国家则成为最大的 赢家。 这样的例子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 贸易中并不鲜见。
CALLING CENTER
第三节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国际分工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当代贸易理论
资源禀赋理论
规模经济 产品周期 产业内贸易等
背景:重商主义流行
理论内涵:只有金银货币才是财富,对外贸易 是获取财富的源泉。为了积累国内财富,国家 必须干预对外贸易,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