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地低品位含锂粘土矿提锂新工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 卷第6 期2014 年12 月
矿冶工程
MINING A ND ME T ALL URG ICA L E N GINE ERIN G
V o l.34 №6
D ece m be r 2014
河南某地低品位含锂粘土矿提锂新工艺研究①
李荣改1,2 ,宋翔宇1,2 ,高志1,2,冯艳丽1,2,李志伟1,2
(1.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郑州450012;2.河南省矿物加工与生物选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12)
摘要: 对河南某地低品位含锂粘土矿进行了试验研究。
根据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采用原矿(-2 mm)焙烧-常温浸出流程,最优试验条件为:焙烧温度800 ℃,焙烧时间2 h,硫酸钙/原矿比0.7,氟化钙/原矿比0.2,硫酸钠/原矿比0.2,浸出时间1 h,浸出温度20 ℃,液固比3∶1,硫酸浓度50%,在此条件下锂浸出率为95.32%。
在参考槽浸最佳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柱浸,可以获得锂浸出率为91.78%的结果。
关键词: 含锂粘土矿; 焙烧; 浸出; 锂
中图分类号: TF111 文献标识码: A d o i:10.3969 /j.i ss n.0253 -6099.2014.06.020
文章编号: 0253 -6099( 2014) 06 -0081 -04
New Technology for Extracting Li from Low-grade Lithium-bearing Clay
L IRong-gai1,2,SO NG X i ang-yu1,2,GAO Z hi1,2,F E NG Y an-li1,2,L I Z hi-w ei1,2
( 1.H e nan P rov i nceRoc k&M i ner al s T est i ng C enter,Z hengz hou450012,H e nan,China; 2.H e nan E ngi neer i ngRese ar c h C enter of M i ner al P rocess i ng and M i crobe M i ner al P rocess i ng,Z hengz hou450012,H e nan,China)
A b s t ract: A l ow-gr ade lit hi um-bear i ng cl ay f r om H enan P r ovi nce w as t aken f or s t udy.A ccordi ng t o t he m i ner alogical char acter i s ti cs,a pr oces s of r oas ti ng f ol l ow ed by l eaching at nor m al t em per atur e w as adopted i n t he t es t w it h t he or e at s i z e of-2 mm.U nder t he f ol l ow i ng opt i m al t es ti ng condi ti ons: r oas ti ng at 800 ℃f or 2 h w it h calci um sul f at e/or e r at i o at 0.7,calci um fl uor i de/or e r at i o at 0.2 and sodi um sul f at e/or e r at i o at0.2,f ol l ow ed by t he l eaching at20 ℃f or1 h w it h li qui d-sol i d r at i o at 3 ∶ 1,sul f ur i c aci d concent r at i on of 50%,t he l eaching r at e of L i r eached 95. 32%.T hen a col um n l eaching t es t w as conducted w it h t he bes t condi ti on of t ank l eaching as r efer ence,r esul ti ng i n t he l eaching r at e of L i up t o 91.78%.
K ey w ord s: lit hi u m-bear i ng cl ay; r oas ti ng; l eaching; L i
锂是最轻的金属,有着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锂及其盐类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溴化锂制冷剂、锂离子电池等[1]。
现今世界上开采应用最多的锂矿物是锂辉石、透锂长石、锂云母和锂磷铝石等; 盐湖、含锂卤水和井水也是重要的锂资源。
选矿、提取和加工工艺也多种多样,主要工艺有: 手选-磁选工艺、浮选-磁选工艺、浮选-重选-磁选联合工艺、选矿-化学处理联合工艺[2]。
在含锂粘土矿的提锂开发利用方面,研究较少。
河南某地有大量未开发的低品位含锂粘土矿,随着高品位锂矿物资源量的减少,开发利用低品位锂矿物势在必行。
1 矿石性质
样品来自河南某地。
为查明矿石性质,进行了矿样化学多元素分析以及工艺矿物学研究。
原矿化学多项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 可知,矿石中有用组分为锂,其余组分目前无利用价值。
表 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 /%
L i2 O Si O2 A l2 O3 F e2 O3 K2 O N a2 O M g O C a O T i O2 P2 O5 0.50 37.88 43.50 1.49 2.13 0.82 0.41 0.42 2.38 0.13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构造为发育板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及浸染状构造,矿石的结构有矿石发育交织结构、包含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及他形粒状结构。
根据X 衍射结果、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结合显微镜下对矿石进行光片、薄片鉴定,以及人工重砂鉴定结果,得出该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见表2。
由表2
①收稿日期: 2014 -06 -17
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01211018)
作者简介: 李荣改( 1978 -) ,女,河北邢台人,中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矿产加工与综合利用。
82 矿冶工程第34 卷
可知,锂绿泥石的含量为22.90%。
表 2 矿石中主要矿物的相对含量( 质量分数) /%
伊利石高岭石叶蜡石锂绿泥石
24.10 23.20 19.10 22.90 一水硬铝石锐钛矿褐铁矿其他8.70 1.10 0.80 0.10
矿石中锂绿泥石主要呈团块状、丝缕状和浸染状3.2 不同辅料方案焙烧试验
焙烧是为了将锂绿泥石中的锂进行晶格转换,因此辅料是焙烧的重要影响因素。
故下面先进行辅料方案焙烧试验。
试验条件和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 可以看出,采用B方案,浸出效果较好,锂浸出率可以达到95.64%。
表 4 锂粘土不同辅料焙烧浸出试验结果
方案辅料比例
浸渣品位锂回收率
/%/%
分布。
锂绿泥石的原矿工艺粒度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 可知矿石中锂绿泥石粒度极细,- 0. 02 mm粒级含量达到52.70%。
表 3 锂绿泥石工艺粒度统计表
粒度/ m m分布率/%累计分布率/%
-0.01 0.01 ~0.02 0.02 ~0.0385 23.56
29.14
17.45
23.56
52.70
70.15
0.0385 ~0.074 0.074 ~0.1
0.1 ~0.15 8.16
5.13
6.35
78.31
83.44
89.79
0.15 ~0.2 0.2 ~0.5
合计
4.54
5.67
100.00
94.33
100.00
2 试验方案
从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可知锂粘土嵌布粒度很细,且集合体包裹大量一水硬铝石等脉石矿物,在磨矿过程中难以单体解离。
进行了强磁-摇床、反浮选、
离心选矿和强磁-反浮选探索试验,但试验结果均不理想,这也和岩矿鉴定结果相吻合,说明该矿区锂粘土矿物通过选矿方法很难富集。
故采用湿法冶金的方法进行回收利用。
3 选矿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的确定
通过查阅相关锂辉石和锂云母浸出文献资料,进行了如下一系列锂绿泥石浸出探索试验[3-5]。
原矿( -0.038 mm粒级占90%) 加热浸出,原矿( -0.038 mm占90%) 焙烧-加热浸出,原矿( -0. 038 mm占90%) 焙烧-常温浸出和原矿( -2 mm) 焙烧-常温浸出,锂浸出率分别为55. 81%,97. 60%,98. 87%和90.10%。
综合考虑选矿成本和经济效益,采用原矿( -2 mm) 焙烧-常温浸出试验流程。
A不加辅料0.41 18.00 B原矿∶硫酸钙∶氟化钙∶硫酸钠= 1∶0.7∶ 0.2∶ 0.5 0.015 95.64
C原矿∶氧化钙∶氟化钙∶氯化钠=1∶0.7∶0.2∶0.50.02986.21
试验条件: 焙烧温度1 000 ℃; 焙烧时间2 h; 浸出液硫酸浓度50% (m/m),液固比= 3∶1;浸出温度20 ℃;浸出时间1 h。
3.3 焙烧温度试验
焙烧温度是影响浸出的一个重要条件,按照如图1 所示流程进行焙烧温度条件试验,试验结果如图2 所示。
由图2 可知,温度达到800 ℃后锂浸出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略有下降,故选择焙烧温度为800 ℃。
此时锂浸出率为95.64%。
图 1 锂粘土焙烧温度试验流程
图 2 焙烧温度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3.4 焙烧时间
按图1 流程,焙烧温度为800 ℃,进行焙烧时间条件试验,结果如图3 所示。
由图3 可知,原矿焙烧2 h 后再延长时间,浸出率反而下降,所以选择焙烧时间为2 h,此时锂浸出率为95.64%。
第6 期李荣改等: 河南某地低品位含锂粘土矿提锂新工艺研究83
图 3 焙烧时间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3.5 硫酸钙用量
按图1 流程,焙烧温度为800 ℃,焙烧时间为2 h,进行硫酸钙用量条件试验,结果如图4 所示。
由图4 可见,硫酸钙/原矿比为0.7 时,锂浸出率达到最大,为95.64%。
图 4 硫酸钙用量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3.6 氟化钙用量
按图1 流程,焙烧温度为800 ℃,焙烧时间为2 h,硫酸钙/原矿比为0.7,进行氟化钙用量条件试验,结果如图5 所示。
由图5 可见,当氟化钙/原矿比为0.2 时,锂浸出率达到最大,为95.64%。
3.7 硫酸钠用量
按图1 流程,焙烧温度为800 ℃,焙烧时间为2 h,硫酸钙/原矿比为0.7,氟化钙/原矿比为0.2,进行硫酸钠用量条件试验,试验结果如图6 所示。
由图6 可知,当硫酸钠/原矿比为0.5 时,锂浸出率达到最大,为95. 68%。
综合考虑经济成本选择硫酸钠/原矿比0.2,此时锂浸出率为92.84%。
图 6 硫酸钠用量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3.8 浸出液种类
按图1 流程,在选定的焙烧条件不变前提下,采用
硫酸、盐酸和硝酸进行浸出液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见图7。
由图7 可以看出,采用硫酸浸出效果较其他两种浸
出液效果要好,所以选择硫酸为本试验的浸出液。
图7 锂粘土浸出液种类对比试验结果
3.9 浸出时间
按图1 流程,在选定的焙烧条件不变前提下,以硫
酸为浸出液,进行浸出时间条件试验,结果如图8 所示。
图8 浸出时间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图5 氟化钙用量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84 矿冶工程第34 卷
由图8 可见,浸出时间为1 h 时,浸出率达到最
大,随着时间延长,浸出率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所
以选择浸出时间为1 h,此时浸出率为94.64%。
3.10 浸出液浓度
按图1 流程,在选定的焙烧条件不变前提下,以硫
酸为浸出液,浸出时间为1 h,进行浸出液用量条件试
验,结果如图9 所示。
图9 浸出液浓度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由图9 可以看出,随着浸出液浓度增加,浸出率随之增大,但浸出液浓度大于50%后,浸出率反而有所下降,所以最终选择浸出液浓度为50%,此时浸出率为95.32%。
3.11 柱浸试验
由于槽浸成本相对较高,考虑采用成本较低的堆
淋法来浸出锂,因此进行柱浸试验。
按照前面最佳条件试验进行柱浸试验,先将原矿在800 ℃下改性焙烧2 h,由于焙烧后样品部分颗粒较细,因此对-5 mm粒级进行造粒,造球粒度为10 ~15 mm,+ 5 mm粒级样品直接装柱。
装柱高度165 cm,样重约100 kg,浸出液采用50%硫酸,浸出液流量为7.3 m L /m i n,浸出时间为62 h,浸出效果见图10。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浸出时间延长,浸出液中氧化锂品位逐渐降低,氧化锂浸出率逐渐升高,28 h 后,浸出液中锂品位便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48 h 后浸出液浓度基本不再变化,达到浸出终点。
经对浸出液中锂进行分析加和统计,最终锂浸出率达到了91.78%。
该试验数据可为工业堆浸提供参考依据。
图10 柱浸浸出液品位与浸出时间关系
4 结论
1) 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矿石性质复杂,矿石中含锂矿物主要为锂绿泥石,其粒度极细,且多与其他矿物交织在一起,因此,该矿石中锂绿泥石很难通过选矿方法富集。
2) 采用原矿( -2 mm) 焙烧-常温浸出试验流程,试验条件为: 焙烧温度800 ℃,焙烧时间2 h,硫酸钙/ 原矿比为0.7,氟化钙/原矿比为0.2,硫酸钠/原矿比为0.2,浸出时间1 h,浸出温度20 ℃,液固比3 ∶1,硫酸浓度50%,此时锂浸出率可以达到95.32%。
3) 根据槽浸的最佳条件进行柱浸试验,在浸出48
h 后浸出液浓度基本不再变化,达到浸出终点。
经对浸出液中的锂进行分析加和统计,最终锂浸出率达到了91.78%。
该试验数据可为工业堆浸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元艺.中国盐湖锂资源及其开发进程[J].矿床地质,2003
(22):100 -105.
[2]李乘元,李勤,朱景和.国内外锂资源概况及其选冶加工工艺综述[J].世界有色金属,2001(8):4 -8.
[3]伍习飞,尹周澜,李海新,等.氯化焙烧法处理宜春锂云母矿提取锂钾的研究[J].矿冶工程,2012(3):95 -99.
[4]李鹏举,高岩.高纯度氧化锂制备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2010(38):18 -153.
[5]舒启溢,胡伟华,邱祖民.用硫酸盐法从锂云母中浸取锂[J].南昌大学学报,2011(33):325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