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1 力在哪里|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在哪里
〖学情分析〗
本课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力的经验为基础,指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

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做和在做中思考分析,使学生亲身经历各种活动,在具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获得力的基础概念。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

(3)学习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2、科学知识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对物体的影响。

认识力有方向和大小。

2、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学准备〗
弹珠、橡皮泥、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
1.教师:播放学生课间休息常玩的游戏:“三步回老家”、“拍牌”。

从中发现需要力的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力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力的踪迹。

(揭题,板书课题)2.谈话: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并认真思考。

(多媒体播放视频)
3.学生回答问题,并从中发现力无处不在。

4.提问:力无处不在那么力到底是什么样的?
5.回答:力是无形的。

6.请小朋友们再回忆刚才看过的视频,从中发现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也了解到力虽然是无形的,但可以通过体验和观察力在作用于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来确定它的存在。

二、探究实验
(一)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活动:如果想让弹珠让它滚动或停止,或滚动得快一些、慢一些,或让它拐弯,该怎么做?
2.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汇报实验情况。

3.小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包括(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或运动。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3)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板书)(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活动:拿一团橡皮泥,用力的压或者揉它,你会发现什么?
2.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3.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学生并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板书)
5.教师:通过这几种图片加深同学对这一结论的理解。

(三)力的方向
1.提问: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受到哪些方向的力?
2.分析:地球对苹果有向下的吸引力,所以苹果最后会落在地面上。

3.学生思考:小车为什么没动?门为什么没动?(图片)
4.结论:力是有方向的。

(板书)
(四)力的大小
1.游戏:比比谁是大力士?(同桌之间掰手腕)
2.学生感觉到力不仅有方向,还有大小。

(板书)
三、本课总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回答: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力的方向、力的大小。

四、巩固应用
1.练习第1题:下图中的物体分别受到了什么力?
2.练习第2题:你会画出物体受力的情况吗?
〖作业布置〗
寻找一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存在力的踪迹?
〖板书设计〗
力在哪里
力是无形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运动方向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有方向
力有大小
〖教学反思〗
《力在哪里》是苏教版《科学》四(下)中《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力的经验为基础,指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规律,突出“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基本要素。

这些概念的建立是靠学生的各种活动来实现的。

因此,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和在做中思考分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各种活动,才能在具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获得力的基本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我感觉成功之处是:
1、整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2、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游戏,使学生对已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检索与筛选,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力的现象”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使学生从“我学会”变成“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4、科学课需要学生有大胆实践、严谨认真的态度,因此在实验中我合理分工让学生做实验时井然有序。

通过最后的评价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习惯。

当然,不足之处还是存在的。

1.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拉到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思路中来,没有很好的实行师生互动。

2.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考虑不周,对生成性问题处理能力不够,不能灵活处理和引导。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重视这些问题:
1.应该采取多样的导入方法。

如:谈话法、展示图片法
2.加强师生互动环节。

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多关注学生。

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

5.不要片面追求唯一标准答案,应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合理答案。

6.启发学生应恰到好处,教师提问太多并不好。

7.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相当概括和准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楚明了的了解科学知识。

8.考虑可能发生的突发问题和生成性问题,多准备几套教学方案。

附件:记录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