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

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强的松等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行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两个月。

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治疗组41例患者中治愈20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2.7%。

结论: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地塞米松;强的松;亚急性甲状腺炎
现今,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这可能与季节或病毒流行相关。

亚急性甲状腺炎变化复杂,易误诊及漏诊,也易复发,导致人们健康水平下降,近年来,笔者采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41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78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男4例,女37例,年龄32~66岁,平均49岁,病程最短3 d,最长2年。

对照组37例,男3例,女34例,年龄30-65岁,平均47.5岁,病程最短2 d,最长2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考Ito Hospital的标准:(1)甲状腺肿大、疼痛、质硬、触痛,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发热、乏力、食欲不振、颈淋巴结肿大等);(2)血沉增速;(3)甲状腺摄131I率受抑制;(4)一过性甲亢;(5)甲状腺抗体:TGAb、TMAb或TPOAb 阴性或低滴度;(6)甲状腺穿刺或活检:有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

以上6条中符合4条者即可诊断。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强的松10 mg/次,3次/d,连用1-2周,以后逐步每周递减至5 mg/d,疗程2个月;消炎痛25 mg/次,3次/d,疗程约2周左右;有甲亢症状者口服心得安,10 mg/次,3次/d,至症状消失;少数出现甲减者口服甲状腺片或优甲乐片,短期替代治疗。

治疗组将对照组患者的口服强的松更换为地塞米松2.5 mg甲状腺内注射,2次/周,2周后改为1次/周,疗程2个月。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局部疼痛、肿大消失,B超提示甲状腺组织回声均匀无异常,甲状腺大小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好转:局部疼痛、肿大范围减小,B超提示甲状腺部分低密度灶,较前减少50%以上,甲状腺仍有肿大,但范围较前缩小达50%以上,甲状腺功能正常;无效:局部疼痛、肿大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B超提示甲状腺回声不均匀,多处低密度灶,与之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甲状腺肿大与之前比较无变化,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1.5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测定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 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两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

患者多有发热,短期内甲状腺肿大伴单个或多个结节,触之坚硬而显著压痛。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在亚甲炎病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

目前治疗方法仍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一般效果良好。

地塞米松是糖皮质类激素,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抗炎、抗毒、抗过敏、抗风湿等,临床使用较广泛。

用药途径上可用于肌肉注射或关节腔、软组织等损伤部位内注射。

临床中,地塞米松常应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治疗。

其机制为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及中性粒细胞聚集所形成的“微小脓肿”和由异物巨细胞为主的肉芽组织形成,抑制滤泡增生,逐步消除肉芽肿性纤维炎。

甲状腺注射治疗可提高病灶局部血药浓度从而加强疗效,同时明显降低糖皮质激素全身给药所致的副作用,每周给药1-2次,与服药相比用药次数显著减少,明显增强了患者的顺应性。

本研究显示,采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41例患者,较对照组疗效更明显,41例患者中20例治愈,18例有效,总有效率92.7%。

采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喆.内分泌代谢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32.
[2] 秦太舒.临床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定标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5
[3] 江昌新,谭郁彬.桥本甲状腺炎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免疫组织学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3):147-149.
[4] 刘喜玲,侯英.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35.
(编辑:何玉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