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精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面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是 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 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 示,端面绕基准轴线作 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 同时,指示表作垂直于 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 在整个测量过程,指示 表的最大读数差不得大 于公差值0.05mm。
斜向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公差带是 在与基准主轴线同轴 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 沿母线方向宽度为公 差值 t的 圆锥 面 区域, 如图所示,除特殊规 定外,其测量方向是 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全跳动
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公差和端面全跳动 公差。 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的形 状是相同的,但前者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 轴,后者的轴线是浮动的,随圆柱度误差 形状而定。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 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此两者控制位置误 差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垂直度(二)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 平行度公差带是直径 为公差值t,且垂直 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 内的区域。如图所示, ø 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 径 公 差 值 ø 0.05mm , 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 圆柱面内。
倾斜度 (一)
当两要素在 0°~90°之间的某 一角度时,用倾斜度 要求时,倾斜度公差 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且与基准平面(或直 线、轴线)成理论正 确角度的两平行平面 (或直线) 之间的区域。
平行度(一)
当两要素要求互相平 行时,用平行度公差 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 准的方向误差。当给 定一个方向上的平行 度要求时,平行度公 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且平行于基准平 面(或直线或轴线) 的两平行平面(或轴 线)之间的区域。
平行度 (二)
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 个方向时,平行度公 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 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 且平行于基准直线的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 域。如图所示,ø d孔 轴线必须位于公差值 为0.1mm和0.2mm且 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 对平行平面内。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 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 之间的区域。如图所 示,圆柱表面上任一 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 面内,且距离为公差 值 0.02mm 的 两 平 行 直线之间。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 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 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时,公差带是两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方 向上距离分别为公差值t1 和t2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 区域。如图是一个方向的 示例,棱线必须位于箭头 所指方向距离为公差值 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
ø0.02 A
ø 0.03 B
形位公差带
定义:限制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其主要形状 有9种:圆内的区域、两同心圆间的区域、两 同轴圆柱面间的区域、两等距线间的区域、两 平行直线间的区域、圆柱面内的区域、两等距 曲面间的区域、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球面内 的区域。 作用:体现被测要素的设计要求,也是加工和 检验的根据。 表示:形状、大小、方向、位置。
同轴度
同轴度用于控制轴类零 件的被测轴线对基准轴 线的同轴度误差。 同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 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 同轴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如图所示。ø d孔轴线必 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0.1mm ,且 与 基 准轴线 同轴的圆柱面内。
对称度
对称度用于控制被测 要素中心平面(或轴 线)对基准中心平面 (或轴线)的共面 (或共线)性误差。 如图所示,其公差带 为 距 离 为 公 差 值 0.1 且相对基准的中心平 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第3章
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
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
内容: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形位公差的标注及公差带的分析.
重点:形位公差的标注,公差带四要素分析 难点:形位公差带四要素分析. 实验:形位误差检测、评定;
形状和位置误差
形状和位置误差 的基本概念 形位误差的影响
形状误差影响配合性质 造成间隙或过盈不一致,影响运动精度 或连接强度。 位置误差影响配合性质和零、部件的可 装配性。
形位公差标注(二)
重要提示:
①指引线指向被测要素时, 要注意区分轮廓要素和 中心要素。 ②基准符号用带小圆的大 写字母以细实线与粗的 短实线相连,基准要素 也要注意区分轮廓要素 和中心要素。
0.01
形位公差举例 A
ø 0.15 A B
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 注在右图中
∥ 0.04 A
(1)左端面的平面度为0.01mm, B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为 0.04mm。 (2)ø 70H7的孔的轴线对左端 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2mm。 (3)ø 210h7对ø 70H7的同轴度 为0.03mm。 (4)4- ø 20H8孔对左端面(第 一基准)和ø 70H7的轴线的位 置度公差为0.15mm。
倾斜度(二)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 倾斜度公差带是直径 为公差值t,且与基 准平面成理论正确角 度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如图所示,ø D孔轴线 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 0.05mm,且与A基准 平面成45°角,平行 于B基准平面的圆柱 面内。
定位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所允许的 变动量。 定位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相对于基 准的尺寸为理论正确尺寸;定位公差带 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 状的功能。 分为:位置度、同轴度和对称度。
径向圆跳动
径向圆跳动 公差带是在 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 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 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 线上的两同心圆。如图 所示,ø d圆柱面绕基准 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 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 的径向跳动量不得大于 公差值0.05mm。
端面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公差带是在 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 直径的测量圆柱面上, 沿母线方向宽度为公差 值t的圆柱面区域。如图 所示。当零件绕基准轴 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 左端面上任一测量直径 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 大于公差值0.05mm。
线轮廓度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 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 区域,诸圆的圆心应位 于理想轮廓线上。如图 所示。 无基准的理想轮廓线用 尺寸并加注公差来控制, 其位置是不定的;有基 准的理想轮廓线用理论 正确尺寸加注基准来控 制,其位置是唯一的。
面轮廓度
面轮廓度公差带是包 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 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 间的区域,诸球的球 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 上。如图所示。 面轮廓度也分无基准 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 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 度公差。
形状公差
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 动量。其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 无方向和位置的限制。 直线度 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
直线度公差
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 直线和轴线的形状误 差,根据零件的功能 要求,直线度可以分 为在给定平面内,在 给定方向上和在任意 方向上三种情况。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返回
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表3-1)
形位公差值
形位公差值分未注公差和注出公差 未注公差值
◆圆跳动、对称度、垂直度、平面度和直线度规定H、K、L
三个公差等级,采用时在技术要求、技术文件中注出标准号 及公差等级代号,如: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K” ◆圆度的未注公差等于直径公差值,但≤圆跳动未注公差。 ◆平行度的未注公差等于给出的尺寸公差值。
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是距 离为公差值t的两 平行平面之间的区 域。如图所示,表 面必须位于距离为 公差值0.1mm的两 平行平面内。
圆度
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 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 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 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如图所示,在垂直于 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 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 半径差为公差值 0.02mm的两同心圆 内。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如图是两个方向的示 例,棱线必须位于水 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 0.02mm,垂直方向 距离为公差值0.1mm 的两对平行平面之内。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 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 域。如图所示,ø d圆 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 直径为公差值0.04mm 的圆柱体,标准规定, 形位公差值前加注 “ø ”,表示其公差带 为一圆柱体。
位置度
位置度用于控制被测 要素(点、线、面) 对基准的位置误差。 位置度多用于控制孔 的轴线在任意方向的 位置误差。这时,孔 轴线的位置度公差带 是直径为公差值t, 且轴线在理想位置的 圆柱面内的区域。
位置度
位置度常用于控制孔组 的位置误差。对零件上 的一组孔的位置的精度 要求通常可以分为两个 方面:组内各孔间的位 置精度和孔组相对于基 准面的位置精度。当两 者要求不同时,可采用 复合位置度来明确对孔 组的位置要求。
圆柱度
圆柱度公差带是半 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 同轴圆柱面之间的 区域。如图所示, 实际圆柱表面必须 位于半径差为公差 值0.05mm的两同轴 圆柱面之间。
形状或位置公差
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有两种情况:无基准要求 的和有基准要求的。故其公差带有大小和形状 要求外,位置可能固定,也可能浮动。 无基准要求时,理想轮廓线(面)用尺寸并加 注公差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 是不定的(形状公差),有基准要求的理想轮 廓线(面)用理论正确尺寸并加注基准来控制, 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是唯一的,不能 移动。(位置公差)
跳动公差
跳动公差用来控制跳动,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 的公差项目。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公差和全跳动公差。
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几周时所允许 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可以综合 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圆跳动 1.径向圆跳动 2.端面圆跳动 3.斜向圆跳动 全跳动 1.径向全跳动 2.端面全跳动
形状和位置公差
基本概念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符号 形位公差值 形位公差标注 形位公差带
基本概念
几何要素定义: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 面。
分类: (一)按结构特征分: 轮廓要素、中心要素; (二)按存在状态分: 实际要素、理想要素; (三)按所处地位分: 被测要素、基准要素; (四)按功能关系分: 单一要素、关联要素。
位置公差
定向公差 1、平行度 2、垂直度 3、倾斜度 定位公差 1、同轴度 2、对称度 3、位置度 跳动公差 1、圆跳动公差 2、全跳动公差
定向公差
关联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 允许的变动量, 特点:定向公差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 向,公差带的位置可以浮动;定向公差 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 职能。 分为: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
平行度(三)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 平行度公差带是直径 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 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 的区域。如图所示, ø 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 径公差值ø 0.1mm, 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 圆柱面内。
垂直度(一)
当两要素互相垂直时, 用垂直度公差来控制 被测要素对基准的方 向误差。当给定一个 方向上的垂直度要求 时,垂直度公差带是 距离为公差值t,且 垂直于基准平面(或 直径、轴线)的两平 行平面(或直线)之 间的区域。
径向全跳动
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半径 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 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如图所示ø d圆柱面绕基准轴 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 同时,指示表作平行于基准 轴线的直线移动,在整个测 量过程中,指示表的最大读 数 差 不 得 大 于 公 差 值 0.05mm。径 向全跳动是被 测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同 轴度误差的综合反映。
注出公差值
表3-7~表3-11列出形位公差的注出公差值
形位公差的标注(一)
以公差框格的形式标注(两格或多格)
0.05 A 公差特征符号 公差值 基准 指引线 (从表3-1中选) (以mm为单位) (由基准字母表示) (指向被测要素)
注意:
①公差值 如果公差带为圆形或圆柱形,公差值前加注Ø,如果是球 形,加注SØ。 ②基准 单一基准用大写表示;公共基准由横线隔开的两个大写字母 表示;如果是多基准,则按基准的优先次序从左到右分别置于各 格。 ③指引线 用细实线表示。从框格的左端或右端垂直引出,指向被测 要素。指引线的方向必须是公差带的宽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