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门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门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白燕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9(016)022
【总页数】3页(P6-8)
【关键词】骨科门诊; 多重耐药菌感染; 危险因素
【作者】白燕
【作者单位】213003 常州市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多重耐药菌(MDRO)指的是一种病原菌同时对3类及以上的抗菌药物耐药。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病原菌感染的情况不断增多[1]。

骨科门诊开
放伤口感染患者中,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感染主要类型,骨科开放性感染伤口的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及护理成为十分棘手的临床问题[2]。

本研究探讨多重耐
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骨科开放伤口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1935例骨科门诊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41例,女694例。

年龄18~85岁,平均(58.29±3.47)岁。

患者均经过细菌培养分离病原菌、检测多重耐药菌及药敏试验。

1.2 检测方法无菌条件下,清洁伤口后,应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开放性骨折伤口创
面脓性分泌物、组织间血肿、深部脓液、髓腔内分泌物、伤口渗出物或坏死的组织,置入无菌试管送至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操作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操作规范完成,选用K-B药敏试验操作方法,判定标准严格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抗菌药物检测相关标准完成[3-4]。

采用微生物药敏分析仪(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型号:Vizion)及配套试剂实施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导致骨科门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骨科门诊患者病种统计 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骨科门诊共接诊54 684例患者,其中伤口感染患者1935例,占
3.54%。

具体病种类型见表1。

表1 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骨科门诊患者病种分析(n=54 684) 病种例数百分率(%)骨关节病2367843.30颈椎病612411.20腰椎间盘突出764513.98
骨质疏松伴脊柱骨折13452.46骨折54569.98筋膜炎5120.94腰椎管狭窄7131.30腰肌劳损3460.63软组织损伤5821.06腱鞘炎3120.57其他797114.58 2.2 16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 1935例骨科感染患者经培养共有167例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占8.63%,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为50.89%(85/167),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为47.31%(79/167),真菌感染率为1.80%(3/167)。

见表2。

表2 16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株(%) 病原菌株数(株)构成比(%)革兰氏阳性菌8550.89 表皮葡萄球菌2514.97 金黄色葡萄球菌3420.36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6.59 粪肠球菌158.98革兰氏阴性菌7947.31 铜绿假单胞菌2615.57
大肠埃希菌3722.16 阴沟肠杆菌42.39 鲍氏不动杆菌127.19真菌31.80 白色假
丝酵母菌31.80合计167100.00
2.3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统计青霉素为主要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最高的抗菌药物,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100.00%,80.00%;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则分别为0.00%,20.59%,46.67%,为耐药性最弱的抗菌药物。

见表3。

表3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统计株(%)抗菌药物表皮葡萄球菌(n=25)金黄色葡萄球菌(n=34)粪肠球菌(n=15)红霉素25(100.00)34(100.00)10(66.67)青霉素
25(100.00)34(100.00)12(80.00)左氧氟沙星13(52.00)11(32.35)10(66.67)苯唑西林19(76.00)28(82.35)8(53.33)利福平0(0.00)23(67.65)7(46.67)万古霉素
0(0.00)7(20.59)7(46.67)氨苄西林25(100.00)26(76.47)13(86.67)
2.4 主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统计头孢唑林为主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最高的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91.89%,75.00%;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则分别为0.00%,10.81%,0.00%,为耐药性最弱的抗菌药物。

见表4。

表4 主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统计株(%)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n=26)大肠埃希菌(n=37)鲍氏不动杆菌(n=12)氨苄西林16(61.54)19(51.35)5(41.67)庆大霉素19(73.08)10(27.03)6(50.00)美罗培南0(0.00)4(10.81)0(0.00)环丙沙星
12(46.15)15(40.54)5(41.67)头孢唑林26(100.00)34(91.89)9(75.00)左氧氟沙星17(65.38)31(83.78)7(58.33)头孢曲松26(100.00)20(54.05)6(50.00)
2.5 骨科门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单因素分析骨科门诊患者耐药菌感染单因素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年龄≥65岁、伤后到门诊就诊时间≥6 h、免疫力低下以及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P<0.05),高血压病以及性别与发生感染无关(P>0.05)。

见表5。

表5 骨科门诊患者感染单因素分析(例) 因素未感染多重耐药菌(n=1768)感染多重
耐药菌(n=167)χ2P年龄(岁)16.219<0.001 <6563434 ≥651134133性别
0.0520.820 男92689 女84278高血压病0.5220.470 有13215 无1636152免疫力低下7.0030.008 是1132124 否63643伤后到门诊就诊5.3050.021时间(h) ≥682093 <694874预防性应用抗5.1040.024菌药物有1298109 无47058 2.6 导致骨科门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伤后到门诊就诊时间≥6 h、免疫力低下以及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为导致骨科门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见表6。

表6 导致骨科门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
βSEWaldχ2POR95%CI年龄≥65岁1.0570.24918.7340.0002.8791.749-4.823免疫力低下1.8840.24390.5780.0006.5826.681-8.733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4560.21741.2670.0004.2892.697-6.531伤后到门诊就诊时间≥6
h0.9500.23613.9810.0002.5871.472-4.179
3 讨论
在骨科门诊收治的创伤患者中,开放性损伤感染较为常见,其中多重耐药菌在骨科开放性伤口感染患者中检出率不断升高,给临床治疗及护理增加了难度[5-6]。

本研究统计了骨科门诊患者病种,结果显示就诊比例最高的病种分别为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分别占43.30%,11.20%,13.98%。

伤口感染1935例,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167例,占感染患者的8.63%,说明骨科开放性伤口感染患者中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比例处于较高水平。

本研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占50.89%,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占47.31%,真菌感染占1.80%,其中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最强的抗生素为青霉素,耐药性最弱的为万古霉素;头孢唑林为主要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最强的抗生素,美罗培南为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最弱的抗生素,与有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7]。

广谱抗生素滥用情
况在临床较为普遍,各种新型耐药菌株也不断出现,因此,加强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的分析十分必要,为临床抗生素选用及护理指导提供参考依据[8]。

本研究进一步对年龄、免疫力、伤后至门诊就诊时间等多种引发多重耐药菌感染可能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伤后到门诊就诊时间≥6 h、免疫力低下以及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发生耐药菌感染有关(P<0.05)。

提示临床可于清创术前酌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减少开放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伤后到门诊就诊时间越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风险越高,因此患者就诊后应及早清创。

血红蛋白下降、血糖升高、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均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者就诊后应及时治疗基础病,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合理规范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感染机会[9-10]。

在完善临床治疗措施的同时还需加强对骨科感染患者的规范化护理,以全面控制医院感染,具体护理要点包括:护理人员在接诊开放性损伤患者时,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制度实施护理,于24 h 内采集创伤部位分泌物或组织,送至检验科进一步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检验;开放性伤口感染患者多为意外受伤,其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治疗周期长,伤口愈合慢,经济负担重,患者常出现焦躁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与其主治医师一起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耐心开导患者,为其讲解病情、治疗方案及预期疗效,提高其治疗认知度,鼓励其积极面对现实,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便于医护工作顺利开展;交代家属不能接触患者伤口血液、脓液等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及时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护理患者后及时清洗双手,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65岁、伤后到门诊就诊时间6 h以上、免疫力低下、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均为骨科门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在接诊开放性伤口患者后应及时清创并送检分泌物,同时加强对感染患者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并做好分泌物隔离工作,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以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钟雪,冯婉玉.替加环素单药与联合方案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43(2):127-134.
[2] 詹昱新,乐革芬,欧阳燕,等.集束化干预措施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7):493-495.
[3] 蒋俊燕,洪霞,张军,等.普外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措施预防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5):3498-3501.
[4] 李秀华,小林寅喆,陈炜,等.医务人员手与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分离多重耐药菌的同源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285-1290.
[5] 杨海娟.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6):195-196.
[6] Willyard C. Th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that pose the greatest health threats[J].Nature, 2017, 543(7643):15-20.
[7] 陈国翠.强化感染护理干预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0):151-152.
[8] 刘椿,张志明,曹延林,等.2011年至2017年骨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5):419-424.
[9] 张华娟,王华军,李子俊,等.运用品管圈提高病区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患者防控措施落实率[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88-90.
[10] 崔怡,邸禄芹,陈彩真,等.颈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提高护理干预效果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8,34(6):546-5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