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曾国藩家训》下部09五到与五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郦波《曾国藩家训》下部09五到与五勤
家训里有著名的五到与五勤的理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手到.口到.眼到’“当官者,一日身勤.二日眼勤.三日手勤.四日口勤.玉日心勤”。

也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要求。

这“五到与五勤’就是怎么做与如何做。

说明他也是这个理论的实践者。

尤其是佯务运动的历程最有典型兴。

我们要看时间逻辑。

先是眼到眼勤,这一点上,最有可比性的是林则徐。

范文澜有过著名的评语是,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鸦片战争前,中国闭关锁国,包括林则徐在内,对西方所知甚少,但伟大处是有勇气的知识分子,对外如此,对内也是正视自己的不足,像受命禁烟,招聘了许多懂英语的人,这些人都是商人们,都是底层人物,林则徐招聘加们一为官场不齿,却招聘了许多,翻译《澳门月报》,还有《世界地理大全》,叫《四洲志》,代指天下方圆。

后来流放途中,因为翻译了这个遇到魏源,也《四洲志》送给魏源,正是以此为基础,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

曾国藩是第二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就翻译作品而言,从量上从质上,林则徐搞的都没规模,曾国藩在上侮建江南制造局时,设工了翻译局,专门翻译名著。

这不得了。

讲究的正是眼到与眼勤。

“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于要仔细观察,不要动不动下断语,要反复审阅,明辨。

这是行为习惯,是仔细观察的行为习惯。

这在西方科技文明的清况下突出的,其实中国人也讲究仔细观察的。

“格物致知”,就是要仔细观察,寻求背后的规律与道理。

当然也有许多人跨越了格物,所以这点上有所欠缺。

曾国藩是湘学大家,讲究的就是知行合一,讲究行动。

他是特别善于观察的人物。

第二个,心到与心勤,这与林则徐更有可比性。

如果从这点生,恐泊真不到心到上,进入到思考意识思想这个层面上,曾国藩是第一人。

眼字,形声字,也会意,良,八卦之一指黎明前的黑暗,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看到什么?最黑暗时用心看,曾国藩这样解释,“精
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这是方法与目标,彻底地把握。

这点林则徐没真正做到,虽然翻译了,但未必真信。

买过一百八十吨的船,这是豪华战舰了,但是这个重炮的思路是改装后横在珠江口,以此与阻挡。

这是思想的差距。

背后是文明的差距。

在那个时候,能做到眼到,是先行者了,曾国藩晚了二十年,就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洋务运动就真正做得到心到。

还有玛桂贞写过文章,这是林则徐的学生,对西方世界了解。

寄了一本给曾国藩,请写序,曾国藩反复地看,到了痴迷的地步。

评价他为“名儒之论”。

他的采西学,是自然地提出了。

三是身到身勤,实际就是行动与实践的表现。

“险远之路,身住验之。

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不论艰难,一定要亲白去感受,知行合一。

要搞佯务,有人认为是出国考察,其实他没出过国,甚至官场上的知识分子不了解西方,不可能出国考察。

但是有办法,有替身,就是容闳。

这是留学生之父。

这人有救国精神。

死后,英美报刊上都说他流着爱国的血液。

有人建议他去见曾国藩,但是,架不住劝,去看曾国藩,一见面,曝曝相借。

视为知己了。

容闳两年后买机器回来了,建了江南制造局。

四是手到手勤,曾国藩的解释是“易弃之物,随手收抬,易忘之事,随手记载。

”这是动手习惯的培养。

这太重要了,结果是创造与创新、创优。

没有这种精神,怎么能争先?所以,以动手的小习惯影响甚大,他为甚么要建安庆军械所?当时上奏,要建兵工厂,奕诉之前。

就是曾国藩有开辟龙功。

奕诉说,造船不如买船决吧?赫德说给买,这是小事,朝廷决定要买,曾国藩不好提反对意见,但是奏折里说“购成之后,访慕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要买也行,但是,买来后,我访募覃思之士,善于思考之人,能工巧匠,演习,试造,然后会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必用品了。

这个技术学会了,
就会雪耻。

这是第一个提出学习仿造再超越的主张。

我们今天不正是按照这个发展的吗?后来李泰国刚腹白用,花费了巨资买了七艘小中型的兵轮。

中英联合舰队,阿思本当了司令,规定所有船员只能招英国人,没一个中国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解散舰队,损失了七十多万两白银。

曾国藩主张买与造船,控制权在我们手中,这才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过程中,只要埋头苦干,五到,就能缩小差距,甚至招越,雪国门洞开之耻。

“中华之难,中华当之。

”民族的苦难要靠自己努力来超越。

所以救国主张,是“徐图自强”,艰苦卓绝,这是伟大的地方。

精神不灭,民族不会亡国亡家。

当然这个也难,手到手勤太难了。

当时徐寿李善兰等人摸索,造了第一台发动机,这是核心技术。

曾国藩感队说,佯人的智巧奇技,终于为我们掌握了。

但是,这还太漫长了。

他只能不停地鼓励,耗了两年,才造出第一艘军舰。

虽然在日记中说还有些漫,但对工人们说不怕,鼓励他们。

后来有了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军工民用民族的后代企业,一步步地发展起来,这个漫长过程,这批仁人志士,就是洋务运动。

五是口到口勤。

他说过戒多言,矛盾吗?口到口勤,是“待同僚,则互相规劝。

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规劝.训导是教育,本是对子弟的,现在扩张到了团队成员,上升到教育层面了,有社会教育的意义。

就洋务运动而言,是独到的调查研究。

问与学就得口到口勤。

他不断给徐寿等人打气,江南制造局有划时代意义。

李鸿章下大力气正是因为老师的期望。

1871年年底,曾国藩特意去江南制造局视察,搭配最后,制造局总工程师,两个美国人,曾国藩与他们聊天,科尔被问的太勤了,说出了失望。

以这些条件,在国外效率不知要高多少倍,在中国让人失望。

科尔直接说出是体制的问题。

体制不变,徐图自强不过是浮云。

曾国藩当晚回南京,一病不起,打击太大,意识到倾注心血的佯务运动不过如此,三个月后温然而近。

他说过,“吾辈在白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怎么徐图自强,只得五到五勤。

合起来不过一句话,挺身入局的智慧,通干
实践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