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备考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教资国考|音乐备考专业知识:音【考点】音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大致在每秒振动11次至20000次(每秒振动1次叫1赫兹,用Hz表示)左右这个范围之内,比这个范围少的的音波叫次声波,比该范围多的音波叫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

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即在11Hz(赫兹)~20000Hz内的,经过挑选的有一定音高差异的音。

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

1.音的性质
声音有上下、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上下和长短那么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音色是由发音体的材料性质、结构形状、发声方式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方面来决定的。

在乐队中常常要把不同的音色混合在一起使用,形成复合音色,但由于每一个个别的乐器(或人声)有着各自不同的音色特点,我们仍能够从复合音色中分辨出不同的旋律来。

在音乐中,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音乐表现特性,把握好音色的运用,对于更好地表现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声体振动保持延续时间的长短就是声音的长短。

延续时间长,发声的时间就长;延续时间短,发声的时间也就短。

音的长短也叫做音的时值。

不同长短的音相互结合起来,就产生了音乐的节奏、节拍,被称为旋律的骨架。

所以说音的长短在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

在演唱、演奏音乐时一定要掌握好音的时值。

声音的上下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所决定的,不同的频率决定了不同的音高。

振动次数(赫兹)多,声音就高,反之亦然。

音的上下简称为音高。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一般在
16Hz~7042Hz之间,要比一般钢琴所包含的音域稍宽一些,而再比这些音高或低的音就失去审美意义了,所以不予使用。

在音乐中音的上下是整个音乐的灵魂,音高的变化往往会带来音乐形象的改变;如果在演唱、演奏中有音不准,就会扰乱整个音乐的进行。

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大小范围(振幅)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发声时用于振动的力量大,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就大,于是音就强,反之亦然。

在音乐中,音的强弱会形成有规律的节奏、节拍重音,产生音乐的根本律动,不同的音乐风格就有不同的强弱规律;音乐情感的表达也同样离不开音乐强弱的变化。

[page]
2.乐音与噪音
乐音的振动比较有规律,听起来音高很明显,如果在示波器上那么能显示为规那么的正弦曲线。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一般都是乐音,如小提琴、二胡、钢琴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乐音乐器发出的音也并不是完全纯洁的,它是由许多的音融合在一起的复合音,
除基音外还有许多泛音共同组成该乐器特有的音色。

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这种声音叫做复合音。

复合音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不仅全段在振动,它的各局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也分别的同时在振动。

由发音体全段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基音,也就是最易听见的声音,由发音体各局部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泛音。

这些音是我们听觉所不易听出来的。

噪音的振动比较杂乱,听起来音高不很明显,在示波器上显示为十分复杂的曲线。

如自然界的风声、雷声、流水声、物体的撞击声等。

当然,音乐所用的噪音是经过挑选的打击乐器,如锣、鼓、梆子、木鱼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噪音。

噪音乐器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音高,它只是音高不太明显罢了,如大锣与小锣、大鼓与小鼓、大木鱼与小木鱼的音高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在我国民族音乐里,噪音的使用具有相当丰富的表现能力。

如在戏曲音乐中,打击乐器在其他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下,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情感方面,其作用是异常明显的,这是世界音乐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局部。

在音乐中乐音乐器与噪音乐器各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并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两者相互结合共同为塑造音乐形象效劳。

3.音域及音区
音域是指某人声或乐器所能到达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

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间的距离而言。

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够到达的那一局部。

音区是音域中的一局部,有高音区、低音区、中音区三种。

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

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高音区。

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低音区。

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例如男低音的高音区是女低音的低音区;小提琴的低音区比弦贝司的高音区还高。

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锋利的特性;低音区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中音区是整个乐器或人声中最漂亮的区域。

4.自然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自然全音、自然半音、变化全音、变化半音是两个音之间的关系,它只与两件事有关,即两个音是全音还是半音和两个音在形式上是否为相邻关系。

[page]
如果这两个音的实质是半音关系(音数为1/2),那么它们就只能为自然半音或变化半音;如果这两个音的实质是全音关系(音数为1),那么它们就只能为自然全音或变化全音。

如果这两个音在形式上是相邻关系(如C-D,A-B,不要管是否有升降记号,只要它们的音名是相邻的即可),那么它们就只能是自然的(全音或半音);如果这两个音在形式上不是相邻,而是同一个音或相隔开的形式,那么它们就只能是变化的(全音或半音)。

自然全音是指由相邻的(外在表现形式为相邻的音名)两个根本音级,或由这两个(相邻的)根本音级的变化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实质),叫做“自然全音〞。

如:C-D,bE-F等。

自然半音是指由相邻的(外在表现形式为相邻的音名)两个根本音级,或由这两个(相邻的)根本音级的变化音级所构成的半音(实质),叫做“自然半音〞。

如:E-F,#G-A等。

变化全音分为两种:由某一个根本音级(外在表现形式为同一个音名)及其变化音级构成的全音(实质),叫做“变化全音〞。

如:C―×C,#G―bG等。

由隔开一个根本音级的两个根本音级(外在表现形式为相互隔开的两个音名)及其变化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实质),叫做“变化全音〞。

如:#F―bA,A―bC等
变化半音如同变化全音一样,变化半音也分为两种:由某一个根本音级(外在表现形式为同一个音名)及其变化音级构成的半音(实质),叫做“变化半音〞。

如:bbF―bF,D―bD等。

由隔开一个根本音级的两个根本音级(外在表现形式为相互隔开的两个音名)及其变化音级所构成的半音(实质),叫做“变化半音〞。

如×C―bE,#A―bC等。

2021教资国考|音乐备考专业知识:五线谱及谱号【考点】五线谱及谱号
1.五线谱
五线谱是现在世界上广为采用的记谱法。

这种记谱法能明显地标示出音的上下位置和音符的时值长短,有很好的直观性,可记录各种乐曲,尤其是音域宽广、声部复杂的乐曲。

线谱是由公元九世纪意大利南部修道院中的修士们首先采用的,开始是一线谱,逐步又增加到二线、三线,后经西欧各国的音乐家长期不断地丰富、完善,终于成为现今通用五条线的形状。

五线谱是用五条水平方向的平行线来记录音乐的,这五条记录音乐的等距离的平行线就叫做“五线谱〞。

有时五线谱也指“五线谱记谱法〞。

五线谱的五条线由下到上依次被称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简称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

正如楼房一样从下向上叫做一楼、二楼、三楼……
在五线谱的五条线之间构成了四个“间〞,它们也是由下向上排列,依次被称为: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简称为一间、二间、三间、四间。

这五条线和四个间就构成了五线谱的九个“音位〞。

五线谱就是根据音符在五条线和四个间的位置来确定音的上下的。

准确地说应该是音符的符头所在的位置。

音符在五线谱的位置越高,音就越高;音符在五线谱的位置越低,音就越低。

为了记录更高和更低的音,就需要在五线谱的上方和下方增加线,这种增加的线称为“上加线〞或“下加线〞。

上加线或下加线之间所构成的间就叫做“上加间〞或“下加间〞。


加线、下加线、上加间、下加间的排列次序都是从五条线向上下两边数:上加一间、上加一线、上加二间、上加二线……下加一间、下加一线、下加二间、下加二线……
加线的数目多少不限,但加线过多不利于方便读谱,也可采用其它的简略方法来记写。

[page]
2.谱号
在五线谱的记谱方法中,只靠五条线是不能够准确记录音的上下的,必须要在五线谱上标记出谱号才能够表达出音的准确位置。

这种用来确定绝对音高位置的符号就叫做“谱号〞。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G谱号,也叫高音谱号,它是由拉丁字母G演变而来的。

这个谱号代表了g1(小字一组)这个音,即把这个G谱号记写在五线谱上之后,这个谱号所围绕的线(第二线)就是g1这个音。

其它的音高位置由此音来进行推断。

写上了高音谱号的五线谱叫做高音谱表。

F谱号,也叫低音谱号,它是由拉丁字母F演变而来的。

这个谱号代表了f(小字组)这个音,即把这个F谱号记写在五线谱上之后,这个谱号所围绕的线(第四线)就是这个f音。

其它的音高位置由此音来进行推断。

写上了F谱号的五线谱叫做低音谱表。

C谱号,也叫中音谱号,它是由拉丁字母C演变而来的。

这个谱号代表了c1(中央C)这个音,即把这个C谱号记写在五线谱上之后,这个谱号所围绕的线(第三线)就是中央C这个音。

其它的音高位置由此音来进行推断。

写上了C谱号的五线谱叫做中音谱表。

在一般情况下,高音谱表用来记录高音,低音谱表用来记录低音,中音谱表用来记录中音。

但也会有例外的情况,如为男声记谱(特别是男高音),一般都用高音谱表记录,但所记录的音要比实际音高出一个八度。

对一些音域过高或过低的乐器记谱时,为了防止过多的加线,也常用移高或移低八度的谱表来记谱。

如低音提琴、长号等低音乐器用移高八度的谱表来记谱,短笛等超高音乐器用移低八度的谱表来记谱。

2021教资国考|音乐备考专业知识:音律
【考点】音律
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

音律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开展中形成的,并成为确定调式音高的根底。

在音律中,每个音级都被称为“一律〞。

在历史开展过程中,人们根据需要曾采用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高度,其中主要的,为大家所熟知的有“纯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种。

这三种律制各有长处与短处,目前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

1.十二平均律
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

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

八度内包括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

十二平均律多用在钢琴、手风琴、电子琴、风琴等键盘乐器中,在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琴键(包括黑键)都构成半音,隔开一个琴键的两个音那么都构成全音。

2.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又叫“三分损益律〞,它是按纯五度的关系向上或向下推算的方法,来找出整个各个音级的精确高度。

即是用分音列中第二分音与第三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连续相生而求得出的各个音级的准确音高。

在国外,五度相生律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是由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所以在国外一直称五度相生律为“毕达哥拉斯律〞。

根据五度相生律得出的各律,虽然在音名上与十二平均律的音名相同,但它们在音高上却有一些区别,各个半音之间并不相同,有大全音、小半音、大半音之分。

五度相生律的最大好处就是调性明确,音与音之间的倾向性好,更易于表现音乐的旋律感。

在许多民族乐器中,都使用五度相生律。

3.纯律
纯律是在分音列中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间,再参加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和弦形式。

这样便产生了七个根本音级。

纯律的最大好处是和声效果的融合度好,特别是在多声部音乐中,所构成的和弦更具有立体的效果,是乐队(特别是西洋管弦乐队)中常用的律制。

在纯律相生律中的根本音级的音高关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根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

它的E-F、B-C之间的半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半音要大。

全音的情况有两种:C-D、F-G、A-B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

E-D、G-A为小全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全音都小。

在西洋乐队和合唱队中多使用纯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