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3).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福鼎六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理科)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卷人:林世进)
一、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②锌与稀硫酸的反应③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④消石灰和氯化铵晶体混合反应⑤石灰石高温煅烧⑥灼热的炭与CO 2反应⑦甲烷与O 2的燃烧反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⑦ C.①②⑤⑥⑦ D.④⑥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分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
D.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3.下列关于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放热的自发过程可能是熵减小的过程,吸热的自发过程一定为熵增加的过程
B.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C.在室温下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但同样是这个吸热反应在较高温度(1 200 K)下则能自发进行
D.放热过程(ΔH <0)或熵增加(ΔS >0)的过程一定是自发的
4.有一合金由X 、Y 、Z 、W 四种金属组成,若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 、Y 能溶解;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 的化合物;若将该合金作阳极,用X 盐溶液作电解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 。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Y >Z >W >X
B.Z >Y >W >X
C.W >Z >Y >X
D.X >Y >Z >W 5.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衡常数为K =[CO][H 2O]
[CO 2][H 2]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2+H 2
CO +H 2O
B.反应2NO 2(g) N 2O 4(g) ΔH <0,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C.对于给定可逆反应,温度一定时,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D.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 6.红磷(P)和Cl 2发生反应生成PCl 3和PCl 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 表示生成1 mol 产物的数据。
已知PCl 5分解为PCl 3和Cl 2是可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有利于PCl 5生成
B .反应2P(s)+5Cl 2(g)=====2PCl 5(g)对应的反应热 ΔH =-798 kJ ·mol -1
C .P 和Cl 2反应生成PCl 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P(s)+3Cl 2(g)==2PCl 3(g)ΔH =-306 kJ ·mol -1
D .其他条件不变,对于PCl 5分解生成PCl 3和Cl 2的反应,增大压强,PCl 5的转化率减小,平衡常数K 减小
7.若将反应:Zn +H 2SO 4====ZnSO 4+H 2↑设计成原电池 (装置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溶液是稀硫酸 B.c 溶液颜色变蓝 C.b 极发生氧化反应 D.a 极是铜棒
8.能够使反应Cu +2H 2O====Cu(OH)2+H 2↑发生的是( ) A.铜片作原电池的负极,碳棒作原电池的正极, 氯化钠作电解质溶液
B.铜锌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
C.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钠水溶液
D.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铜水溶液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Fe -3e -====Fe 3+
B.将钢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可防止其被腐蚀
C.在镀件上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阴极
D.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10.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 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总质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1.下列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12.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 2(g)+2CO(g)
2CO 2(g)+S(l) △H <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 .平衡时,其它条件不变,分离出硫,平衡正移
C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 2的转化率
D .其它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13.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 2+2OH --2e -====2H 2O ; NiO(OH)+H 2O +e
-
====Ni(OH)2+OH -
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 A. Ni(OH)2的氧化 B.NiO(OH)的还原 C.H 2的氧化 D. H 2O 的还原
14.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O 2][H 2]
[CO][H 2O],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值分别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 2O(g) CO 2(g)+H 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 2和H 2各1 mol ,5 min 后温度升高到 830 ℃,此时测得CO 2为0.4 mol 时,该反应为平衡状态
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CO 2]3[CO]=[H 2O]
5[H 2],判断此时的温度是1 000 ℃
15.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 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 4溶液
B.装置②的总反应式是Cu +2Fe 3+====Cu 2++2Fe 2+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16.用二根铂丝作电极插入KOH 溶液中,分别向两极通入甲烷和氧气,可作为一种燃料电池的模拟装置。
试判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通氧气的铂极为负极 B.此电池反应为CH4+2O2====CO2+2H2O
C.此电池放电时,KOH浓度减小
D.此电池放电时,电子由负极通过电解质溶液移向正极
17.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2NO(g)+2CO(g) N2(g)+2CO2(g) ΔH=-746.8 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当改变其中
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
A.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平衡常数K
B.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CO的转化率
C.当X表示N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NO的转化率
D.当X表示NO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平衡常数K
18.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
发生反应: 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
+)和c(Sn2+)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二、填空题
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 ℃、101 kPa下,3molNO2气体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气体放热
138K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2 kJ·mol-1
CH4(g)+CO2(g)====2CO(g)+2H2(g) ΔH=+247.4 kJ·mol-1
请写出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
2.在重铬酸钾(K2 Cr2O7)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72—与黄色的CrO42—有以下平衡关系:
Cr2O72—(aq) + H2O(l) 2CrO42—(aq) + 2H+(aq)
(1)写出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重铬酸钾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呈_________色。
(3)向(2)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Ba CrO4为难溶性黄色沉淀),则平衡_________
______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溶液颜色将_______________ 3.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的A 和0.80mol 的B ,如反应初始6s 内A 浓度变化0.018 mol ·L -1。
则6s 时c(A)= mol ·L -1
, 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 氩气,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D 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3.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时开关K 与a 连接,则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2)若开始时开关K 与b 连接,则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①溶液中Na +
向A 极移动
②从A 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④若标准状况下B 极产生2.24 L 气体,则溶液中转移0.2 mol 电子
(3)该小组同学认为,如果模拟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那么可以设想用如图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若将制得的氢气、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组合为氢氧燃料电池,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D B A B A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D
D
A
C
B
C
D
D
二、填空题(没空2分,共46分)
1、(1)3NO 2(g)+H 2O(l)―=2HNO 3(aq)+NO(g) ΔH =-138 kJ ·mol -1
(2)N 2(g)+3H 2(g)
2NH 3(g) ΔH =-92 kJ ·mol -1
(3)CH 4(g)+2H 2O(g)====CO 2(g)+4H 2(g) ΔH =+165 kJ ·mol -1
2、(1)K=[ CrO 42—]2[H +]2/[ Cr 2O 72—
] (2)黄
(3)橙红色 加入酸,H +浓度增大,平衡左移,Cr 2O 72—
浓度增大,溶液呈橙红色 (4)正向移动 变浅 3、 (1) <
(2)0.022 mol ·L -1
0.09mol 80% 80%
(3)c (4)2.5
4、(1)Fe -2e -
====Fe 2+ (2)2H +
+2e -
====H 2↑
2Cl -+2H 2O=====通电2OH -
+H 2↑+Cl 2↑ ② (3)①4OH -
-4e -
====2H 2O +O 2↑ 小于 ②O 2+2H 2O +4e -
====4OH -
福鼎六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填空题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1)
(2),;,;
(3)
(4)
3.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