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两个实验的改进对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ʻ 理化生教学与研究Fra bibliotek初中化学教学中两个实验的改进对策
黄贵源
摘㊀要: 化学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 , 促使初中化学教材 也 发 生 了 显 著 的 转 变 . 众 所 周 知 , 实验在初中化学中占据着不容忽 视的位置 , 其有效改进与优化创新能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 并且是初中教师切实考虑 的 主 要 问 题 . 而 本 文 旨 在 通 过 常 见 化 学 实 验分析 , 希望可为化学实验改进提供一定的帮助 . 关键词 : 教学 ; 常见化学实验 ; 改进对策 一 ㊁引言 初中 化 学 教 师 开 展 化 学 实 验 时 应 大 力 创 新, 积 极 改 善, 在化学实验大体条件充裕的基础上 , 化学 实 验 优 化 应 利 用 实 验教学的合理性充当标准 , 借助实验能力 以 及 创 新 实 验 能 力 来评判初中化学教师 . 现阶段 , 我国的 教 育 体 系 更 加 强 调 学 生的主体性 , 要求将学生放在核心位 置 , 全面发挥自主性, 最 终和化学实验达成有效结合 . 二 ㊁实验改进原则 在化学教材中并未严格区分演示实 验 与 学 生 实 验 , 也不 再单列学生实验 , 提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 积 极 主 动 地 动 手 操 作 . 依照大纲的标准 , 初中化学课务必 要 学 习 科 学 合 理 的 基 本操作技能 . 化学教学实验应能全面 达 成 教 学 目 的 ; 化学教 学实验应于知识认识的基础上彰显知识 的 精 准 性 ; 化学实验 设计涉及的实验原 理 应 有 效 可 行 , 同 时, 所应用的各种药品 与仪器等应满足标准要求 ; 建议选取 简 单 ㊁ 可靠的实验装置, 争取有效完成各个 实 验 ; 通 过 与 现 实 生 活 相 符 的 有 趣㊁ 形象 的实验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 ; 化学教学实 验 应 规 避 有 毒 有 害 物质与危险操作 , 形成绿色环保的意识 . 三 ㊁改进实例 ( 一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检测 学习并探究空气的成分是现下化学 教 学 的 主 要 内 容 , 而 空气体积分数测定主要应用燃烧红磷法 . 此种方法的基本 原 理 是 通 过 红 磷 燃 烧 耗 用 容 器 内 部 的 氧气进而产生负压 , 让 水 流 向 容 器, 以此来表明氧气体积分 1 数是 , 该实验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 5 其一, 红 磷 着 火 点 偏 高, 通常红磷引燃会耗用较长的时 间, 红磷不再燃烧并 非 容 器 内 部 的 氧 气 耗 尽 , 主要是氧气浓 度降低至无法支撑 红 磷 燃 烧 ; 其 二, 将燃烧的红磷放置容器 后即便马上塞紧橡 胶 塞 , 但 也 会 出 现 空 气 逸 出 的 现 象, 而这 会增大误差 , 同时 , 还不环保 . 为改进实验操作 , 控制误差 , 现对实验进行下述改进 : 实验 仪 器 和 试 剂 选 用 白 磷㊁ 青 霉 素 小 瓶㊁ 输液器和注射 器; 具体操作是严格检查气密性 , 规范 装 设 药 品 , 有效连接仪 器, 挑取如豆粒一样的白磷 , 通过滤纸 将 水 擦 干 , 马上放到青 霉素小瓶中 , 放置输液器插头进行密 封 ; 白磷充分燃烧, 闭合 输液器开关 , 对青霉素小瓶进行加热 处 理 , 白磷完全燃烧; 当 完全燃烧后 , 开启输液器开关 , 仔细观 察 , 能够观测到注射器 活塞不断向前移动 , 近 乎 2m 由此可知, 在空气内部, 氧气 L, / 体积分数是 1 5.
������������������������������������������������������������������������������������������������������������������������������������������������������������������������������������������������������������������������������������������������������������������������������������������������������������ ������
通过 代 用 品 进 行 实 验, 提 升 了 实 验 的 活 跃 度, 调动了学 习自主性 . ( 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众所 周 知, 这 一 实 验 能 够 有 效 验 证 氧 气 的 化 学 性 质, 且 实验现象显著 , 然而 , 如果依照教材进 行 操 作 , 则无法轻易成 功 . 原步骤是 : 将螺 旋 状 细 铁 丝 末 尾 部 位 绑 扎 火 柴 梗 , 利用 坩埚钳将铁丝夹紧 , 点 燃 火 柴 梗, 待即将燃烧熄灭时将其伸 至遍布氧气且瓶底存在少量水分的集气瓶内 . 学生 对 于 实 验 充 满 好 奇, 想 马 上 看 到 这 一 实 验 现 象, 然 而因成功欲望的作 用 , 相 反 则 极 有 可 能 导 致 实 验 失 败, 究其 原因 , 主要是无法把控火柴梗的实际 燃 烧 程 度 . 我 们 将 点 燃 的且捆绑火柴梗的 铁 丝 不 断 伸 入 集 气 瓶 时 , 若 火 柴 梗 偏 长, 则无法看清铁丝燃 烧 现 象 , 通 常 只 能 看 见 火 柴 梗 燃 烧 现 象. 另外 , 若火柴梗偏短 , 因红热的铁丝极 容 易 冷 却 , 便也不能看 清铁丝燃烧现象 . 为改进实验操作 , 控制误差 , 现对实验进行下述改进 : 铁丝 在 氧 气 中 完 全 燃 烧, 并 放 出 一 定 的 热 量, 产生黑色 固体 . 该实验主 要 应 用 细 铁 丝 ㊁ 小 烧 杯㊁ 坩 埚 钳㊁ 集 气 瓶㊁ 乙 醇和酒精灯 . 具体的实验操作为将细 铁 丝 一 端 卷 成 螺 旋 状 , 而在另外一侧用坩埚钳将其紧紧地夹住 ; 用小烧杯盛取一定 量的无水乙醇 , 以作 备 用 ; 将酒精灯与氧气遍布且在瓶底有 一定水量的集气瓶 放 置 于 较 近 位 置 , 同 时 点 燃 酒 精 灯; 利用 坩埚钳牢牢夹紧细铁丝 , 把呈螺旋状一端 慢 慢 伸 至 无 水 乙 醇 内, 借助无水乙醇自 身 的 表 面 张 力 , 让细铁丝呈现螺旋状一 侧布满无水乙醇 . 将 其 取 出 后 , 立 即 点 燃, 并在第一时间伸 至集气瓶内 , 能够看到铁丝充分燃烧 , 放出一定的热量, 产生 黑色固体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