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测试题
古代散文欣赏
命题:赵永利单位:内蒙古临河一中
时间: 11月 29日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80分,每小题4分)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
A.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í) 皆自于人欤(yú) 为天下笑(wèi)
B.伶(líng)官盛(chéng)以锦囊誓天断发(fà) 俳
(pái)优
C.抑(yì)本其成败之迹仓皇(huāng)东出乱者四应(yíng) 度 (dù )

D.吾遗(yí)恨也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 泣下沾襟(jīn) 汾(fén)州
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
A.负而前驱负:背着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B.吾遗恨也恨:悔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还是泣下沾襟泣:眼泪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岂非人事哉人事:安排人的工作
3.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4.选出没有名作动的一项是( )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5.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下列句子,省略成份补得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7.下列各句中“理”字含义与例句含义相同
..的一项是()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 .自然之理也
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C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8.下列句中的“可以”用法不同..
于其他的一项是(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 .学不可以已
C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下列句中的“其”字,与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 )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何其衰也
D .请其矢
10.下列四句中的加点“之.”字,不是代词....
的一项是( ) 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及凯旋而纳之.
C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D .子孙视之.
不甚惜 11.下列四句不属于...
被动句的一项是( ) A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智勇多困于所溺
D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12.下列各句默写有误..
的一句是 A .此三者,吾遗恨也。

B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D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3.下列句子中无.
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张良出,要项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仓皇东出
C .长乐王回深父 汝识之乎
D .暴秦之欲无厌 当与秦相较
1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
的一项是( ) ①火尚足以明.也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逸豫可以亡.身 ④仓皇东.
出 ⑤且庸人尚羞.之 ⑥将军身被坚.执锐. 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⑧素善.
留侯张良 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⑩则修文德以来.之○11渔人甚异.之 ○12函.
梁君臣之首 A.①⑧/②○
12/③⑩/④⑨/⑤○11/⑥⑦ B.①⑥/②⑦/③⑩/④⑧/⑤○11/⑨○12 C.①⑧/②○
12/③⑤/④⑨/⑥⑦/⑩○11 D.①⑦/②○11/③⑤/④○12/⑥⑧/⑨⑩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
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胜负之数,存亡..
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百倍 A.③④⑥ B.①⑤⑦ C.②③⑤ D.①③⑥
16.与“泉涓涓而始流”的“而”的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 A .徐而察之 负而前驱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似是而非
C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赂秦而力亏
D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二败而三胜
17.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
的一组是( )
A.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作家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

B.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政论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说理透辟,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

他的诗遒劲清新,风格雄健、峭拔。

C.“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

D.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

他著的《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

在其中的《伶官传序》中提出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至今仍有警示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欧阳玄,字原功。

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

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

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

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

调太平路芜湖县尹。

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

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

改武冈县尹。

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

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

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

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

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

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

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

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

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

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

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

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

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属:连缀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
..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

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

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5分)
22.把下面几个短句变为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①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②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③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三.【名句诵读】23.默写。

(10分)
①.《过秦论》贾谊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出北宋统治者应该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每空2分)②.《伶官传序》总结了庄宗得失天下历史教训,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2分)
《伶官传序》测试题答案
矢(shǐ) 为(wéi)皇(huáng) 应(yìng) 溺(nì)
原:推其根本恨:遗憾。

抑:或者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东:向东夜:在夜里侧:从旁边前:向前全是名词作状语
函:用木匣子装舍:筑室居住序:招致朝:朝拜
用来 ABC 表原因译作“......的原因”
“及凯旋而纳之”后不需补
7.B 道理 A规律C名词作状语按道理D 整理 8.C 可以凭借
9.A 代庄宗;B项解释为“一定”;C项解释为“多么”;D项代指“庄宗的父母”。

10.C 取独,其余代词11.D 12.C
13. B A同“邀”;邀请。

动词“无”通“毋”C 识,通”志”记住父,通“甫”古代
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D 厌,通“餍”满足。

当,通“倘”如果。

12句中的“礼”“函”是名词活用为14. A ①⑧句中的“明”“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
动词,③⑩句中的“亡”“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⑨句中的“东”“面”是名词作
状语,⑤○11句中的“羞”“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⑥⑦句中的“坚”“锐”“圣”
“愚”均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至于:到……。

②故事:旧例。

④从事:泛指一般官属。

⑤智力:智慧与力量。

⑦祖父:
祖辈父辈。

⑧其实:它实际。

表修饰B表转折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表顺承)赂秦而力亏(表因果)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递进)二败而三胜(表并列)
“三父子”指的是蜀地眉山的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二.
18.D 喻:使……明白。

19.B (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
20.B (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
21. 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

(采分点:“更张”、“事有不便者”定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隐”各1分,句子大意2分)22.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
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
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23.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参考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是浏阳人。

他的祖先居住在庐陵,与文忠公欧阳修出于同一宗。

到他的曾祖父欧阳新时才迁居到浏阳,所以他是浏阳人。

欧阳玄幼年聪慧,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各书。

八岁能背诵,才开始跟随乡学先生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下几千字,就知道如何写文章。

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告诉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以文章为天下之冠,有担负朝廷重任的才能。

”说完就离开了,急忙出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

朝廷派遣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身拜见使者,使者命其作梅花诗,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来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

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

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于高等。

成年后,闭门读书几年,人们见不到他的面,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

延祐二年(1315),朝廷开科举选拔人才,欧阳玄考中进士,授职岳州路平江州同知。

调遣为太平路芜湖县尹。

县里有很多不易判明的案件,长时间不能判决,欧阳玄审察案件的实情缘由,一一做了裁决。

豪门大族不合法度,残害他们役使的奴仆,欧阳玄判决让奴仆赎身为平民。

赋税征发都很适时,教育感化的政策得到普遍推行。

又调任武冈县尹。

县里管辖溪洞,少数民族错杂居住,抚育爱护稍有不一致,就会兴兵作乱。

欧阳玄到任一个多月,赤水、大清两洞聚众械斗,官府管事的人相顾失色,没有什么办法。

欧阳玄独自一人骑马让两个人跟从他,直接到达械斗的地方劝戒他们。

到了地方,就看到死伤的人到处都是,械斗还没停止。

械斗的人熟知欧阳玄的大名,放下兵器,排列在马前跪拜,说:“我们这些人不是不害怕法度,因为一件事向县里告状,县官不认为有理,反而用徭役赋税搜刮民财,事情不能忍受,于是因激愤而决心走上这条死路。

没料到烦劳您亲自前来。

”欧阳玄拿祸福的道理来开导,回去替他们办理他们的案件,械斗的人终于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作国子博士,升任国子监丞。

致和元年,改任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

当时正值战乱,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每天在内廷值班,参与决策机要事务,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

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

事务繁琐,阻挠者非常多,他仍然竭力争取。

(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召欧阳玄为总裁官,揭示要旨,列举事例,使撰述者有所依据。

史官中有因不忿表露才华、议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与他们争论,待他们交上稿件,用笔修改审定,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

至于论、赞、表、奏,都由欧阳玄执笔。

五年,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至正十七年春天,欧阳玄想还乡,皇帝不答应。

欧阳玄长时间生病,不能走路。

这年十二月戊戌日,在崇教里的寓舍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皇帝赏赐的钱十分丰厚,追封楚国公,谥号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