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语短语、词和语素的边界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汉语短语㊁词和语素的边界问题
孙 妍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北京 100124
)*摘 要:原型范畴理论之下词法与句法没有明显界限,汉语也是如此㊂但传统的二分法无法对范畴边界部分
的非典型成员做出很好的定位㊂因此,我们尝试在连续统观念下对词和短语的关系进行描述,提出了4个测定双
音复合结构凝固性的标准,由此可描述出典型词到典型短语之间的渐变过程㊂正因为复合结构本身是一个连续
统,那么其构成成分 语素和词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界限㊂在此前提下,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从黏着语素到词之间
的连续统㊂
关键词:原型范畴;连续统;词;短语;语素
d o i :10.3969/j
.i s s n .2095-5642.2019.08.093中图分类号:H 1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19)08-0093-08
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是连续统观念,这一观念是在原型范畴观的理论大背景之下的子观念㊂认知语法认为,词库㊁形态㊁句法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彼此构成一个象征单位连续统㊂按照这一观点,脱离意义讨论语法是不合理的,把语法结构分割成分离的部分也是不能接受的㊂正因为如此,在语法和词库之间无法做出有意义的区分㊂尽管词库㊁语素㊁句法这些象征结构在多个参数上存在着差异,但对其的区分都只
是人为的[
1]㊂与连续统观念相对的是强调分离成分的语法结构观,这是在经典范畴观的理论背景之下的子观念㊂因为强调离散,研究者大多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位于一个连续统两端的有代表性的实例,忽略那些处于中间地带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观察到离散的㊁特征鲜明的范畴㊂在这种范畴观指引下,研究者一般采用严格的二分概念,如:共时与历时㊁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语法与词汇㊁形态与句法㊁语义与语用等㊂
一㊁词法与句法没有明显界限
语言单位本质上一定是象征单位,由语义极和音位极以及两极间的对应关系构成㊂最简单的象征单位是语素,语素和语素的组合构成更大的象征结构,这些象征结构称为语法构式㊂构式是象征上复杂的形式,包含两个或多个象征结构作为其成分,在形态构式与句法构式之间没有根本的区分㊂总之,在连续统的观念下,词汇结构与语法结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区别,都是象征单位,象征单位之间的差别不是本质上的,而是具
体程度上的㊂
B a k e r (1985)提出了 镜像原则 (M i r r o rP r i n c i p l e )认为词法的衍生过程完全反映句法的衍生过程㊂G i v ón (1971)更是提出了 今日之词法为昨日之句法 的著名论断㊂甚至历来严格区分词法与句法的生成语言学派内部也出现了词法与句法沟通的观点,如:S e l k i r k (1982)将X 标杆理论运用到词的内部结构中,提出:词法结构具有和句法结构相同的一般形式特性, 由同一规则系统生成 ㊂汤廷池(1993,1994)在 生成语法 的框架内得出,汉语复合词构造的 原则与参数 跟短语和小句构造的 原则与参数 是一致的[2-3]㊂荷兰语言学家G e e r tB o o i j
(2005)认为区分复合词和短语是不易的,因为第一,短语可以拥有和词一样3
9*收稿日期:2018-12-29 作者简介:孙妍(1987 )
,女,满族,安徽固镇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词汇㊁语法㊁汉字㊁对外汉语教学㊂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8月
的功能;第二,短语和复合词外形相似,因为复合词的模式通常是从短语性质的组合经过历时演变而来的㊂比如,紫甘蓝(r e d c a b b a g e)在德语中是一个 形+名 的复合词 R o t k h o l ,而在荷兰语中则是一个短语 r o d e k o o l 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荷兰语说法中的形容词性成分出现了曲折,词根 r o d- (红)后加上了一个曲
折的词尾 -e ㊂这体现了一种一致关系(a g r e e m e n t):形容词性的成分如果表示事物的属性(性别㊁数量和确定性)则需要和所修饰的名词保持一致㊂而另一方面,德语的说法一定是一个复合词,因为形容词性的 R o t 并没发生曲折,和短语结构 e i n r o t-e rK o h l(一棵红色的卷心菜) 相比,短语中,r o t之后则带上了形容词性的词尾 -e r [4]㊂
德语R o t k o h l和荷兰语的r o d ek o o l不同地位的证据,还体现在二者的重音差异上㊂在德语和荷兰语的名词性短语中,重音通常是在中心语(h e a d)上,而名词性的复合词中,重音则通常在非中心语(n o n-h e a d)上㊂这种差异体现在R o t k o h l和r o d ek o o l中,前者的重音如Rót kòh l(复合词重音),后者的重音如ròd e kóo l㊂英文中,没有这样的形容词曲折,因而只能依靠重音作为唯一的标准进行词和短语的区分,比如: b lác k bòa r d(黑板)是一个复合词,而b làc kbóa r d(黑色的板子)则是一个短语㊂
G e e r t B o o i j还认为 形+名 复合词和短语在功能上的潜在对等性(p o t e n t i a l f u n c t i o n a l e q u i v a l e n c e)在含关系形容词的名词短语(n o u n p h r a s e sw i t h r e l a t i o n a l a d j e c t i v e s)中得到非常清晰地展现㊂如:
a.a t o mb o m b
b.a t o m i c b o m b
i n d u s t r y o u t p u t i n d u s t r i a l o u t p u t
l a n g u a g e s k i l l s l i n g u i s t i c s k i l l s
c i t yp a r k s u r b a n p a r k s
o c e a n l i f e m a r i n e l i f e
左边是名名复合词,右边是形名短语㊂形名短语中的形容词是来自名词的关系形容词㊂之所以称右列为 短语 ,是因为这些结构的重音在后㊂最后两个例子, u r b a n p a r k s 和 m a r i n e l i f e 体现出关系形容词并不一定要从名词中派生㊂比如u r b a n,是唯一能够表达出 与城市相关的 意义的关系形容词㊂这些关系形容词一般只能出现在定语位置㊂又比如,可以说 u r b a n p a r k s 或 r u r a l p o l i c e ,但不能说 p a r k s t h a t a r e u r-b a n 或 p o l i c e t h a t i s r u r a l ㊂总之,含关系形容词的形名短语在功能上相当于名名复合词㊂但是从形式特征来说,这两种结构又不得不分别归属为短语和复合词㊂
二、汉语词法与句法的关系
在汉语研究中,词法与句法在结构上的一致性也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㊂沈家煊(1999)认为词汇问题到句法问题是个逐渐过渡的连续体,很难一刀切㊂沈家煊(2006)通过概念整合理论论证了 整合 不仅是汉语构词的重要方式,也是汉语造句的重要方式,整合造句的方式跟整合构词的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3,5]㊂
董秀芳(2004)认为虽然词法和句法在结构原则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在所能表达的语义关系上也具有很大相似性,但二者毕竟有别㊂词法的生成性㊁规则适用的周遍性无法与句法相比,词法和句法在语义结构上也有差异,不是所有可以由句法表达的语义关系类型都可以用词法表达[2]㊂
但正如前文所述,正因为复合词的构造方式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这也对我们区分词和短语提出了挑战㊂从定义上来说,词组(短语)是词的组合,词是语素的组合[6],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那么简单㊂
张怡春(2007)认为汉语句法是描述性的,而词法却是提示性的㊂有的复合词词义是语素义的加合,有的词义却不能从语素义的加合中得出,要受到很多因素制约[7]㊂正如吕叔湘(1980)所说, 象 谢幕 那样的字眼,就放弃了很多东西,只抓住两点, 谢 和 幕 ㊂说是 放弃 ,并不是不要,而是不明白说出来,只隐含在里边㊂ [8]
应该说,复合词与短语之间尽管没有绝对的界限,但并不意味着二者没有区别,关键还在于用什么样的标准将二者区分开来㊂
49
第35卷(总第318期)孙妍:谈汉语短语㊁词和语素的边界问题
三、二分法划分标准的局限
关于词和短语的区分,我们以吕叔湘和朱德熙两位先生所提出的标准为例㊂
吕叔湘(1979)提出了五个观察角度:(1)这个组合能否单用,这个组合的成分能不能单用㊂(2)这个组合能不能拆开㊂(3)这个组合的成分能不能扩展㊂(4)这个组合的意义是不是等于它成分意义的总和㊂(5)这个组合包含多少个语素,也就是它有多长㊂[9]
吕先生也明确表示,这五个角度常常有矛盾,在实际操作中,情况很复杂㊂比如,如果说成分能单用就是词,则会出现因为 驼 和 鸭 不能单用,所以 驼毛 和 鸭蛋 是词,因为羊和鸡可以单用,所以 羊毛 和 鸡蛋 是短语㊂但吕先生认为 羊毛 和 鸡蛋 也是词㊂可是如果认为整个组合能单用就是词,不能则是构词成分,又会遇到问题㊂比如 高射㊁袖珍㊁大型㊁彩色㊁同步 等词都不能单用,但这些结构常常跟别的组合成很长一串,如高射机关枪㊁袖珍英汉词典㊁大型彩色纪录片等,把这些都看成词,恐怕一般人也不会同意㊂吕先生因此解释道,由于一般人心目中的词是不太长不太复杂的语义单位,大致跟词典里的词目差不多㊂这可以叫作 词汇的词 ,以区别于 语法的词 ㊂
表面上看是5个标准,其实(1)(2)(3)主要侧重的是结构和功能,强调的是这个组合不容易拆开,组成部分不能随意扩展;而(4)(5)侧重的是意义和长度,强调的则是这个组合不太长,有比较统一的意义㊂这两个角度,吕先生分别称为语法原则和词汇原则㊂但这两个原则常常会出现矛盾,比如,按照词汇原则,一个组合的意义等于成分意义的总和,这个组合就是一个短语,如果不等于成分意义的总和,就是词㊂比如 吃饭 ,如果吃的是米饭, 吃饭 就是短语㊂如果吃的是馒头或面条,吃饭是 进餐 的意思,那就是一个词㊂也就是说同一个结构可能身兼 词 和 短语 两种身份㊂
此外,按照这种原则,会出现一部分 词和短语的中间物 ,吕先生称为 短语词 或 基本短语 ,比如,大树㊁老实人㊁说清楚㊁干净衣服以及简称和缩略语等㊂
朱德熙(1982)两处谈到词的判定㊂第一处是 1.2词 从词的定义中得来的三个标准㊂我们归纳如下: (1)能否单独成句㊂(2)活动能力强弱,即组成成分能否用别的成分替换㊂(3)扩展法,能扩展的是短语,不能扩展的是词㊂[6]
但朱先生也表示单独根据三项标准中的任何一项来确定汉语的词都有困难,特别是有的标准彼此有矛盾,比如 理发 ,根据标准(1), 理发 的 理 是自由语素, 发 是黏着语素,根据标准(2), 理 和 发 都不大能用别的成分替换㊂但按标准(3),则 理发 可以扩展(理个发/理了好几次发)㊂类似的情形还有 洗澡㊁睡觉㊁散步㊁跳舞 等㊂
面对标准之间的矛盾,朱先生认为这些结构在扩展前可以看成词,扩展后可以看成词组㊂比如 看见㊁说完㊁记住㊁染红㊁放下 这些结构组成成分结合很近,但都能有限度的扩展(插入得/不),因此看成词组; 柜子里㊁报纸上㊁借的㊁我的 这些结构因为可以扩展(柜子抽屉里/借来的/我和老王的),也应看成词组; 手表㊁白菜㊁铁路㊁牛肉㊁火车 的组成部分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扩展(如X火的车㊁X手的表),且扩展后意义会改变(如 白菜 不是 白的菜 , 铁路 不是 铁的路 ),因此都视为词㊂
可是这还是给人一种主观的感觉,什么时候采用三个标准,什么时候采用两个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㊂在 2.6复合 介绍复合词的部分,朱先生又谈到了词和短语如何区分,提出了几点对于区别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参考意见:
(1)组成成分里有黏着语素,一般来说都是复合词不是句法结构㊂有定位黏着语素的除外,如,去吧㊁也好㊁买的㊂组成成分都是自由语素,整个格式既有可能是短语(我去㊁买票㊁新书),也可能是词(铁路㊁白菜㊁小米)㊂
(2)后一个音节是轻声的格式是复合词㊂如,买卖㊁东西㊁火烧㊁打手㊂后一语素读轻声时是词( 火烧 是一种烧饼),非轻声时是短语( 火烧 是用火烧)㊂如果读轻声的音节是定位语素,整个格式也有可能是句法结构,如,走吧㊁我的㊂
59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8月(3)不能扩展的是词,能扩展的是句法结构㊂前者如,生姜㊁大车(用马或骡子拉的车)㊁金笔(自来水笔);后者如,生肉(生的肉)㊁大车(大的车)㊁金表(金的表)㊂
(4)句法结构的意义是它组成部分意义的综合,复合词的意义不一定能从组成部分的意义看出来㊂如 大方 不是 又大又方 ㊁ 龙头 不是 龙的头 ㊂但这一标准不是绝对的,因为许多复合词的意义也是组成成分意义的综合,如 扩大㊁鸭蛋 ,另一方面,有些熟语性的句法结构也有特殊的词汇意义,光凭成分意义也是推断不出的,如,半瓶醋㊁有意思等㊂
应该说这些意见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词和短语的关系打下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但也应该看到,传统划分词和短语的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这主要是受经典范畴观的影响,在分类方式上总是希望通过二分的方法来确定一个结构的类属,而无法对范畴边界部分的非典型成员做出很好的定位㊂关于范畴边界的模糊性,一些学者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10-11]㊂下面我们采用连续统的观念对词和短语的关系进行描述,在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角度的改进,使之更符合语言事实㊂
四、语言单位定义及凝固性测定标准
本文基本沿用朱德熙(1982)语言单位的定义㊂
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㊂其中能单独成句的是成词语素或自由语素,如,好㊁来㊁看㊁我㊁书㊁葡萄等;不能单独成句的语素叫作黏着语素或不成词语素,如,日㊁民㊁衣㊁失㊁银㊁也㊁很㊁吗㊂语素是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比语素高一级的单位是词㊂我们把词定义为: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㊂短语,朱德熙先生称词组或句法结构,即词和词的组合㊂至于为什么不采用 词组 或 句法结构 的说法,我们依照吕叔湘(1979)的解释㊂关于 词组 ,一般理解为必须包含两个以上的实词,而带有虚词的结构,如, 我们的/从这里 之类就不大好叫作词组,只能叫作 的字结构 ㊁ 介词结构 之类;有些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东西,如 来不及/看中了 ,可以叫作 短语词 ,但决不能叫作 词组词 ㊂关于 句法结构 , 结构 既可以用来指关系,又可以用来指实体,如, 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结构 显得很别扭㊂鉴于此,我们本文采取短语的说法㊂
关于词法和句法,尽管本文的基本立场是词法和句法没有明显界限㊂但是为了给读者以清晰㊁有说服力的论证,我们仍然援引现普遍认可的词法和句法的一般知识作为我们研究的出发点㊂根据朱德熙(1982)的看法,句法和词法是属于两个不同平面上的东西(见下图1):
图1句法和词法
按照这样的立场,语素问题应该放在词法范畴内讨论,词的问题应该放在句法范畴内讨论㊂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主要有重叠㊁附加和复合三大类,与本文相关的是复合构词法㊂但是前面已经说到,汉语的词和短语的划分标准有非常明显的不足,表现在每一个标准都不能贯彻到底,都不是绝对的㊂而我们前面也分析过词和短语本身就没有明显的界线㊂因此如果一定要我们对词和短语进行划分,我们只能采用一种相对折中的办法,即将这种边界的模糊性用连续统的方式表现出来㊂既然二分法无法贯彻,那么我们尝试根据典型性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㊂这里我们先确定词和短语的原型,即典型性最强的例子,然后再分别依照前辈学者所提出的标准对其典型性进行分级㊂
69
第35卷(总第318期)孙妍:谈汉语短语㊁词和语素的边界问题我们综合了多个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对词和短语区分的说明(包括吕叔湘1979㊁朱德熙1982㊁邵敬敏2007㊁邢福义2011等)[6,9,12-13],将划分词和短语的多项标准进行了概括㊂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四个倾向性标准:
(1)组成成分中是否有黏着语素,有黏着语素的通常是词㊂比如两个都是黏着语素的,如,浴室㊁植物;含有一个黏着语素的,如,鲫鱼㊁电视㊂当然,两个都是自由语素的并不一定就是短语,如,白菜㊁牛肉㊂
(2) 扩展法 :不能扩展的通常是词㊂由于词的意义是凝固性和专指性的,因此通常不具备扩展性㊂短语的意义是分析性的,因此通常可以扩展㊂注意我们所说的 扩展 ,必须是根据成分自身关系的扩展,比如定中结构,可以用 X的X 来扩展;状中结构,可以用 X一样X ㊁ 用X来X 等方式扩展;联合结构,可以用 X和X 来扩展;主谓结构可以用 X不/很X 来扩展;述宾结构可以用 X着/了/过X ;动补结构可以插入 X得/不X 等㊂
但是,前面已谈到,能扩展的未必一定是短语,也可能是词,比如,大车ң大的车,这个意义上说, 大车 是短语,但 大车 还有专门义项 用马或骡子拉的车 ,在这个义项上, 大车 就不是 大的车 了,因此归为词合适一些㊂
(3)能扩展的,扩展后结构整体意义是否改变,改变的通常是词,如上述 大车(用马或骡子拉的车) ㊂词的意义一般比较凝固,且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因此词扩展之后,意义多半会发生变化,而短语的意义是分析性的,整体以示组合成分意义的加合㊂因此,扩展之后,语义基本不变㊂但是这也不绝对,因为有些复合词的意义也是组成成分的综合,因此,扩展之后整体意义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如,扩大㊁鸭蛋;而有些熟语性的句法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规约性,因此扩展至后意义反而有改变,如, 半瓶醋 有意思(有趣) ㊂
(4)语音上,成分中间不可以有停顿的,通常是词㊂因为词的语音结构具有整体性,内部不允许停顿,而短语则不然㊂比如 红花 中间不能有停顿, 花红 是一种落叶小乔木,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花红㊂因此 花红 在这个意义上不能停顿,但在 花红了 意义上, 花 ㊁ 红 间可以有明显的停顿,类似的还有 草绿 ㊁ 天蓝 等㊂
以上基本上体现了朱德熙(1982)㊁吕叔湘(1979)提出的关于划分词和短语的几条标准㊂至于朱德熙先生提出的 后一个音节是轻声的格式是复合词 ,我们认为不能作为评判标准,因为所针对的范围很局限(买卖㊁东西㊁火烧㊁打手等),可以作为参考;关于吕先生提出的 这个组合能否单用 (即结构整体),我们认为这不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条件,短语和词都可以单用,因此也不纳入我们的标准;关于 活动能力强弱,即能否替换成其他成分 (朱德熙1982),我们认为这一点把握起来困难较大,因为什么是强什么是弱很难用具体的标准衡量;关于同一个结构可能既是词又是短语的情形,比如,大车㊁吃饭㊁花红之类,我们认为也是可以接受的,且正好体现了词和短语边界不清的事实,但是在分类过程中,我们会将这一类标注出来㊂以上几个方面是典型的词和短语的倾向性,但不是说每一个词都要完全符合所有的标准㊂根据原型范畴观,最典型的词符合上述标准的数量最多,最典型的短语违反上述标准的数量最多㊂中间的是不典型的词和短语㊂我们只是借助以上几条标准来测定一个结构的典型性㊂从而可以大致分出词到短语的几个梯度㊂
五、双音复合结构的凝固性等级
为研究方便,我们将观察范围限定在双音节的复合结构中㊂在以上标准之下,四个标准都相符的,等级为4,以下依次类推,一个标准也不符的等级为0㊂
先看标准(1)有黏着语素㊂这一条主要是为了将含黏着语素的结构分离出来㊂黏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必须与其他语素黏合㊂就双音节结构而言,含有黏着语素意味着无法拥有扩展式,也就无所谓扩展后意义是否改变,也就无所谓能否停顿㊂因此符合标准(1)也就必然符合标准(2)(3)(4)㊂所以,具有黏着语素的结构等级都为4,凝固性最强,可以被看作最典型的词㊂如含有两个黏着语素的,浴室㊁植物㊁伴侣;含有一个黏着语素的,鲫鱼㊁鸭蛋㊁电视㊁蔬菜等㊂
如果不符合标准(1),再看标准(2)不能扩展㊂这一条可以将虽不含黏着语素但凝固性仍然较强的结构
79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8月
分离出来㊂不含有黏着语素,意味着两个成分都是自由语素,可单独成词㊂但凝固性很强的成词语素之间也不能扩展,如 火车 ㊁ 手表 等都不可以扩展为 火的车 手的表 等㊂不能扩展意味着无所谓扩展后意义是否发生改变,也无所谓能否停顿的必然性㊂因此如果结构满足(2),意味着(3)(4)也满足,其等级为3,我们认为也属于凝固性较强的较典型的词㊂和等级4相比,其差异在于语素为成词语素㊂这类例子还有花茶㊁电话㊁眼线等㊂
(1)(2)都不符合,再看(3)扩展后意义改变㊂和短语相比,词的意义通常比较凝固㊁综合,不是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㊂有的结构虽然两个语素都是成词语素,且能够扩展,但是,扩展后的意义(组合义)和原结构的意义(整体义)相比发生了改变,比如 菜油 可以扩展为 菜的油 , 绿豆 可以扩展为 绿的豆 ,但是 菜油 不是 菜的油 , 菜油 是 用油菜籽榨的油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而 菜的油 可以指菜肴中的油; 绿豆 也不是 绿的豆 ,而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子(不是所有绿的豆都是 绿豆 ); 黄牛 也不是 黄的牛 ,而是 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 ,一般用来耕地拉车的牛㊂总之, 菜油 绿豆 黄牛 这些结构尽管不含黏着语素㊁也可以扩展,但扩展式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因此符合标准(3)㊂而凝固意义的存在意味着语素之间是不能停顿的,因为停顿会造成结构分离㊂因此,只要符合(3),必然符合(4),其结构等级为2㊂类似的还有香油㊁红酒㊁白菜㊁黄瓜㊁铁路㊁龙头等㊂
如果(1)(2)(3)都不满足,那么只好来看标准(4)不可停顿㊂如果一个结构的两个语素都是成词语素㊁可以扩展,且扩展后的意义与原结构的意义相当,那么已经基本上不具备典型词的条件了,但是这样的结构中有一部分通常被认为是词,比如,羊毛(羊的毛)㊁牛肉(牛的肉)㊁鸡蛋(鸡的蛋)㊁金表(金的表)等㊂我们认为只能用标准(4)来检测,即成分间能否停顿㊂可以说,这算是 词 和 短语 之间最后一道 防线 ,如果连这条标准也不符合,那么基本没有理由来认定一个结构是词而不是短语了㊂只符合这一标准的结构等级为1㊂当然,如果以上四条标准均不符合,那么意味着完全不具备 词 的特征了,如 嘴馋 , 嘴 馋 都是自由语素,可以扩展为 嘴很馋 ,扩展后意义基本不变,中间可停顿,如 他的嘴啊,馋着呢! 天热 , 天 和 热 都是自由语素,可扩展为 天很热 ,扩展后意义基本不变,中间可停顿,如 天,热啊! 类似的还有手快( 手,快着呢 )㊁眼花( 眼,花了 )㊁命苦( 命,苦啊 )㊁心寒㊁( 心,寒了 )等;还有一部分并列结构,如测评( 测㊁评 )㊁喊叫( 喊㊁叫 )等㊂这一类结构等级为0㊂
可以看出我们所拟定的四个标准是蕴含等级㊂
(1)有黏着语素ң(2)不能扩展ң(3)扩展后意义改变ң(4)成分间不可停顿
符合标准(1),则等级为4;标准(1)不符合,符合标准(2),则等级为3,标准(2)不符合,符合标准(3),则等级为2,(1)(2)(3)都不符合,则等级为1㊂都不符合等级为0①㊂由此我们可以建立起词到短语之间凝固性的连续统(见图2)㊂
图2词到短语的凝固性等级
这一连续统体现了从典型的词到典型的短语之间的渐变过程,如果一定要用二分的方法进行对应,我们认为等级4和3可以算作典型和次典型的词,差异仅在于等级4包含黏着语素,等级3都是自由语素,但是这两类都不能扩展㊂相比之下,等级2的凝固性稍低,语素能扩展,但意义与原结构有差异,从有规约性㊁综合性的意义角度来看,这一类也应该算作词的范畴,但不属于典型的词㊂右边的两个等级:1㊁0,等级0是典型的短语(即句法结构),凝固性最低㊂相比之下等级1的凝固性稍高,体现在结构成分不允许停顿㊂等级1可以看作典型短语和非典型词之间的过渡,比典型的短语凝固性略强(中间不能停顿),与非典型的词相比又没有规约性的意义,本文将其归属为短语,只是属于非典型的短语㊂但是,从根本上说,等级2和1都是词范畴和短语范畴的边界部分㊂很难严格区分㊂我们将检测方式举例(如表1)㊂
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