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umbra新型取栓装置的个人初步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numbra新型取栓装置的个人初步体会
来源:焦力群Zine专栏
今天小编分享的是宣武医院焦主任执刀过的一例Penumbra新型取栓装置个人初步体会。

焦力群,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宣武医院介入中心副主任,神经外科缺血性脑血管病区主任,擅长脑血管病专业。

主要进行脑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支架、颅内动脉支架、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等。

主要研究方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目前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和基础工作为主,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曾参加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等研究工作,获多项科技奖励。

宣武医院焦力群主任的Zine专栏内容主要是宣武医院脑缺血血运重建的工作纪录,一直受到众多神外医师的喜爱和关注。

专栏里面分享的原创病例和感悟心得都是焦主任亲自撰写,其手术案例讲解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十分接地气。

Penumbra是一个以急性卒中为目标的公司,以前我们接触过它的早期产品,说实话,总感觉硬梆梆的管子,很不放心,最近有幸拿到3个新的ACE取栓管,用完以后有一点心得,分享一下。

事先声明,因为这个导管在国内没有上市,纯粹属于业务交流,病人没有收费,也是幸运的三个病人。

这里所说的心得,其实是一个新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希望我自己的教训能让大家在以后应用时少走弯路。

先看看这种取栓管
看看商家推荐的使用方法
这个家族有粗细多款,可惜我只接触过一种,就是最明星的产品-ACE
基本了解了,我们一起看一下我做的这前三个病例,为了简便,省去病人信息和评分,先不说临床预后,这次单说技术的教训和收获病例1. 基底动脉尖闭塞术前造影
按照推荐,将吸栓导管放到血栓处
然后接上泵,抽吸3分钟了,我还是没看到介绍中所说的那种突然的血栓抽空,不但没有这个突然的动作,管子里面一点血也没见到啊??,只好脱离抽吸泵,用这个导管造影,神奇的事情出现了
基底动脉通畅了,但是,双侧大脑后动脉都闭塞了??,不过好在前循环软膜吻合尚在,应该没有大的问题。

收获1: 极为快速高效,从上ACE,到再通,总共5分钟!收获2: 导管一定要放置到血栓内教训1: 抽吸的时间可以再适当延长教训2: 如果没有抽出血栓,应该负压状态下把导管拉出,可能这时候的血栓就在导管里,我再次造影可能就是把血栓打碎,冲到大脑后动脉去了病例2. 颈总动脉闭塞术前造影
将8F导管带ACE到右侧颈总动脉,泥鳅导丝通过闭塞段,有一些阻力,将ACE送到远端,竟然都是通畅的
这时候明确这是一个颈内动脉的夹层,ACE导管白用了??,一个颈动脉支架解决战斗
收获3: ACE导管确实顺应性非常好,又很柔软,通过夹层很顺利,对远端血管一点损伤也没有教训3: 情况不明时浪费难得的导管啊,好在不用收费,急诊卒中治疗时,对病因的第一判断非常重要病例3. 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前造影显示大脑中水平段闭塞,看不到分支,颈内动脉严重的迂曲,我在担心导管能通过吗?
将ACE非常顺利通过迂曲段和虹吸弯,这可是依靠微导管到位的,真是很柔软,顶在血栓处造影,可能是微导管通过时推挤了血栓,造影可以看到下干很好,另一支有明显血栓,但这似乎也不是上干
抽吸3分钟,还是没见到吸出血栓,连同导管一起撤出,再上一遍,这次记录一下上导管的过程,红色箭头是ACE的顶端,不服不行,就是柔软
然后继续抽吸,同时利用微导管和微导丝配合在上干和中干来回搅动,3分钟后还是没有看到抽出血栓,撤出导管,再次造影,一切都不同了??
回头看看抽吸泵中的战果,还真有一个明显的栓子
收获4: ACE的特点不是柔软,而是渐进性的柔软,顺应性表现在推进性很好,看看迂曲段和弯曲的虹吸弯,依靠微导管将5.4F的导管送到大脑中,还有其他导管可以吗?
收获5. Penumbra原来就有血栓分离器的设计,个人感觉并不好用,微导丝和微导管配合局部碎栓虽然是很古老的技术,但似乎更实用教训4. 其实第一次抽吸,就应该配合微导管和微导丝在几个方向进行碎栓,这样时间可能更短,尽管两次总共15分钟,也已经很满意了3个ACE用完了,这些许体会也许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看到这个神器尽早进入中国,那将是中国患者的福音??最后,推荐一篇文献,关于ACE,关于ADAT,有时间我们再一起复习一下这些理论
来源:焦力群Zine专栏感谢焦力群教授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