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解释标记“这么说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语解释标记“这么说吧”
曹爽
【摘要】口语中常用的“这么说吧”,具有话语标记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是标示解释。

当说话人意识到听话人可能不能理解或难以理解自己所说的话语时,会使用“这么说吧”,让听话人更容易、更准确地把握所传递的话语信息。

“这么说吧”和“这么说”作为话语标记,外在形式虽然相似,但“这么说吧”语义后指,从言者的视角进行解释,“这么说”语义前指,从听者的角度进行推测。

%The common oral expression “zhem e shuoba (let me put it this way)” has the function of dis-course markers.T he basic function is to mark explanation.When the speaker recognizes that the hearer can hardly understand what is said, he will use this expression to help the hearer more easily and exactly catch the speech information.As discourse markers, “zhem e shuoba” and “zhem e shuo” are similar in the form, but the former is semantically cataphoric while the latter is semantically anaphoric.T he former explains from the speaker’s perspectives, and the latter speculate s on the hearer’s angle.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总页数】6页(P126-131)
【关键词】话语标记;这么说吧;解释功能;语用条件;语用意图
【作者】曹爽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3
“这么说吧”是汉语口语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个习语,它由副词“这么”、动词“说”和语气词“吧”组成,这几个成分结合非常紧密,在话语中经常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如:
(1)周总理指定公安机关组成了一个专门调查组,叫他们一定要把储安平找到。

调查组足足找了两年,荒山野岭,河湖港汊,这么说吧,凡是有人迹到过的地方和人迹没有到过的地方都找遍了,始终没有找到他的任何踪迹。

(1993年《作家文摘》)① 本文例句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

上述的“这么说吧”,在语篇中承上启下,是一种话语标记。

与“这么说吧”形式类似的“这么说”,二者在篇章衔接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在基本的话语标记功能上却有本质不同,徐晶凝、王诗博对“这么说”均有论述[1][2],但还没有人论及“这么说吧”。

本文拟在语篇中考察“这么说吧”的话语标记功能,分析“这么说吧”的语用条件和语用意图,并探讨“这么说吧”和“这么说”的功能差异。

一、“这么说吧”的话语标记性质
“话语标记”一词由schiffrin(1987)最早提出,她的Discourse Mar kers一书,是研究话语标记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之后,国内外学者对话语标记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但对其具体定义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因此术语运用也是多种多样。

[3]264
1.话语标记的特征
关于话语标记的特征,前人多有论述。

Brinton从语音和词汇、句法、语义、功能、社会和风格等多角度对话语标记的特征进行了全面归纳。

[4]33-35高春明指出,话语标记在形式上主要由词、短语、句子三种语言单位构成;在位置上,大多位于句首;在功能上,对话语表达的命题不产生影响。

因此,可以根据两个标准判定话语标记:一是去掉标记语,它所关联的语言成分仍有原来的语义关系;二是去掉标记语后的话语仍合语法。

[5]刘丽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功能上具有连接性;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即话语标记的有无不影响语句命题的真值条件;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即话语标记的有无不影响语句的句法合法性;语法分布上具有独立性,经常出现在句首,不与相邻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单位;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停顿、调值高低等来识别。

”[6]刘丽艳的归纳结合汉语实际,比较全面地展现了话语标记的特征,我们依据刘文提出的这五个标准,来界定上文用法的“这么说吧”是否为话语标记。

2.“这么说吧”的话语标记性质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2)“‘鬼才知道你要怎么样!’——他心里大概在这么说吧,”聂赫留朵夫冷眼旁观着这一幕,暗自想着。

不过,菲利浦,这个美男子和大力士,立刻掩藏住不耐烦的态度,沉住气,按照这位筋疲力尽、虚弱不堪而又矫揉造作的沙斐雅公爵夫人的话做去。

(《复活》)
(3)“你去把粮食分给他们吧,如果粮食还够分给他们的话,全分了吧。

我代表哥哥向你下命令,你告诉他们:我们的,也是他们的。

为了他们,我们什么都不吝啬。

你就这么说吧。

”(《战争与和平》)
(4)“我不是管您,您怎么不明白我这意思?这么说吧,您不觉得您缺乏自己的个人生活——我这么说是不是有点不好懂?我也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

”(王
朔《我是你爸爸》)
例(2)、例(3)中的“这么说吧”有明确的意义,例(2)中指代前文引号中的话,例(3)中指代前面说的话。

它们在句中都充当谓语成分,因此,不管是在语义上还是在句法上,此处的“这么说吧”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4)中的“这么说吧”与例(2)、例(3)中的“这么说吧”有明显差别,具有显著的特点:在功能上,“这么说吧”在这里的作用是把前面的语句和后面的语句连接起来;语义上,这里的“这么说吧”已经没有具体明确的意义,它可以省略,并且省略后也不影响句子的命题意义;在句法上,它和前后的语句都没有句法关系,省略它后句子依然合法;在分布上,它非常独立,位于句首;在语音上,经常有停顿,表现在书面上用逗号标示。

例(4)中“这么说吧”的特点完全和话语标记的基本特征吻合,因此,我们把它归为话语标记,本文研究的对象即是此类“这么说吧”。

二、“这么说吧”的话语标记功能
话语标记最基本的功能是语篇衔接,“表明两个言语表述之间的关系”。

[7]“这么说吧”在语篇中承上启下,可以在话语的中间出现,也可以在话语的开端出现,标示其后的话语是对其前话语的解释说明。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具体解释
这一类中的“这么说吧”之前的话语是对事物、情况等的总括说明,之后的话语进行具体解释。

“这么说吧”引进解释的内容。

如:
(5)宋市长说:“平顶山是新兴工业城市,大中企业多,又是大煤炭基地,由于过去对“菜篮子”重视不够,曾吃过供应紧张的亏。

通过这些年努力,已彻底好转。

这么说吧,今年市区40万人,人均0.075亩菜地,15公斤自产鸡蛋,10公斤
鲜鱼,再加上从外地组织的货源,应该很丰富。

为调节市场,平抑物价,市里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放各种调节资金600多万元。

”(《人民日报》,1995
年1月)
(6)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所以我们经过这几年以后,有些水平上,已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这么说吧,我们中国的微波遥感,在亚洲还是第一,国际上大概美国、俄罗斯、欧空局,欧空局跟我们差不多,日本也不如我们,印度不如我们,至少到目前为止,第一个,我们首先要做到,现有的已有的遥感技术,水平要提高,这是第一个要做的。

(《百家讲坛》姜景山《微波遥感的现在与未来》)
这类运用中,“这么说吧”之前的话语一般都比较抽象、复杂,而其后的话语为了达到使听话人明了的目的,比较形象、具体。

例(5)中,“这么说吧”之前,说情况“已彻底好转”,这只是一个总体概括,究竟好转到什么样?有什么表现?用“这么说吧”引出后面的具体对“已彻底好转”情况的具体阐释。

例(6)中,“这么说吧”引出对前面的“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的详细说明。

有时候,“这么说吧”之前的话语并不是严格的总括说明,而是说话人要描述的对象,其后的话语则是对这个对象的具体描述。

如:
(7)泰斯继续神情自若的闲扯。

“我们刚才说到哪儿啦?对了,那个魔法装置。

嗯,这么说吧,”泰斯看到雷斯林不悦的眼光,于是迅速进入了主题,“当它打开的时候,它像是一个……权杖……就是上头有一个镶满宝石的球。

大概是这么大。

”泰斯比了一个手臂长的大小。

(《龙枪传奇》)
2.总括解释
这一类的“这么说吧”之前的话语是具体说明,之后的话语是对之前话语的总结概括。

“这么说吧”在这里有“一言以蔽之”“总之”的意思。

如:
(8)历经5年的努力,仕春牌高级衬衫面料不知托起了多少名牌,也不知多少衬衫由此而声誉日隆。

北京大华衬衫厂、北京衬衫厂、金吉利衬衫、上海海螺牌衬衫、青岛回兰阁牌衬衫,上海开开牌、北京绅士牌、天津意黎亚牌,这么说吧,1994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的衬衫都是采用“仕春牌”的高级纯棉仕春纺制做的。

(《市场报》1994年)
(9)车出仲巴在一沙丘里没路找路,速度终于极不情愿地放慢许多,但你没让我闲着,每遇爬坡你高喝一声“踹”,我便用踢过足球的粗壮的腿照分动器狠狠一脚,给你的“北京212”加上前驱动……这么说吧,上了你的车,我的神经便一刻松弛不得。

(《人民日报》,1995年6月)
例(8)中“这么说吧”之前列举了众多因仕春牌高级衬衫面料而声誉日隆的衬衫,随后用“这么说吧”进行一句话概括。

(9)中“这么说吧”引出对前面描述的在车上种种状况的总结。

3.举例解释
这一类的“这么说吧”之前的话语提出一个命题,之后的话语对这个命题举例释疑,即例释。

这种模式的运用中,“这么说吧”前后经常会出现“比如”“好比”“比方”等表示举例的词语。

如:
(10)那年我上外国,你不是说我随了洋鬼子吗?二哥,你真有先见之明。

还是
拿银行说吧,我亲眼见,洋鬼子再学一百年也赶不上中国人。

洋鬼子不够派。

好比这么说吧,二哥,我在外国拿着张十镑钱的支票去兑现钱。

一进银行的门,就是柜台,柜台上没有亮亮的黄铜栏杆,也没有大小的铜牌。

二哥你看,这和油盐店有什么分别?不够派儿。

再说人吧,柜台里站着好几个,都那么光梳头,净洗脸的,脸上还笑着;这多下贱!把支票交给他们谁也行,谁也是先问你早安或午安;太不够派儿了!(老舍《取钱》)
(11)小木人虽然淘气,不怕打架,但决不故意欺侮人。

每次打架,虽然他总受
妈妈或老师的责备,可是打架的原因绝不是他爱欺侮人。

他也许多打了人家两下,或把人家的衣服撕破了一块,但是十之八九,他是为了抱不平,这么说吧,比如他看见一个年岁大一点的同学,欺侮一个年岁小的同学,他的眼睛立刻就冒了火。

他一点不退缩的和那个大学生死拚。

假若有人说他的哥哥,妈妈或先生不好,那就必
定有一次剧烈的战争。

(老舍《小木头人》)
例(10)中说“洋鬼子不够派”,为什么说他们不够派呢?“这么说吧”后面对这个命题进行了论证,即以自己去银行取钱的具体实例为证进行解释。

例(11)中怎么证明小木人打架是“十之八九,是为了打抱不平”呢?用“这么说吧”引出后面具体的事例。

以上三种用法中,“这么说吧”的位置都处于某个说话人说出的一段话的中间,一般不出现在话语的最初位置。

4.掩饰解释
和前三类不同,这类“这么说吧”多用在两人对话中答话的开头,在对话中,当A 提出的问题对B来说是不便回答或不便直说的,B通过“这么说吧”引出对该问题的回答内容,“这么说吧”体现了说话人的掩饰心理和思虑过程。

如:(12)马锐笑着又把马林生推回到沙发上,“你和铁军妈你们俩的事最近怎么样了?进展顺利么?”
“你打听这个干吗?想听黄色故事找别人去。


“不是,我就是有点好奇,关心关心你。


“谢谢,感激不尽。


“别光谢,透露点内幕消息。

怎么样,一切还顺手么?”
“瞧瞧,瞧瞧你打听起我的事那份起劲儿,怎么我一问你你就急呢?”
“我哪里是无中生有,你这可是人赃俱在,你还有什么可瞒的?”
“这么说吧,还行,该办的也差不多都办了——我只能跟你说到这程度。

”(王朔《我是你爸爸》)
上面这段对话发生在儿子马锐和父亲马林生之间,在这段对话中,马锐作为儿子,询问父亲马林生和铁军妈的恋爱进程,对父亲来说,当然是比较尴尬的问题,不便直接回答,所以才有了父子间的一系列对话,但是儿子对这个问题又紧追不放,父
亲没有办法,只好作答。

以“这么说吧”开头,显示了说话人对于这种不便回答问题的一种掩饰心理。

下面的例子更能体现说话过程中的思虑过程:
(13)“总理!您给评评分呀!”作为南开校友,孙瑜和周恩来同台演过戏,所以显得很随便。

尽管周恩来一直在聚精会神地看,但“打分”,他确实不好打。

因为他对电影不太内行,对武训也不太了解,更何况他不肯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么说吧”,总理终于开口了:“就是武训在庙会广场上‘卖打’讨钱时,张举人手下两个狗腿子趁机打武训,残暴的画面描写似乎太长了。

”(《作家文摘》,1994年)
(14)“我一直想问你一个问题,过去我总认为我是知道答案的,从没怀疑过,但现在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听你再回答一次——你爱我吗?”
“这么说吧……”
“请你直截了当地回答。


“这么说吧,比山高,比海深。

”(王朔《给我顶住》)
例(13)中,孙瑜让周总理给电影《武训传》评分,对总理来说,这是一个不便明言的问题,“这么说吧”后面的“终于”二字充分表现了总理回答时思虑再三的过程。

例(14)中妻子周瑾问丈夫是不是爱她,丈夫觉得两人都已经是老夫老妻了还问这种问题,于是就采取了不正面回答的方式:以“这么说吧”作为答话的开始,妻子显然对他的这种态度极不满意,让他“直截了当地回答”,“直截了当”四个字从侧面验证了“这么说吧”引出的是不直接说出的话语。

综上,“这么说吧”作为话语标记,不管是用具体形象的表达来解释概括难懂的话语,还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归纳具体详细的陈述,不管是用具体事例解释,还是一种掩饰性的解释,其基本功能是标示解释。

因为这样的功能,“这么说吧”具有明显的指后性,和其后的语篇具有接续性。

三、“这么说吧”的语用条件和语用意图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并不是所有前后具有解释关系的话语之间都用“这么说吧”来衔接,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这么说吧”,说话人选择“这么说吧”的目的和意图又是什么呢?
1.“这么说吧”的语用条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这么说吧”前后的话语具有解释性的逻辑关系。

也就是说,“这么说吧”出现的语用条件是:在话语环境中,当说话人意识到听话人可能不能理解或难以理解自己所说的话语时,说话人可能会用“这么说吧”这一解释标记。

以上所述的四种解释类型中都符合这一语用条件。

在具体解释类中,说话人在话语中,对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先给听话人一个总体印象,但这种概括性的话语往往比较粗略,不容易给听话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为了让听话人更容易理解话语内容,说话人随后对这个概括命题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如:
(15)牛:哎,小刘啊,我是过来人了。

跟你推心置腹地说吧,不要怕你丈夫和
其他女同志来往。

要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诶,这么说吧,要是你丈夫在外边儿遇到个比你好的对他也好的女人,那他回来见了你能不感到内疚吗?要是他遇到一个不如你的、对他也不好的女人,那他回来不更觉得你好了吗?碍你什么事儿啊?(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在总括解释类中,说话人先对事物或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其优点是话语信息量大,比较具体、明确,但可能带来话语信息的分散,听话人不容易抓住要点,为了让听话人更准确领会话语的精髓,说话人对之前的具体描述进行总体概括。

如:(16)成青崖不禁得意道:“生意场上有句话,叫做无利不起早。

像乔东家此次
从恰克图将银子汇到平遥来兑取,我们要收百分之二的汇水,这个你们知道;其次客户到敝号拿银子换钱,拿钱换银子,敝号接收存款和贷款出去,都有固定的收益。

这么说吧,乔东家做的是钱变货、货再变钱的生意,我们做的是让钱变钱的买卖,
都是生意,哈哈哈……”(电视剧《乔家大院》)
在举例解释类中,说话人先说出的话语一般比较深奥、复杂,可能超出了听话人的理解能力,导致听话人不得其意,当听话人意识到这一点时,为了降低话语的理解难度,就会采用例释这种很好的变复杂为简单的有效方法,如:
(17)少女默不作声,略带困惑地翻看手里的那本书,显然她仍旧不明白马林生的话的含义,更别提那些躲躲闪闪的暗示了,马林生佶屈聱牙的长句妨碍了她收听能力。

“这么说吧,我们拿这本书作个比较吧。

”马林生从书架上拿下一本近期畅销的情节小说,“这是本可读性很强的小说,任何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能毫不费力地读懂它。

但这里有什么呢?空无一物,只有精心编织的情节和经过概念规范的人物,尽管那些对话很精彩很俏皮,但没有一句是发自肺腑的。

”(王朔《我是你爸爸》)
在掩饰解释类中,说话人的话语内容是对听话人所提问题的回答,回答本身就是一种解释,在说话人看来,自己不便明言、不好直说的这些内容对听话人来说,当然是不好理解的,为了让听话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话语,说话人用“这么说吧”把不好直言的话语委婉地表达出来。

如:
(18)致庸面色一红:“山西商人在天下人中的口碑如何,大人不妨明言!”张之洞不笑了,正色地:“今日下官饮了酒,说了醉话,你不要计较。

这么说吧,你们晋商行遍天下,为天下人通天下货,能吃苦,肯下力,其功不小。

可就下官在京城的经历而论,山西商人吝啬,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也是时人的共识。

”(电视剧《乔家大院》)
2.“这么说吧”的语用意图
言语交际总是在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进行,说话人承担着话语生成的责任,听话人则负载着话语理解的任务。

对说话人而言,其生成的话语要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
意思,能够被听话人完全、准确地理解,要达到这一目的,说话人总会运用各种手段使听话人理解自己的话语,话语标记是其手段之一。

说话人在话语过程中使用“这么说吧”这个话语解释标记,意在提示听话人把握前后话语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尤其是注意后面的阐释性内容,目的是让听话人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说话人所传递的话语信息,提高对话语理解的准确度。

在上述“这么说吧”的四个解释类型中,具体解释、总括解释、举例解释、掩饰解释都是为了使话语更容易被听话人接受和理解,总括解释还进一步提高了话语的精确度。

四、“这么说吧”和“这么说”的差异
“这么说吧”和“这么说”都可以作为话语标记,它们的表面形式高度相似,仅有语气词“吧”的不同,但二者的功能却完全不同。

1.解释与推测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么说吧”是一个话语解释标记,交际中使用“这么说吧”是为了让听话人易于理解说话人传递的话语信息。

徐晶凝、王诗博对话语标记“这么说”做过研究,徐晶凝认为,“这么说”后面的接续成分是说话人根据对方的言行作出的一个推测或者是得出的一个结论。

[1]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徐文中所说的“根据对方的言行得出的结论”实际上也还是一种推测。

请看徐文中的一个例子:
(19)A:我这几天一直没有精神,老觉得累。

B:这么说,你的身体也不太好,是吧?
徐文认为,例(19)中“这么说”后面的话语是对A所说话语得出的一个结论,并把这种用法和第一类“根据对方的言行做出推测”相并列。

我们认为,此句中“这么说”后面的话语是B根据A所说的话而得出的结论没错,但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依然是一种推测。

王诗博认为话语标记“这么说”具有语篇衔接、语篇接续和语篇确认功能。

[2]
我们认为,所有的话语标记,其基本的特征在功能上都是具有语篇衔接和语篇接续功能的,并不只是“这么说”独有的功能。

而王文中所说的语篇确认功能,是指“说话者对于交际对方的话语不能很好理解,或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要确认或证实对方的话语,那么就会以某种形式体现出来。

”其所举例子如下:
(20)“不好了,子烈,香港出现了大字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这么说,还要闹到这里来?”杨子烈也慌了。

(师博《张国焘的悲惨结局》)
王文认为,在这个句子中,听者为了将自己怀疑或惊讶的情绪表达出来,使用“这么说”进行确认。

我们考察句子的前后语境可知,句中的“这么说”并没有体现出“确认”的意思,而是说话人杨子烈根据前面的话语所作出的对形势的一种推测。

综上,我们认为,“这么说”是一个话语推测标记。

因此,“这么说吧”和“这么说”在基本的话语标记功能上有显著的区别:“这么说吧”标记解释,“这么说”标记推测。

2.后指与前指
“这么说吧”作为一种话语解释标记,不管是具体解释、总括解释,还是举例解释、掩饰解释,都是其后的话语对其前话语的解释,“这么说吧”本身的语义指向后面的话语,是一个语义后指标记。

“这么说”是听话人对说话人之前言行的话语推测标记,其后的话语是听话人推测的结果,其前的话语由说话人发出,是听话人借以推测的依据,“这么说”紧承上文,语义指向说话人的话语(或言行),是一个语义前指标记。

3.言者与听者
“这么说吧”通常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话语当中,从言者的视角对说话人自己之前的言行进行解释;“这么说”则从听者的角度,是听话人对说话人之前言行的一种推测。

我们通过设置同样的一个语境,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么说吧”和“这么说”的这种差异。

语境:A把保存多年的未公开于世的手稿交给B
对A的这种行为,B可能不理解,如果是A,可能会说:
(21)(我把手稿交给你了,)这么说吧,你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吧。

如果是B,可能会说:
(22)这么说,我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了。

很显然,例(21)中的“这么说吧”后面的话语是A对自己的行为的具体解释,
是说话者即言者的角度;而例(22)中的“这么说”则是B对A的行为的推测,
是听话者即听者的角度。

“这么说吧”和“这么说”体现出的言者与听者的差异,和这两个话语标记的来源不同有关:“这么说吧”来源于一个独立句,其原始的完整形式是“我跟你这么说吧”,是站在一个说话者的立场进行陈述;“这么说”来源于一个动词性短语,指代前面说话人说过的话语,其完整形式是“你这么说”,是以听话者的角度,接续话轮,使话语得以继续进行。

结语
本文对汉语中常用的“这么说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么说吧”的话语标记性质和其具有的标示解释功能,并将其解释功能分为四个类型:具体解释、总括解释、举例解释、掩饰解释;探讨了“这么说吧”的适用条件,其语用意图是为了使话语更加准确和易于理解。

本文还对“这么说吧”和“这么说”进行了对比,发现了二者之间解释与推测、后指与前指、言者与听者的差别。

形式相似的“这么说吧”和“这么说”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差异,除因来源不同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这是我们将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晶凝.“这么说”试析[J].汉语学习,1998(4).
[2]王诗博.“这么说”的语义演变及其篇章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