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动员讲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 作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本质
学校各项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
3
一、背景与意义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现代化学校创建的重要内容。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指导思想
•网络教学课程平台有效利用。通过网上授课、网 上辅导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等,为学生个性化学 习和教师分层教学创造条件。 •建成教学资源库,覆盖主要学科与新课程相配套 的集课件、素材(积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 配套练习、知识拓展、音视频资源等; •建成各类特色专题系统或网站。教师博客、学科 专题学习、党建工作、德育在线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指导)等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省教育资源网、市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教育影院、各类专题学科 资源网站等资源。
3.提升全体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服 务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
(三)主要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和完善校园数字化环境。 优化和健全校园网设施建设,实现校园网万维 网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 登录服务、信息查询服务等基本的网络服务, 使广大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运用现代信息 技术的数字化环境。
•升级图书馆管理系统,全面采用数字化管理。 •丰富网络视频VOD应用系统资源。对精品课全 程录制编辑,推广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促进教 科研活动科学开展。 •积极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以科技 节为契机,结合社团、兴趣小组等载体,组织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相关比赛。 •建立德育教育数字资源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建 设和管理。加强网络道德研究,促进学生养成 良好的网络道德和行为规范。
抓住机遇 齐心协力
积极创建省市数字化示范校
1
数字校园概念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
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
资源(如图书、课件、习题等)到活动(包括教、
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
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 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 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 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二)加强培训、宣传、引导,提高教职工特别是学校 领导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增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管 理、应用的动力,创造有利于信息化工作发展提高的氛 围。 (三)加大经费投入,并保证信息化专项经费用好,保 障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的经费支撑。 (四)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管理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 工作水平,并根据有关要求做好部门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五)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研究,提高综合应用 能力。
•建成学校数字校园电视台,有学生演播中心, 并能实时转播至少30套以上的电视频道(含外 文电视台); •按比例建成100座位次的学生电子阅览室2间; •建成家校沟通平台,集信息发布、学生信息查 询、网上家访等平台; •把校园网主页建成既是学校宣传的一个窗口, 又能多功能信息发布的信息平台; •升级中心交换设备,学校内部主干升级成万兆 互联。
1抓住机遇齐心协力积极创建省市数字化示范校2数字校园概念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课件习题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2)教学应用 ——培训提高,实现教学应用数字化。 建立网络教学应用平台,支持网络听课、 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 更深层、更广泛、更快捷的专业教研活动,引 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与不同地点、不同背景同伴的协 助和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 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专业机构和人员配 置。 1.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季慰祖校长 副组长:郑小琴、陈炜、方仙来副校长 成员:各处室主任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由信息处承担。 信息处要及时制订各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安 排相关人员,责任到人,切实落实本规划各项 工作。
(2)2013-2015年任务 •网络备课和教科研管理系统得到充分应用,有效支 持网络教科研活动和管理。 •构建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平台。 •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创建班级数字化平台。建立班级网页、博客和主题 网站等。 •建成体卫艺管理系统。学生运动、健康、审美等信 息数字化。 •建成实验室管理系统。建成数字化实验室、电脑音 乐制作室、电脑美术设计室和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以及 虚拟实验室等。
根据省、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十二五发 展规划》和《十大行动计划》,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 础,以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 实施,注重实效,着力提高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为深化课
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
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三、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两年内创建市级数字化示范校,五年内创建省级数字化 示范校,以信息化的教学应用环境和教育管理手段带动教 育的现代化。
(2)2013年-2015年任务 •开展下一代互联网IPV6在学校的建设和应用。 •建成数字档案室,包括有专用的管理硬件、档 案室、管理软件系统; •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全覆盖(包括生活区、功 能活动场所等); •教职工办公设备的更换和升级,如更换PC为 笔记本等; •监控、技术安防设施升级,实现无人监考考场、 远程办公、远程教学等。
2.软件建设 ——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网 上培训、远程教育等,网络服务平台得到广泛、 充分应用。
(1)管理应用 ——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 改选和升级现有的模块化的信息化平台系统, 建成OA系统,实现低碳无纸办公,提高办公效 率。
实现人事、档案、总务、教研、教务、政教、宿 舍等管理的集成化、一体化、信息化,整合现有的学生 评教、家长评教、师德考核、选课、考勤、社团管理、 在线考试、在线报修、教务管理、学籍管理、资产管理 等信息化管理模块系统。
建设数字化校园 是学校发展的
必然选择
25
谢 谢!
(三)主要措施
2.软件系统研发和建设 (1)2011-2012年任务 •整合现有的各模块系统,无纸化办公OA系统基本 建成; •继续建设VOD视频在线点播系统,增加各类自主拍 摄的教育教学影视资源,实现资源容量2TB以上; •学校基本建成一套满足教学需求的学业评价系统; •建成课程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教务排课、学生选课, 以及教师功课调整实时通知; • 提高V2视频直播系统和OA的在线指导系统的利用 率,实现学生远程自主学习。
市信息中心科研评比
1.课题研究:

开展年度现代教育技术立项和评优
1.每年2月份组织上报省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研究 2.每年6月份组织年度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立项。学校课题 组经学校审核,报市电教馆审核立项。
3.每年11月份组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结题优秀成果评比。
2.论文评比

组织年度教育技术(电教)论文评比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度征文活动
(三)主要措施
1.基础设施建设 (1)2011年-2012年任务 •更换普高部的教室小平台设备; •完成扩容数字监控系统,基本覆盖学校重要的 通道、场所; •建成覆盖教学楼、综合楼等主要教学和办公场 所的无线网络; •改建智能广播系统; •建成一间集听课、演播一体的多功能的专用拍 摄教室或微格教室; •按规范和标准改造网络中心机房,增加恒温恒 湿空调及防雷、防浪涌和防静电等设施;
3.教师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

基础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ScienceWord教学设计、学科主题社区、一对一数字化学 习教学设计。

每年5月份组织全市教师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
全力以赴,创造条件, 迎接市数字化示范校评估
需要全体教职工配合完成的工作:







1、无线化办公OA系统正式开始使用。 2、各个部门在明天之内提交电子台账所需的材料(前期行政会 上已经布置) 3、各位老师和教研组要组织更新校园网主页上的资源库的内容, 每个教研组至少更新30条优秀的资源和作品,可以是试题、课 件、教案等。 4、根据文件要求,除符合免培训的学科老师外,全体学科老师 要参加教育技术中级培训。 5、请各位老师在今明两天之内将2009年11月1日以来的参与教 育技术类课件、课例、视频、论文、案例等评比中获奖的市级 及其以上的证书的复印件交一份到教研处(即二年以内的)。 6、如果有老师建有专题网站或博客等资料,请传给信息处金森 林老师。 7、请各班在11月12日之前提交自己班级的博客或主页(之前 已经发过通知的),并积极建设好。
(二)具体目标
1.完善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2.构建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数字化平台:



有序、高效的管理平台 支持远程办公、协同工作 支持众多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 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WebQuest,JiTT适时教学…… 生动、多样的活动平台 备课活动、教师科研活动、学生课外活动 自主建构、完全掌控的宣传平台 网站不仅是学校的名片,也是教师的名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