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随着浙江企业的发展,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出口产品遇到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单一的出口贸易难以满足浙江经济发展需求。

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正参与或计划参与对外投资,浙江企业到境外投资,有利于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同时能规避贸易壁垒,获取高新的生产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影响力。

研究浙江企业对外投资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可以给浙江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指导,有助浙江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加速浙江企业跃上世界舞台的步伐,提高浙江外向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通过研究浙江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以及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浙江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分析浙江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理论联系案例,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发展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有效地促进浙江企业“走出去”。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
弗农(1966)提出了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就产品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约翰·邓宁(John H. Dunning)(1981)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它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弱,三个优势的动态组合及其消长变化决定了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地位。

拉奥(Sanjaya Lall)(1983)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国外技术的地方化过程”是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
而非单纯的被动模仿和复制。

“地方化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地方化理论的贡献在于指出中小规模企业有可能通过技术地方化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从而借以开展海外直接投资。

国内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关于风险的研究。

陆朝昌,干胜道(2006)指出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伴随物。

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风险的经济,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且投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同时,企业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目标公司产品的市场容量、市场对其接受程度、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管理水平、经营能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资企业盈利或亏损的程度。

申恩威(2010)指出一些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对进入对方企业后如何进行文化整合,求得双方战略一致性方面重视不够,在文化上难以进行整合,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陈华,张艳(2010)指出当前中国企业总体水平还不高,我国企业总体上海处于转换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学习和适应国家化经营的阶段,无论技术实力还是国际竞争经验,都处于弱势地位,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缺少复合型人才。

阮兢青,陈文标(2009)指出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由于市场需求出现变化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可能面临资金断裂所承担的风险,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关于对外投资动因的研究。

崔家玉(2010)指出追求高额利润,或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是对外直接投资最根本的决定性动机。

中国企业也不例外,当国外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和利润时,企业必然会突破重重阻碍,将资本投向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张振华,曹滨,赵欢(2010)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针对“中国制造”的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

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进口国或第二国投资设厂,绕过进口国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和其他限制,不仅可以进入进口国市场,而且还可以带动设备技术劳务的出口,同时通过并购可以获得原有企业的分销渠道,顺便将跨国企业的产品引入该市场。

方华刚,朱德忠(2010)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迅速提升,但仍然有限。

要想赢得未来竞争中的一席之地,必
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壮大起来,迅速打造一个能够与大型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平台。

李国强,李初(2010)指出获得品牌、分销渠道和核心技术是民企进行并购的目的之一。

我国民企能通过投资并购上市公司,淡化“家族制”,实现向“公众公司”转型,缩小股权风险。

张广荣(2008)指出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我国企业在国内生产经营的成本不断增加。

再者,人民币不断升值,也造成以美元结算的出口贸易损失巨大。

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利用国外各方面的资源,同时也可以降低汇率风险,解决成本方面的部分压力。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刘莹莹(2005)指出企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际惯例与规则以及东道国的有关法律政策;搞好市场调研,减少投资风险;
培养跨国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创造强势品牌,靠品牌打造市场;政府要大力扶持、引导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海外环境。

杨明强(2010)指出在考察、策划的基础上,了解被投资企业亏损的原因并提前制定应对方案,以保证商业计划的成功;采取“本土化”战略,从根本上破除“本土”可能出现的自我保护理念,进而排除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外部障碍。

陈景华(2006)指出企业要形成走出去意识,做大做强企业;建立现代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民营企业走出去应选择对外投资方式,并以合资经营为主;充分利用丰富的华侨资源,发展有民族特色的产业。

邹晓丽(2010)指出为了提高走出去的成果率,企业应该优先选择与我国较强经济互补性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地区就地生产、销售,以节约成本,更好地适应当地消费需求的变化,实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利润最大化。

王文燕(2010)指出海外投资项目实施进程中,要尽可能的实现用人、融资、设计本土化与多元化战略以分散风险,还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境外投资风险的实时跟踪、监督、预警与防范,有效化解跨国投资过程中的各种商业和非商业风险。

关于浙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应雄(2010)指出浙江境外投资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已核准企业在境外投资的机构达2980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5%。

浙江海外投资已覆盖
129个国家和地区。

浙江“走出去”的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增强,超亿美元的大项目逐年增多。

从行业看,纺织、机械、电子等传统行业仍是浙江境外投资的主要行业。

黄孟复(2009)指出浙江省民营企业投资方式从单一贸易机构形式向多种形式转变,涌现收购、并购、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组建中外合作企业等新投资方式。

投资结构优化,从资源依靠型向资源开发型转变。

企业从单打独斗“走出去”,发展到集群式规模开发。

沈瑶,程斌,朱益(2004)指出浙江企业由于规模不大, 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势力不强,所以很难获得进出口银行贷款;政府立法的滞后和不完善制约着企业境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审批制度不适应国内外投资形势的发展;外汇管理制度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徐艳,熊永芳(2008)指出浙江民营企业缺少复合型人才,失去很多进入国际市场发展的机会;其次,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获取信息难、缺少渠道和手段,对国际市场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缺少完整的战略计划等问题都影响着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本人通过查阅、分析有关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资料,对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现有的研究多以全国为研究范围,分析了我国发展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可行性方案和策略。

但是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浙江企业对外投资现状、问题和战略对策的研究却不是
很多,缺乏对浙江省企业的个性研究,引起了本人对浙江企业对外投资这一问题的思考,本人认为它将是浙江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分水岭,值得加以深入研究。

3.参考文献
[1]陆朝昌,干胜道.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及其规避研究[J].科技资讯,2006(12).
[2]申恩威.当前对外直接投资中产权运营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3]陈华,张艳.后危机时期国有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J]. 产权导刊,2010(02).
[4]阮兢青,陈文标.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与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27).
[5]崔家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6]张振华,曹滨,赵欢.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FDI的动因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12).
[7]方华刚,朱德忠.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动因和对策研究[J].金融发展研
究,2010(03).
[8]李国强,李初.我国民企并购的动因及政策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10.01.19(12).
[9]张广荣.车到山前:温州民企走出去的缘由[J].中国外资,2008(06).
[10]刘莹莹.对外投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11]杨明强.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8).
[12]陈景华.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存在问题及战略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13]邹晓丽. 探析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J]. 市场论坛,2010(07).
[14]王文燕.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 财经视点,2010(02).
[15]应雄. 实施“浙江海外制造”大有可为[J]. 政策瞭望,2010(02).
[16]黄孟复.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2009.159-171.
[17]沈瑶,程斌,朱益. 浙江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国际贸易问题,2004(11).
[18]徐艳,熊永芳.浅析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
月),2008(08).
[19]雷蒙德?弗农. 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J]. 经济学季刊,1966(05).
[20] John H. Dunn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Lond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