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标要求
掌握九一八事变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掌握西安事变的发生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
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
和平解决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
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
史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
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
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播放《松花江上》、回顾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习方法模拟采访张学良、蒋介石、周恩来对西安事变的立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判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歌曲《松花江上》
导入新课学唱《松花江上》
从歌曲《松花江上》
引入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
事变1、时间、地点、经过、
影响
2、东北抗日联军
1、自主独立完成
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1931年,沈阳柳条湖。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资料的查找,
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了。
2、找资料,了解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日本策动华北五省
自治
2、一二●九运动:时
间、地点、意义
1、学生结合书本了解华北危机
2、1935年,北平。
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
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
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
到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
三、西安事变1、西安事变:时间、
地点、人物、结果、
意义
2、识图
1、学生根据课本相关内容找出答案
1936年,西安,张学良、杨虎城
结果:和平解决
意义: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课本上划出内容。
3、对报纸上的人物要认识。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的培养
2、识图读图能力的培
养:张学良、杨虎城
3、归纳总结的能力: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
变,以表格进行总结
课后小结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将阶级恩怨放到一边,从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
所以,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
平解决,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也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努力的结果。
教后反思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学生提问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
基地。
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
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3.1945年9月18日,因西安事变被幽禁在贵州桐梓的一位国民党将军写下日记:“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
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
”这位将军是()
A. 张学良
B. 赵登禹
C. 佟麟阁
D. 张治中
4.2019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中明
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你认为“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从那一
事件算起的?()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5.“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
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
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 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 逼蒋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C. 争夺地盘,扩大内战
D. 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
二、阅读材料,回答:
6、“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019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73周年,我国和世界有关国家举行了各种活动,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
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松花江上》(1)材料一描写了东北沦陷,发生在哪一事变之后?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什么政策?
材料二:东北沦亡。
时有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
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
(2)材料二列数了一系列日本侵华事件,其中何梅协定导致了华北危机,引发了哪场学生运动?
材料三: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3)材料二中“介公”指谁?张杨“诤谏”的目的是什么?在“国家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次
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其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一、1-5 BAAAB
二、 6、(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一二●九运动;
(3)蒋介石;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①对侵略者决不能姑息;②国共应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2.板书设计】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经过: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三省→伪满洲国建立
抗争:抗日义勇军(杨靖宇)东北抗联
影响: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爆发
时间: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原因:日本制造华北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
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影响: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过程:扣押蒋介石——和平解决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争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