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的艺术
“问得好即教得好”,优质问题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优质问题通常具有恰切的目的取向度、浓郁的情境趣味度、适当的认知失调度、密切的知识关联度、清晰的预设明确度、有效的方法支持度等特征。

设计和提出具有以上六个方面特征的问题应成为广大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追求的方向。

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已被看作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问得好即教得好”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共识。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

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优质的问题呢?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笔者提出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不同的问题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会引发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形成不同的功能,带来不同的效果:有些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效果,有些问题的功能和效果则较为单一。

就是同一问题,解决时因为侧重点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思维水平、能力结构等,明确问题的目的取向,以问题恰切的目的取向度,确保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提出问题时.首先要问自己:“在这个时候问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1]从问题的宏观作用来看,要明确所提问题具有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增进师生间信息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成教学高潮、反馈教学信息、调控教学过程等作用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来看,要明确所提问题是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哪一类或哪几类;从认知维度的要求来看,要明确问题是让学生达到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中的哪一层面或哪几个层面;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来看。

应清楚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从解决问题过程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来看,是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变通性、系统性、精密性、预见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中的哪一方面或哪几个方面。

不过,现实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对师生“互动”认识的偏颇和问题设计能力的所限,设计出的更多的是具有“微解答距”和“短解答距”的记忆性的问题,而不是具有“长解答距”、“新解答距”的思考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