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血清ALT、AST活性及胆红素含量数据分布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新生血清ALT、AST活性及胆红素含量数据分布状况陈美秀;许明杰;李胜联
【摘要】目的:分析大学新生血清ALT、AST活性及胆红素含量的分布状况,为该年龄段人群血清ALT、AST活性及胆红素含量的统计学描述及其参考值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检测某高校2 392名大学新生的肝功能.对血清ALT、AST活性及胆红素含量进行正态性检验(距法)及不同性别之间比较.结果:女生血清ALT、AST活性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的偏度系数均>0,P<0.05,均为正偏态分布.男生血清ALT、AST活性及直接胆红素含量的偏度系数均>0,P<0.05,均为正偏态分布;总胆红素含量的偏度系数<0,P<0.05,呈负偏态分布.与女生相比,男生血清ALT活性、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较高(P<0.05).结论:大学新生的血清ALT、AST活性及胆红素含量数据分布均为偏态分布.【期刊名称】《华夏医学》
【年(卷),期】2014(027)005
【总页数】5页(P46-50)
【关键词】大学新生;血清ALT、AST;胆红素
【作者】陈美秀;许明杰;李胜联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R195.1
医学参考值范围(medical reference range)又称正常值,人体正常参考范围(reference range)的确定在医疗卫生与医学科研中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但对“正常参考范围”的称谓并不科学,国际上现已统称为“生物参考区间”或“参考范围”,它是以健康人群测得值的均值(有时是中位数)为中心,覆盖95%的
范围而制定的[1]。
各实验室普遍采用教科书或生产厂商提供的参考值范围,而这些资料大多来自欧洲等西方人群。
而不同条件(如地区、性别、年龄、生活水平、测定方法等)测出的范围也不同,根据国际临床化学学会(ⅠFCC)要求,不同的人群、实验室应有自己的一套正常参考值范围[2]。
肝功能是健康体检的必查项目[3],目前,关于肝功能指标在性别间的差异和分布类型未见报道,为此笔者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某高校大学新生2 392例,年龄16~18岁,其中男602例,女1 790例,男女比例为1∶3。
1.2 方法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规定[4],对学生肝功能五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空腹采集静脉血3ml,检测血清ALT、AST活性(采用ⅠFCC法)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采用重氮法)。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for Windows医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性检验采
用距法。
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正态分布法制定参考值范围,呈偏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参考值范围[3]。
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数据分布类型
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男、女性大学生血清ALT及AST活性、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含量均呈偏态分布。
详见表1、表2。
表1 男性大学生肝功能指标频率分布及正态性检验(n=602)ALT组段频数AST 组段频数总胆红素组段频数直接胆红素组段频数间接胆红素组段频数4.000 360 2.000 37 1.840 1 2.100 304 3.700 11 18.801 186 9.500 241 3.626 0
4.791 297 4.991 35 33.601 40 17.001 203
5.413 1 7.481 0
6.281 90 48.402 8 24.501 94
7.199 5 10.172 0 7.572 103 63.202 5 32.002 17
8.986 29 12.862 0 8.862 72 78.003 0 3
9.502 7 10.772 122 15.553 0 10.153 79 92.803 1 47.002 2 12.558 111 18.243 0 11.443 82 107.604 0 54.503 0 14.349 129 20.934 0 12.734 86 122.404 1 62.003 0 16.131 135 23.624 0 14.024 38 137.205 1 69.504 1 17.918 69 16.315 1 15.315 6偏度系数 4.388 1.529 -0.319 7.927 0.032 P<0.05 <0.05 <0.05 <0.05 >0.05峰度系数 32.543 6.641 0.132 132.662 -1.020 P<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女性大学生肝功能指标频率分布及正态性检验(n=1 790)ALT组段频数AST组段频数总胆红素组段频数直接胆红素组段频数间接胆红素组段频数
0.000 1612 5.000 1753 1.900 1015 1.800 1777 0.600 1 24.700 162 31.500 34 14.210 773 7.621 6 1.150 4 49.401 12 58.001 1 26.521 0 13.441 5 2.901 51 74.101 0 84.501 0 38.831 0 19.262 0 4.651 189 98.802 3 111.002 0 51.142 0 25.082 0 6.402 559 123.502 0 137.502 0 63.452 0 30.903 0 8.152 311 148.202 0 164.002 1 75.762 0 36.723 0 9.902 248 172.903 0 190.503 0 88.073 0 42.544 1 11.653 280 197.603 0 217.003 0 100.383 0 48.364 0 13.403 119 222.304 1 243.504 1 112.694 2 54.185 1 15.154 28偏度系数10.045 16.131 14.381 14.959 0.350 P<0.05 <0.05 <0.05 <0.05 <0.05峰度
系数 198.143 420.625 338.053 359.668 -0.628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男、女性大学生血清ALT、AST活性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比较
与女生比较,男生的血清ALT活性、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含量均较高(P<0.05),而血清AST活性及直接胆红素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表3 男、女性大学生肝功能指标分析(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性别 n ALT AST 总
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男602 17.00±9.75 18.00±10.00 14.80±4.20
4.70±1.50 9.80±4.87女1 790 14.00±6.00 18.00±7.00 13.60±3.50 4.90±1.50 8.50±4.40 t' 6.443 0.364
5.366 0.502 4.321 P <0.05 >0.05 <0.05 >0.05
<0.05
2.3 男、女性大学生肝功能参考值范围
血清ALT活性、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医学参考值的制定采用百分位数法,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大学新生之间肝功能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性别 n ALT(ⅠU/L)AST (ⅠU/L)总胆红素(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间接胆红素(μmol/L)男 602 0~38.90 0~31.00 9.60~18.80 2.80~6.40 5.30~14.30女 1 790 0~28.00 0~31.00 8.40~18.60 2.80~6.40 4.60~14.10
3 讨论
当偏度系数=0时,分布对称;偏度系数>0时,分布正偏;偏度系数<0时,分
布负偏;当峰度系数=0时,为正态峰;峰度系数>0时,为尖峭峰;峰度系数<
0时,为平阔峰[5]。
本研究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血清ALT、AST活性及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均为偏态分布资料,其中,男、女生血清ALT、AST活性及直接胆红素偏度和峰度系数均>0,呈正偏态尖峭峰分布;男、
女生间接胆红素偏度系数>0,峰度系数均<0,呈正偏态平阔峰分布;男生总胆
红素偏度系数<0,峰度系数>0,呈负偏态尖峭峰分布,女生总胆红素系数及偏
度系数均>0,呈正偏态尖峭峰分布。
正态分布资料或者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统计学描述,通常采用均数±标准差,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采用正态分布法,即用均数±1.96标准差来制定,均数的比较采用参数法,即t检验或F检验;偏态分布资料的统计学描述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医学参考值范围通常采用百分位数法,即用95%的位数,平均数的比较采
用非参数统计,即秩和检验。
本研究中男、女生血清ALT、AST活性及血清总胆
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均为偏态分布,故其参考值应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
血清ALT和AST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是临床常用反映肝损伤的指标,其参考值是根据健康人群ALT、AST水平±2倍标准差(SD)制定[6]。
我国不同地区通过本地健康人群的统计分析得出各自的参考值,刘桂荣[7]采用速率法测定梅州地区3 900例(男2 000例,女1 900例)健
康成人ALT的血清水平,参考值:男性9~51U/L,女性 8~41U/L。
车骝强[8]经过对1 656名健康人群献血者的调查,健康人群血清ALT参考值男性为
57ⅠU/L,女性为43ⅠU/L。
以上调查均显示血清ALT参考值男性和女性之间
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年轻男性生活节奏快、应酬多、饮酒多等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关。
金春明等[6]报道,对牡丹江657名一般人群(18~70岁)进行分析,发现男性与女性血清ALT及AST活性中位数检
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男生和女生(16~18岁)血清ALT活性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ST活性参考值在男生和女生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道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调查人群的年龄、地区、
民族及样本量等有关。
吴晓虹等[9]调查结果表明,青年人有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可使肝细胞受损,引起反映肝功能的ALT和GGT升高,再就是青年人乙肝病毒阳性率高,引起ALT异常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有必要按照性别分别制定血清ALT
活性的参考值。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及其他血红素蛋白中的血红素在巨噬细胞或其他网织内皮细胞及肝细胞中的代谢产物[10]。
成人胆红素生成相对稳定,但不同的条件(如地区、时间、性别、年龄、生活水平、测定方法等)测出的范围也不同,亦因人群的生活条件而异,具有地区性。
临床上总胆红素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1~17.1μmol/L,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范围内则称之为隐性黄疸。
但在临床上经常遇到
总胆红素偏高,无临床症状的青年人较多见,其中男性居多,临床医生也很难对此做出解释。
本次调查16~18岁的大学新生正是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机体新陈代谢较快,胆红素等代谢产物产生较成人偏多,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可能与该年龄段的男性肌肉较女性发达,参加剧烈运动较多,产生的肌红蛋白等物质较多有关[11]。
宋明辉等[12]报道,胆红素是体内强有力的抗氧化剂,与血清蛋白形
成的复合物可有效清除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从而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胆红素生理浓度下能产生有效的抗氧化作用,体外研究显示清除2mol/L过氧化物自由基将消除1mol/L胆红素,可以认为生理浓度下血清胆红素对身体是一种保护性物质。
胆红素处于低水平状态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低水平胆红素的人群易患冠状动脉疾病。
以往,临床上对于肝胆疾病患者的肝功能观察时,常因肝细胞或胆汁淤积明显增高而被关注,而低水平胆红素常被忽视,但是与冠心病联合观察时血清直接胆红素越低越被重视。
故而,胆红素的参考值范围应采用双侧。
基于以上因素有必要选择不同人群、不同性别重新确定实验室的血清胆红素正常参考值,并注明适用范围人群,以利于临床医生分析,也避免引起受检者不必要的担忧,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也具有
重要意义。
本调查中肝功能5项指标血清ALT、AST活性及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
接胆红素含量,均为偏态分布资料。
因此,其统计学描述应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其参考值的制定应采用百分位数法,其比较应采用非参数检验。
由于存在性别差异性,其参考值范围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人群的性别等因素,如果都用统一的参考值范围,很可能会增加肝胆疾病等的误诊率,最终影响治疗。
参考文献:
[1]郝晓柯,徐焰.参考值的参考价值——浅谈如何利用正常参考范围解读检验报告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3,3(4):18-26.
[2]陈建萍,袁辉,梁平,等.成人健康人群血清铁蛋白参考值范围的探讨[D].2012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99-101.
[3]康琰.体检人群四项肝功能指标聚类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8(4):55-61.
[4]王莹.曲阜师范大学2011级新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1):14.
[5]方积乾.医学统计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14. [6]金春明,桂艺芳,夏慧.牡丹江地区ALT、AST结果互认的探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2,29(2):10-11.
[7]刘桂荣.梅州地区健康成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值调查[J].Lab Med Clin Sci,2005,2(5):226.
[8]车骝强.西宁地区适龄健康献血人群正常ALT参考值范围的调查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4):51-52.
[9]吴晓虹,胡柏成,戴群莹.1200名健康体检者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疗养
医学,2009,18(11):1046-1048.
[10]于德军,刘佃香,李玉梅.大庆市15~16岁人群总胆红素正常参考范围的
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21(9):122-123.
[11]崔玉鹏,王守恒,高红,等.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血清肌红蛋白(Mb)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的变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3):65-67.
[12]宋明辉,孙浩,周新民,等.健康人群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值范
围的临床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7):7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