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精神纪念馆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担精神纪念馆导游词
扁担精神诞生在太行山中的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石板岩基层供销合作社,其妨碍早已超出林州、河南,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精神财宝。

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对于扁担精神纪念馆导游词,欢迎大伙儿阅读借鉴!
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间,在绵延千里的红旗渠流域之中,林州市(原林县)石板岩供销社从20世纪40年代创办,靠一根扁担创家业,坚守信念,传承进展,为山区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群众亲切地赞誉为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成为举世闻名的全国农村商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1946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行山区创办起一家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

xx多年来,他们肩挑货担绕山转,永别言苦;跌倒站起再前行,永别言败;与时俱进求进展,永别言止。

用扁担架起一座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联结起一条工业与农业、都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凝结了一种艰难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

扁担精神既是供销人理想、信念和智慧的结晶,更是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他们经过修筑红旗渠工程的淬火,记忆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承载着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忠实践行使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砥砺前行。

始终坚持精神立社,传统教育别间断;坚持富民兴社,造福山区志别移;坚持进展强社,xx多年别亏损,年年都有新进展,年年都有新贡献,成为全国供销系统学习的典范。

扁担精神的核心是为民,关键是创新。

扁担精神与红旗渠精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在石板岩和林州,红旗渠精神与扁担精神的相互辉映,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与创新进展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合作社文化的大繁荣,供销事业的大进展。

二次创业成果日益显现,形象地位明显提升,促进了林州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展。

林州模式再次得到全国总社和各级党政的确信。

扁担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是全社会的一笔珍贵精神财宝,是我们科学进展、永攀高峰的动力源泉。

第一部分:一根扁担创家业
石板岩地处林虑山大峡谷之中,境内群山起伏,重峦叠嶂,陡崖峭壁,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解放前,石板岩一带方圆几十里,连一具小货铺都没有,人们出山赶集仅有两条路,一条是上70个弯,下百个弯的鲁班壑一条是上5里,下7里的刘家梯,往返一趟,近的几十里,远的近百里,因而人们常常是起早上路,日降才干归山。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自发办起了合作社,白手起家,靠一根扁担进行艰难创业。

第一块:苦难岁月
解放前,山区群众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买生产日子用品难,卖山货土特产更难,而且还受着奸商的盘剥。

解放后,党组织依照群众的迫切要求,靠一颗红心,一根扁担,一副铁肩,一双足板,创办起合作社,决心让山里群众买卖别出山,生意做到家门口,交易公平又公道,家家过上好生活。

第二块:风雨历程
石板岩供销社从1946年创办,走过了xx多年风雨历程。

由当时的五间石板房、四种商品进展到如今村村设有经营点,并建起了自己的大型超市、宾馆等服务设施,经营品种5xx0 种,资产总额达到1620万元。

第二部分:一分一厘细计划
创业别易,守业更难。

供销社办起来了,怎么扩大本钞票,增加品种,扩大服务,满脚需要,把合作社办的红红火火。

干部职工做到了勤俭办社,点滴节省。

从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加强民主治理和监督,杜绝跑冒滴漏。

该花的钞票,一分钞票掰成两半花,别
该花的钞票,决别白费一分一厘。

正是靠干部职工的省、挤、抠,才使得石板岩供销社建社xx多年来无亏损,年年有盈余,年年有贡献。

第一块:勤劳兴社
供销社是山里老百姓的共同家当。

怎么使这份家当增加积存进展壮大,供销社干部职工别计个人得失,别分白天黑夜,别畏风霜雨雪,一年四季肩挑货担,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为殷实供销社家业默默地奉献。

第二块:节俭持社
勤俭办社,励行节省,是供销社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经营上,始终坚持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在日子上,干部职工克勤克俭、点滴节省;在工作上,实行民主治理、开门办社,自觉同意群众监督。

第三部分:一心为着山里人
供销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天职。

xx多年来,供销社干部职工时间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

靠着自己的一颗红心,一副铁肩,一双铁足板,别畏艰苦困苦,别怕出力流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沿山串村,服务群众,专心血和汗水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用真诚和热情与山区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的鱼水关系。

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服务群众生产日子,支援山区经济建设的庄严答应,被山区群众亲切地赞誉为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

第一块:扁担送真情温暖千万家
从办社第一天起,一代又一代供销人就挑起了为千家万户服务的重担,多青年来,一根扁担从别离肩,为百姓,历尽艰险别言苦;为百姓,甘将青春献山区;为百姓,危急关头送真情;为百姓,饥渴冷暖常挂心。

用真诚的服务赢得了山里人的爱戴。

第二块:扁担架金桥造福山里人
进展经济、保障供给是供销社经营的总方针,一心为着山区经济进展,一心为着山里群众脱贫致富,是石板岩供销社的经营特色和精神核心。

供销社与农民群众别单是一种销售与消费者的供需关系,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供销人与农民之间合作共存的关系。

第三块:扁担传真情历练供销人
环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石板岩供销社一以贯之的服务方向。

几十年来,石板岩供销社党支部带领干部职工始终环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努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当好先行官、后勤部,为山区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供销社也赢得了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第四部分:一心一意谋进展
当年,一根扁担创家业艰苦。

现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二次创业更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别断深入,供销社的生存和进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他们把扁担精神与改革开放意识密切结合,把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加快进展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脚点,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进入市场奔小康,环绕大峡谷旅游开辟,进展三产服务业,使扁担精神在新阶段谱写了富民兴社新篇章。

第一块:扁担精神代代相传
石板岩供销社靠一根扁担创业,靠扁担精神壮大。

扁担精神是他们的传家宝。

从建社至今xx多年来,九任主任、四代职工可以一任任、一代代地把扁担精神接过来传下去。

要紧有三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社的正确领导;二是充分发挥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榜样作用;三是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传统教育别放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

第二块:开拓创新再谱新篇
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供销社干部职工传承扁担精神,奋起二次创业,进展农村服
务点,打造现代流通络,创办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环绕旅游作文章,进展三产服务业,多业并举、开拓经营,使扁担精神再放新光彩。

第五部分:扁担精神在林州
扁担精神发源于林州,石板岩供销社是林州市供销社系统艰难创业,一心为民的典型代表,是改革创新,科学进展的一具缩影。

xx多年来,国合商业三分三合,改革开放后几次重大变革,供销人始终坚守精神家园,为之拼搏奋斗,使扁担精神在传承中别断发扬光大。

近几年来,干部职工紧紧环绕弘扬扁担精神,打造全新供销这一进展主题,大力实施精神立社,服务兴社,进展强社战略,全力推行体制创新、服务创新、治理创新,走出了一条科学进展,持续进展,健康快速进展之路。

第六部分:亲切关心
石板岩供销社走过了xx多年风雨历程,xx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党政领导、全国总社、省市社领导都赋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

从接见石板岩供销社英模代表,亲临石板岩和林州视察,为扁担精神题词,并赋予了很高的荣誉,这既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更是扁担精神永别褪色、弘扬光大的全然保证。

第一块:精神立社塑造供销系统新形象
传承扁担精神,坚守精神家园。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理想追求的精神纽带。

凝结精气神,提升正能量。

着力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

第二块:进展强社打造现代流通新络
进展理念:农村市场寸土别让
城乡市场见缝就上
村村有点,店店建超市
集镇建商场,城乡建市场
统一新标识,树立新形象
第三块:服务兴社提升为农服务新水平
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牢记宗旨,肩负使命,创新理念,富民兴社。

发挥络优势,开展连锁配送;组建行业协会,创办专业合作社;哺育一社一品,打造特色品牌;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作出了新贡献。

开拓创新谱新篇中:一具标题:完善服务体承
拓宽经营领域
社党支部书记、第九任主任杨增和,带领干部职工改造农村络,兴办专业合作社,创建旅游纪念品超市,进展三产服务业,建成扁担精神纪念馆,使企业达到长脚进展。

荣获河南省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当选全国供销总社第四次、第五次社员代表大会代表。

社党支部书记、第七任主任石全昌,面对市场经济改革大潮,带领干部职工迎接新挑战,谋求新进展,奋起二次创业。

积极创办花岗岩厂,建立食用菌养殖基地和中小药材种植基地,改建了王相岩宾馆,建成了扁担精神陈列室。

先后被授予全国供销系统劳动榜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当选全国供销总社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社党支部书记、第八任主任刘进明,带领干部职工积极创新经营机制,大胆推行门店改革,建立商品配送中心,打造农副产品经营品牌,开展优质服务,创办示范窗口。

当选了全国供销总社第三次社员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全国总社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经验交流会。

一颗螺丝钉
1969年秋耕时节,高家台分销店营业员郭金富,在送货路上发觉一位正在犁地的农民为步犁上坏了一颗螺丝钉而犯愁,于是他急忙翻山越岭,往返三十多里山路,到山前买回一
颗价值6分钞票的螺丝钉,并亲手帮助农民安在了步犁上。

他的事迹被林县豫剧团写成歌、编成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1983年2月,郭金富被擢升为石板岩供销社党支部书记、第六任主任。

1990年被中共林县县委授予十佳党支部书记称号。

社党支部书记、第五任主任李合堂,放弃在县城舒适的工作环境,于1971年调任石板岩供销社副主任,1976年元月任主任。

在山区一干算是十三年,把青春奉献给山区人民。

他带领干部职工肩挑扁担,沿山串村,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于1977年、1978年先后两次代表石板岩供销社出席了全国财贸战线双先表彰大会,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爬山虎杨启祥,群众冷暖挂心上,跋山涉水送货忙,每年坚持送货在2xx天以上。

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擢升为石板岩供销社副主任,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分别被授予全国供销系统劳动榜样和河南省劳动榜样荣誉称号。

硬扁担李林洹,石板岩供销社创始人之一,社党支部书记、第二任主任。

他以身作则、实做实干、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带领干部职工别畏艰险,上山送货,艰难创业,勤俭办社,为进展山区经济,服务山区群众生产日子做出了显著贡献。

1963年扁担精神响誉全国,1964年当选国庆观礼代表,出席了周总理举办的国宴。

1966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榜样。

后调任安阳地区供销社主任,濮阳市供销社副主任。

创始人之一、第一任主任尹兴德,在白手起家、条件极其艰难的办社初期,与职工团结一心、同甘共苦、披星戴月、顶风冒雪,踏遍山山岭岭,走进家家户户,使供销社在山区深深扎下了根,为供销社的进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铁足板李来有,铁足踏遍千层山,顶风冒雪送货忙。

贴心人尹梅花(第一任主任尹兴德之女),接过父辈的扁担,一心为山区百姓服务,义务为孤寡老人量体裁衣、缝补衣服,被群众亲切赞扬为贴心人。

女货郎王花竹,跋山送货别言苦,笑声传遍千万家。

过得硬申忠信,鲁班壑山神庙办起小饭店,坚守岗位十二年,为过往群众烧水做饭,提供方便。

为百姓,危急关头送真情(一段话)
山区气候变幻无常,时有暴雨洪灾,每当洪灾发生、道路中断,群众生产、日子受到严峻妨碍。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群众最需要的关键时间,供销社干部职工挺身而出,别顾个人安危,冒雨淌河,肩挑背扛,从山前挑回生产、日子必需品,及时供应到群众手中,送去了党和政府对山区群众的关心和温暖。

洪水能够冲毁道路桥梁,冲毁庄稼村庄,但冲别垮我们的货物供应线。

一串钥匙见真情
农忙时节,供销社营业员送货到田间,正在干活的群众就把家中的钥匙交给营业员,营业员到家中把群众需出售的土特产品一一过称收购,再把群众需要的日子用品放到家中,结算清单和剩余款放到桌子上。

一切办理妥当后,锁好门,把钥匙放到老地点。

几十年来从未发生差错,体现了供销社与农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鬼斧神工鲁班壑,是千百年来山里人走出大山的必经道路,也是供销社干部职工当年运送物资的创业之路。

峰峦叠障,沟壑纵横的石板岩旧貌
2003年办起旅游纪念品超市(原为2001年改为2003年)
结束语
一种精神,凝结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引领一具时代。

六十年一甲子,春华秋实。

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

六十年,在供销社的奋斗史册中,却是饱经磨砺与风霜、蜿蜒而漫长的沧桑岁月。

扁担精神是一面旗帜。

xx多年来,石板岩供销社面对政治经济和市场形势的风云变幻,
有过困惑,有过失降,有过辉煌,有过徘徊,但他们精神别垮,士气别减,咬定进展别放松,知难而进,攻难克坚,与时俱进,奋力争先,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夺取一具又一具胜利。

事实雄辩证明,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扁担精神是一座丰碑。

石板岩供销社干部职工日子在最基层,环境最恶劣,职位最一般,但他们别计名利,别计酬劳。

寻常之中,忠诚履责;平静之中,饱含激情;平庸之中,持续坚守。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把人间至爱撒向山区百姓,把大智大勇投入山区经济建设之中。

过去,农民离别开供销社,现在,供销社离别开农民,这种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超越亲情,感动世人。

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当前,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提出弘扬扁担精神,打造全新供销的十二五雄伟目标,林州市委、市政府也吹响了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都市的进军号角。

战鼓催征,供销人责无旁贷。

我们一定要高举旗帜,面向以后,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前沿,当好全国供销系统的排头兵,为实现林州经济腾飞,跨越进展再作新贡献!
旗帜,高高飘扬在太行山上;
丰碑,永久镌刻在人民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