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垛机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堆垛机的构造设计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1. 绪论...............................................
1.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起源与开展........................
1.2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任务............................
1.2.1 课题的提出…...............................
1.2.2 课题的主要任务.............................
1.3 堆垛机的分类....................................
1.3.1 巷道式堆垛机的分类.........................
1.3.2 巷道式单立柱堆垛机.........................
1.3.3 双立柱巷道堆垛起重机.......................
1.3.4 桥式堆垛起重机.............................
1.4.1单立柱堆垛机的构造..........................
1.4.2 单立柱堆垛机的优点..........................
1.5 单立柱堆垛机的工作方式..........................
2.堆垛机的运动循环和各局部速度计算......................
2.1 堆垛机的运动循环.................................
2.2 堆垛机各个局部运动速度计算.......................
2.2.1走行速度......................................
2.2.2升降速度......................................
2.2.3 货叉的伸缩速度...............................
2.2.4 额定数据表...................................
3. 堆垛机各局部的构造设计和力学分析.....................
3.1 堆垛机的外载荷计算...............................
3.2 沿巷道纵向平面受力分析...........................
3.3.1 单立柱堆垛机静态刚度分析....................
3.3.2 弯矩放大系数................................
3.3.3 立柱构造临界载荷............................
3.4 堆垛机的设计计算.................................
3.4.1 主动行走轮直径确实定.......................
3.4.2 行走电动机的选用...........................
3.4.3 升降电动机的选用...........................
3.4.4 伸缩运动电动机的选用.......................
3.5 验算运行速度和实际所需功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致.....................................................
立体车库堆垛机构造设计
摘要
自动化立体仓库,也叫自动化立体仓储,利用立体仓库设备可实现仓库高层合理化,存取自动化,操作简便化。

堆垛机是整个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核心设备,通过手动操作,半自动操作和全自动操作实现把货物从一处搬运到另一处。

它由机架〔上横梁,下横梁,立柱〕,水平行走机构,载货台,货叉及电气控制系统构成。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一套实验室教学装置为根底,以实际为参考而建立的虚拟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系统,作者主要对堆垛机的分类进展简要的介绍,对堆垛机的各个局部的构造进展详细的研究首先对不同堆垛机简介和描述,然后通过巷道堆垛机进展整体分析并设计各个局部的构造,完成对各个局部的受力校核。

关键字:立体仓库堆垛机构造受力校核
前言
随着经济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物资仓储的手段在不断地改善,自动化立体仓库己成为当今企业开展的强劲趋势。

近年来,随着物流涵的不断扩展,物流管理手段、技术都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缩短物流时间、节省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使物流组织合理化是经济兴旺国家物流开展的共同特征,目前已拥有了现代化的物流业根底设施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是现代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目前,它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和管理信息化的标志之一。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以三维立体车库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车库的机械构造方面展开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研究。

首先从机械式立体仓库的总体构造,了解三维立体仓库堆垛机的主体钢架,升降机构,横移机构及旋转台等组成局部的构造及运行原理,分析仓库的关键构造部件的堆垛机的种类及其特点,重点完成不同堆垛机的构造原理及其适应场合。

这些任务的完成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过的机械以及控制局部的知识,对我们进一步稳固和加强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绪论
自动化仓库是近代物流系统中迅速开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具有节约用地和人力,作业迅速准确,提高保管效率以及降低储运费用等许多优点。

随着物流系统的进一步合理化,采用电子计算机连线控制的自动化仓库,已经开展成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即不仅具有高效率储存的功能,而且兼有控制生产或销售活动的功能。

堆垛机是自动化立体仓库中重要的起重设备,本文着重就堆垛机的构造设计进展初步研究。

1.1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起源与开展
立体仓库的产生和开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和技术开展的结果。

5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采用桥式堆垛起重机的立体仓库;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司机操作的巷道式堆垛起重机立体仓库;1963年美国率先在高架仓库中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建立了第一座计算机控制的立体仓库。

此后,自动化立体仓库在美国和欧洲得到迅速开展,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

60年代中期,日本开场兴建立体仓库,并且开展速度越来越快,成为当今世界上拥有自动化立体仓库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对立体仓库及其物料搬运设备的研制开场并不晚,1963年研制成第一台桥式堆垛起重机〔机械部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1973年开场研制我国第一座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高15米,机械部起重所负责〕,该库1980年投入运行。

到2003年为止,我国自动化立体仓库数量已超过200座。

立体仓库由于具有很高的空间利用率、很强的入出库能力、采用计算机进展控制管理而利于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等特点,已成为企业物流和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仓储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1980年,我国第一座自行研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开场投产以来,在汽车、化工、电子、烟草等行业的应用逐年增长。

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我国家电龙头企业海尔集团国际物流中心的立体仓库,该仓库高22米,拥有18056个标准托盘位,包括原材料和产成品两大自动化物流系统,全部实现了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近几年我国计算机自控技术的飞速开展,为我国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
持。

自动化立体仓库不仅具有节省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物流效率、降低储运损耗、减少流动资金积压等优势,而且在沟通物流信息、衔接产需、保证生产均衡、合理利用资源、进展科学储藏与生产经营决策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使人们可以真正享受到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益处。

1.2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任务
1.2.1 课题的提出
使用巷道式起重堆垛机的立体仓库〔或称自动化仓库〕,由于能节约劳动力,作业迅速准确,提高保管效率,降低物流费用而问世。

并且只要需要,课满足在规定的时间把指定的物品进展自动收集和分发的要求,因而受到产业的重视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由于能充分利用仓库的垂直空间,其单位面积存储量远远大于普通的单层仓库(一般是单层仓库的4-7倍)。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立体仓库可达40多米,容量多达30万个货位。

2.仓库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一方面能大大节省人力,减少劳动力费用的支出,另一方面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3.采用计算机进展仓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做到"先进先出",并可防止货物自然老化、变质、生锈,也能防止货物的丧失。

4.货位集中,便于控制与管理,特别是使用电子计算机,不但能够实现作业的自动控制,而且能够进展信息处理。

5.能更好地适应黑暗、低温、有毒等特殊环境的要求。

例如,胶片厂把胶片卷轴存放在自动化立体仓库里,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控制可以实现胶片卷轴的自动出入库。

6.采用托盘或货箱存储货物,货物的破损率显著降低。

1.2.2 课题的主要任务
本次毕业论文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如下:
1、研究堆垛机的构造,了解堆垛机的分类,构造特点以及各自适合的不同场合
2、分三个局部进展功能模块设计:行走机构,升降机构,货叉的伸缩机构,并详细阐述每局部设计要点与设计过程。

3、对堆垛机的各个局部的材料,连接
方式,电机进展选取。

4、对堆垛机的各个局部受力进展分析。

1.3堆垛机的分类
1.3.1巷道式堆垛机的分类
按用途分:单元型,拣选型,单元—拣
选型三种
按控制方式分: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
三种
按应用巷道数量分:直道型,转弯型和转轨型三种
按照金属构造的形式分:单立柱和双立柱两种图1-1 巷道式单
立柱堆垛机
1.3.2 巷道式单立柱堆垛机
单立柱构造的堆垛机机架由一根立柱和下横梁组成。

立柱多采用较大的H型钢焊接制作,立柱上附加导轨。

整机重量较轻,消耗材料少,因此制造本钱相对较低,但刚性稍差。

该设备的参数如下所示。

主要性能:仓库高度6~24m,最大40m;
运行速度:标准型80m/min、高速型200m/min;
起升高度:标准型Hmax = 20m/min、高速型Hmax=50m/min;
货叉伸缩速度:Vmax = 12m/min(标准性)、50m/min(高速型)。

1.3.3双立柱巷道堆垛机
机机架由两根立柱和上横梁、下横
梁组成一个长方形框架。

立柱形式
有方管和圆管,方管兼做起升导轨,
圆管需附加起升导轨。


1-2 双立柱巷道堆垛
1.3.4桥式堆垛起重机
主要由桥架、大车运行机构、
小车运行机构、电气设备等局部组成。

其工作原理可参考第五章桥式起重机局部。

操纵司机室有单独的起升机构,保证司机有良好的视野,同时司机室还安装有平安装置,保证了操纵者的平安。

起重机还装有多种平安装置,保证了起重机的平安工作。

图1-3 桥式堆垛起重机
1.4.1 单立柱堆垛机的构造
如图4-1和图4-2所示,单立柱堆垛机是有下横梁,立柱和带货叉的载货台组成。

装在下横梁上的行走轮在固定于地面上的轨道行驶,立柱顶端装有导轮,它行走在巷道顶部的工字钢中。

下横梁上装有行驶机构,主,从动行走轮,电机,通信,控制部件等。

立柱为一箱形构造。

图1-4 单立柱堆垛机示意图
单立柱堆垛机主要由以下几个局部组成:1.上横梁,2.上水平导轮,3.货叉机构,4.载货台,5.松绳过载平安装置,6司机室,7断绳平安装置,8立柱,9.起升机构,10.电气控制柜,11.运行机构。

图1-5 单立柱堆垛机构造图〔proe〕
1.4.2单立柱堆垛机的优点
单立柱堆垛机的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构造简约
节省材料从而节省投资,简单实用,故障率低,维护方便。

运行高速
在超长超高巷道满载运行时,运行和升降速度分别最高可到达150米/分和45米/分,货叉叉取速度最快到达30米/分。

操作简单
人机操作界面〔HMI〕采用西门子触摸屏;取消大局部按钮、旋钮和表示灯,仅保存电源开关和急停按钮。

操作非常简单和方便;多重冗余操作模式:联机自动/单机自动〔地面设置操作站时可在地面操作〕/手动〔自动定位〕/维修〔点动〕,且在操作界面上一键切换:;HMI帮助可指导用户轻松完成各部件的日常维护工作。

高平安性
运行、升降和货叉机构设有多重机械平安保护装置和电控平安保护功能,总计到达19种之多,确保堆垛机设备平安平稳工作和货物的平安储存与传送。

高可靠性
电控器件全部采用国际知名品牌,关键器件无故障工作时间到达2万小时以上。

高智能化
自动接收、分析和执行指令;自动记录并上传所有状态信息和故障数据;当运行过程中发生各种异常时,能瞬间自动停顿运行并报警。

现今,越来越多的商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单立
柱堆垛机上。

单立柱堆垛机以其构造简单,重量轻
巧著称,但其受力情况比拟复杂,在设计时,必须
对各个局部进展优化设计,防止自重过大。

1.5 单立柱堆垛机的工作方式
巷道单立柱堆垛机共有三中运动,在轨道上的运动
为行走运动,将其视为Y轴向运动。

在竖直方向为
载物台的升降运动,将其视为Z轴向运动。

载物台
上的货叉进展存储作业的运动为伸缩运动,将其视为X轴向运动。

可将三个运动建立三维坐标系,图4-3是堆垛机正常作业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货叉机构;3.载物台;4.导轨;5地面导轨;6提升机构;7钢丝绳;8滑轮;9上部导轨
图1-6堆垛机正常工作示意图。

2堆垛机的运动循环和各局部速度计算
2.1堆垛机的运动循环
为了合理运用自动化立体仓库以及分析堆垛机的运动特性,必须掌握正确的出入库能力,即堆垛机的运动循环。

在这里来讨论一个回流是仓库,它的出入库口设在货架的同一侧
图2-1垛机的运动循环图
由堆垛机的运动循环图可知堆垛机的运动分为以下几种:
1.入库〔空载〕——任意货位——出库〔荷载〕
2.入库〔荷载〕——任意货位——出库〔空载〕
3.入库〔荷载〕——任意货位——空载运转——任意货位——出库〔荷载〕
4.入库〔空载〕——任意货位——荷载运转——任意货位——出库〔空载〕
2.2堆垛机各个局部运动速度计算
加速度时容易是货物倒塌。

载人堆垛机的加减速度一般在0.3~0.5米/秒2。

不容易产生货物倒塌的箱式托盘等减速度在1米/秒2以下,走行停顿前得爬行速度〔即微动速度〕宜为4~6
米/秒2〔爬行行程因堆垛机总质量不同而异,约为0.3~0.6米〕。

现在趋向于采用更快的最高速度。

另一方面,为确保货台的停位准确,停顿前得升降微速希望在5米/分以下。

2.2.1
走行速度
x v ≈
x v ≈=1.732m/s
通过对【附表1】选择走行速度为100m/min 。

式中 Vx ——堆垛机的走行速度〔米/秒〕:
b x ——堆垛机的走行加速度〔米/秒2〕;
L ——最大走行距离〔米〕
即使选择的速度超过这个数值,作业周期的缩短也少于10%。

选择的速度如果显著少于这个数值,作业周期就要大大增加
2.2.2 升降速度
6 1.6730
Z w w H V v L v ⨯≈⨯≈ =0.334m/s
通过对【附表1】选择升降速度为20m/min 。

式中 V w ——堆垛机的升降速度〔米/秒〕:
H ——最大走行距离〔米〕
即使超过这个速度,作业周期的缩短一般也远远少于10%的值。

2.2.3
货叉的伸缩速度
22
Z Z V V ≈

=0.273
通过对【附表1】选择升降速度为16m/min 。

式中 V Z ——堆垛机的升降速度〔米/秒〕: b z ——堆垛机的伸缩加速度〔米/秒2〕; Z ——最大伸缩距离〔米〕 2.2.4
额定数据表
通过上述计算堆垛机各局部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2-1 堆垛机额定数据表
3 堆垛机各局部的构造设计和力学分析
3.1.1 堆垛机外载荷计算
1.载物台滑轮压力由图3-4,3-5和3-6所示载物台在OYZ平面载荷图,
Σm = 0得正滚轮压力
有:
[(5)11263]
1
Q G L G L G L
P
S
+++
=KN (3-1)
图2-2 堆垛机载荷受力图图2-3 堆垛级载货台载荷受力图
图2-2和2-3中G:立柱重量G1:货叉电机驱动系统重量G2 水平驱动系统重量G3:垂直驱动系统重量G4:电机柜重量G5货叉系统重量G6:载物台重量P:滚轮压力Q:额定载荷
图2-5
OYZ平
面载物台构造
图2-4 OYZ平面堆垛机构造
由图2-6立柱在XOZ平面受力图,Σm = 0得侧滚轮压力
有:
(5)2Q G L P S
+= KN (3-2)
由式3-1和3-2得滚轮压力:
22
12P P P =+ KN 〔3-3〕
图2-6 XOZ 平面受力图
2
总提升力 由受力分析可得ΣF Z = 0,得:
561T Q G G G =+++ KN 〔3-4〕
3
立柱顶部作用力 利用图3-8表示的堆垛机载物台卷扬机系统的力学简图,由此可确定立柱顶部上横梁上的作用力F ,即立柱的轴向受力。

(1) 起升载荷
(561)T Q G G G δ=+++ KN (3-5)
δ为动力系数,是由最大起升加速度决定的。

(2) 滚轮摩擦力
122()f F P P f
=+ KN 〔3-6〕
式中f 为滚动摩擦系数。

图2-8 提升绳的受力简图
(3)提升绳的力
1f
T F T η
+=
KN 〔3-7〕
式中
η
为提升系统效率。

(3) 立柱顶部压力
根据式3-7有:
13+F T G G =+滑轮上横梁 KN 〔3-8〕
其中G 滑轮和G 上横梁分别为顶部滑轮和上横梁的重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立柱在两个平面分别承受外载荷的作用,但在XOZ 平面的力只有在堆垛机停稳,货叉伸出存取货物是才存在,所以,对立柱只进展YOZ 平面的受力分析。

3.2.1 沿巷道纵向平面〔YOZ 平面〕受力分析
当载物台满载位于最高位置,以最大加减速度启制动,立柱受力处于不利情况。

此时的YOZ 平面构造计算简图如3-1.
图3-1 YOZ 平面受力简图
图中H 和B 分别为堆垛机总高与行走轮间距,PH:水平惯性力,h :上滚轮距离顶端距离,b1和b2立柱距离两边距离。

立柱横向力矩为:
=M T S ⨯正 KN/M 〔3-9〕
将4-1式代入上式有:
=M 12正叉合(Q+G )L +G L KN/M (3-10)
立柱横向力平、P H 用下式计算:
H P MaS = KN 〔3-11〕
式中a 式最大加速度m/s ,M 为各个局部质量换算的等效质量。

3.3.1 单立柱堆垛机静态刚度分析
立柱的静态刚度是以载货台位于立柱的最高位置时,顶端在巷道纵向平面的挠度来表征,要求设计挠度应当小于许用值,即f<[f]。

端部产生的水平位移主要有三局部组成: 1. 在M 作用下,立柱端部的水平位移f 0; 2. 在M 作用下,下滚轮处截面的转角ϕ
1引起的端部水平位移 f 1≈
ϕ
1h ;
3. 下横梁和立柱连接处截面转角ϕ
2引起的立柱顶部水平位移f 2≈
ϕ
2H ;
〔1〕f 0的计算 图4-10为构造受力简图
图3-2 堆垛机刚度计算简图
其中由外载荷弯矩[M P ]和[M1]计算有:
2
2
2
02()332+HabM HbM
M H h B F EI I -++=
22
柱梁
22()()=+23M H h MH a b EI BEI -+柱梁
N 〔3-12〕
式中:I 柱为立柱截面垂直纵向平面的惯性距; I 梁为下横梁截面垂直纵向平面的惯性距; E 为材料的惯性模量。

〔2〕f1的计算 由外载荷弯矩图[M P ]和[M2]计算有:
22220()33+2HabM Hb M
M H h B
F EI EI +-=柱梁
22()()
=+22M H h MH a b EI BEI -+柱梁
N 〔3-12〕
11+-3F h Mh hm EI B F EI ϕ
≈≈
梁柱
(a+b )
(H h )
3-3 下横梁的计算
(4) f2的计算 求f2要单独取下横梁为研究对象,4-11为其计算简图,G0为下横梁支
撑上部重量。

0123456G Q G G G G G G G =+++++++ (4-13)
由图3-11计算得:
20()23f h G Hab b a f EIB
ϕ
≈-≈
(4-14)
由上述计算可见,下横梁的因素引起的立柱顶端挠度与立柱的高度成正比,所以,增强横梁对改善构造系统的刚度很重要,在设计下横梁的时候,总是尽量防止出现明显的下挠,所以,由下横梁的变形而引起的挠度常忽略不计。

3.3.2
弯矩放大系数
由图4-9中YOZ 平面,立柱承受轴向压力F ,横向力 P H 和横向力矩 M 正 的共同作用,是 压弯构件,它可以简化认为:轴向压力始终平行于Z 轴,并在顶湍作用有弯矩,因而立拄弯 曲变形可用图4-12表示。

图中 f 0 是由横向载荷 P H 与 M 正 的作用在顶端产生的挠度。

在轴向力 F 的作用下,挠度由 f 0 增大为 f ,根据弹性分析。

图3-4 构造挠曲变形示意图
式中 K
F
F α=
, Fk 是立柱中心受压的临界载荷。

1
α
称为挠度放大系数。

由图3-12立柱任意截面z 的弯矩为:
()()Z H M F f y P H Z M =-+-+正

()=H X Z P H
M M Z
+正 ()X Z M 为横向弯矩, 那么有
()()()Z X Z M F f y M =-+
当z=0,y=0,立柱根部有最大弯矩:
max 0max max =X X X
M Ff M M M M αη=+
X f
|y=0,x=0|y=0,x=0|y=0,x=0=M +F 式中1
X ηα=
3.3.3立柱构造临界载荷
图3-5 立柱承受临界载荷分析示意图
当立柱顶端作用有临界力 Fk ,产生侧位移 δ 时,下端由于下横梁的抗弯刚度 阻碍其截面自由产生转角,因此下横梁是立柱的弹性支座,弹性转角为 φ 。

φ = 1F δδ
1δ 是支座截面上作用单位载荷时引起的弹性变形。

根据压杆稳定计算的根本假定,从 图3-13可得立柱任意截面(图示的Z 截面)上的力学平衡方程:
()()Z K M F y δ=-- 平衡微分方

'''y ny n δ+= 〔3-1〕
式中 X
F n EI =
通解: cos()sin()y A nz B nz δ=++ (3-2)
边界条件: z = 0 处 y = 0 ,得
0A δ+=
z = 0 处 y ′ =
φ = 1F δδ,得 :
2110K X nB F nB n EI δδδδ-=-= (3-3)
z = H 处 y = δ ,得 :
cos()sin()0A nH B nH +=
以△表示求解以 A 、 B 、 δ 为未知数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该方程组是由 边界条件确定的。

为了确定1δ
值,先计算下横粱和立柱连接处截面产生单位转角的力矩。

根据位移法,由 于节点单位位移引起的附加约束反力矩 M r 等于节点各杆由于单位位移产生的杆端弯矩之 和。

i1 、 i2 分别表示两段下横粱的线性刚度,
即 : 211X EI i b =,222
X EI i b = (3-4)
那么 12
21212
333()x Mr i i EI b b Mr b b =++= (3-5)
由 M r 和1δ
的物理含义可得如下关系式: 1212123()
X b b EI b b δ=+
12212cot 3()x b b EI b b θ=+ (3-6)
式中 I 1x 和 I 2x 分别是立柱和下横梁截面X 方向的惯性力矩,而 定的常数。

C 值确定后公式的 cot θ。

确 定 θ0 值后由0
0n H θ=可得立柱中心受压临界力:
01K X F n EI = (3-7)
式中 E 是构造材料的弹性模量。

在计算 Fk 时,可在假设下横梁的刚度比拟大,发生的变形很小时考虑,立柱下端可当作 固定端,那么由压杆稳定性条件计算:
2124X K EI F H π=
3.4
堆垛机设计计算
3.4.1
主动行走轮直径确实定
走行轮有主动轮与从动轮各 1 个, 由于堆垛机在操作货叉时的反作用力会 对走行轮产生侧压,为了防止走行轮由于侧压脱轨与走行中的爬行现象,需安装侧面导轮驱动轮的末端齿轮采用轮轴直接连接的驱动方式。

走行轮的允许载重量等各参数间有以下关系式:
''(2)G KD B r =- Kg
且:
240240K K V =+ kg/cm
式中, G —允许载重量〔kg 〕 D ' —车轮的踏面直径〔cm 〕
B —钢轨宽〔cm 〕 r —钢轨头部的圆角半径〔cm 〕
K —许用应力系数〔kg/cm 2 〕 v —走行速度〔m/min 〕
k —许用应力〔球墨铸铁的许用应力为 50 kg/cm 2 〕
首先确定 B=6.4cm ,r=0.2cm, k=50 kg/cm 2 , v=100m/min
那么有:
224024024050240100
35(/)
K K V
K K Kg cm =+⨯=+=
G =2000/2=1000kg
那么代入上式可得:D ' =7.2cm ,
那么车轮的轴径为:
min D C ==10.32mm 取 d =15mm,车轮直径可适当取大为 D=100mm
轴上的轴承选取代号为 6310,
根本尺寸为:d=50mm, D=100mm, B=27mm.。

3.4.2 行走电动机的选用
有轨巷道堆垛机的运行机构的电动机的功率,是根据堆垛机满载稳定运行 时的静阻力进展计算。

按照运行静阻力、运行速度计算机构的静功率。

静功率 (kw)的计算公式为
601000WV P Z
η=⨯⨯ 式中 W ——运行机构稳定运行时的静阻(N);
V ——堆垛机的运行速度(m/min)取 100m/min 计算;
Z ——堆垛机运行机构的驱动电机数,一般取 Z=1;
η——运行机构传动的总效率,一般取 0.8。

代入有:
601000720100600000.9
1.33WV P Z P P KW
η
=⨯⨯⨯⨯=⨯= 查【附表2】选用电动机 Y90L-4;P=1.5KW ,n 1=1400r/min ,电动机的重量 Gd=45kg ,电机轴 D=30mm ,长 L=400,效率 79%。

3.4.3
升降电动机的选用
静功率 (kw)的计算公式为 601000WV P Z
η=⨯⨯ 式中 W ——运行机构稳定运行时的静阻(N);
V ——堆垛机的升降速度(m/min)取 20m/min 计算;
Z ——堆垛机运行机构的驱动电机数,一般取 Z=1;
η——运行机构传动的总效率,一般取 0.8。

代入有:
60100072020600000.9
1.09WV P Z P P KW
η
=⨯⨯⨯⨯=⨯=
查【附表2】选用电动机 Y90S-4;P=1.1KW ,n 2=1400r/min ,电动机的重量 Gd=40kg ,电机轴 D=20mm ,长 L=280,效率 78%。

3.4.4
伸缩运动电机的选用
静功率 (kw)的计算公式为
601000WV P Z
η=⨯⨯ 式中 W ——运行机构稳定运行时的静阻(N);
V ——堆垛机的升降速度(m/min)取 20m/min 计算;
Z ——堆垛机运行机构的驱动电机数,一般取 Z=1;
η——运行机构传动的总效率,一般取 0.8。

代入有:
60100072016600000.9
0.71WV P Z P P KW
η
=⨯⨯⨯⨯=⨯=
查【附表2】选用电动机 Y90S-6;Ne=0.75KW ,n3=910r/min ,电动机的重量 Gd=30kg ,电机轴 D=15mm ,长 L=250,效率 72.5%。

3.5.1 验算运行速度和实际所需功率
实际运行的速度: 100 1.45 1.091.33
Vdc ⨯== m/min 误差:109100100%100
Vac Vdc Vdc εε-=-=⨯ =3.75%<15%
适宜
实际所需的电动机功率:
1.3109100
Pj Vac P Vdc P ⨯=⨯= =1.417 KW<1.5 KW
由于 P<P ac ,故所选的电动机和减速器都适宜。

---注: 本文收集自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