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收录:老军醫李广仁
中医认为正常舌苔乃由胃气所现,通过胃蒸脾湿上潮而形成。

诊察舌苔,一定要排除一些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首先要了解正常舌苔可以有的变异。

正常舌苔应该是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红。

据统计,正常人仅77~78%表现为正常舌苔,还有一部分正常人可出现一些异常的舌苔,尤其是吸烟的人,舌苔常较厚,并有灰、黄、黑不同苔色;经常失眠的人,舌尖常有红刺增生;喜食辛辣食物的人,舌质可较正常为红。

一般是由于局部的丝状乳头萎缩所致。

中医辩证一般都认为属于阴虚、血虚;且认为舌前半剥脱为胃阴不足,舌根部剥脱,示肝肾阴伤,但临床也非截然如此。

此外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示阴虚较甚。

如全舌剥脱,则称光剥舌,示胃肾阴涸,病非轻浅......
《灵枢?热病》说:“舌本烂,热不已者死。

”这种由于热邪传聚于内,津液被伤而致“舌焦”;盛热不已,营血被腐,以致舌本糜烂,都是临床常有的见症。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病者腹满,......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这些都说明了舌诊在临床的重要。

舌诊内容归纳歌诀:(舌脉歌诀特别重要,必须死背)舌质
舌质淡白主虚寒,阳气虚弱气血连。

红主热与里实热,又见阴虚而内热。

绛为内热深重舌,外感邪热入营血,
或由内伤久重病,导致阴虚火旺得,
紫色应分寒与热,舌上紫班是瘀血,
淡紫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

绛紫色深津液干,邪热炽盛损阴液。

舌苔
白苔主表赤主寒,薄白在表外邪传,
舌淡苔白里寒证,白堆积疫痛连,
判断正气的盛衰,分辨病位深浅来,
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进退。

黄苔主里又主热,外感苔黄里传热,
胖嫩苔黄而滑润,阳虚水湿不化别。

灰色之苔主里证,见于里热寒湿证,
灰苔干燥热伤津,湿润寒湿痰饮停。

黑色之苔主里证,既主热极又寒盛,
燥裂芒秋(热)极津枯,润滑阳虚寒盛成。

另外,于60年7月出版的,由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舌诊》还可以。

随后又出版了《濒湖脉学白话解》全书共88页,目录包括“四言诀”与“七言诀”两部分。

可自行购买参考。

在七言诀中采纳脉象共27种,与古代相比少了疾脉。

每种脉象除了解说而外,包括[体状诗],[相类诗]与主病诗,如:
一,浮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提供陈修园归纳后的:
浮脉
浮为表脉病为阳,轻手扪来指下彰。

芤似着葱知血脱,革如搏鼓视阴亡。

从浮辨散形缭乱,定散非浮气败伤。

除却沉中牢伏象,请君法外更参祥。

沉为里脉病为阴,浅按如无按要深。

伏则幽潜推骨认,牢为劲直著筋寻。

须知诸伏新邪闭,要悟诸牢内实存。

除却浮中芤革散,许多活法巧从心。

迟脉
迟为在脏亦为寒,一息未及四至弹。

结以偶停无足数,代因不返既更端。

相传代主元阳绝,还是结成郁气干。

除却数中促紧动,诸形互见细心观。

数脉
数为腑脉热居多,一息脉来五六科。

紧似转索寒莆闭,动如摇豆气违和。

数而时止名为促,促里阳偏却是魔。

除却迟中兼结代,傍形则出细婆婆。

虚脉
虚来三候按如棉,元气难支岂偶然。

弱在沉中阴已竭,濡居浮分气之衍。

痨成脉隐微难见,病剧精干涩遂传。

冷气珠丝成细象,短为形缩郁堪磷。

实脉
实来有力象悠悠,邪正全凭指下求,
流利滑呈阴素足,昭遥长见病当谬,
洪如涌浪细邪传热,弦似张弓木作仇。

毫发分途须默领,非人浑不说原由。

本人根据教材归纳的:临床常见十六脉(有的教材有缓脉,有的教材有濡脉,所以共为十七脉)
[临床常见十六脉歌诀]
浮脉轻取即可得,重按稍减而不绝。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表虚脉。

沉脉
沉脉轻取从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里虚病。

迟脉
迟脉脉来多缓慢,一息不足四至间。

迟而有力为寒实,迟而无力为虚寒。

数脉
数脉来去多急促,一息脉来超五数。

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虚热出。

虚,实脉
虚脉病主气血虚,(尤多见于气虚)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

实脉病主为邪实,
三部脉较大而坚实(有力)。

滑脉
滑脉往来多流利,应指园滑亦好记。

滑主痰饮与食滞,又主实热妊娠句。

涩脉
涩脉往来多艰涩,轻刀刮竹作辨别。

涩主气滞血瘀证,精伤血少皆可得。

洪脉
洪如涌浪邪热亢,来盛去衰细思量。

细脉
细脉如线指下显,诸虚劳损湿又伤。

(虚)弦,紧脉
弦脉直长按琴弦,肝病痰饮疟痛连。

紧如转索而绷急,病主痛来又主寒。

促,结,代脉
促脉急数而时止,阳热亢盛药难使,缓弱时止有定数,脏气衰微代脉指。

迟而时止称结脉,阴盛气结寒痰瘀。

缓脉
缓脉一息四至该,怠缓湿病,气虚排。

和缓有力从容象,正常之脉缓中来。

濡脉
濡脉浮中又细软,病主诸虚湿邪缠。

临床常见相兼脉主病歌
两种以上单一脉,同时出现名相兼,单一主病的综合,相兼之脉主病然。

浮紧或为风寒痹,浮紧脉主表实寒。

浮缓营卫不相知,风邪伤卫桂支痊,浮兼数脉为表热,浮兼滑脉表挟痰。

沉缓气虚湿阻脉,沉迟脉主为里寒,沉弦肝郁或气滞,或为水饮内结连,沉涩血虚血淤证,沉紧脉主里实寒。

弦紧脉主寒痛证,弦细肝肾阴虚连,弦数肝郁化火证,或为肝胆湿热缠。

滑数痰湿实热证,洪数气分热盛严,沉细数脉齐相见,便为阴虚内热传,弦滑数脉齐相见,肝火之中挟有痰,或为风阳上扰证,或为痰火内蕴燔。

七怪脉(败脉,真脏脉,死脉)
釜沸鱼翔雀啄漏,解索弹石同虾游,五脏真气已败露,偃刀麻促与转豆。

脏腑生理功能歌括(授徒时原创)
心脏
心脏位居于胸中,包络围护于外从,
心主血脉与神志,开窍于舌华面胧,血液运行心推动,精神意识思维功.
肺脏
肺居胸中应主气,一身之气与呼吸.外合皮毛鼻为窍,宣发肃降通调机,津液卫气周身布,下输膀胱肺不逆.心与肺
心肺关系在气血,肺气助心行血脉,肺气不足致心虚,心悸气喘两虚得,血行不畅失宣降,气逆胸闷与喘咳.一,小儿指纹风,气,命三关歌
初起风关病未秧,气关纹现急须防,乍临命位呈危急,射甲通关病势昌。

二,小儿指纹色泽主病歌
身安定见红黄色,鲜红外感风寒得,紫黑血络因郁闭,色淡为虚紫红热,青色惊风与痛证,实证多见滞暗色。

三,小儿指纹浮,沉主病歌
指上何故乍然浮,邪在肌肤未足愁,忽尔之纹渐渐沉,已知入里病方深,腠理不通名表证,急行疏解汗之投,莫将风药轻相试,需向阳明里证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