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社会」涵义:重拾社会工作中的社会本质(甘炳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nku.baidu.com 社會工作的 「社會」 涵義 19
社會工作的「社會」二字就是提醒我們所要追求的社會目標,有著較宏觀的改 變社會及達致社會公義的「社會」涵義。
社會工作逐漸邁向「去社會化」
在社會工作的發展過程中,這兩個目標並未受到同等的重視 (Finn and Jacobson, 2003; Lundy, 2004; Smith, 2008) 。社會工作實務愈來愈邁向集中個人輔導工作 及著重治療模式的運用。社會工作普遍被理解爲或被視爲輔導工作、個人或臨床 心理治療。不少專業社工熱衷於學習不同治療模式。在他們眼中,若要被視爲一 個更專業的社工及提升其專業地位,加強臨床治療知識、技巧與能力至爲重要。 在社工訓練中,個人輔導工作,家庭治療及臨床治療實務科目成爲最熱門的選修 科。不少社工訓練學院也紛紛開辦了不少與臨床治療實務有關的資深進修社工碩 士學位課程,例如:精神康復治療、青年輔導、家庭治療、行爲及健康矯正, 及老人輔導課程等等。有研究指出,這個「治療化」的趨勢 (therapeutisation of social work) 令社工「去社會化」,愈來愈傾向將關注點放在個人層面上,而較 少運用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及處理服務對象的問題,更傾向鑽研運用個人輔導或 家庭治療去介入,多於與服務對象一起去消除或突破由環境以及制度所產生的 障礙而引發的問題 (Jacobson, 2001; Rosen and Livne, 1992)。 美國學者史柏治及郭尼 (Specht and Courtney, 1994) 曾痛心地評擊不少社 工已成爲「不忠心的天使」(unfaithful angels) 。他們指出,不少社工已拋棄了 應有的使命;而社工專業逐漸走向三條錯誤的道路。第一,社工只對心理治療 及臨床個案服務產生興趣,卻愈來愈不關注社會事件、政治議題、政策倡議、 社會改革及社會公義。第二,不少社工喜好及選擇私人執業,而所服務的對象 以中產或以上人士居多。第三,基於熱衷於心理治療及私人執業工作,社工愈 來愈遠離貧困及弱勢群體;社工專業已放棄了消除社會剝削、歧視、壓迫及捍 衛社會公義的角色。社工只變成臨床輔導服務的忠誠跟隨者,逐漸忘卻了實踐 社會使命的本份。 在香港,不少評論也指出,社會工作專業逐漸忘記其改變社會的本份。在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香港有不少社工熱衷於投身社區發展計劃及社會改革 的工作,協助居住在貧乏社區的居民及弱勢社群爭取權益,消除社會不公的現 象,以及倡議社會政策的改變。成立基層組織、發動聯區爭取行動、鼓勵基層 組織參與地區議會選舉,在議會內外發揮民間的影響力,當時被認爲是社工的 重要工作範疇,這些工作也受到市民及社工業界所推崇,社工需要行公義的形 象亦很明顯。但是,自九十年中期以後,社會工作的主要目標慢慢偏離其社會 目標,逐漸側重於幫助個人及協助個人去適應社會。社會工作者所推行的專 業服務走向多採用個人或人際關係改變策略 (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change strategies) (王卓祺,1997)。更有批評指出,由於受制於政府的剩餘社會福利模 式政策 (residualised welfare policy),社會服務都傾向將社會問題個人化,以及 着重發展補救性服務 (邵家臻,1999)。有學術研究更訪問了社工畢業生,探討在
20 甘炳光
職社工如何看社工的角色與功能 (Chiu and Wong, 1997)。研究結果指出大部份 被訪社工都偏愛或同意社會控制及調解功能(control and mediation functions) 多 於社會改革功能 (reformist function);以及喜歡運用補救性及個人取向的實務工 作 (remedial and individualistic social work practice),而大部份被訪者更認爲個 人及小組輔導工作 (individual and group counseling) 是社工實務的最重要範疇。 檢視近代香港社工的發展,不難發現當社會工作逐漸邁向專業化,就看見愈 少 「專業」社工投身於政治改革、倡導工作、社區組織、社會行動、反歧視與 反壓迫運動,以及促進社會制度改變的工作。社工愈想提升專業地位及提高專業 能力,往往會將關注點放在專業技術及方法的培育上,而這些技術及方法則多 偏重於心理輔導與個人及臨床治療的理論與技巧,而較少將重點放在如何進一 步實踐社工的社會目標及使命 (Abramovitz, 1998; Popple and Leighninger, 2008) 在本地及國際社工學術期刊中,有關社工理論及實務的討論,多以探討微觀層 面的介入,以及個人治療與臨床實務發展的文章佔大多數,而與宏觀介入或改 變社會或實踐社會公義的文章則佔少數 (Kam, 2009)。 當社工忽視社工專業的社會本質和社會目標,就會容易遠離被壓迫者和弱 勢社群,令到很多的社會不公義不被看見。社會上爲弱勢社群發聲的機會愈來 愈少,社工會容易淪爲達致社會控制的工具,更只會爲當權者維持不公平制度 的運行。社工亦會變得缺乏社會使命感,變得輭弱,遇到壓迫時,社工自身也 不敢發聲,起來抵抗。近年發生整筆過撥款資助制度所帶來的惡性影響,社福 界所表現出的沉默和無力感,與社工專業邁向「去社會化」的現象不無關係!
社會工作的「社會」涵義:重拾社會工作中的社會本質
甘炳光 香港城巿大學 應用社會科學系 香港九龍塘達之路 sspkk@cityu.edu.hk
摘要:本文旨在檢視爲何社會工作被稱爲社會工作,以及甚麽是社會工作中的「社 會」涵義。回顧社會工作的發展,社會工作實務愈來愈走向個人輔導及治療模式的 發展,而漸漸忘記了或忽略了關注社會改變、社會改革及社會公義的目標。本文嘗 試討論若社會工作只強調個人轉變及個人治療,是否應該還被稱爲社會工作?社會 工作理應也強調其「社會」本質及目標。社會工作專業應該重拾「社會」目標,重 新理解及關注社會工作的真正「社會」涵義。本文首先討論社會工作邁向個人導向 與治療化的趨勢及其原因,然後提出將社工專業回歸「社會」本質的重要,更列出 社工所要包含的六點「社會」涵義或元素。最後建議在社工專業實踐、社工專業發 展及社工教育中如何推動重新認識社會工作的「社會」本質及實踐其社會目標。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y social work is called by its name and what the “social” of social work is. The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has found that social work practice has put more emphasis on individual treatment and clinical therapies, and has increasingly neglected the aim of advancing social change, social reform and social justice.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if social work only focuses on individual change and treatment, should it be still called by this name? Social work should also focus on its social goals.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needs to revive its social goals and identify the meaning of its social nature.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discussing the trend of therapeutisation of social work 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en examines the importance of realigning the profession with its social nature and identifies the six social dimensions of social work. It suggests how to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of social work and the achievement of its social goals with regard to the aspects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and social work education. 關鍵詞:社會工作、社會工作的社會、社會涵義
The Hong Kong Journal of Social Work Vol. 44, No. 1 (Summer 2010) 17– 28 ©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Hong Kong Social Workers Association Limited DOI: 10.1142/S0219246210000045
爲何社會工作被稱爲「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爲何被冠以此名稱?」是十分值得每一位社工及社工學生去探討的問 題。爲何我們不採用「關顧工作」、「人本工作」或「輔導工作」這些名稱呢? 以我觀察,社工教育很少去提及或探討這個問題。社會工作爲何有「社會」一 詞,當中的涵義是甚麽呢?這個名稱反映出社會工作應該有其「社會」本質或 元素。是否由於社會工作的對象是生活在社會的人類;是否由於所需要處理的 是社會行爲;又是否由於我們的工作是與社會發生的事情有關。以上的解釋似 乎都未能具體顯示出社會工作的「社會」本質。要探討這個問題,首先需要重 新檢視社會工作源起的兩個根源。
引言
回顧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大家不難發現,社會工作實務愈來愈著重個人輔導 工作及專注於臨床治療理論與技巧的發展。但是,社會工作是被稱爲「社會工
17
18 甘炳光
作」,而不是被稱爲「治療工作」、「輔導工作」或「個人照顧工作」。社會工 作名稱當中有著「社會」兩個字。若只著重個人改變及治療功能,則社會工作還 應否被稱此名字呢?回應這個問題,本文首先嘗試探討爲何社會工作名爲社會工 作,討論社工專業邁向個人輔導及治療的趨勢是忘了其「社會」本份,逐漸將社 會工作「去社會化」,然後提出社工專業要回歸「社會」本質及重拾其社會目標 的重要,建議重新理解及關注社會工作的真正「社會」涵義。本文列出社工所 要包含的六項「社會」涵義或元素。最後建議在社工專業實踐、社工專業發展 及社工教育中如何推動重新認識社會工作的「社會」本質及實踐其社會目標。
社會工作的兩個根源
追溯社會工作的發展歷史,社會工作專業是由兩個根源發展出來的 (FigueiraMcDonough, 2007; Popple and Leighninger, 2008; Specht and Courtney, 1994; 王思斌,2006;張樂天,2006)。第一個根是在十九世紀由瑪利列治文 (Mary Richmond) 在美國所倡議的慈善組織會社 (Charity Organisation Society) 運動, 爲社會上有需要人士提供關顧及探訪服務,去幫助個人適應,協助服務對象作 出適當的改變及得到合適的治療。這些工作著重個人改變及輔導,而由此更引 發了專業個案工作及治療服務的興起。 第二個根也是在十九世紀由珍阿當斯 (Jane Addams) 在美國發展的睦鄰組 織運動 (Settlement House Movement)。這運動提出社會服務不應只關顧個人需 要及改變,更應多關注社區及社會出現的問題,社會工作者要多走進弱勢群體 當中,去關顧貧窮、被壓迫及被剝削的問題,消除不公平的政策,改變不公義 的制度,以及進行社會改革。 社會工作專業就是從兩個根源逐步發展。關顧個人轉變與治療,以及推動 社會改革與實踐社會公義成爲社會工作的兩大重要目標。由此可見,社會工作 不應只著重個人輔導及治療工作,更應有清晰的社會目標。國際社會工作人員 協會在2005年頒布的最新社會工作定義中清楚指出: 「人權及社會公義原則是社 會工作的基石」(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 2005, p.1)。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