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形考任务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形考任务3
一、选择题(已知作品选择作者,每题2分,共10分)
1.《唐璜》
选择一项:
a. 华兹华斯
b. 拜伦
c. 夏洛特·勃朗蒂
d. 盖斯凯尔夫人
正确答案:拜伦
2.《叶甫盖尼·奥涅金》
选择一项:
a. 屠格涅夫
b. 莱蒙托夫
c. 夏多布里昂
d. 普希金
正确答案:普希金
3.《死屋手记》
选择一项:
a. 契诃夫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亚·奥斯特洛夫斯基
d. 谢德林
正确答案:陀思妥耶夫斯基
4.《包法利夫人》
选择一项:
a. 狄更斯
b. 乔治·桑
c. 司汤达
d. 福楼拜
正确答案:福楼拜
5.《汤姆·索亚历险记》
选择一项:
a. 马克·吐温
b. 惠特曼
c. 霍桑
d. 爱伦·坡
正确答案:马克·吐温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诗《西风颂》、《云》、《云雀》等。
正确答案:雪莱
2.1827
动的宣言。
正确答案:浪漫主义
3.
正确答案:狄更斯
4.19世纪30至50
一派作家作品的共同特征,曾用“批判现实主义”加以概括。
正确答案:高尔基
5.
正确答案:恶之花
6.19世纪60
响,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
正确答案:左拉
童的午后》,魏尔伦、兰波的《母音》、《醉舟》等。
正确答案:唯美主义
8.
塞克斯小说”。
正确答案:哈代
9.19世纪晚期的重要作品。
正确答案:萧伯纳
10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主要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回答
正确答案:群鬼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答:第一,强烈的主观性。
基于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浪漫主义作家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和表现主观理想。
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唯理主义,强调创作自由,表现自我的奔放、直露的个人情感和描写想象中的自由、平等、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
第二,崇尚大自然。
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工业城市的烟雾的厌恶使得浪漫主义作家激情山水,描绘和歌颂大自然的纯朴、恬静、辽阔和奇特,以自然界的清新、和谐与城市的污浊和物欲横流相对照,以表达作家对现实社会的烟雾的厌恶和对真善美的向往。
第三,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文化传统。
第四,追求离奇情节、异域色彩,喜欢用极度夸张、强烈对照等艺术表现手法。
2.简述《人间喜剧》的分类。
答:巴尔扎克从小说反映生活的不同角度出发,把《人间喜剧》的九十多部作品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其中风俗研究是主体,又分为六个场景,即“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此属种方法将诸多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众多小说分门别类地各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历史且全面地描写了现实。
3.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分不开的。
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
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
在描述对象上,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事件的某个片断,有时是某个图景,有时是一段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
既有故事性强的,也有情节淡化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的,既有人物众多的,也有人物单一的,甚至还有根本没有人物的。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四、论述题(25分)
1.试分析聂赫留道夫的形象。
答:聂赫留道夫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期的巨著《复活》中的男主人公。
《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
因此,聂赫留道夫形象的构造也凸显了托尔斯泰的态度转变,他是一个接受西欧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也是托尔斯泰思想观点的忠实代言人,俨然是“托尔斯泰主义”的化身。
(1)聂赫留道夫是贵族青年中的一个典型人物。
他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的抱负和寻求幸福的渴望。
可以说是“精神的人”。
然后,后来他被腐朽社会的污染,最终“动物的人”压倒“精神的人”。
经过种种经历,最终在上帝那里,他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因此“复活”。
又从"精神的人”战胜了“动物的人”。
他也是揭露沙皇俄国的黑暗与腐朽,批判社会腐朽的制度的一把犀利的匕首。
托尔斯泰塑造聂赫留道夫,正是需要其来揭露社会的虚伪与贵族资产阶级的种种罪恶,批判现实与对现实的不满。
(2)聂赫留道夫是一个“忏悔的贵族”的形象,他的精神觉醒是有一个深刻反省过程的。
聂赫留道夫从一个正直青年变成花花公子,进而转变为忏悔贵族的过程,带有时代的色彩和历史的内容,是在当时特定条件下的,实质上是贵族青年形象的继续和发展。
而此时,他的觉醒、“复活”却是建立在玛丝洛娃的痛苦命运之上。
他通过为玛丝洛娃辩护、奔波、上诉请求宽恕,才到达目的“道德的自我完善”。
而聂赫留道夫的忏悔不只为个人的罪恶而忏悔,同时还为自己的阶级忏悔。
可是这样,确实是代价沉重的。
(3)聂赫留道夫如此淋漓尽致的人物形象应是托尔斯泰依照其世界观塑造出来的典型人物。
托尔斯泰通过聂赫留道夫来表现自己世界观的矛盾,通过这个人物宣传其主张。
因此,聂赫留道夫最后再也不能避免地附上了“不可抵抗”的不抵抗主义的消极形象。
总的来说,《复活》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恰到好处。
作者更将自己的探索、思考都融入到了对人物的描写当中,通过人物的活动自然而然地传达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复活》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这部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托尔斯泰“撕毁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