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
19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及启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计划,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所固有的矛盾被空前激化,一大波原本热衷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工人运动也在许多国家再次高涨起来。
1917年,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灭亡,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
立。
[1]
这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也让当时世界上的殖民地、半殖民国家和备受压迫的民族看到了新的希望。
毛泽东曾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可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人民迅速觉醒,意识到社会主义在落后的俄国可以实现,在中国也必然可以成功。
中国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探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国家内忧外患。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使得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919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发起新文化
运动。
[2]
以磅礴的气势给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
这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启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主觉悟,为各种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翻译典籍,创办报刊杂志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翻译一些西方典籍,但是相关机构大多由外国传教士主持操纵。
1899年4月,广学会的《万国公报》登载了由西方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华人蔡尔康所撰的《大同学》,文中第一次提到马克思。
尽管当时传教士介绍社会主义的目的在于诱导人们相信要依靠宗教的力量才能清除社会的弊端,言辞之中对社会主义多有诋毁,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首先介绍了社会主义,使得一部分人注意到了社会主义。
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提到马克思,但口吻带有批评色彩。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逐渐传播,李大钊、陈独秀、艾思奇等国内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他们的看法和研究成果更多的通过《新青年》《时事新报》等报刊杂志来发表。
1919年,《晨报》还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
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人们希望能更真实、更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较为客观真实地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共产党宣言》等被翻译出版,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为之后的传播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讲座学习,开展社团活动研究早期传播过程中,讲座和社团活动的力量不容小觑。
1920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以研究马克思
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团。
[3]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研究者毕春燕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主要是翻译典籍,创办报刊;组织讲座,创立社团;各个阶层互相学习交流。
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更应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创新传播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早期传播作者简介:毕春燕(1994-)女,云南省昆明市人,汉族,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们通过开办讲座、论坛,成立社团等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研究
者,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群联系起来。
通过集体的学习探讨,不断深入推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钻研,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为之后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各个阶层中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中最早提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者、学者,他们是出于预防资本主义弊端在中国出现的善良愿望来开展相关研究的。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最先接触到社会主义,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他们的力量是有限的。
青年学生和工农群众才是当时社会的大多数,一个理论的传播和发展必须要依赖大多数人的力量。
一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研究者通过各种媒介希望将马克思主义介绍给更多的中国人,青年学生和工农群众成为重要的传播对象,也就是接受者。
青年学生和工农群众又会成长为理论的传播者、输出者,将这一理论传播给其他人。
通过不断地接受和输出,队伍逐渐庞大,传播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不断碰撞出新火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研究越加科学、深入和全面。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传播要立足原著,扎实研读文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科学、准确、全面的翻译和学习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
我们必须以经典原著为基础,加强学习研究。
利用好媒体宣传渠道,创新传播方式。
报刊杂志和书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的重要途径,当前传播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能忽视它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要积极运用新媒体,创新传播的方式、内容,让人民群众自愿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传播,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坚持孜孜不倦地研究,向中国人介绍这一理论;有一大批充满激情的青年学生热衷学习,将其作为信仰和追求;有一大批的普通的工农群众,积极投身
于国家革命和建设。
[4]
当前一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人才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不但要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更要注重实践过程中的培养考察。
参考文献
[1]彭继红.传播与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信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研究的新进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史(1918—1922)》简评[N].光明日报,2013年11月20日 11版.
[3]吕延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方式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1):7-10.
[4]韩玉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特点及启示[J].决策与信息,2018(5):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