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综合收益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资产证券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一、导论随着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以及在对国外金融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面对国外商业银行的强大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为占得消费金融的先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也就成为成败与否的关键。
根据国外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情况来看,信用卡业务在降低资产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
然而高利率伴随着高风险,我国国内平均坏账损失率在5%左右,这在银行资产中的损失率相比其他资产而言是相对较高的。
优化资产结构就显得重要,而信用卡资产证券化是其手段之一。
二、我国实施信用卡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自从1985年6月中国银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发卡银行和发卡数量以及交易金额等方面都有较大增长,信用卡日益成为城乡居民日常消费、支付结算和信用借贷的重要工具。
尤其是2008年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信用卡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也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步发展新指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全球最大的持卡人群体等,为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一)我国信用卡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实行信用卡资产证券化,首先要有足够规模和发展空间的信用卡市场,具备开展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下面将从我国信用卡市场潜力、授信总额以及市场集中度等方面分析在我国实行信用卡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1、信用卡市场潜力巨大,为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各大银行都发行了自己的信用卡。
保守估计,中国目前信用卡的潜在目标人群在3000万到6000万,预计到2015年可能超过5亿,发展潜力巨大。
2、信用卡授信总额持续上涨,为开展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了广阔市场。
截至2011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授信总额达到26000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6004.67亿元,增长30%。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探讨【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近年来逐渐兴起,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一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障碍,接着探讨了商业银行开展这一业务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一些未来的发展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现状、障碍、优势、发展前景1. 引言1.1 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就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探讨,分析其现状、障碍、优势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这一业务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中流砥柱,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资金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部分信贷资产,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信用卡资产等转化为证券,以期在债券市场上获得融资。
通俗来讲,这是一种将银行的信贷资产进行打包和转让的金融手段。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转移给一个特殊目的机构(SPV),由SPV将这些资产打包成可交易的证券,再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向投资者出售。
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后,可以享有资产所产生的收益,从而实现风险分散和资金回笼。
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和资本回报率,降低信贷风险并增加资金来源。
通过这一方式,银行可以将资产转移至资本市场,解决了信贷资产长期占用资金的问题,提高了银行的资金利用效率。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手段,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推动银行业的持续发展。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櫎櫎殼
资产支持证券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住房金融市场,此后其 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各国崛起,曾一度被标榜为 30 年以来世界金 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存 在广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任重而道远。
44
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櫎殼
三、化解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的措施与保障 四、总结
。风险意识的薄弱将会是银行最终承担较大风险的原 其位,不谋其政” 因之一,在工作中应该具有忧患意识 。 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之前最先要解决的是风险意识问 题,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之后,各种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 。 1. 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首先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对内部审计人员授权,使他们 能够认识到权力与责任的重要性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审计人员 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的通知给管理人员,然后协同管理人员采取措施补 救。并要求管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给予高度重视 。 其 次是扩大稽查部门的独立性,使银行的稽查部门脱离银行一般管理者的 控制,使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拥有加大的权力,同时要制定明确的奖惩 措施,防止惩罚的不公平性。 只有建立有效的监督、 评价、 纠正机制, 全面风险管理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 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全面风险控制技 术,制定适合本行控制需求的管理程序,使风险控制成为一种环境,而 不仅仅是操作部门的自我控制,通过风险报告进行各部门的信息交流, 运用计算机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 。 2. 法律体系的完善 规范与健全法律体系使资产证券化有法可依是工作的重点,把该项 业务提升到与法律联系的层面上来了之后就能使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得到 有力的保障。首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考察现行立法中没有规定而又 为发展证券化所必需的制度加以确立,形成一项专门的立法,就资产证 券化的特殊法律问题做出规定,以此规范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金融领域的 运作。修订 《保险法》 以及相关基金管理条例,允许保险基金、 养老基 金等进入资产证券化市场,给予资产证券化以需求上的动力; 还可以修 订 《商业银行法》 给予商业银行在证券化业务方面的政策放宽 。 3. 强化道德责任保证 我国金融机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存在着它的公共性,因此金融机构 在运转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将社会公众摆在首位,对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收益要谨慎评估,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 撑,防止出现资产泡沫的现象 。对与中介机构来说,就应该强化道德责 任感,采取双赢的方式,取得原始债券人与投资者的信任,同时还需要 规范交易的过程。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不断深化,风险管理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完 善,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问题,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要时 刻保持风险意识,这样就能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 参考文献: [ 1] 王恒,王翔; 浅议资产证券化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J ] ; 全国商情 ( 经济理论研究) ; 2009 年 17 期 [ 2] 张鑫迪;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 [ J] ; 大众商务; 2009 年 24 期 [ 3] 刘希麟; 浅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资产证券化 [J ] ; 经济研 究导刊; 2009 年 22 期 ( 责任编辑: 祁彩云)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了商业银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融资工具。
信贷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商业银行将其贷款组成资产池,将这些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并通过发行这些证券来实现融资和风险分散的过程。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中,银行会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的方式获得收益。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银行的资金来源有限,导致贷款规模受限;贷款产生的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散。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为银行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融资方式。
首先,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提供更大规模的融资。
通过将贷款组成资产池,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证券来融资。
这些证券通常分为不同等级,包括优先级和次级级别。
优先级证券通常具有较低的风险和较低的利率,有吸引力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而次级证券则承担较高的风险,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利率,更适合那些追求高回报的投资者。
通过灵活的证券设计,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发行证券的规模和类型,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融资。
其次,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了风险的分散。
商业银行的贷款组成的资产池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可以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投资者之间。
当资产池中的贷款产生违约风险时,这一风险将被分散到持有证券的投资者中。
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证券来实现风险的优先级排序,确保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
这种分散的风险模式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提高了其业务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评估和选择适合证券化的资产。
不同类型的贷款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和偿还能力,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收益预测,从而选择合适的资产进行证券化。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投资者的需求。
证券化后的资产将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其价格将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保证证券的流动性和价值稳定。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探讨【摘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部分信贷资产打包成证券,并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融资的业务。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探讨。
在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概述、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该业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发展趋势和建议。
在总结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有较大发展空间,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提高透明度和风险控制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概述、现状、问题、因素、发展趋势、建议、启示、未来发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产质量不确定性、监管政策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发展趋势及建议,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信贷运营效率、降低风险、扩大信贷市场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对于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运营效率。
通过将信贷资产转变为证券化产品,商业银行可以将资金迅速回笼,再次投放到贷款市场,提高了信贷资源的利用效率。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降低信贷风险。
通过将信贷资产进行多元化分散,可以有效降低信贷资产的集中度,减少信贷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金融创新,拓宽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更灵活的融资支持。
剖析商行资产证券化
剖析商行资产证券化商行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其自有的资产转化为证券,通过发行证券来吸引资金,为自身融资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这种新的融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进行深入剖析,以了解其优势和缺陷,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商行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包括:1. 改善流动性:商行资产证券化使商业银行能够通过出售证券融资,以加强其流动性。
这使得商银行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进而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渠道。
2. 降低风险:商行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风险,因为金融机构将其贷款分散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从而减少了集中风险。
3. 改善资产质量:商行资产证券化可以有助于提高贷款质量。
这是因为银行会更加严格地考虑其贷款的质量,以确保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 优化资产组合:商行资产证券化使得银行能够根据资产池的不同特点来构建资产组合。
这使得银行能够更好地控制其风险,并获得更好的资产回报。
然而,商行资产证券化还存在一些缺陷和挑战,包括:1. 资产定价问题:资产证券化的成功需要准确评估资产的实际价值。
如果银行的资产被高估,资管计划将面临问题。
而如果资产被低估,银行将失去利润。
2. 缺乏透明度:商行资产证券化可能会缺乏透明度。
银行需要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好地评估风险和回报。
3. 资产质量问题:如果银行把低质量的贷款打包到资管计划中,将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同时,如果银行没有充分披露其资产质量情况,投资者可能无法评估真正的风险。
面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规避风险。
这包括:1. 加强风险管理:银行需要在整个证券化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包括从筛选资产开始,到证券交易和证券的清算和结算。
2. 提高透明度:银行必须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以便更好地评估风险。
银行需要公开其资产池和证券化计划,以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证券的特点和风险。
3. 衡量成本和回报:银行需要权衡证券化的成本和回报。
银行应确保证券化计划的成本适当,以保证其收益。
分析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分析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金融行业的需求与日俱增,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讲解定义,原理,形式,优势和风险等几个方面,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定义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贷款资产转化为证券发行,这些证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实现对于银行信贷资产流动化的一种方式。
二、原理1、信贷资产的选择:银行选择信贷贷款资产并将其转化为证券品,目的是为了提高资产流动性和精细化管理,而选择的贷款一定要符合证券化的要求。
例如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等等,并且具有较好的还款能力和流动性。
2、证券化结构:银行将选择出来的贷款资产进行打包,形成一个证券化收益权中心,并由资产管理公司或信托公司进行管理和托管,再通过证券化发行队伍进行发行,最终形成在资本市场的流通证券。
3、收益的分配:根据证券化产品得到的收益,再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例如,按照还款优先权的先后顺序进行分配收益。
4、流程:贷款-证券化计划的形成-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证券的交易和结算-初级证券的还款和利息支付-次级证券的还款和利息支付-整体退出。
三、形式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形式,主要有直接销售资产支持证券(ABS)和发起贷款持有人债券(MBS)两种。
1、ABS:即资产支持证券,是指以银行信贷和应收账款等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
其资产基础具有信贷的特征,收益也来源于借款人的偿还。
ABS的交易方式主要有公募和私募两种方式。
公募是指在资本市场上,由交易所挂牌交易,而私募则是由银行受托,采取特定交易模式和特定投资者群体定向发行。
2、MBS:即抵押支持证券,是指以抵押贷款为基础,以抵押物为担保进行证券化发行。
其收益来源于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形成的现金流。
MBS的交易方式也有公募和私募两种方式。
四、优势和风险1、优势:(1)提高流动性:首先,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成功的维护了资产的高流动性和一定的资金流转量,有效地降低了银行非流动性资产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探讨与思考
资产 转 化为现 金 资产, 资 产总额 会有 所 增 贷 资产的管 理处 于消极 和被 动状 态 。 而信 征 求 意 见 稿 实 施 的 情 况 , 及时地 与I AS B 沟
加, 利润 也会 稍有 提高 , 因为证 券化 资产应 贷资 产证 券化 业务 属于 一种管 理 的创新。 通, 反映 我国具体 实施的一 些情 况, 在 一 定 收或收回的价款 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 在真 实出售 下, 商 业 银行 转 移了信贷 资产, 程 度上 能赢 得 准则制定 的话语 权 , 维 护我 往 往高 于其 账 面价 值, 也 会增 加经营 活动 也 就意 味着 风险的转 移, 从 而减少 对 信 贷 国的权 益, 也能减少准则转换的成本。
Ac c o u n i t n g p r a c i t c e
会计实务
型, 而是一般减值 模型进 行计量 。
1 . 从信贷 资产的视角
当前, 金融工具准则在不断的讨论 和完
信 贷 资 产作 为主 要的生 息资 产, 其 质 善 之中, I AS B 陆 续将 相关的讨 论 全过 程予
也会 增加, 资产 收益 率 和净 资产 收益 率 都 实销售的情 况, 信贷资 产转 化为 资金, 这样 证 券化业务的发起和操作 主要是相关的业
会提 高。 他们主要 对业 务流 程的设 计。 而 对 资产的风险系数降低, 从而达 到提高资 本充 务 部门, 目 此 外, 不同的证 券化 方 式还 会 导 致 税 足 率的目的。 作 为担 保融 资处 理 , 基 础 资产 价值 的估 计和核算主要 依赖于财务 部门。 负的影响。 在 真实销售情 况下 , 要 对商 业 银 仍 将 存在 于 银行 的资 产负债 表内, 商 业 银 前, 财务 部门对 相关的业务不甚了解, 尤其是 行 的销售 业 务 征收 营业 税, 购销 合同按照 行 不确 认资 产 证券 化业 务的损 益, 从而对 风险点的控制。 而业务 部分对会计核算 不熟 特别是不同的业务处理 可能涉及 到的会 0 . 3 % 0 要 征印花税, 转让 所得 要征收所 得税 , 资 本 和风险 资产 没有 影响 , 所 以资 本 充足 悉,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之浅见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之浅见【摘要】本文围绕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展开讨论,首先从定义和研究意义入手,阐述其过程、影响因素、风险防范措施、发展趋势和监管政策。
在总结该模式的启示,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风险和机遇,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探讨这一话题对于拓宽农村金融渠道,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意义、过程、影响因素、风险防范措施、发展趋势、监管政策、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将其发放的信贷资产进行打包和运作,发行相应的证券以获取融资的一种金融工具。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将风险分散化,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证券化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义相对较为简单,但其具体操作过程和影响因素则十分复杂。
在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正逐渐成为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途径。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涉及到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控制、市场定价等多个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深入研究和监管,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进行打包并发行证券的一种金融手段。
研究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该金融工具的运作机制,探索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有助于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用效率,提高其信贷业务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研究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助于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拓展融资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还可以为风险处置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摘要: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梳理理论背景、实证研究和政策解读等方面,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和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金融创新引言信贷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产品的过程。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方式,旨在通过将信贷资产分割、组合再包装等操作,以便于投资者参与交易以及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广泛应用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理论背景1.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逻辑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将银行的信贷资产转化为证券产品,可以实现信用风险与资金流动性之间的有效分离。
这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新的信贷投放,从而提高贷款收益。
此外,证券化还可以通过分散风险和降低拖欠率等方式,减少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2. 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正向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证券化产品创新、宏观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实践等方面,而国外研究则更多关注于信息不对称、政策法规和金融市场发展等因素。
二、实证研究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2010年至2019年间的我国商业银行数据,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2. 实证结果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具体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基础资产类型越来越多,发行规模也不断扩大,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交易市场日益活跃。
商业银行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发行主体,同时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经营状况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都有着重要影响。
虽然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尚有差距,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因此,本文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其具体路径,以期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一、引言资产证券化在商业银行的运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产证券化在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缓解流动性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从另一面也能够帮助银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而在银行信贷扩张和缓解流动性压力的双重动机下,信贷资产证券化将逐渐成为常态特征。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原本缺乏流动性的银行信贷资产转换为易于流动的有价证券的过程。
实施此工具有助于银行实现信贷资产的流动性目标,从而有利于推进信贷扩张并缓解流动性压力。
2005年,中国开始试点资产证券化业务,尽管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和对资产证券化的存疑态度导致中国在一段时间内暂停了该业务,但随着审批制被业务备案制所取代以及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迅速发展。
这标志着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近十年间信贷资产证券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012年到2021年间,发行项目1150余个,发行规模为52922.47亿元,其中信贷ABS 占ABS 总发行市场规模的38.21%,且国内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在2021年占到了债券市场总发行规模的10%左右,发展势头良好。
其中,作为零售类最主要的产品,个人住房贷款资产长期充足,未来尚有发展空间,或可进一步打通贷款利率传导机制,并纳入货币政策调控手段。
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对ABS 融资途径的依赖度逐渐上升,同时,新消费金融公司逐步获批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因此车贷ABS 及消费贷ABS 的发行规模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霍 阳作者简介:霍阳(1997—),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农村金融92Financial金融也有望上升。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探讨与思考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探讨与思考一、简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它将银行的信贷资产转换成现金流、股权、债权或证券的组合,然后在市场上交易。
这一技术帮助银行将其贷款让渡给其他金融机构,从而实现不仅资源配置更高效率的优势,而且还有助于提高监管的灵活性。
本文主要探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相关问题,以及对此进行探讨和思考。
1.会计处理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下,会计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银行应当记录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下转出的资产,记录与该类模式相关的现金、股权、债券等证券等;其次,应当对转出的信贷资产进行有关的记录,即做报表的标准化样式等记录,并在会计账上登记有关细则。
2.会计实践A.结转到投资收入银行通常将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相关的现金流记入到财务账户,然后再将其结转到投资收入,以表示其转换收入的基本情形。
B.资产结账对于持有资产的账户,应当根据证券市场的最新价格进行相关的计算,以便于准确地衡量和披露该类模式的风险暴露情况。
C.应用会计准则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处理也必须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以便于提高审核及其管理的质量。
1.提高信贷资产证券化处理的透明度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处理必须提高财务管理和审计的透明度,以便于提高审核及其管理质量,并有效实施企业风险管理。
2.改进风险管理机制银行必须构建深化风险管理机制,以有效预警和避免风险,同时强化风险控制,以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3.加强有关领域的监管银行需要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以保证正常的业务经营,同时也要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对不当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做出有力的惩戒。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必须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以便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银行还需要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以保证可持续的贷款管理。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的异质性研究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的异质性探究起首,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通过降低资金成原本增进商业银行的盈利。
将信贷资产转化为证券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一步推动市场竞争,从而驱使资金成本下降。
降低资金成本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借款的利率更低,从而增加贷款利差,提升盈利水平。
其次,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起首,证券化后的信贷资产流转到资本市场,商业银行无法从中得到利息收入,从而缩减了其主要的盈利来源。
其次,信贷资产证券化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进行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从而降低盈利水平。
最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还可能受到市场环境和机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资产质量的恶化,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从而影响盈利水平。
此外,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经营模式和机构特征的异质性也可能决定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对盈利水平的详尽影响。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异质性。
尽管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降低资金成本和风险分离方面具有优势,但它也可能带来信息不对称和盈利来源的缩减等负面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需要全面思量市场环境、机构特征以及风险控制等因素,以确保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综上所述,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具有复杂性和异质性。
尽管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和实现风险分离,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信息不对称和缩减盈利来源等负面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时应综合思量市场环境、机构特征和风险控制等因素,以确保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以保卫银行体系的稳定和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浅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弓I言 从1970年开始,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信贷资产证券化 机制。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于2005年开始试点,但是受 2008年次贷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12 年,中国人民银行、(原)银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 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资产 证券化业务重启,并逐渐步入常规化发展。此后,市场业务 发展逐渐由监管主导转变为银行内生需求驱动,发行规模迅 速扩大。2017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为积极稳妥地去杠 杆,需要通过“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等 具体措施。2018年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监管层联合 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豁免 标准化资产证券化产品。这无疑是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 券化的利好消息,市场增长空间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均出现不良贷款率上升、整体资 产盈利增速下降等不良现象,因此降低不良贷款率、降低资 产风险是各大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信贷资产证券化 作为银行创新型的资产业务,一方面,可以快速变现银行和 企业的存量资产,在有效周转银行不良资产的同时完成企业 低成本的融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 面,可以进行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利于改善银行资产结构、节 约风险资本。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观点,因此本文将结合我 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状以及2012年〜2018年已发行信贷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18家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否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盈利水平的关系。 二、基础概念
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内资产证券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基础资产岛种单一、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等因素导致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作用较弱。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盈利能力;多元回归(EXCEL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现实意义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与现实意义作者:许继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6期摘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融资工具,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早期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是为了缓解自身流动性紧张。
信贷资产证券化经过早期试点及金融危机后几年的停滞,再到业务重启,近年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本文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出发,调查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现实意义,以期能对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载体;风险隔离;流动性管理;经营转型资产证券化是上世纪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其可以提高原始权益人存量资产流动性、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水平,是一种新型融资工具。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经过早期的试点及之后几年的停滞,再到业务重启,近几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近两年在MPA考核压力下,信贷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商业银行主动适应监管要求及经营转型的重要方式。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涵资产证券化,简单来说就是将资产转变为证券的过程,是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的一种新型的直接融资方式,不同于传统债券融资方式的是,其偿还资金来源不再依赖原始权益人的经营利润,而是决定于基础资产当前已确定的并能够在未来实现的现金流。
最典型的基础资产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信贷资产在发放时即可根据贷款利率及偿还方式等预测未来现金流的情况,因而具备资产证券化的先天优势条件。
一般将银行的信贷资产发行的证券称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企业资产发行的证券称为企业资产证券化,这是国内对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分类,主要依据发起机构类别的不同。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在资产证券化整体市场规模中一直占比较高,早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主要为商业银行,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发起机构类型逐渐扩展,如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开始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
基础资产的类型,也从早期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扩展到汽车金融公司的汽车贷款、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租赁资产等,并且有不断创新的趋势。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综合收益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综合收益一、引言自国办发(2013) 67号文提出“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扩大试点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放松,2014年11月,银监会将信贷资产证券化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2015年4月,央行启动注册制,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启“银监会备案十央行注册”模式。
在监管政策放松和银行内生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各家商业银行蓄势发力,开始大力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
A BS的发行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品种逐步多元化,其中CLO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大规模常规化开展,其经济效益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
二、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综合收益分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主要由贷款服务费、募集资金投放的收益以及资产支持证券自持的收益构成,成本主要是贷款出表后损失的利息收入及委托人的费用支出。
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导致的经济资本占用变动,也会对经济资本成本带来影响。
入池信贷资产的资金成本为沉没成本,计算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收益时不需要考虑。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收益1.贷款服务费。
商业银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机构,通常担任信托贷款的服务机构,以便充分发挥熟悉借款人的优势进行贷款本息的回收。
贷款服务机构的主要工作包括入池资产的本息回收,对违约贷款的处置,定期提供贷款服务机构报告等。
贷款服务费是支付给贷款服务机构的报酬。
2.募集资金再投放的收益。
当银行的存量贷款规模达到上限,面临存贷比约束时,信贷资产出表后能够释放新的贷款规模,银行用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募集资金再投放新的贷款,可以新增贷款收益;除贷款外,银行还可以使用发行C L0募集的资金投资债券等标准化产品或者非信贷等非标业务,并从中获得投资收益。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本1.入池信贷资产的利息收入。
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实现信贷资产的风险隔离与出表,获得信托机构支付的受让基础资产对价后,信贷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至信托机构,未来的利息收入不再归属银行,因此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成本主要是入池信贷资产未偿还的利息。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之浅见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之浅见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试点情况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农商行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拓展盈利增长点、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盘活存量资产农商行是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贷款投放对象也以民营企业、“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主。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一方面可将现有信贷资产重新组合并打包,转化为证券资产出售,有力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另一面,通过出售证券资产而获得现金资产,释放信贷规模,用于支持重点领域,尤其是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拓展渠道。
(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当前,我国农商行普遍存在资产长期化、负责短期化的问题,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比较突出,流动性管理压力较大。
信贷资产证券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农商行可利用此业务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规避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对流动性的影响。
例如:将中长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出表,换取现金资产,可有效提高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
此外,信贷资产证券化出表后,降低了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比重,有效提高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为农商行进一步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改善融资结构信贷资产证券化为农商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有利于改善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扭转资金过度依赖于存款的现象。
(四)拓展盈利增长点农商行可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传统信贷业务之外开拓新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减少对传统信贷业务的依赖,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差收窄对银行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农商行可以作为贷款服务中介,继续为证券化资产提供管理、咨询等服务,获取合理的服务佣金,此外,还可以开展证券化操作的结算、托管、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强化金融服务中介功能,在不消耗资本的情况下,增加收入,促进农商行盈利模式转变。
(五)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过程中,涉及资产审计、评级和公开发行等环节,各类型中介机构(如: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对入池资产的筛选有着严格的标准,此外,作为贷款服务管理机构,农商行需要按照信息披露的有关要求,对证券化资产的违约、提前清偿、违约回归等情况进行公告。
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
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从而补充银行系统流动性的过程。
接下来请欣赏店铺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
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今年初,国务院批准建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信贷资产化试点,目前国开行的证券发行工作仍处于准备阶段。
建行是首家发行信贷资产证券的银行。
建行总行新闻处有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行将于近日召开通气会说明债券的具体发行情况,目前尚无其他消息可以透露。
有来自业内的观点认为,建行此次发行的信贷资产将受到市场追捧,这是因为截至2004年底,建行个人房贷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2%,低于四大行的平均水平,选择发行优质资产可减少市场投资风险。
此外,目前银行间债券品种的平均收益率徘徊在1.5%到2.5%的低位水平,信贷资产证券的收益率则可达到4%左右。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一般是由发起人将信贷资产转移给一个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 ),再由该特殊目的实体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根据SPV构成的不同形式,可分为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Company,简称SPC )、特殊目的信托(Special Purpose Trust,简称SPT ),以及基金或理财计划等类型。
根据我国的法律和政策情况,采用信托模式是目前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较为可行的模式。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结构安排将信贷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确定证券化各参与方的法律地位、风险和权益。
就开行而言,要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法律要求。
实现有限追索,即ABS投资者的追索权仅限于被证券化的资产及该资产相关的权益,而与发起人(开行)和发行人(信托公司)无关;实现风险隔离,即被证券化的资产与发起人(开行)和发行人(信托公司)的其他资产的风险相隔离。
2、会计要求。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探讨与思考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的探讨与思考作者:暂无来源:《财会学习》 2015年第1期文/洪金明为盘活商业银行的存量资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国务院于2013年8月决定进一步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
商业银行可以将那些期限较长但现金流稳定的优质信贷资产在金融市场上转换为可出售和流动的证券,提高信贷资产的使用效率。
只要每年提高信贷周转率0.1次,全社会信贷资金通过存量周转多增加贷款6~7万亿元(陈彦、高宇,2013),这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管理有着不言而喻的重大意义。
但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交易过程复杂和后续的不确定等。
如何规范和监控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成为各国准则制定机构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的会计规范提高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透明度,揭示和防范金融风险。
目前,有关资产证券化准则只是在金融工具中相关的会计准则中零星的涉及,主要规范了一些争议性问题。
为更好理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全貌,本文结合相关的业务流程对其中的会计问题进行探索,并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一)会计确认与传统资产相比,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的关键是终止确认,主要由于这种金融创新给现有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一些挑战。
国外的准则制定机构从多年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寻找三种确认标准:一是风险与报酬分析法,认为金融资产和负债只有在假定全部风险和收益转让给他人时才可以终止确认;二是金融合成分析法,指出已经确认过的金融资产因发生转移性的交易所面临的再确认或终止确认的处理取决于转让方的销售意图,即决定一项资产交易能否作销售处理要看其控制权是否已由转让方转移给受让方,而非交易形式。
三是后续涉入法,它是以“没有后续涉入”作为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标准。
只要转让者对被转让资产的全部或部分存在任何的后续涉入,则与后续涉入有关的部分作为担保融资处理,而不涉及后续涉入的部分作为销售处理。
这种最大的优势是采用了部分销售的概念,承认资产具有可分的特点,更能反映经济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综合收益
一、引言
自国办发(2013) 67号文提出“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和
信贷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扩大试点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放松,2014年
11月,银监会将信贷资产证券化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2015年4月,央行启
动注册制,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启“银监会备案十央行注册”模式。
在监管政策
放松和银行内生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各家商业银行蓄势发力,开始大力推动信
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
A BS的发行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品种逐步多元化,其中CLO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大规模常规化开展,其经济效益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
二、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综合收益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主要由贷款服务费、募集资金投放的收益以
及资产支持证券自持的收益构成,成本主要是贷款出表后损失的利息收入及委
托人的费用支出。
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导致的经济资本占用变动,也会对经
济资本成本带来影响。
入池信贷资产的资金成本为沉没成本,计算信贷资产证
券化业务收益时不需要考虑。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收益
1.贷款服务费。
商业银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机构,通常担任信托贷款的服务机构,以便充分发挥熟悉借款人的优势进行贷款本息的回收。
贷款服务机构的主要工作包括入池资产的本息回收,对违约贷款的处置,定期提供贷款服务机构报告等。
贷款服务费是支付给贷款服务机构的报酬。
2.募集资金再投放的收益。
当银行的存量贷款规模达到上限,面临存贷比约束时,信贷资产出表后能够释放新的贷款规模,银行用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募集资金再投放新的贷款,可以新增贷款收益;除贷款外,银行还可以使用发行C L0募集的资金投资债券等标准化产品或者非信贷等非标业务,并从中获得投资收益。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本
1.入池信贷资产的利息收入。
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实现信贷资产的风险隔离与出表,获得信托机构支付的受让基础资产对价后,信贷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至信托机构,未来的利息收入不再归属银行,因此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成本主要是入池信贷资产未偿还的利息。
2.委托人的费用支出。
根据信托合同的一般约定,银行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委托人,需要承担部分中介机构的费用,如律师、会计师的尽职调查费,评级机构的初始评级费以及承销商的承销费等。
(三)经济资本变动的成本影响
银行的资产业务会形成资本占用,从而带来资本占用成本。
银行的信贷资
产出表后,不再占用经济资本,但银行自持的资产支持证券会形成新的资本占用。
如果募集资金进行再投放,还会进一步增加资本占用。
如果从经济利润角
度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收益,还需要考虑这一系列业务的资本占用变动带来
的成本影响。
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经济资本的影响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主要有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目前国内监管采用的是标准法。
标准法根据合格评级机构的外部评级所确定的
风险权重来计算风险加权资产。
募集资金再投放形成的经济资本占用和入池信
贷资产相同,则这笔CLO业务只需要考虑自持形成的经济资本占用。
银行自持证券的风险加权资产是9.22亿元,按照11.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提经济资本,这笔CLO形成了1.06亿元的经济资本占用。
按照15%的年化资本成本率计算,这笔CLO业务的经济资本成本为每年0.16亿元(如果考虑回收期的本金偿还,则经济资本成本逐年下降)。
四、结论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银行的收益包括贷款服务费、投资收益、募集
资金再投放收益等收入,成本包括入池信贷资产的利息收入和作为委托人的费
用支出等。
其中,主要的收益为募集资金再投放的收益,主要的成本为入池信
贷资产的利息收入。
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并小一定能盈利,能否实现盈利
的关键在于募集资金再投放收益的大小。
只有募集资金再投放的收益加上贷款
服务费、自持证券投资收益之和大于入池信贷资产利息收入与委托人的费用支出之和,银行发行C L0才能实现盈利。
在面临存贷比约束时,如果银行能够充分利用新增的贷款规模获得收益,则C L0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
此外,银行自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会带来经济资本成本,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应该按照监管规定的最低比例持有次级档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