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型育婴师沟通技术(宝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情一 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 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 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 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 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 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 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子带去新奇、开心的互动体验
◆用成长和发展的眼光 看待孩子: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教育的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
偷钱的孩子(物权不清) 乱扔垃圾的小男孩(秩序不清)
三、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 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教育 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 多交流、多沟通 保持理智,持之以恒
亲子沟通的三项原则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 注意处理方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因事制宜” “相机诱导” “言传身教”
表情三 撒谎
“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哎呀,太棒了!”“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 我的。”“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当然啦。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你多美 呀!” 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 儿童的心理分析: 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 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 正含意。 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 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哥哥也不会因喜欢足球赛节目而独占电视机了; 当然我也就可以独自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幼儿的心理结构, 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理解原则 平等原则 引导原则
亲子沟通的三大方法
就事论事 不贴标签 不伤感情
就事论事
案例1:孩子打翻了茶杯。 甲:没关系,快拿抹布。(关心和爱护解
决问题) 乙:你总是笨手笨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案例2:孩子数学考试不及格。 甲:对这次考试成绩满意吗?需要我帮忙
吗?(了解孩子的感受) 乙:你那么聪明,怎么会不及格?(训斥)
二、与宝宝沟通的三把钥匙
1、爱是沟通的基础,无论孩子如何,都应无条件地 去爱他
2、顺应孩子的天性,为孩子带去新奇、开心的互动 体验
3、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爱是沟通的基础,无论孩子如何,都应
无条件地去爱他
关系重于教育, 关系先于教育,关系胜于 一切,良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前提.
二、顺应孩子的天性,为孩
教练型育婴师沟通技术
(宝宝篇) 讲师:李小燕
题纲 一、教练型育婴师为什么要学习与宝宝沟通 二、与宝宝沟通的三把钥匙 三、与宝宝沟通的三项原则 四、与宝宝沟通的三大方法 五、与宝宝沟通的四项技巧 六、培养宝宝健康心理的十大策略 七、宝宝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分析 八、如保与0-3岁的宝宝沟通 九、如保与3-6岁的宝宝沟通
最好的帮助方式是:不帮助!把解决问题的责 任留给孩子,让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 他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孩子有能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个解决问 题的能力是需要开发的。
区分
当孩子表达不清楚,要想 法了解问题的真相,有助 于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有效的解决问题。
发问(引导)的技术
接纳案例:吃晚饭 父子对话
子: 嗯,啥事不好说,非要让你去? 父: 看来你不想让我去? 子: 不就是我上数学课时与老师顶了两句嘛! 父: 你感到没啥,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 子: 不过我不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难看! 父: 你是不是很想自己把这件事解决好? 子: 嗯!我想可不可以现在给老师打个电话。 父: ( 点一点头) 子: ( 给数学老师,班主任打电话)
积极倾听的方法
1、反馈孩子的语言:把孩子的话整理后 重复给他听,孩子知道父母听到他的话 了,有被尊重的感觉。
2、标明孩子的感受:把孩子说话时的心 理状态讲出来,孩子感到你是理解他的, 有被理解 的感觉。
积极倾听的方法:反馈信息+标明感受
聆听,最好的帮助
积极聆听是在理解,接纳,同理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一种能量,当孩子的这种能量被理解接 纳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安全感 。
6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7 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8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9给孩子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 10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七、宝宝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
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 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 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不贴标签
案例1:给孩子讲了两遍,孩子还没有听懂。 甲:你觉得有哪一点我还没讲清楚? 乙: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是榆木疙瘩。 案例2:孩子吃饭慢。 甲:时间不多了,吃快一点。 乙:你总是磨磨蹭蹭,干什么事都慢。
我信息案例(1)
场景:5岁孩子与母亲在商场走散,互相寻找后见面
母:你跑哪里去了,跟你说了多少遍,人多的时候别 乱跑,你就是不听。
一、教练型育婴为什么要学习与宝宝沟通
1、镜子:宝宝是育婴师的镜子,宝宝的表现和反 应直接照见了育婴师工作的真实结果
2、指南针:宝宝是育婴师的镜子,指引了育婴师 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方向,实现宝宝身心健康、快 乐的成长
3、催化剂:宝宝家人是育婴师工作的催化剂,可 以让育婴师的工作更顺利和卓有成效,同时获得家 庭认可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 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 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 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 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 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 要家园一致)。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 不被爱的担忧)。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 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 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 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 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 孩子就坏呀。
我信息
“你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我的心理很烦, 我和你叔叔(或阿姨)在这谈话都听不 清楚。”
我信息的特点: 指出孩子问题行为,说出你心中对这
一行为的感受,告诉孩子他的这些行为 将会或者已经给你带来的影响。
我信息的表达方法是:行为+感受+影响
八、培养宝宝健康心理的十个 策略:
1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2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3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 4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5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这时候你对孩子怎么说?
父母的回应
1、“把声音关小点!”或“关掉电视,回 你自己房间去!”(命令)
2、“再不调小点,马上让你看不成!”
(威胁)
3、“客人在我们家说话,你不能把电视声 音开得那么大。”(说教)
4、“我和客人说话的时候,你应该把电视 的声音开得尽量小一些。”(建议)
父母的回应
5、你这孩子真不懂事!没看到我们在说 话吗?(批评)
目的是让孩子说出内心感受,使谈话 能继续下去,多用鼓励和启示,避 免使用批评和责难。
你觉得,你似乎,你的想法是,根 据你的经验,根据你的观点,我猜 想你是,这是你的意思等。
回应(反馈)的技术
家长如一面镜子,区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 家长贵在真实和深入,并且要表现出体谅、学们就说我对他有意思。
表情二 插话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 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 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 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 “看法”。 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 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爸!你可以不去了,吃饭吧!
[引导] [分析] [引导] [支持]
五、亲子沟通的四大技巧
聆听(倾听) 区分(澄清) 发问(引导) 回应(反馈)
聆听的技术
使孩子畅所欲言并产生被接纳的 感觉,能够宣泄自己的情绪。
积极的听众:面部表情,嗯,对 话中要有词句重复,表示聆听的 样子,身体前倾,眼睛注视孩子。 若有急事,告诉孩子,请孩子讲, 我在听着呢。
6、你怎么这么惹人厌烦!没有脑子啊!
(辱骂)
7、你是故意开这么大的声音来影响我们 说话。(分析)
8、在大人们说话时,你开这么大的声音 是不礼貌的。(教训)
你信息
你信息的特点: 1、语言形式上,以“你”字为开头; 2、内容上,矛头指向孩子,要求孩子改 变自己的行为。
当一个人被强迫改变自己的行为时, 会产生本能性的抗拒,导致冲突。
想去哪里告诉妈妈,妈妈陪你去,好吗? 子: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
不伤感情
案例1:孩子打断家长的话。 甲:我想把话说完,好吗? 乙:你总爱打岔,懂不懂礼貌! 案例2:孩子上课举了五次手,老师没有
提问一次。 甲:你确实感到挺委屈的,下次我们再举
手。老师已经知道你学会了。 乙:肯定是你上课表现不好。
子:(低头不语) 母:如果下次再走丢,我就不找你了。 子:(委屈的哭)
我信息案例(2)
场景:5岁孩子与母亲在商场走散,互相寻找后见面
母:宝贝!妈妈终于找到你了!刚才把妈妈都急死了 (拥抱孩子)。
子:我到处找你! 母:刚才你找不见妈妈,是不是很害怕? 子:是呀! 母:商场人多,妈妈就怕把你丢了!以后你想看什么,
甲:你就是问问题而已,结果被同学误解。 (理解、体谅的态度)
乙:一定是你有问题,同学们都不说别人。
如何改变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某些行为干扰了父母,让父母的 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父母想要改变他的 这种行为。
有一天你的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到你家玩, 你们坐在客厅里面聊天,你的孩子要在 客厅看电视,他打开电视,把声音开得 很大,让你和你的朋友无法谈话。
双赢案例(1)
人物:父亲、孩子(10岁左右) 场景:孩子在看电视,父亲开家长会回来
父亲:你数学都不及格!还在家看电视! 我在那都坐不住!
(父子对视) 孩子:我的作业做完了,我在等你呀! 父亲:看你的同桌,数学100,语文98,人家老爸坐
那多有面子呀! (孩子低头不语)
双赢案例(2)
人物:父亲、孩子(10岁左右) 场景:孩子在看电视,父亲开家长会回来
父亲:看什么呢? 孩子:动画片。 父亲:等一会咱们一起看一下你的卷子,好吗? 孩子:好吧。(片刻)爸,现在就看卷子吧?
(孩子给父亲到了一杯水) 孩子:爸,我知道这次数学没考好。 父亲:你说的对,你这次数学不及格。 孩子:爸爸,我保证下次考好! 父亲:只要你努力学习,你就能考好,爸爸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孩子:爸爸我一定努力。 父亲:好,现在就来看卷子,看问题出在哪里。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 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 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 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 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 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 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 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 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 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 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