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 3.1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第3课腾飞的东方巨龙
3.1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2、能力: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3、知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材分析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是第三课的教学重点。

该项目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变化,意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祖国认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百姓生活十大变迁的最新数据。

(2)搜集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成就的资料,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3)搜集改革开放以来,反映我国在国防、外交等方面巨大成就的资料,并能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讲述。

2、教师准备
整理学生搜集的材料,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课件1:背景音乐,播放歌曲《好日子》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第二单元——国情篇的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展示课题)
环节二:百姓生活大变迁
教师:同学们,课前你听到的那首歌曲是什么?(学生答:《好日子》)这首歌映出了老百姓生活变迁、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心情。

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展示课件三:畅所欲言
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34-35页的照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2、围绕衣、食、住、用、行几个方面说说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新变化。

教师:1、照片是生活的历史记录,请同学们观察课本34—35页的照片,谈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围绕衣、食、住、用、行几个方面说说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新变化。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略)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适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和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饮食讲营养,穿戴讲漂亮,住房讲宽敞,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轿车也开始驶入寻常百姓家(展示课件四:轿车进入家庭的图片)-------
教师:我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精神文化生活呢?
教师: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不光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读书看报、影视歌舞、运动健身------居民的吃、穿、用、住、消费向优质、高档化迈进,花钱买
健康、买知识、买时间、买时尚、买新鲜成为居民新的消费观念和追求。

百姓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展示课件4:百姓生活十大变迁
教师补充恩格尔系数的资料
恩格尔系数
19世纪,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发现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少,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
总支出金额
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联合国粮组规定,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

60%到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

50%到40%就认为是小康。

40%到20%,就认为是富裕。

展示课件4:恩格尔系数
教师: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数据,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巨大变迁,同学们能不能概述一下有什么变化。

展示课件五: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开始了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转变。

结论:我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开始了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转变。

环节三: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教师板书: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展示课件五:案例分析(下面两个案例)
1932年,刘长春首次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当时清朝国力很弱,中国人被洋人骂成东亚病夫,4·5亿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代表团共6人,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论实力,他已具备了世界水平,在前60米一路领先,但由于很多天的长途跋涉,他的体力和运动能力都下降了很多,后陆续被人反超,被淘汰。

赛后,几位裁判不解地问刘长春:“前50米跑得那么出色,为什么后50米就不行了?”当得知刘长春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美国,又无处训练时,裁判们连连叹息:“真可惜。

”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同样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

在刘长春当时留下的老照片中,他抱歉地看着后人,目光无奈,身影单薄——身后没有强大国家支持的中国运动员,只能在奥运竞技场上徒唤奈何!
1983年,刘长春病逝。

在他逝世后一年,许海峰为中国人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与此同时,中国也正走出沉重的历史、开始通过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增强自信。

刘长春生前非常遗憾:没有看到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扬眉吐气;刘长春身后应该欣慰:包括体育在内,中国人的各项成就令世界瞩目!
72年后的2004年,在举世瞩目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了407名运动员,五星
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我国体育代表团勇夺3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总数第二名,实现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新的历史性突破。

其中,刘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让我们看看成绩的背后:2002年,田径国家集训队组建以后,课题组10多名科研人员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专门为刘翔备战奥运男子110米栏项目提供科技服务,科研小组对刘翔的日常训练和参加的历次国内比赛都进行了跟踪拍摄,再通过专门的软件对所有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

在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和大量科研人员、教练员的充分配合下,刘翔终于在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田径拿下了含金量最高的一枚金牌。

思考:
1、对比材料中刘长春的落败、刘翔的成功能反映出什么?
2、自己观看雅典奥运会的感受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