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研究发现,节食终止后会导致体脂快速积累和肥胖,关键原因是该过程中肠道乳酸
杆菌及其代谢物快速增多促进肠道脂质吸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节食后为满足能量供应,体内脂肪可大量转化为糖类
B.脂肪在转化为糖类供能的过程中元素的比例发生改变
C.肠道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大量吸收脂肪,引起肥胖
D.引起脂肪快速积累的乳酸杆菌代谢物来自其有氧呼吸
2.细胞外囊泡可由真核细胞分泌,能将DNA、RNA、蛋白质、脂质和代谢产物从供体
细胞传递到受体细胞,可作为治疗剂载体的新兴工具。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囊泡膜的组成成分和细胞膜相似,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B.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外囊泡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C.细胞外囊泡表面蛋白的种类可以反映供体细胞的信息,据此可区分不同的类群
D.利用细胞外囊泡进行治疗剂的运输时需根据治疗剂的性质将其包裹在不同位置
3.现有A、B两油菜品种,如图表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耗氧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
A.实验选择等量消毒过的A、B两品种油菜种子,创设适宜的萌发条件
B.O~t1期间装置对O2含量的变化由油菜种子的有氧呼吸引起,与无氧呼吸无关
C.t1~t2期间,O2含量没有发生变化,A、B油菜种子可能只进行无氧呼吸或死亡D.油菜种子的脂肪含量比较高,与等量小麦种子萌发相比,O2的消耗量更少
4.肝脏在生理稳态过程中通过缓慢的增殖维持自我更新,但在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后
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研究表明,在将2/3的肝脏切除后,小鼠肝脏能在一周内恢复至原
先的大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理稳态过程中肝脏细胞衰老、死亡的速度和再生的速度相当
B.肝脏受损伤后细胞周期比正常情况短,细胞增殖的速度快
C.乙肝病毒侵染导致肝细胞坏死后一定会加快肝细胞的再生
D.小鼠肝脏切除后的恢复过程中,部分肝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5.在亚洲百合品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经常可以观察到1条或几条滞后染色
体甚至观察到染色体片段,如图1、图2。
减数分裂末期时,滞后染色体随机分布或丢
失或游离于主核之外,形成微核,如图3有3个微核,导致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影响花粉母细胞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育配子。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为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滞后可能导致形成的配子异常
B.图2为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滞后导致形成的配子一半或全部异常
C.图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导致不能形成正常花粉
D.百合在繁殖过程中常采用鳞茎繁殖,可避免减数分裂异常导致后代数量少的现象6.已知家兔的毛色受多对基因控制,A、a t、a分别控制野鼠色、棕黄色和黑色,C基
因控制毛色的出现,c为白化基因,纯合时能抑制所有其他色素基因的表达。
选择不同颜色的家兔杂交,子代以及比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P:野鼠色×野鼠色F1:野鼠色:棕黄色:白色=9:3:4
杂交组合二:P:野鼠色×黑色F1:野鼠色:棕黄色:白色=3:3:2
A.根据杂交组合二,可确定控制家兔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a t>a
B.杂交组合一中白色家兔可能有3种基因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
C.利用测交的方法可确定杂交组合二的子代中有色家兔个体的基因型
D.杂交组合一棕黄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棕黄色与白色家兔的比例可为8:1
7.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有运输、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作用。
与血液相关的疾病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血病患者因造血干细胞中基因突变导致白细胞异常减少,免疫功能下降
B.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成熟红细胞中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C.血友病的致病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D.败血症患者发病的原因是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少,维生素C缺乏,毛细血管易破裂出血
A.通过1、2、3组比较可知,NAA对芳香王的生根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B.200mg/LNAA对红宝石平均生根数表现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扦插枝条不生根C.通过1、4、7组比较可知,IBA单独处理对两种微型月季的生根均无促进作用D.无论有无外源激素,红宝石的生根情况均优于芳香王,说明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11.虎和豹作为食物链的顶级捕食者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强烈的人为干扰已导致亚洲虎和豹种群分布呈现破碎化状态,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缓解人类威胁和濒危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虎、豹在同一地区的竞争和共存与其生态位直接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红外相机多点拍摄研究虎、豹同域共存机制可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
B.猎物资源丰富时,虎、豹竞争强度较低,竞争和种内竞争不是影响二者K值的因素C.顶级捕食者的存在可维持各营养级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D.同域分布的虎、豹在不同时间的活动节律是两者同域共存的机制之一
12.研究发现,运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技术可大量生产药效成分,下面是获得植物悬浮细胞的操作流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为愈伤组织,过程①诱导愈伤组织期间必须要提供光照条件
B.过程②通过振荡来分散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时可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
C.过程③培养条件优化中的培养条件可以是接种量、pH、温度、光照等
D.优化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可实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缓解植物资源紧缺等问题
二、多选题
13.科研人员在小鼠肠道中分离出了一种细菌——溶木聚糖拟杆菌,该菌生活在肠道内,
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分解尼古丁的酶,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菌的遗传物质和小鼠一样主要是DNA,体现生物的统一性
B.该菌的生物膜系统比小鼠简单,但是组成生物膜的成分相似
C.该菌需要利用小鼠细胞内的核糖体才能合成分解尼古丁的酶
D.该菌进行酶的合成时所消耗的能量只能来自该菌的细胞质基质
三、单选题
14.DNA结合蛋白在DNA复制、表达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生物体内存在多种DNA 结合蛋白,包括转录因子,DNA/RNA聚合酶、核酸酶等,其中转录因子是能特异性结合DNA并调控其以特定强度在特定时间与空间表达的蛋白质。
下列关于DNA结合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时,解旋酶、DNA聚合酶催化碱基间不同化学键的形成
B.转录因子、RNA聚合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调控元件,催化DNA解旋
C.逆转录酶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催化与RNA互补的单链DNA的合成
D.核酸酶与DNA结合后可降低DNA水解成4种脱氧核苷酸时所需的活化能
四、多选题
15.研究发现,长期高盐饮食会激活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轴),增加体内皮质酮的水平,导致机体对环境压力的反应被放大,同时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对维持机体的水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B.长期高盐饮食导致血浆渗透压处于持续升高状态,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皮质酮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HPA轴中各激素均通过体液运输D.HPA轴中的激素均需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起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需持续产生16.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选择鸡血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提取DNA
B.析出DNA时,玻璃棒来回向不同方向搅拌可快速获得DNA
C.用蒸馏水将2mol/L的NaCl溶液调至0.14mol/L时DNA会析出
D.提取较纯净的DNA时所用的试剂是加热的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
五、综合题
以芳草为母本的后代中,普斑蚕的雌雄比例是_________,为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在芳草与晨星正反交实验中,应选择_________的幼蚕进行养殖。
19.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一般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不侵人血液,从侵入局部进入周围神经系统,再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并大量增生,引起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再通过传出神经向外扩散到周围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组织中,常积累于唾液腺中。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狗是否携带狂犬病毒进行检测时,不是抽血检验而是进行唾液分析的原因是
_________。
感染了狂犬病毒不会立即表现出临床症状,会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其长短受_________(写两种)等因素的影响,潜伏期长短与咬伤部位神经系统的关系是_________。
(2)2022年9月28日是第16个世界狂犬病日,主题是“同一个健康、零死亡”,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效的抗狂犬病毒的药物,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对于这种疾病,_________是防止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最近研究发现,狂犬病毒表面糖蛋白是其唯一表达的蛋白质,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该蛋白就成为_________特异性结合的靶点,产生该物质的细胞形成需要的信号有_________。
(3)狂犬病毒侵染机体后在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内大量增殖,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与体液免疫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20.如图表示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模式图,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_________,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生产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人类以粮食、水果为食时获取的能量比以牛肉、牛奶为食时获取的能量更多,原因是_________。
(2)利用果园、茶园下部遮阴的环境条件进行食用菌的培育,优势是_________,食用菌的存在对于果树、茶树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提出提高果园产量的措施:_________(答出两点),从降低害虫的_________等方面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出发,沼气工程的建设优势在于_________。
21.玉米螟和田间杂草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科研人员将crylAb、crylF和cp4epsps基因构建在同一载体上,并利用农杆菌转化到玉米中,获得具有抗虫和耐除草剂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株系BFL4-1。
回答下列问题:
(1)cry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其编码的杀虫蛋白能抑制玉米螟等玉米害虫,
cp4epsps基因来源于土壤根瘤农杆菌,其编码的蛋白质对除草剂草甘膦不敏感,为实现目的基因的扩增,正常情况下需要制备_________种引物,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的酶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2)cry1Ab、crylF和cp4epsps三个基因来自不同生物却能串联的原因是_________。
因三种基因在酶切后的末端类型不同,需选择的连接酶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农杆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侵染能力,在生产上利用涂抹酚类物质的方法完成对玉米细胞的侵染,农杆菌侵染宿主细胞后,能将_________,从而实现玉米的转化。
在对玉米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检测时,在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对照材料生长到相同时期时,采用_________进行鉴定。
参考答案:
1.B
【分析】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且只有少量脂肪可转化为糖类。
【详解】A、节食后,糖类的摄入不足,体内脂肪可转化为糖类,但是只有少量脂肪可转化为糖类,A错误;
B、脂肪
C、H的比例比糖类高,因此脂肪在转化为糖类供能的过程中元素的比例发生改变,B正确;
C、脂肪只有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吸收,C错误;
D、乳酸杆菌为厌氧菌,只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2.B
【分析】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细胞外囊来源于细胞膜,其膜成分和细胞膜相似,主要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
B、由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因此形成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囊状结构,B错误;
C、细胞外囊泡来源于供体细胞的细胞膜,可反映供体细胞的信息,因此不同来源的囊泡组成成分有差异,可进行不同类群的区分,C正确;
D、可利用细胞外囊泡进行某些药物的运输,水溶性的包裹在内部,脂溶性的包裹在两层磷脂中间,D正确。
故选B。
3.D
【分析】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6H12O6+6H2O+6O2→酶
6CO2+12H2O+能量,所以根据方程式可以看出,氧气减少的原因是有氧呼吸的结果。
无氧
呼吸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C6H12O6(葡萄糖)→酶2C2H5OH (酒精)+2CO2+少量能量。
【详解】A、确定两种油菜种子耗氧量的变化时应选择等量的消毒过的种子,以避免种子上微生物的影响,并创设适宜的萌发条件,A正确;
B、O~t1期间装置中O2含量变化与油菜种子的有氧呼吸有关,与无氧呼吸无关,无氧呼吸不消耗O2,B正确;
C、t1~t2期间,O2含量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此时的A、B油菜种子可能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如果种子有活性则只进行无氧呼吸,也可能种子死亡,C正确;
D、油菜种子的脂肪含量比较高,C、H比例高,与等量小麦种子萌发相比,O2的消耗量更多,D错误。
故选D。
4.C
【分析】根据肝脏部分切除后,小鼠肝脏能在一周内恢复到原先的大小可知,其分裂会加快。
【详解】A、在生理稳态过程中,肝脏细胞衰老死亡的速度和再生的速度相当,才能保证肝脏正常的大小和功能,A正确;
B、肝脏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分裂速度加快,细胞周期比正常情况短,B正确;
C、乙肝病毒侵染导致肝细胞坏死可能不会加快肝细胞的再生,C错误;
D、小鼠肝脏切除后的恢复过程中,因细胞的体积增大,部分肝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D正确。
故选C。
5.C
【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
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A、根据图1细胞中的染色体分为两部分,可确定其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滞后导致两个子细胞中均少染色体,形成的配子异常,A正确;
B、图2细胞中的染色体分为四部分,为减数分裂Ⅱ后期,如果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均出现染
色体滞后,则配子均异常,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出现染色体滞后,则有一半是正常的,B正确;
C、如果是整条染色体滞后则是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如果是染色体片段滞后,说明有染色体的断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形成的子细胞并不是全部异常,如果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出现染色体滞后,则可能有正常配子形成,C错误;
D、采用鳞茎繁殖为无性生殖方式,可避免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导致配子异常而后代数量少的现象,D正确。
故选C。
6.B
【分析】根据杂交组合一中F1比值是9:3:4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且和性别无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根据杂交组合一中F1比值是9:3:4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和性别无关,根据野鼠色杂交后代有棕黄色,野鼠色和黑色杂交的后代中野鼠色:棕黄色:白色=3:3:2,可确定控制家兔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a t>a,A正确;
B、杂交组合一的白色可能有三种基因型,只要cc出现,即为白色,所有个体均可稳定遗传,B错误;
C、杂交组合二的亲本组合为:Aa t Cc、aaCc,后代有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CC、AaCc、
a t aCC、a t aCc,可用基因型为aacc的家免测交,确定其基因型,C正确;
D、杂交组合一中棕黄色个体(1/3a t a t CC,2/3a t a t Cc)随机交配,可能产生的配子有2/3a t C、1/3a t c,子代中白色家免占1/9,棕黄色与白色的比例为8:1,D正确。
故选B。
7.C
【分析】1、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
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
2、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所致,导致红细胞中合成了异常血红蛋白,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
3、血友病属于伴Ⅹ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的遗传特点是: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男性
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隔代遗传。
4、败血症通常是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
【详解】A、白血病患者因造血干细胞中基因突变导致异常白细胞大量出现,免疫功能下降,A错误;
B、镰状细胞贫血患者是红细胞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中合成了异常血红蛋白,红细
胞是弯曲的镰刀状,B错误;
C、血友病的致病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Ⅹ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C正确;
D、败血症是由病原菌引起的疾病,D错误。
故选C。
8.C
【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详解】A、内在的耐药机制是使用细菌原有的基因,这些基因在细菌没有接触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A正确;
B、两种耐药机制的获得途径不同,内在的是本来就有的基因,获得的是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从其他个体获取的,只有接触抗生素后才表现出生存力的差异,即接触抗生素后,有抗性基因的细菌才可以存活,B正确;
C、尽管细菌的种类众多,但细菌内原有的基因不可能对抗自然界中存在的所有抗生素,否则细菌将无法被杀死,C错误;
D、细菌耐药性的机制有多种,可能是使进入菌体内的抗生素结构受损,使其对细菌的影响下降,也可能是转移某化学基团使抗生素失去效应,减弱或降低抗生素对自身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9.A
【分析】1、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
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2、突触由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
【详解】A、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存在时间长可能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减少,比如可卡因导致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存在时间延长,使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A正确;
B、内环境中Na+浓度下降,受刺激后,神经细胞可能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也可能形成动作电位但强度有所下降,关键取决于降低的水平,B错误;
C、兴奋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的过程中,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会引起膜成分的改变,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不会引起突触后膜的成分发生改变,C错误;
D、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均能引起膜电位的变化,但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引起膜电位的逆转,只是使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D错误。
故选A。
10.B
【分析】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100mg/L、200mg/L)的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对微型月季芳香王和红宝石平均生根数的影响,显然实验的自变量是月季品种不同和不同浓度(100mg/L、200mg/L)的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其他的实验条件,如处理的方法、时间、温度等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求相同且适宜。
【详解】A、根据处理方式可知,2、3组只用NAA处理,与不处理的对照组比较,NAA处理后,芳香王的平均生根数减少,说明NAA对芳香王的生根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A 正确;
B、200mg/LNAA对红宝石平均生根数表现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扦插枝条的平均生根数和对照组的结果是一样的,不是不生根,B错误;
C、1、4、7组只用IBA处理,两种月季的平均生根与对照组没有较大的差异甚至出现抑制作用,说明IBA单独处理对两种微型月季的生根均无促进作用,C正确;
D、根据图示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有无外源激素,红宝石的生根情况均优于芳香王,说明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D正确。
故选B。
11.B
【分析】竞争就是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被称为种间竞争,包括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由此造成物种间的竞争,而食物缺乏时竞争加剧。
【详解】A、利用红外相机进行动物的隐拍摄,可减少人为因素对动物的干扰,A正确;B、猎物资源丰富时,虎、豹竞争强度较低,但是竞争和种内竞争仍是影响二者K值的因素,B错误;
C、顶级捕食者的存在可维持各营养级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可以防止食物链中个别物种垄断有限的资源,避免某种动物数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C正确;
D、同域分布的虎、豹在不同时间的活动节律是两者同域共存的机制之一,不同的时间活动可避免对同一猎物的竞争,D正确。
故选B。
12.A
【分析】细胞产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实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可以提高细胞产物的产量,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资源。
运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生产药效成分,是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详解】A、X为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A错误;
B、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是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故过程
②可通过振荡来分散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时可用胰蛋白酶来分散细胞,B正确;
C、pH、温度、光照等条件对植物培养很重要,故过程③中探究的培养条件可以是接种量、pH、温度、光照等,C正确;
D、优化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可以实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可缓解药用植物资源紧缺等问题,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之一,D正确。
故选A。
13.ABC
【分析】溶木聚糖拟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溶木聚糖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与小鼠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体现了生物的
统一性,A错误;
B、原核生物不具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
C、溶木聚糖拟杆菌有核糖体,可自主合成蛋自质,C错误;
D、该菌生活在肠道中,进行无氧呼吸,合成酶时需要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基质,D正确。
故选ABC。
14.D
【分析】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催化;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因子调控;核酸酶(DNA酶或RNA酶),可以催化核酸水解。
【详解】A、DNA复制时,解旋酶催化碱基间氢键的断裂,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A错误;
B、转录因子、RNA聚合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调控元件,但转录因子不催化DNA解旋,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