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新)6加快溶解同课异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溶解》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教学本课应坚持实验为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求得真知和验证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本章前四节内容为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于“溶解快与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操作起来并不陌生,观察分析也并不困难。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指导,适时点播,注意安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②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方块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8、整理观察信息并进行交流。
小结:水的温度对溶解的快慢有关
9、再次提问:还有其他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吗?师举例:一块糖含在你口中,你怎么做可以很快把它吃完?(意图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知道科学和日常生活是有紧密联系的)
10、学生结合自己经验小组讨论并填写记录表(三)
11、整理课堂共识并记录在科学课本上
小结:咀嚼或切碎对溶解的快慢有关
三、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是否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是否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
(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
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四、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五、课堂延伸
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比比看,谁吃的最快?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板书设计】:
《加快溶解》
1比较那个溶解得快
搅拌、热水、咀嚼切碎
2、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一边加热一边搅拌一边咀嚼等
【课后反思】:
在学习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之后,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速度。
这一课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起来就比较轻松易懂,设计了实验这一桥梁,学起来气氛比较活跃。
因此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证明这些因素是否影响溶解的速度上来,而在实验上我主要是强调刚学过的控制变量的方法。
最后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用最快的速度吃完一块水果糖,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