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作探析
相关推荐
关于⾼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作探析
论⽂摘要:就业是民⽣之本,落实⾼校就业⼯作,实现⼤学⽣充分就业,既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稳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建设⼩康社会的重要⼿段。

论⽂关键词: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法
就业是民⽣之本,⼤学毕业⽣是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做好⾼校毕业⽣就业⼯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关系社会稳定、学校发展及学⽣切⾝利益的⼤事。

作为基层管理者——辅导员,帮助学⽣完成就业,充分实现⾃⼰的⼈⽣价值,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作的意义
(⼀)⼤家都知道,随着⾼校扩招后的毕业⽣陆续进⼊求职市场,⼤学毕业⽣的就业问题⽇益严峻,就业竞争⽇趋激烈,就业压⼒很⼤。

据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校毕业⽣达到559万,2009年是610万,到了2010年⼤学毕业⽣⼈数达到了630万,需要就业的⼤学毕业⽣越来越多,⽽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是有限的。

如何实现这部分⼈的充分就业,发挥好这部分⼈的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学校发展,以及⼴⼤家庭和毕业⽣本⼈的切⾝利益的⼤事。

因此毕业⽣就业⼯作不容置疑的摆在了⾼校办学突出的重要位置,成为了衡量⼀个学校办学的重要指标。

(⼆)就业⼯作是⼀个社会⼯程,学校是这个⼯程中⾮常重要的⼀环。

学校除了抓好学⽣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教育外,还应该注意加强对学⽣就业能⼒⽅⾯的教育,切实提⾼他们的就业竞争⼒。

虽然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格局早已提出,但就⽬前的情况看,很多学校虽说在低年级中陆续开设了就业指导的⼀些课程,但相对来说,对于低年级学⽣的就业指导并不系统,不够深⼊,就业⼯作的重点还是停留在毕业班学⽣⾝上。

学⽣到了最后⼀年才有明确的就业意识,在就业压⼒如此严峻的今天,毕业⽣仅⽤⼀年的时间规划⾃⼰的未来发展,并找到⼀份理想⼯作,是⽐较困难的。

⼤学⽣就业观的形成应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的就业指导也应该是⼀项循序渐进的思想教育⼯作,应该从新⽣刚⼀⼊学,就有步骤、有计划、系统全⾯地进⾏。

这项⼯作持续时间长,⼯作量⼤,需要有更多的专兼职⼈员来共同完成。

(三)辅导员是⼤学⽣基层的管理者,与学⽣⼴泛接触,掌握班上每⼀个学⽣的个性特点,熟悉每⼀个学⽣的⼼理特征,了解每⼀个学⽣的现实表现和能⼒⽔平。

如果辅导员从新⽣⼊校伊始到毕业后,除做好学⽣⽇常管理和思想政治⼯作外,针对学⽣在校学习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作,使就业指导⼯作贯穿于⼤学⽣学习期间的全过程,那样,不但使学⽣避免了由于临到毕业时才仓促上阵⽽产⽣的茫然和困惑,还会让学⽣逐渐形成⼀个既符合社会需求⼜能发挥⾃⼰特长的明确的择业⽬标。

 ⼆、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内容
⼆、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内容
(⼀)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作中的⽣命线作⽤
思想教育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直贯彻的主导思想。

学校是学⽣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作中应紧紧抓住这根红线,在⽇常教育管理中,结合学⽣的思想和⼼理特点,加强对学⽣的就业思想教育,培养学⽣拥有健全的⼈格,帮助他们树⽴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不断提⾼其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

(⼆)强化专业意识教育,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历来为⼈们所重视,也是⽤⼈单位选⼈的重要的依据,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际⼯作中才能驾轻就熟、得⼼应⼿,才能运⽤所学知识开拓创新。

由于⾼考激烈的竞争,有些学⽣在⾼考中没有把握好,与⼼中理想的⼤学或专业失之交臂,⼊校后,可能会有些专业情绪,缺乏学习兴趣;既是是如愿考取⾃⼰理想的专业,对专业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

因此,辅导员在新⽣⼈学伊始,应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培养对⾃⼰所选择专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专业意识。

如邀请学科带头⼈等知名⼈⼠介绍⾃⼰对专业的认识、个⼈成长成才的经历,使学⽣热爱⾃⼰所选择的专业,进⼀步提⾼学习兴趣,加快对专业的深⼈了解。

除此之外,辅导员应强化学⽣的学习意识,在⽇常⼯作中通过举⾏专业专题教育报告、学科竞赛、学术讲座、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等⼤量与专业内容挂钩的班团活动,为学⽣提供接触专业、了解⾏业的最新动态的机会,使得学⽣的专业所学与⽣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习,寻找专业的`乐趣,进⽽让学⽣懂得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们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职业⽣涯规划教育
职业⽣涯规划是⼀个⼈对其将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规划和设想,是个⼈对职业前途的望,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

职业⽣涯发展实际上是⼀个不断发展、变化,持续不断地探索过程。

因此,越早进⾏职业⽣涯规划,越能少⾛弯路,更快的实现⽬标。

对于⼤学⽣来说是职业⽣涯规划从⼀年级开始就应该着⼿进⾏的,⽽且应该是贯穿整个⼤学期间⼀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

辅导员应帮助学⽣正确认识⾃⾝的条件与处境,从专业、兴趣、爱好、特长、机遇等⽅⾯尽早确定⾃⼰未来的发展⽅向,指导学⽣结合⾃⼰所学的专业,为⾃⼰设定⼀个具体⽽现实的职业规划。

(四)培养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
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体⼼理素质。

⽤⼈单位在招聘员⼯的时候,往往通过多种⽅式全⽅位了解求职者得综合职业素质。

因此要想求职成功,毕业⽣只有不断提⾼⾃⾝的综合职业素质,才能在竞争⽇益激烈的社会⽴于不败之地。

因此,辅导员应⿎励⼤学⽣在校期间在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下,要适当地承担⼀些社会⼯作,多参加⼀些活动,通过选修课、第⼆课堂素质拓展项⽬、各社团的特⾊活动以及校、院、班级等学⽣组织的校园⽂化活动,培养⾃⼰的管理能⼒、团队协作能⼒、良好的表达沟通等能⼒,不断提⾼⾃⼰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才的要求。

(五)加强就业政策法规的指导
为了帮助⼤学⽣顺利就业,国家制定了⼀系列相关政策。

如何能很好的掌握国家的就业⽅针和政策规定,为⼰所⽤,对于成功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辅导员在⽇常⼯作中,要积极宣传国家的有关⼤学⽣就业的⽅针、政策;对学⽣进⾏国家、⾏业发展和⼈才需求形势的指导,让学⽣了解供需情况和专业发展前景,从⽽及时地调整个⼈愿望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同时帮助学⽣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的法律知识,使得学⽣能够⾏使、保护⾃⼰的权利,并且知道在⾏使⾃⼰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哪些义务,发⽣争议时如何解决,如何签订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等相关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