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人口(第05期)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
专题3 人口
(北京市十一学校2016届高三12月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枳1 66万平方公里。

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II统计数据。

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
A.2010年人口增长己接近“三低”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己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2.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0.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离,死亡率大幅下降
【答案】1・A 2.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2010年新疆的自然増长率大约为10%o:(自然増长率二出生率-死亡率)已经接近“三底”模式,A对。

中国的人口密度大约为140人/平方千米,而新疆的人口密度大约为13血平方千米,
远低于全国水平,B错。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顛化密切相关,C错。

计算得知2000年新疆农业人口为1222万,2010年约为1310万,2010 2000年苞所増加,(农业人口二总人口* (1-城市人口比重)D错。

故选凡随着资源的开发,环境可能恶化,并且由表中数据可知,新疆的自然増长率下降,A错。

新疆常住人口増多主要是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劳务输入人口多,B对。

表中数据表明,出生率下降,(0-14岁人口上匕重上升,出生率升高)C错。

读表中数据死亡率比2000年略有提高,D错。

故选Bo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模式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名师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

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2) 文化因素: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 医疗卫生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 响。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屮学2016届高三3月能力测试)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发 展状况而釆取的相应政策措施,人口政策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刚 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那时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1982年,计划生育 确定为基木国策,提侣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2013年11月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
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 个孩子政策。

读图3 “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3
5. 三次婴儿潮相比( )
A. 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生育率低
B. 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是因为人口基数大
C. 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是因为育龄妇女人数少
D. 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婴儿潮 6.
有不
少学者曾预言2010年尤其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理由可能是(

7.
从目前看,笫I 川次婴儿潮并没有出现,
原因可能是(

①生育观念的转变 ②受政策的影响 构的调整
A.
①② B .①③
【答案】
5. D
6. A
7. B
①人口惯性 件极大改善
A.①②
②单独二孩政策实施
③经济快速发展
④医疗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③抚养成本提高 ④经济结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试题分析:
5.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死亡率较高,人口的自然増长率低,故A项错误;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杲因为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高,故B项错误;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杲因为受政策影响,故C
项错误;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彫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婴儿潮,故D项正确。

6.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受人口惯性和2013年启动的(单独二孩)政策影响,不少学者曾预言2010年尤其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故①②正确,A项正确;医疗条件极大改善会减少人口的死亡率,不影响人口出生率,故⑷错误;经济快速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影响较小,故③错误.
7.多子多福等传统生育观念的转变,妇女的生育意愿下降,故①正确;当前的人口政策均是为了増加人口的出生率,故②错误;生活压力较大,抚养成本提高导致生育意愿下降,故③正确;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口出生率影响较小,故④错误。

结合选项,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门政策对自然增长率的彫响,考查人门数量的变化
【知识拓展】人II的自然增长涉及概念
1.人口: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2.人口出生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屮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人口出生率二同期存活婴儿数一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x 100%
3.人口死亡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人口死亡率二同期死亡人数+—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x 100%
4.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吋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n数之比,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二出生率一死亡率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图7为中国、口本、韩国和世界平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及预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IMO 1970 19S0 1990 2000 2010 2020 2040 20$0<44
9. 据材料可知( )
A. 1950年前后日本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
C. 韩国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韩国 10. 下列不属于中国快速老龄化成因的是( )
A.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
休年龄
C.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
策,出生率低
11•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些年发牛倒置现象,2010年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 8%
和10. 1%0主要原因是(

A.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B. 过度的城市化,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彖
C. 农村迁入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小 I ).城市雾霾严重,导致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答案】
9. B 10. B 11. C
【解析】 试题分析:
9. 1950年前后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小于7%,说明未步入老龄化社会,故A 项错误;2001年 前
后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说明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故B 项正确;鞋国老龄化程度在 2001年之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C 项错误;目前中国老龄化程度低于韩国,故D 项错误。

10・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导致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増长率降底;长期实行控制人口的政 策,
出生率低,导致人口自然増长率降低;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会导致老龄化现彖加剧; 全面放开二胎,新生人口数量増加,人口老龄化比重会下障,故B 项符合题意。

口・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以書壮年为主,农村老年人□比重较高,城市老年人□比重较低,故出 现了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现象,C 项正确,A 项错误;我国的城市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故B 项错误;城市医疗卫生水平高于农村,故城市老年人的死亡率较低,D 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老龄化问题 【名师点睛】人口老龄化
1. 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 过程;二是指社
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 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
B. 2001年前后中国开始步入
D.目前中国老龄化程度超过
B.全面放开二胎,延迟退
D.长期实行控制人口的政
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

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來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

(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6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

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右图), 冋答下列各题。

3.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4.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房价增长快
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3.C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个区域人口总数的变化受人口机械増长率和自然増长率的共同影响,如果两看之和为正值,人口总数増加,反之减少.分析图中信息可知,2012年以前,该省人□机械増长率和自然増长率之和为正值,说明人口总数増加,2012年以后,该省人口机械増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负值,说明人□总数减少。

所以是先増后减,C对。

A、B、D错。

4.该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早年因为改革开发,经济发展快,吸引內地其他省区劳动力,人口机械増长较快,近年因产业升级和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內地转移,人口机械増长率下降以至为负増长。

故选C。

房价増长不是迁入人口少的主要原因,A错;根据图可以看到,该省人口迁入量逐渐减少,我国东部地区省份经济水平是逐渐増长的,B错;各地的自然灾害类型频率没有明显变化,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

(丫夏银川一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 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

图甲和图乙分别 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
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 图3完成下列问题。

<BV )
7. ①地形区为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8.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人口达90%
【答案J 7.C 8. A 【解析】 试题分析:
7•图中1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

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

音藏高原地形区, 高
原面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

故C 选项正确。

8•据图判断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増加速度越慢,说明人口越少;在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 部
人□的80脱上;起伏度在1-2之间的地区人口比重占13%。

②地区人□起伏度变化大,人□空间分布不 均,故A 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地形剖面图、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模拟考试)下图是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变化图。

读图, 回答下列各题。


口省初
<■2)
图3
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D.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
r
123436789 10
10080Q40

(亿人)
10.未來30年,我国人口发展将可能导致()
A.人口死亡率较口前更低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人口红利更加明显D电子装配业大量向我国转移
11.为应对我国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口前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C.适当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
D.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答案】10. B 11. D
【解析】
试题分析:
10•有图示可知我国将面临老年人□数量増多,老龄化严重,人□死亡率会有所増加,A错;国家的养老金发诙的压力增大,B对;社会抚养比加大,人口红利消失,C错;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电子装配业不会打来那个转入,D错。

11 •应对人口老龄化间题,我们可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歩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适当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可以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不能全面飮开生育政策,D不可行,选Do
【考点定位】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知识拓展】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表现形式及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
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II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

24年屮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1/5,占亚州老年人口的1/2。

开成原因,由于我国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减少了出生,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同时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造成底部老龄化与顶部
老龄化同时“夹击”,出现了低生育、低死亡的结果,从而显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

2、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大。

当发达国家6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在2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则rtl 1994年41岁延长到7岁,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低收入国家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政府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对经济的压力。

3、老龄化分布不均和高龄化十分明显。

大中城市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大中城市,如上海市2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8.5%,北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大暈涌入城市。

由原来老龄化城市高于农村而变为两者正在接近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年青人口增加,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

我国老龄人口从199年的8万增长到2年的111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机率高,生理自理能力差,因此需要经济和生活照顾的双保证。

4、老龄化对家庭和赡养依赖性增强。

随着老龄化高龄人口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老人对自己后代的经济依赖也更强,据统计,5%以上城镇老年人银行基本无存款,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

生理不能口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

5、老龄化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有相应影响,同时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脱离最低生活保障一线的困难加大。

二、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1、长期稳定生育水平,减少未来老来人口。

人口政策是一项缓慢发生效应的政策,一旦失误很长时期难以挽回。

只要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才能减少老年人口的增加,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动摇。

2、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增加老有所养措施。

目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由现收现付体制改为“流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它可以帮助正在走向老龄化的屮国维持充足的存款率和良好的投资与生活水准,让劳动者分亨经济改革的成功果实。

同吋,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社区、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镇要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待遇结构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方式社会化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农村,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与村级扶持相结合,发扬子女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保证老年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

切实保障孤寡老人的五保待遇,健全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

3、建立健全老年医疗健康保障制度。

改革、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解决医疗经费来源,逐步形成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

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口及家庭不致因病致贫,积极开展以老年然为主的预防保健和
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研究。

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建立健全老 年病防治研究机构。

开设老年医院、老年人护理院、老年医疗康复中心、老年病门诊,实施 家庭病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针对老年人特点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4、 拓宽渠道,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大多一是卫生保健服务业,二是家政服务业,三是日 常用品制造业,
如老人交通工具,四是人寿保险业,五是旅游、娱乐业,六是房地产业如: 老年公寓,七是老年教育产业,八是咨询服务业,在实施中,应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全方 位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老龄产业发展资金,多元化投资使老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 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功能。

社区应积极实施老人照料,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空间服务站, 文体娱乐设施,
开展多样化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兴办托老院、敬老院、福利院和各种 照料老年人的社区服务组织。

做到小事不出门,难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道)。

6、 尊老爱幼,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有着“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应加大宣传和发 扬光大,使全社
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形成良好尊老爱幼的风气,积极落实《老年 人权益保障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使老年人有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51 -2000年
每10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1951-2010 年,该地区
A ・人口自然增长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B.是人口净迁入地区 C.人口增长了 17. 6% D.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15. 据图示资料显示,该地区
A. 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B. 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
C. 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D. 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答案】14. B 15. D
-10
-15
30 25 20 15
W
人口增长数、万
■0.2

951—19601961—19701^71—)9801981—19901991—20002001—2010 时段
I ______ 1 自AWK 人口
净迁入人口 百分比数搦
为増快事
【解析】
试题分析:
14•该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从图1可以提取以下信息:各时间段该地区的自然増长率,各时间段该地区的人□迁移率(注意正负关系,即净迁入与净迁出),各时间段该地区的人□变化,即増长率,主要原因不同;该地区1951—1970年自然増长率较高。

人口増长以自然増长为主;19门-一2000年净迁入人口较多,人□増长以机械増长为主,故A项错;人□根据两个时间段人□的自然増长情况和机械増长情况,50年间该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B对;把该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人口数,再结合1951-2010 年的人口数进行计算,即可判断C错;人口的自然増长率在2001-2010年间为负值,说明人口的出生率一直低于死亡率,D 错。

15.根据图中的信息、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出该地区目前净迁入人口较多,且自然増长率较低,符合我国东部地区的实际人口増长状况。

故选D; AC选项图中所给条件不足,20世纪90年代前,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B错口
【考点定位】本题组考查人口结构和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的数量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