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耐磨亲水性高分子防雾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耐磨亲水性高分子防雾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3)
前言 (3)
1.1雾化产生的条件 (3)
1.2防雾途径 (4)
1.3 防雾的方法 (5)
1.4 防雾耐磨涂料的应用背景及意义 (7)
1.5防雾耐磨涂料的研究进展 (7)
1.6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聚合)反应机理 (8)
1.7本课题选题的背景和思路 (10)
第二章实验部分 (11)
2.1 主要实验仪器 (11)
2.2 主要试剂及原料 (11)
2.3 光活化室温RAFT聚合制备无规共聚P(HEA-co-GMA-co-MA) (12)
2.4 P(HEA-co-GMA-co-MA)中的三硫代碳酸酯端基的去除 (12)
2.5涂膜的热固化 (12)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15)
3.1 DDMAT的合成与表征 (15)
3.2 P(HEA-co-PEGA-co-MA)无规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16)
3.3涂膜的热固化及防雾性能的研究 (17)
3.4表面活性试剂用量对防雾涂层的影响 (19)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20)
4.1 总结 (20)
4.2 展望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耐磨亲水性高分子防雾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光活化室温RAFT聚合以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β-羟乙酯(HEA),丙烯酸(MAA),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PEGA)为主要成膜物质, 制备了分子量可控的无规共聚物P(HEA-co-PEGA-co-MA)。
将聚合物通过与异氰酸热固化成膜合成了耐磨的亲水高分子防雾涂料。
研究了亲水单体的种类,亲水单体的比例,交联度对涂料的防雾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防雾性能交联度耐磨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andom copolymer P(HEA-co-PEGA-co-MA) was synthesized via photoactivated room temperature RAFT, which was prepared from film - forming substance such as glycidyl methacrylate(GMA), methyl acrylate(MA),β- hydroxy ethyl acrylate, and proper solvents, photoinitiators and additives into the anti-fogging coating.the polymer with isocyanate thermosetting film wear was a synthesis of hydrophilic polymers anti-fog coating. Study of the hydrophilic monomers,the ratio of hydrophilic monomer,crosslinking degree on the performance of anti-fog coating.
Keyword: anti-fog coating. crosslinking degree wear resistant
第一章绪论
前言
眼镜的雾化使人的视界模糊;汽车、机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的雾化会增加意外事故发生的机率;农用薄膜的雾化,使阳光发生漫反射而难以透过,妨碍作物的生长;餐馆和商店的橱窗的玻璃的雾化影响美观;科研中用的光学仪表仪器光学透镜雾化造成试验的误差:防毒面具的镜片雾化影响视线:高级数码相机、摄像机的光学透镜的雾化会影响拍摄的质量等。
雾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物资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减少雾化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便和提高透明材料装饰性能,人们对雾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防雾技术也渐渐被重视起来。
雾化现象还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如钢材的生锈腐蚀等。
所以防雾化是一个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
少量的涂料就可达到使基材表面改性,保护、修饰基材的目的。
因此如果能用防雾涂料来解决雾化问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1雾化产生的条件
为了说明防雾涂料的防雾机理,首先介绍一下雾化是怎么产生的。
空气中有相当量的水蒸汽存在。
一旦具有一定分压的水蒸汽冷却到其露点时,水蒸汽达到饱和,冷凝析出小水珠。
小水珠粘附在透明基材表面就会出现雾化现象。
这是由于小水珠的曲率半径不同,对光产生的漫反射不同。
在不透明基材表面看不到明显的雾化现象,但可以看到露珠般的大水珠,称为结露。
雾化产生的条件从雾化产生的原因来看,雾化产生的条件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方面:
Ⅰ.有水汽和温差的存在:只有当基材表面的温度低于一定湿度的水汽的露点时,空气中的水汽才能冷凝成水滴。
Ⅱ.基材表面的润湿性质:从力学角度分析,雾化产生与否,取决于气液固三相之间的表面张力。
通过分析固液间的接触角θ可以判断基材表面的润湿性质。
液体在固体表面有三种润湿状态:
(ⅰ)表面润湿(见图1-1)界面张力和接触角满足杨氏方程
图1一1表面润湿状态与接触角θ角越小,基材表面的润湿性越好。
当δs-g 增大θ减小,θ→0°时,平衡达到一个极限。
这时界面完全润湿。
表面不润湿(见图1-2)
界面张力和接触角满足杨氏方程
θ角越大,固体表面愈不易被液体润湿。
θ→180°时,达到平衡的另一个极限。
这时界面完全不润湿。
(ⅲ)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铺展杨氏方程的适用极限是θ=0°,这时δs-g-δs-l-δl-g=0。
如果在液体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物质,δl-g迅速下降,三个表面张力失去平衡,杨氏方程不再适用。
这时,液体将完全平铺于固体表面上,称为铺展。
令Φ=δs-g-δs-l-δl-g。
Φ称为铺展系数。
铺展条件Φ﹥0。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基材表面的润湿角在0~180°之间。
玻璃、塑料、钢材表面的润湿角一般小于90°。
当水汽凝结时,小水珠在这些材料上润湿,吸附在材料表面。
1.2防雾途径
由雾化产生的原因知,防止雾化现象的产生有两条途径:
①消除水汽或温差。
消除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困难。
但通过升温可以使基材的表面温度始终高于水汽的露点,方法有:电源加热、红外线辐射。
这些方法造价昂贵,还要浪费能源。
②改变基材表面的润湿性。
简单地说,就是使基材表面高度亲水化(θ→0°)或使基材表面高度疏水化(θ→180°)。
当时θ→0°,水汽在基材表面不是冷凝成一个个小水珠,而是高度铺展,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
这样就消除了光线的漫反射现象。
当θ→180时,水汽冷凝生成的小水珠不能吸附在基材上,而是滚落下来,同样可以达到防雾目的。
表面改性是在基材的原表面形成一个新的表面,对基材表面进行改性或在基材表面涂一改性涂层,用少量的材料就可以改变基材表面的物理性质,节省能源、又节省资源。
本课题研究的是能改变基材表面润湿性的防雾涂层。
1.3 防雾的方法
综合国内外对防雾的研究,一般有四大类方法。
1.3.1表面活性剂直接涂覆法
将防雾剂直接涂覆在透明材料上,该方法配置防雾剂简便,且易操作。
例如:将甘油或肥皂类物质直接涂在玻璃上即可防雾,其缺点是涂膜不耐擦伤和磨损,不耐溶剂,防雾时间较短。
如:组成为十二烷基二甲基三烷铵基羧酸内盐、聚乙二醇油烯酯、聚乙醇十二烷基醚磷酸盐的配方在60 ℃搅拌50 min 后,所得透明液体用水稀释10倍涂于玻璃上,其防雾效果可持续24 h。
1.3.2表面活性剂掺入法
在制造透明树脂时常将一些表面活性剂掺入其中,或在塑料混炼成型时将甘油,缩水山梨糖醇类多元醇的脂肪酸酯加入其中,但这些方法问题很多,很少被使用。
1.3.3 镀膜法
根据镀膜时发生的反应,可将镀膜法分为两类,即物理镀膜法和化学镀膜法。
一、物理镀膜法
三十年代由美国J.Strong、A.F.Turner 和德国的Geffeken 发展起来的,到今天,已经有真空镀膜法、等离子镀膜法、离子束辅助沉积(IAD)法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等比较成型的方法。
此法镀出的膜层均匀、致密性好。
人们已用此法镀出具有一定功能,同时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优良的膜层。
但此法要求镀膜设备和工艺条件苛刻,所以成本较高。
再者,塑料的耐热性较差,而此法要求温度较高和较长,所以对它应用较少,只对玻璃应用较多。
二、化学镀膜法
通过在基材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成膜的方法为化学镀膜法。
根据成膜方法的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
1、酸蚀镀膜法
采用酸或无机酸盐的水溶液对基材表面化学侵蚀成膜。
2、气态法
包括三个化学反应:无机和有机物水解;无机和有机物的高温分解;化学置换反应。
3、半导体材料表面氧化法
利用半导体表面与气态氧化剂或各种浓酸溶液的相互作用形成氧化膜。
4、化学沉积镀膜法
利用化学反应剂的相互作用,在镀件表面获得薄膜的方法。
5、水解沉积金属薄膜法
6、有机溶剂中利用液体镀制有机聚合物膜法
7、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溶液的水解法
1.3.4高分子材料涂覆法
在透明材料的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薄膜是一种行之有效且被广泛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防雾效果好,效力长,机械性能好,较为耐擦、耐磨和耐溶剂。
其中最常用的是亲水性丙烯酸酯类或甲基丙烯酸酯类或其均聚物和共聚物。
一、丙烯酸酯类防雾涂料
这种涂料的防雾原理是利用树脂涂层的亲水性,将表面凝聚的水滴铺展而不成水珠,从而不影响材料的透光率和反射性,起到防雾作用。
例如: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过氧化苯甲酰和乙二醇单乙醚的均匀混合液,在氮气保护下于65 ℃反应6~8 h 后停止反应,将聚合物溶液浓度调至10%,再加入少量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及过氧化苯甲酰,在塑料或玻璃表面上喷涂,放置1~2 h 后移入120 ℃烘箱中烘1~2 h,冷至室温即得防雾膜。
有时为了增强涂膜的机械强度,可在均聚物或共聚物中加入少量多官能度的交联剂使之交联成网络结构的防雾薄膜。
也可将羟甲基三聚氰胺与聚乙二醇的增强液涂覆于已涂有防雾涂料的玻璃表面上,然后加热,使其进一步缩合脱水固化形成聚乙二醇和三聚氰胺网络结构的缩聚物,从而提高涂膜表面的防雾性、耐磨性(耐磨损、耐擦伤和耐溶剂)。
二、其它酯(盐)类防雾剂
将聚(羟基次乙基、羟基丙烯基)乙二醇的硫酸酯三乙醇胺盐4%,乙烷4%,蒸馏水2%,三氯-1-氟甲烷30%,二氯-2-氟甲烷30%,混合制成喷射的防雾剂。
该防雾剂喷涂在玻璃表面上,用呼气法观察其防雾效果可达240 h 以上[68]。
聚羟基丙烯基1-丁基醚(分子量为2000)的硫酸酯钠盐20 wt%,蒸馏水8wt%配制成的防雾剂也能达到上述防雾效果。
三、聚氧乙烯多元醇类防雾剂
聚氧乙烯-乙二醇等二元型水溶性的高分子薄膜贴在玻璃表面上就可以起到防雾的作用。
对其进行改性,则效果更好,如将聚乙烯醇和低分子的二元(多元)醇-硼酸盐在水中混合可制得三元型分子化合物,这种三元型化合物的水溶液很稳定,经过在玻璃上涂覆,水分蒸发后在玻璃上能形成均匀透明的薄膜,且附着力强,防雾时间长。
这种化合物的制备很简单,如在200 ml 烧杯中将平均分子
量等于1700 时完全皂化的聚乙烯醇10 g,水90 g,加热至90-95 ℃溶解,然后加入3 g 有机硼化合物,搅拌 1 h 即得透明粘稠液体。
用这种物质对汽车风挡玻璃、温室玻璃窗、浴室镜子、眼镜进行防雾实验,大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四、硅树脂类防雾剂
对于玻璃和镜面,硅树脂类物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雾涂料。
如E-甲基硅油的酒精溶液(1-95%),涂在玻璃或镜面上可取得很好的防雾效果,而由含有磺酸盐基的甲基聚硅氧烷与一种以上的主剂(甘油、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及三乙醇胺)混合物不仅具有很好的防雾、防露效果,而且还具备除去车辆玻璃油染物的优异功能,是非常值得发展的一种防雾剂。
另有用多元醇、含氟树脂、硅表面活性剂、香精、杀菌剂与去离子水组成的防雾剂,可用于有机玻璃和无机玻璃的表面防雾,而且具有抗静电防灰尘等功能。
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配方科学,易于加工,使用方便,一物多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可以根据不同基材不同需要选取不同的方法和配方,以期达到理想效果。
1.4 防雾耐磨涂料的应用背景及意义
玻璃、塑料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生产不可或缺的材料,这些材料表面的雾化甚至结霜带来的危害和不便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
例如眼镜表面的哈气让我们“雾里看花”,不过这种不便尚可忍耐,而窗玻璃的雾化却是大量交通事故的隐患。
农用大棚可以提高棚内湿度,提高蔬菜产量,但大棚结雾却大大降低了农用膜的透光率,削弱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了产量,还容易使蔬菜染上灰霜病、霜雾病。
这些都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引起重大的损失。
近年来,随着光学工业和塑料工业的发展,国内外光学材料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其应用也为人们所瞩目。
光学塑料和光学玻璃相比,具有耐冲击,比重轻,价格低廉,易于加工成型等特点,光学塑料已经在许多场合取代了光学玻璃,用于制作各种光学仪器。
但是,这些塑料材料具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即在清洗和大气的侵蚀下,特别容易刮坏,且表面不具有防雾功能,这样会使透明性降低并影响外表美观。
所以增加材料表面耐磨性和防止雾化是一个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
少量的涂料就可达到使基材表面改性,保护、修饰基材的目的。
如果能用耐磨-防雾涂料来解决雾化问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5防雾耐磨涂料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塑料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已开发出具有优异抗破碎性能
的透明塑料材料代替玻璃,并用于汽车以及其它光学元件上,塑料重量比玻璃轻,因此对于日常生活、运输、国防等领域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但是,这些塑料材料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即在清洗、运输、使用和在大气侵蚀情况下,它们很容易被刮伤,这就使其透明性变差并影响其外表的美观性。
为此人们进行大量尝试,试图防止这些透明材料表面结雾的同时赋予其耐磨等性能。
例如:有的日本专利提出,将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施加到材料表面,或是在制备树脂时将表面活性剂加入其中,但此方法在防止结雾和改善耐磨性方面效果一般;有的日本专利、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指出含丙烯酸树脂、光固化的(甲基)丙烯酸酯和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可以提供一种具有改善耐磨和防雾性能的固化涂层,但这些组合物在耐磨性能和防雾性能之间存在难以两全的问题,当耐磨性能改善时,其防雾性能就变差,反之亦然;还有的日本专利、美国专利和欧洲专利为解决上述问题批露了几种方法,有在树脂基材上涂覆一层疏水树脂和含硅的单体或低聚物的混合物,然后将涂覆的基质加热或紫外光固化,得到的涂层具有改进的耐磨性能,但防雾性能差,当基材为聚碳酸酯时,基质与固化涂层之间的粘结性差,使得涂层很容易从基材上撕裂开来,还有在在基质表面上涂覆表面张力比水大的化合物,如硅氧化合物或氟碳化合物,使基质表面具有据水性,缺点是防雾性能差,甚至有在基材表面涂覆一层厚度为15—200 nm 的化合物,并采用等离子处理法使该化合物聚合,缺点是处理费用昂贵。
因此,合成的防雾涂料具有优异的防雾性、耐磨性、粘结性、透明性、抗破裂性、防水性等,一直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同时根据不同基材选取不同的方法和配方,以期达到理想效果,也是人们一直考虑的问题。
1.6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聚合)反应机理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称为RAFT polymerization)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
RAFT的详细聚合机理由Rizzardo等[4]人第一次提出。
在RAFT聚合中,引入双硫酯类化合物作为链转移剂,通过增长自由基与双硫酯类化合物的可逆链转移反应,实现对增长自由基浓度的控制,从而达到“活性”/可控的目的。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机理如图1.2所示。
该机理的关键步骤是链转移平衡(b):增长链自由基与RAFT试剂1中的C=S键发生加成反应形成不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2。
自由基中间体2可以分解产生其反应物,或者分解形成暂时失活的休眠聚合物3,同时产生R自由基。
R自由基可以再引发单体聚合。
由中间体2分解产生的休眠聚合物3末端含有二硫酯结构(S=C(Z)S-),它也可以作为链转移剂和其它自由基发生反应。
链平衡反应(d)与链转移反应(b)类似,是机理的核心步骤:增长链自由基与大分子RAFT试剂3反应,原来的增长链自由基形成休眠聚合物,
而原来的大分子RAFT 试剂形成新的增长自由基,可以进一步发生链增长反应。
由于这些过程都是可逆的,从而可以控制聚合体系中增长链自由基的浓度。
initiator (a)
(b)(c)(d)(e)P n P n S S R P n S Z +S S R Z S ++P n S S P m S Z S P m initiation chain transfer equilibrium reinitiation chain equilibrium termination M M
I 1+
23R add k - add M
R R M P m
P n S Z S M 4P n P m +dead polymer p p p k t i p βk -β..
......
.
..
图1.2 RAFT 聚合反应机理
RAFT 试剂的链转移常数大小取决于基团X 、Z 及R 的结构和性质。
当x 为硫(S)时,即链转移剂为双硫酯类化合物时,RAFT 试剂的链转移常数较大;Z 是可以活化碳硫双键C=S 的基团;R 是易离去基团,离去后形成的自由基R ·可以再引发聚合反应。
由于RAFT 试剂结构复杂,没有市售的双硫酯类RAFT 试剂,需自己合成。
RAFT 试剂的制备过程涉及多步有机合成。
现有文献多采取先制备Grignard 试剂后进行加成的方法,即首先通过镁屑和溴苯的反应制得Grignard 试剂;然后使之与二硫化碳加成;反应所得混合液再与苯乙烯、氯化苄或α甲基苯乙烯进行反应,制得一系列具有不同R 基团的粗产物,经分离提纯后得到具有不同结构的RAFT 试剂。
在选择RAFT 试剂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一方面,RAFT 试剂的链转移常数要足够大,这样才能保证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单分散性,另一方面,太大的链转移常数又会影响聚合速率;此外,RAFT 试剂的用量也是应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非均相聚合体系中,还要考虑RAFT 试剂在各相中的溶解度,如在乳液聚合中,RAFT 试剂应在水相和有机相中都能很好溶解。
同样作为活性可控聚合,RAFT 聚合较阴离子聚合具有更加温和的反应条件;单体普适性强,聚合方法可与传统自由基聚合对接,各种含官能团、带电荷以及活泼双键的单体均可以通过本体、悬浮、溶液、乳液、微乳液聚合等方法进行,可按预先设计合成嵌段共聚物和梳状聚合物等各种精细结构的聚合物;聚合产物
分子量分布较窄(一般都在1.3以下)。
Kang等采用该聚合方法合成出PGMA-b-PVBC二嵌段共聚物,同时也合成出PGMA-b-PVBC-b-P(PEGMA)分子刷型三嵌段共聚物。
但是RAFT聚合也有自身的缺点,链转移剂对单体的普适性不强,通常一类链转移剂只对某一类单体具有很好的调控性,且链转移剂稳定性不高,易分解,合成出的聚合物有异味。
1.7本课题选题的背景和思路
现实生活中结雾问题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尤其光学塑料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已经研制出替代无机玻璃,具有优异性能的光学塑料,这些塑料在使用、运输等过程中易遇到表面结雾、刮伤等问题。
所以,对材料表面改性和防雾耐磨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为此,本论文的工作从两方面展开:第一,改进配方合成两到三种防雾耐磨透明涂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固化反应工艺条件;第二,选择适合的基材(如PC 片材、PET 薄膜、PET 不干胶薄膜),对其表面进行改性,把涂料涂覆在基材上,对所得涂层进行防雾性、耐磨性、透明性、粘接性、抗破裂性、接触角等性能的表征,最终达到防雾耐磨的实际使用要求。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仪器
DF-101T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浙江省乐清市乐成电器厂)
101-2A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D2F-605D 型真空干燥箱(巩义市峪予华仪器厂)
核磁共振仪:美国Bruker公司的A V-400,CDC13作溶剂,TMS作内标
凝胶渗透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的Waters 1515
2.2 主要试剂及原料
本文使用的试剂如表2.1所示,其它未加说明的试剂和原料都从上海试剂公司购买,未经精制直接使用。
表2.1本章使用的化学试剂与原料
试剂名称纯度供应商精制方法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 99% 上海元吉化工有限公司
分子筛干燥,减压蒸
馏,低温保存
乙酸乙酯AR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常压蒸馏石油醚(60-90 o C)AR 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厂常压蒸馏四氢呋喃AR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常压蒸馏无水硫酸镁 (MgSO
4
) AR 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厂直接使用丙烯酸AR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减压蒸馏无水甲醇AR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直接使用
三乙胺氢氧化钾AR
AR
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厂
无水MgSO
4
干燥
直接使用
对羟基苯甲醚AR 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厂直接使用
丙烯酸正丁酯(n BA)光引发剂TPO* AR
99%
广东西陇化工厂
常州华钛化工公司
减压蒸馏
直接使用
链转移剂DDMAT* AR 自制直接使用甲苯AR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常压蒸馏无水乙醇AR 湖南师大化学试剂厂直接使用
*光引发剂TPO 和链转移剂DDMAT 的结构如下:
S
S
S C 12H 25
COOH
DDMAT
P
C
O O TPO
2.3 光活化室温RAFT 聚合制备无规共聚P(HEA-co-GMA-co-MA)
典型操作步骤如下:在50ml 的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HEA 2.0000g(15.5mmol),MA ,GMA 0.9435g(6.6445mmol),DDMAT 0.0537(0.148mmol),TPO 0.0077g(0.022mmol),新蒸THF 0.9101g(1.0509ml),用反口胶塞密封,向该体系鼓氮气排氧30分钟。
将烧瓶移至紫外灯下,用普通钠玻璃截去短波紫外辐射,使用长波紫外可见辐射作为活化源,强度为I365nm =100μW/cm2,I420nm=85μW/cm2。
聚合反应温度为30℃,聚合过程用氮气包保护,反应时间为5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聚合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然后真空干燥,密封保存。
2.4 P(HEA-co-GMA-co-MA)中的三硫代碳酸酯端基的去除
三硫代碳酸酯端基的去除反应典型操作如下:在50ml 的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制得P(nBA-co-GMA) 0.1492 g (其中含链转移剂DDMAT 0.0085 mmol),184型引发剂0.0846 mmol (17.343mg),新蒸THF1.492 g 。
加入一个小磁子,用反口胶塞密封,向该体系鼓氮气排氧 30 分钟。
将烧瓶移至紫外灯下,用普通钠玻璃截去短波紫外辐射,使用长波紫外可见辐射作为活化源,强度为 I365nm = 400 μW/cm2,I420nm= 200 μW/cm2 。
聚合反应温度为 30±2 oC ,聚合过程用氮气包保护,反应时间为1~2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去端基产物用无水乙醚沉降,然后真空干燥,密封保存。
2.5涂膜的热固化
本论文采用的为溶液挂涂法,具体方法如下:称取0.1g 聚合物于2ml 的取样管中,分别加于新蒸的无水乙酸乙酯0.5g ,IPDI 0.1g ,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用玻璃棒均匀挂涂在预处理好的PC 板上。
将其暴露在烘箱中120度下热固化6h, 在真空干燥箱中80度干燥即的到样板。
基材表面的预处理
硅片和玻璃片:将基片放入500ml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ml体积比为3:7的双氧水和浓硫酸的混合液。
之后将混合洗液在70℃下加热处理,直至烧杯中无气泡产生。
随后将基片降至室温,放入蒸馏水中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无水乙醇浸泡3-5分钟,用氮气吹干,得到基片。
PC片:将基片先用洗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后放入0.5﹪的NaOH溶液中浸泡20分钟,用清水冲洗表面后放入蒸馏水中浸泡5-10分钟后,随后用无水乙醇浸泡3-5分钟,氮气吹干,得到基片。
涂料硬度测定
采用GB6739-86(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准备一组中华牌高绘画铅笔,从6H到6B。
用削笔刀削出5-6mm长笔芯,然后用砂纸打铅芯端面,直到端面平整,边缘锐利。
手握铅笔与样板成45角,每秒1mm速度推进。
从最硬的铅笔开始,每级铅笔犁五到痕,直到找不犁伤涂膜的铅笔为止,此铅笔的硬度代表了所测涂膜的铅笔硬度。
实验温度22C。
接触角测试
G-H型接触角测试仪(ERMA OPPICAL WORKS COLTD)(JAPAN),温度25C,相对湿度(40+5)﹪,介质:水(液滴大小:1ul)。
防雾性能的测试
防雾时间:将表面有固化涂层的制品放在30℃的烘箱中30分钟,
随后将恒温后的制品放置在树脂框架上,使其被检测面朝下,与水平面成15度倾角。
将树脂框架放置在55℃的饱和水蒸气中,并开始计时,测定涂层表面开始有结雾的时间。
实验重复五次,取其平均值。
涂层的耐擦伤性能测试
涂层的耐擦伤性能与其厚度有一定关系,涂层特别薄时,耐擦伤性能不好,当涂层的厚度大于一定值时,耐擦伤性能与其厚度关系不大。
一般涂层厚度在1um以上时,其耐擦伤性能都较好。
国内外表征耐擦伤性能的方法有多种,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常用的有落砂法、Taber法和钢丝棉法。
我们采用的是钢丝棉法,用#10000钢丝棉摩擦基材和带涂层的基材表面,肉眼观察表面的变化,得到的结果为涂覆前严重刮伤,涂覆后轻微刮伤。
涂层的耐水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