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1
复习目标
1、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

2、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能列举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在一定条件下,肯定会发生的事情称为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确定事件。

2.在“转盘游戏”中,哪个区域的面积大,则指针落到该区域的可能性大。

二、典型例题
例题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一年有12个月;(2)掷一枚一元硬币,停止后国徽朝上;
(3)明天要下雪;(4)1/4周角=1直角;
(5)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奇数;(6)小明的生日是2月30日;
(7)一条鱼在白云中飞翔。

分析与解:(1)、(4)是必然事件;(6)、(7)是不可能事件;
(2)、(3)、(5)是不确定事件。

因为(6)中2月只有28天,不可能有30日,所以是不可能事件。

注意:在判别事件是确定还是不确定,关键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弄清它是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还是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

例题2:医院的护士给病人注射青霉素类药水时,要先做皮试。

但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的人对青霉素过敏,但护士为什么每次都这样做呢?这样做是不是多此一举?
分析与解:青霉素过敏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但它总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不能确定每一个注射的病人都不会过敏,因此“青霉素过敏”这一事件是可能事件。

为了每位病人的生命安全,一定要先做皮试,此种做法不是多此一举。

注意:“不太可能事件”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它仍有可能发生。

例题3:一只蚂蚁在如图所示的一块地板上爬行,这块地板由黑白两种不同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的地砖铺成,爬行一段时间后,蚂蚁停在哪种颜色地砖上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分析与解:
因为白色的块数是10,黑色的块数是6,白色区域的面积大,所以蚂蚁停在白颜色地砖上的可能性大。

注意:有关可能性问题,有时可通过比较各种区域所占面积的大小来确定。

例题4:袋中有4只红球、2只白球、1只黄球,这些球除了颜色以外完全相同,小华认为袋中共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球,所以从袋中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红球、白球、黄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小强认为三种球的数量不同,摸到红球、白球、黄球的可能性肯定也不同,你认为谁说的正确,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
注意:此题中摸到各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球的颜色有关,与该球的大小、形状等其它因素无关。

三、课时
1、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不确定事件,并能用“不可能”、“有可能”、“几乎不可能”等词语描述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初步学会求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伴充分交流的良好学习方式。

四、课外作业
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2
总时:1时
第1时,备时间:开学第十五周上时间:第十六周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与身边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
2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3.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数据.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
2.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作用.
3.能读懂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有效、形象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信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1.感受较小的数据.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4.读懂统计图并能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
三.讲授新:请你用熟悉的事物描述一些较小的数据: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它的体重可达几吨。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8米。

1.哪些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方便?举例说明.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中氢原子的直径约为0.000 000 0001米.
(2)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病毒的长度约为0.000043毫米;
(3)某种鲸的体重可达136 000 000千克;
(4)20__年5月19日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收入全部捐给卫生部门用以支持抗击“非典”斗争其邮票的发行量为12 500 000枚.
四.时小结:我们这节回顾了以下知识:
1.又一次经历感受了百万分之一进一步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与身边事物比较进一步学习了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
2.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近似数的意义和作用并
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又一次欣赏了形象的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些主要河流的河长情况你的统计图要尽可能的形象.
(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流的河长与流域面积有什么样的联系?
(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主要河流你认为河流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吗?
制作形象的统计图首先要处理好数据即从表格中计算出这几条河流长度的比例然后选择最大或最小作为基准量按比例形象画出即可.
(1)形象统计图(略)只要合理即可.
(2)从表中的数据看出河流越长其流域面积越大.
(3)河流的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五.后作业:
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

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二、重点、难点
1、感情和领会__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__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见附一)
2、印发田晓菲诗《露》给学生阅读。

学生:1、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每人并准备2个词语准备向别的同学提问。

2、反复朗读,对精彩片段多读几遍。

3、试着提出几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十二、三岁正是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年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志当存高远”只要去努力,我想信你们最终会取得喜人的成绩,梦想一定会成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十三岁就走进北大校园的少年———————田晓菲。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由学生上讲台,请别的同学认读并解释自己卡片上写的词语。

2、分男女生对读下列两组词语(幻灯片)。

际遇絮语惆怅沉淀尘缘犀利呜咽似曾相知
穹窿凝垂绅士风度茫然若失迷离安恬白驹过隙
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4
总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与身边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
2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3.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数据.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
2.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作用.
3.能读懂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有效、形象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信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
1.感受较小的数据.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4.读懂统计图并能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请你用熟悉的事物描述一些较小的数据: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它的体重可达几吨。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8米。

1.哪些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方便?举例说明.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中氢原子的直径约为0.000 000 0001米.
(2)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病毒的长度约为0.000043毫米;
(3)某种鲸的体重可达136 000 000千克;
(4)20__年5月19日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收入全部捐给卫生部门用以支持抗击“非典”斗争其邮票的发行量为12 500 000枚.
四.课时小结:我们这节课回顾了以下知识:
1.又一次经历感受了百万分之一进一步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与身边事物比较进一步学习了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
2.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近似数的意义和作用并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又一次欣赏了形象的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些主要河流的河长情况你的统计图要尽可能的形象.
(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流的河长与流域面积有什么样的联系?
(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主要河流你认为河流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吗?
制作形象的统计图首先要处理好数据即从表格中计算出这几条河流长度的比例然后选择最大或最小作为基准量按比例形象画出即可.
(1)形象统计图(略)只要合理即可.
(2)从表中的数据看出河流越长其流域面积越大.
(3)河流的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五.课后作业:试卷
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

与身边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

2。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3。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数据。

(二)能力训练要求
1。

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

2。

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作用。

3。

能读懂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有效、形象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信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1。

感受较小的数据。

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3。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4。

读懂统计图并能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三。

讲授新课:请你用熟悉的事物描述一些较小的数据: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它的体重可达几吨。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8米。

1。

哪些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方便?举例说明。

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中氢原子的直径约为0。

0000000001米。

(2)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病毒的长度约为0。

000043毫米;
(3)某种鲸的体重可达136000000千克;
(4)20__年5月19日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收入全部捐给卫生部门用以支持抗击“非典”斗争其邮票的发行量为12500000枚。

四。

课时小结:我们这节课回顾了以下知识:
1。

又一次经历感受了百万分之一进一步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与身边事物比较进一步学习了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

2。

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近似数的意义和作用并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

又一次欣赏了形象的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些主要河流的河长情况你的统计图要尽可能的形象。

(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流的河长与流域面积有什么样的联系?
(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主要河流你认为河流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吗?
制作形象的统计图首先要处理好数据即从表格中计算出这几条河流长度的比例然后选择最大或最小作为基准量按比例形象画出即可。

(1)形象统计图(略)只要合理即可。

(2)从表中的数据看出河流越长其流域面积越大。

(3)河流的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五。

课后作业:
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6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学习目标
①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多角度理解__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④学习欣赏__美。

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多角度理解__主旨。

③学习欣赏__美。

三、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教师:录音机,磁带(歌曲《爱的奉献》)。

四、自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无数次地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今天,我们再次步人美丽的抒情童话世界,那里有诗一般的境界,有汩汩流淌着的爱的清泉,还有等待我们结识的新朋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2、教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①教师范读课文,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声音要轻,创设温馨情境。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讨论:
a.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b.归纳一下__的情节发展步骤。

以上两个问题学生讨论不会有太大困难,可指导学生边讨论边把能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在书上用横线标出(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

??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乐。

??“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

??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
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再归纳出__情节步骤,教师板书如下: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3、探究研读,理解__主旨,欣赏__美。

①组织学生讨论,欣赏__美感。

a.__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b.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可四人小组讨论,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受到美的感悟熏陶。

第l题让学生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

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理解第2题,学生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

例如:
◆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

”“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

”“还有绿草。

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

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节奏感强。

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

”“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含蓄,有象征意义。

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

”“光明是我的母亲。

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

”“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

如“他是一个盲孩子。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②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__主题。

[讨论]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__主题。

对于__主题的理解,可以借助于练习一出示的两种说法让学生评判。

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

对练习一所列出的两种理解,应该肯定都是正确的。

让学生明白,一篇__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

如学生说出这两种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

当然,从__整体内容理解,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则更贴切一点。

4、总结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课文。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遍课文,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

(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可再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
5、布置作业
①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的真诚帮助吗?你在生活中有过
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篇短文,表达出学了这篇__的心理感受。

②摘抄优美的词句,写到练习本上。

6、信息反馈:
七年级上册复习教案7
复习导引
(一)复习目标
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__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二)复习重点
1. 整体把握__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三)复习方法
构建知识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第21课风筝
1.在本单元的5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应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宜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

2.训练探究文意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教师教学用书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个问题,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点,可以一次性提出来;同时,在“有关资料”中精选部分有助于探究课文主题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将问题整理一下,根据材料和课文,有步骤地研究。

3.课文研读要以难为乐,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讲深讲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鲁迅的人格、胸怀。

第22课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读。

2.课文从孩子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场家庭矛盾,叙事角度和叙事语气与学生很接近,据此,教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可以提问: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恰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
2.这场矛盾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留下一个空白,正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比如探讨人物语言后的许多删节符号
所蕴涵的意味:比如指导学生分组,分别代表矛盾的三方,讨论这场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发展变化的几个层次。

4.抓住人物内心变化发展的线索。

第23课散步
1.先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__讲述的是什么事?表现哪个方面的话题?以此来整体把握课文。

2.问题研讨:①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②散步本来是一件小事。

作者却小题大做、大词小用,请把这些地方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意图。

⑧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3.研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比如全文中母亲仅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还是走小路吧”,因为她是“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后说的,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所以应该读成拖音“还一一是一一走小路吧”。

而第二句“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不必大声,应读出母亲吩咐儿子时的坦然。

而“我”的那句“走大路”,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斩钉截铁、没有商量余地的味道。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1.从揣摩语言入手,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写或重要语句展开讨论(见教学用书):同时,最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想象画面和情景,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

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动笔画几幅诗意图。

2.在课的最后就本课组织一次朗诵比赛,鼓励学生配乐朗诵。

3.了解散文诗的特点,了解冰心“小诗”的特点。

4.利用自读课本,扩展阅读泰戈尔诗、冰心小诗。

第24课《世说新语》两则
1.基本教学模式应当是“诵读一讨论一—诵读”。

两次诵读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复述故事结合起来,达到基本成诵,并且读懂,字词句过关,最好能翻译;后一次是背诵课文。

2.探究讨论的重点可以有:A、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我们能想出一二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词吗?B、你如何看待陈元方的为人原则、是非观?
3.简要介绍《世说新语》这部书。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1.本次活动大多是学生个人在家庭中活动,所以,教师要做好布置和安排。


如:A、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活动心中有数,便于活动顺利而有效地展开;B、活动涉及到对家长的咨询、追问或采访,教师最好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个具体的采访提纲,设计一些具体问题。

2.提前一周布置下去,提出具体要求。

在这期间可以抽查学生的访谈提纲或记录,以收到督促、监控之效。

3.评价不可缺少。

评价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批改→讲评作文,还可以通过问卷形式征求家长意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表扬。

评价的时候还需注意定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课内活动时间:写作2教时,交流1教时、评价1教时。

关于课后练习
1.体现了少而精的原则。

就数量来看,精读课文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三道题,引导学生少做练习多读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2.练习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