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漕河乡二十三中学中考历史二模考试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漕河乡二十三中学中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2.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诸侯争霸兼并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D.奴隶制开始瓦解
3.“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

”这段材料反映了()
A.秦朝百姓以金玉为印
B.秦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C.秦朝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

“市”是指()
A.商业区B.居民区C.政府办公区D.皇室住宅区
5.被誉为“天下雄胜”的赵州桥,历经1300 多年的沧桑,依然完好无损。

赵州桥建于()A.隋朝B.唐朝C.五代D.北宋
6.,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东汉、西晋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7.1900年一位日本记者目睹了侵略军入侵北京并进行疯狂烧杀抢劫后写下了这段话:“北京之惨
状,已臻其极。

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惨风凄雨,流血斑地,尸骨委于鹰犬,万骨枯而何人凭吊。

”这段令人惨不忍睹的描写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七七事变
8.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这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岀
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9.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⑥建立兴中会。

A.⑥①④⑤③B.⑥②①④③⑤C.⑥①④③⑤D.⑥②①④⑤③
10.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词,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开天辟地②生死攸关③星火燎原④转危为安。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
11.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12.如图所示材料是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据此判断此宣言是在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发表的(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
史探究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D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4.如图是我国军队佩戴的袖章,它反映的这次战争被称为真正的“立国之战”,铸就了“民族精神的底座”,这场战争是( )
A .国民大革命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15.“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晚这段话是在( )
A .与尼克松会面时
B .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 .出席万隆会议时
D .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16.19世纪60﹣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革命的影响
B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C .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D .十月革命的影响 17.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18.下列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
B.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倡消费
D.新政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建立的国际新秩序被称为()
A.凡尔赛体系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D.华盛顿体系
20.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A.原子能技术B.计算机网络技术
C.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技术
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21.(5分)对外交往,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促进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交融的活动,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

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见图
丝绸和香料从原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

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
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1)观察图一,说说为这条商路开辟奠定基础的开拓者是谁?这条商路开始开辟于哪个朝代?
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概括这条商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材料二: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5月访问非洲时曾指出“筑实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谊”。

请你观察图二,说出古代中国和非洲就有友好往来的史实。

材料三: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

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

……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四: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4)综合材料一、二、三、四,指出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9分)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有效方法。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人物或事件”进行了探究,请你来参与完成。

任务一【知识梳理】
(1)根据表格中的类别,填写相关内容序号。

①孙中山②曹雪芹③十月革命④华盛顿⑤巴黎公社⑥美国南北战争⑦法国大革命⑧
莎士比亚
任务二【观点论证】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

请你结合史实,帮助他们解答。

(要求:问题1和问题2都要作答)
材料一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州移民之父,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达几十处。

同样是美国,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哥伦布发现美洲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

问题1:哥伦布是美洲的发现者,还是殖民主义强盗?
材料二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能够促进改革的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还有人认为,维新派在短短的一百多天里颁发了两百多件法令,且大部分法令都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抵制,“维新派计划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问题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环境不具备,还是维新派操之过急?
任务三【认识升华】
(3)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两者任选其一作答)
23.(8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说过:“你向后看得越远,就能向前看得更远。

”战争让我们居安思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夹缝中求生存】
材料一(一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一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
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凭借……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1)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一战后期加入哪一方参战?写出材料中“世界新秩序”的名称。

“1919年的中国”有何标志性事件?
【抗战中谋发展】
材料二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东北民谣
材料三(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材料二所说的“苦难十四年”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请举一著名战例,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中国在二战后参与了哪一国际组织的创建,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
(4)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联合后加强了政治上的互相合作,军事上的互相配合,请各举一史实说明。

24.(8分)世界各文明经历了一个由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不断联系融合的过程,其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全球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探究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西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造成非洲贫穷、落后的罪恶行径是什么?(3)据材料三,推动“机器大工业”普及的发明是什么?这次“产业革命”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材料四中“这一时期”到来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这一时期出现的“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的交通运输工”,还有什么?
(5)据材料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与哪一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6)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至少举出两点)
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漕河乡二十三中学中考历史二模
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分析】本题以《孟子》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解答】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材料“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反映的是诸侯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孟子》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识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的社会特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

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识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的社会特点.
3.【分析】本题以“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

”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并规定皇帝一人才能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

这些特有的称谓都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专制权威,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分析】本题以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

【解答】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
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A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

5.【分析】本题考查赵州桥。

隋朝李春建造的赵州桥,被誉为“天下雄胜”,历经1300 多年的沧桑,依然完好无损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修建的赵州桥,它设计科学,桥面平坦,坚固实用,造型优美,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这座桥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6.【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解答】我国朝代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注意口诀记忆。

7.【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由入侵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答】根据材料“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

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惨风凄雨,流血斑地,尸骨委于鹰犬,万骨枯而何人凭吊。

”及时间“1900”可知这段令人惨不忍睹的描写有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并进行疯狂烧杀抢劫的史实。

故选:C。

【点评】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过程和影响。

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侵华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有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解答】据题干“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结合所学可知,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
税主权是《南京条约》的影响;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的影响。

故这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侵华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与辛亥革命无关。

其它时间都与辛亥革命有关,成立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是1912年1月1日,武昌起义是1911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成立兴中会是1894年。

所以上述事件的顺序为⑥①④③⑤。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辛亥革命的时间。

10.【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解答】①开天辟地说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是1921年;②生死攸关说的是遵义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935年;③星火燎原说的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时间是1927年;④转危为安说的是长征的胜利,时间是1936年。

所以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故选:B。

【点评】要求学生识记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的时间,或先后顺序。

11.【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相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红星照耀中国》、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可知,反映的是红军长征。

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保存了革命的力量,传播了革命思想,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需要掌握红军长征的意义。

12.【分析】本题以国共两党的宣言为切入点,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卢沟桥事变的影响。

【解答】依据“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从此,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即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抗日通电呼吁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国共两党正式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两党的宣言(谈话)是与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13.【分析】本题以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时设计的年代尺为依托,考查中共党史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年代尺上的信息可知,年代尺中1927、1936、1945年所提及的重大事件也都与中国共产党中共有关,1921年中共成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中国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共党史的相关史实。

14.【分析】本题考查朝鲜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解答】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可知,题干中的“这场战争”是抗美援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联合作战,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依托朝鲜战争,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

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偏低。

15.【分析】本题以“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题干“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这段话是在出席万隆会议时讲的。

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6.【分析】本题以19世纪60﹣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向外传播,在第一次工业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

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分析】本题以“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主要力量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其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8.【分析】本题以考查罗斯福新政。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因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倡消费。

ABD说法符合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史实。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和启示。

19.【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

同战败国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分别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召开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建立的国际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认识。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解答】题干所给信息关键是“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所有这些功能都基于一项技术,即计算机网络技术。

原子能的主要成果是原子弹、氢弹爆炸等;航天技术的成果有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等;生物工程技术主要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