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的重点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有哪几个时期?【P4】
1.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2.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3.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P8】
1.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
2.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
3.关注学前教育公平
4.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
5.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引起全球重视
6.强调学前教育的文化性
7.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
8.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三.生态发展观的代表人物:布朗芬布伦纳【P25】
四.妇女与学前教育是什么关系?【P38】
1.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
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
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
2.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
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首先,儿童的胚胎期须在母体中度过。
其次,幼儿的教养者主要是妇女。
3.妇女解放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妇女地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妇
女参与社会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等实现其影响。
首先,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直接影响学前教育。
其次,妇女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发展。
再次,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直接影响学前教育。
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妇女解放,这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举措。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P45】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非常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优生、胎教和儿童公育的理念。
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P4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人类的导师”。
他的学前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理论学》等著作中。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观点。
三.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观点【P46】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欧洲杰出的教育家,他的著作《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被看作是系统教育理论产生的标志。
他为父母们编写了系统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南《母育学校》,这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并为幼儿编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
四.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P47】
卢梭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让儿童“归于
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儿童的天性,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
他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
五.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P48】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性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将“自我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
六.▲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P50】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教育家,她在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蒙台梭利教学法:1.她将环境视为教育的三大要素之一,认为“我们教育体系的最根本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要求教师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2.她的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感官教育、读写算的练习和实际生活的练习。
3-6岁的儿童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读写算教育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在感官教育的过程中进行。
3。
教育者应当利用幼儿的学习能力,为儿童准备适当的教材和教具,提供正确的学习途径。
4.实际生活练习:日常生活技能,园艺活动,手工作业,体操,节奏动作。
5.幼儿学习的根本原则是自由原则。
总之,蒙台梭利教学法对于培养幼儿的纪律、责任心及读写算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有显著效果,但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七.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积淀【P57】
1.胎教是立教之本。
2.倡导及早施教。
3.重视环境的熏化陶然。
4.重视德性的教育。
5.教育原则贯穿“蒙以养正”的教育理念。
八.现代典型的学前教育方案【P71】【本章全部看书】
1.瑞吉欧的方案教学
2.多彩光谱项目
3.陈鹤琴的“活教育”方案
陈鹤琴是“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一)“活教育”的理论来源
陈鹤琴教育思想主要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他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做中学”等基本观点,以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实验而提出的。
(二)“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活教育”思想的目标。
2.“活教育”的课程理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的概述。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三)“活教育”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1.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尊重儿童主题的地位,培养他们操作的能力。
3.重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第三章学前教育制度
一.学前教育制度【P84】:学前教育制度是是国家关于教育目的、任务、方针和实施方法
的总和,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制约。
二.学前教育的特点【P85】:客观性;取向性;历史性;强制性;灵活性。
三.中国托幼机构的类型与工作任务【P100】
1.托儿所:(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
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正常发展。
(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
(3)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
(4)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
2.幼儿园:(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
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3.学前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注重培
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注重发展幼儿的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注重培养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我国托幼机构担负着教养幼儿和支持家长的双重任务。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
一.幼儿的特性【P104】
1.幼儿是自然人
2.幼儿是社会人
3.幼儿是完整的个体
4.幼儿是自主建构的个体
5.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个体
6.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
7.幼儿以生活和游戏为主要活动
8.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程【P107】
1.古代典型的儿童观为“小大人说”与“原罪说”
2.“白板说”:认为儿童生来犹如一块白板,将儿童看做是无知无能的“人”,因此,儿童
被当作罐装知识的容器,等待成人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灌装到儿童的头脑中。
3.近代儿童观:卢梭:以儿童为本位,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儿童是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
①人性本善②主张要赋予儿童应有的地位,尊重儿童的天性。
③儿童是具有天赋力量和
发展潜能的个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和需要,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
4.现代儿童观:三种价值本位的儿童观:①.国家本位儿童观②.家族本位儿童观③.个人本
位儿童观
三.幼儿的基本权利【P111】
1.国际社会对幼儿权利的认识
2.幼儿的基本权利:幼儿的生存权;幼儿的健康权;幼儿的和谐发展权;幼儿的受教育权。
四.现代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有哪些角色?【P114】
1.幼儿教师角色观历史演变:保姆;保育员;专职幼教工作者;多样化。
五.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哪些?【P118】
六.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阶段和途径【P130】
第五章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一.德智体美的定义【P146】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四育”的内容
智育内容:1.培养幼儿的观察智力2.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 3.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
德育内容:1.公民意识教育2.公民能力的培养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体育内容:体育内容:1.生活护理于健康教育2.幼儿体育活动与游戏课程3.情感教学与体育活动治疗
美育内容:1.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2.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想象力和初步的表现力
三.“四育”的特点
德育特点:1.幼儿德育的实质是道德的去自我中心化和社会道德的内化过程2.矛盾和冲突是促进幼儿道德发展的直接动力 3.幼儿德育必须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匹配4.幼儿德育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的特点
智育特点:1.问题性2.活动性和游戏性3.生活性
体育特点:1.集锻炼与教育为一体2.趣味性与规则性相统一
美育特点:1.情感的表现性2.清洁的虚构性3.表现手段的主体性4.主体的自由性5.目的的非功利性
第六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
一.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
1.重复性与感情性的统一
2.自在性与制度性的统一
二.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
1.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完整生活的部分
2.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拟定长期周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计划
2.创建有益于开展日常生活活动的空间环
境3.重视日常生活活动的随机教育4.重视家园合作
四.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1.保教并重原则
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3.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4.三位一
体的原则5.环境与人原则
第七章幼儿园教育的拓展与合作
一.幼儿园家庭衔接中的问题
(一)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
1.周围环境的变化
2.人际关系的变化
3.生活习惯的变化4活动方
式的变化
(二)、幼儿入园常见的问题
1.分离焦虑
2.不适应集体生活
(三)、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1.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2.生活作息规律的改变
3.不良生活习惯
4.同伴间的
冲突
(四)教师对待幼儿入园不适应问题的不当做法
1.隔离幼儿
2.给予幼儿消极的情感体验
3.言语恐吓4过分顺从幼儿
二、幼儿园于家庭衔接的策略
家庭方面:1.家长教养观念的转变2。
交给幼儿适应的方法3.与伙伴交往兴趣与技
能的培养4.做好入园的准备5.谁是关注幼儿的入园适应情况
幼儿园方面:1.家庭化环境建构2.教师和家长随时沟通,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
应幼儿园环境3.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4.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二.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变化
1.儿童学习的变化
2.物质环境发生和精神环境的较大差异
(二)、幼儿对生态环境突变的不适应
1.儿童对外部规则于人际交往关系的不适应
2.儿童对学习的不适应
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策略
教师方面:幼儿教师:1教学活动时间相互靠拢2.儿童学习习惯与学习内容的相互衔接3.幼儿教师应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适度问题4.重点加强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小学教师:1.设置“学习准备期”2.课程设置的容量与幼儿园相适应
家长方面:1.心理上的准备2.学习上的准备3.生活能力上的准备4.社会能力上的准备。
名词解释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体系。
包括组织机构或组织系统
儿童观: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认识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生活环节和每天都要进行的日
常活动。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团体合作,促使其教学品质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
学前教育学重点整理
1.幼儿四育的定义、意义、和内容。
答: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保证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体育的意义:1.体育是幼儿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保障
2.体育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3.体育可以促进智育、德育和美育任务的完成
4,体育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幼儿体育工作的内容:包括科学护理幼儿生活.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和
做好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等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智育的基本概念:幼儿智育就是按照幼儿认识活动的特点与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认识活动兴趣和习惯,发展智力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幼儿智育的意义:1.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为体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4.智育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幼儿智育的内容:1、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和概念
幼儿德育的概念:幼儿德育,就是按照社会的要求.以引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和形成幼儿道德品质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幼儿德育的意义:1、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
2.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幼儿德育的内容:幼儿德育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文明礼貌教育、友爱教育、集体生活教育、道德品质
教育、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幼儿美育的概念:通过对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美,以及多种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对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意义:美育对幼儿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美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作用;美育增长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美育可以促进幼儿体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
幼儿美育的内容:萌发幼儿初步的感觉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创造力
2、体质、体格、健康的定义。
答:体质:人体的质量。
体格:人体的形态结构。
健康: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健康状态,而不只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
3、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定义。
答: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技能是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练习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
智力是人客观世界,获取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戏的本质、特征以及游戏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意义。
答:游戏的本质是主体性活动。
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活动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现实生活
游戏具有社会性和团体性
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游戏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需要
游戏给儿童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
游戏满足儿童交往的需要
游戏满足儿童好奇、好重复、好探索的愿望
游戏促进智力的开发尤其是语言
游戏能够锻炼意志
游戏能够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
5、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的定义、意义及指导要点。
答:角色游戏的意义:
对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在游戏中学会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与各种人物彼此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
可以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纠正不良行为
游戏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知识,发展各种认识能力
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1)启发诱导,积极支持游戏主题的产生。
(2)因材施教,通过合理分配角色进行个别教育。
(3)为开展游戏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
(4)教师是游戏的辅助者和支持者。
(5)进行游戏活动的评价。
表演游戏的定义:表演游戏是一种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表演游戏的意义:①有助于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②有助于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表演的能力。
④表演游戏能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优良品质。
⑤表演游戏能使幼儿得到艺术美的享受,增强对文学艺术作品
的兴趣,发展审美能力。
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1)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
(2)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
(3)带领幼儿准备表演
(4)尊重儿童选择角色的愿望
(5)及时提出有益的建议
结构游戏的定义: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泥、砂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
结构游戏的意义:①使幼儿了解各种结构材料的性质,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理解,获得对称、平衡、高度、长度、厚薄、宽窄、上下、左右等概念和组合、堆积、排列各种形体的技能。
②有利于幼儿感知,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使手指小肌肉群得到锻炼,从而刺激大脑中
枢,使幼儿智能得到发展。
③拼插出来的成品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促进幼儿审美力的发展.同时成功的满足会不断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1)熟悉各种材料,掌握造型的基本技能
(2)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的印象
(3)教会幼儿初步的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技能
(4)注意激发幼儿结构游戏的兴趣,提高结构游戏的水平
(5)充分地提供材料,适时地启发思考
(6)培养良好的常规与习惯、发展健康的个性
6、幼儿园环境的定义、特点及创设原则。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特点:(一)环境的教育性
(二)环境的可控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7、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准备环境:(一)让环境蕴含目标
(二)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
(三)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控制环境:(一)诱导幼儿进入活动.
(二)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三)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纷争或情绪问题
(四)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调整环境
8、学前儿童如何对环境进行介入和认识。
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一般通过提出问题,依靠经验,动手操作,凭借联想,借助权威等途径实现的。
幼儿介入环境的要素主要有两个,即活动和伙伴。
幼儿介入环境的特征:1.以过程体验为主
2.负行为先于正行为
3、以模仿为手段
4.赋予环境以灵性
9、入园障碍。
答:幼儿入园适应中的常见问题:(1)分离焦虑。
幼儿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3个发展阶段:
①主动抗议。
②失望。
3希冀、寻找新的满足。
(2)不适应集体生活。
不适应集体生活,表现为生活能力差,不会自己吃饭,午睡要人陪。
不懂大小便要上厕所,不会和小朋友一起友好相处,争抢玩具,不让他人玩等等。
家长和幼儿园方面的正确做法:
←1.家庭方面为幼儿作好入园准备工作
←(1)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准备
←(2)同伴交往需要与兴趣的培养
←(3)做好人园的心理准备
←(4)做好与教师的沟通工作
2.幼儿园方面为幼儿作好入园引导与适应工作
←(1)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熟悉教师
←(2)帮助家长了解人园准备工作的内容
←(3)合理安排幼儿人园之初的活动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0、家园合作的原则、内容。
家园合作的基本原则:(1)尊重
(2)责任分担
(3)互惠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1.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合作
2.幼儿园课程方面的合作
3.幼儿的个别化教育方面的合作
4.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方面的合作
1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意义。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1.利用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生活环境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1.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开展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2.与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建立联系
←3.通过家庭,推动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12 、智力与非智力,智商与情商。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
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不包括智力因素在内的其他心理因素的总和。
一般来说,智力因素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情感、兴趣、态度、意志、性格等。
可以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概括为动力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控制调节因素(主要指意志品质、坚持性、独立性等}。
非智力因素虽然不是智力的构成因素,但是它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对学习活动起促进、定向、维持、调节和强化等多种作用。
研究表明,利用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可以改善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
人才的造就,不仅仅是由智力因素单方面决定的,而往往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物质环境对学前儿童有怎样的影响?答:出生至入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物质环境,如居住环境、饮食条件以及用以焕发精神、启迪智慧、锻炼身体的物质材料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