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两优89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两优89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根明1桂永清2刘家华3
(1广德县农科所,安徽广德242200;2广德县种子管理站,安徽广德242200;3广德县杨滩镇农服中心,安徽广德242200)
摘要:该文着重介绍了2014—2016年徽两优898在广德县栽培示范表现:其品种特性为分蘖多、抗倒强、抗性好、米质优、株型佳。

同时介绍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秧、移栽、肥水管理、防治病虫草害等。

关键词:徽两优898;品种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8-0046-02
徽两优898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品种“1892S×YR0822”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28,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

2014—2016年连续在广德县水稻高产试验示范区示范种植,表
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性好、熟期适中、长势一致的特点。

经几年种植示范,该品种深受当地农户喜爱。

1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1.1主要农艺性状该品种株型适中,剑叶挺直,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

全生育期133.6d,株高107.9cm,结实率83.8%,千粒重23.5g。

1.2产量表现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361.5kg/hm2,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0%。

2014—2016年连续在广德县水稻高产试验示范区示范种植,经广德县农技部门组织验收组实测验收,2014年最高产量为9636kg/hm2,平均产量为9342kg/hm2,2015年最高产量为9835.5kg/hm2,平均产量为9459kg/hm2。

2016年因生育前期遭遇暴雨洪灾影响,中后期又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最高产量为9579kg/hm2,平均产量为9348kg/hm2。

综合几年试验示范种植产量表现来看,徽两优898产量表现较好,平均9300kg/hm2以上。

这表明,徽两优898号在广德县有较高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宜作一季中稻大面积推广。

1.3抗性表现
1.3.1抗病性较强徽两优898的稻瘟病综合指数为
2.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

2015年广德县植保人员的田间观测:稻瘟病病株率0.1%;稻曲病病指0.24;未见纹枯病、白叶枯病。

多年多点的示范种植未发现重大病虫害。

1.3.2耐涝抗高温2016年水稻生育前期洪涝灾害导致水稻苗被淹7d,水排出后追施肥,徽两优898能恢复正常生长,表现出极强的耐涝性。

2016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持续高温,多天达35℃以上,水稻结实率仍能达到85%左右,表现出很好的耐高温性。

2高产栽培技术
2.1田块选择水稻直播的田块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田块。

而易旱田、浅脚田和砂质漏水田不适宜作直播田。

低洼田、冷浸田要开好围沟和“十”字沟,注意排水。

2.2育秧及播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进行耕翻,播种前1~2d再经耖、耙,平整田面。

一般于4月底5月初播种,秧田播种量不超过225kg/hm2,浸种催芽破胸后播种,按畦定量播种。

手栽稻应培育带蘖壮秧。

秧龄25~30d 移栽,栽插密度18cm×25cm为宜,每穴栽插1~2粒谷苗,基本苗75万~120万/hm2。

2.3苗床管理播前施腐熟有机肥8~10kg/m2,尿素30g/m2,过磷酸钙150g/m2,硫酸锌3g/m2,缺钾田加施氯化钾40g/m2,播种时做到稀播匀播。

齐苗后,应注意观察田间秧苗叶色变化情况,于2叶1心期、4叶1心期和移栽前3~5d各追施1次尿素。

同时,应加强苗床立枯病、杂草防治工作。

2.4养分管理遵循“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看苗补施穗粒肥,控氮增磷钾”的施肥原则。

即施足基肥和面肥,早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

2.4.1施足基肥尿素150~187.5kg/hm2,45%复合肥450~600kg/hm2。

2.4.2早施分蘖肥栽插后5~7d结合化学除草进行第一次追肥,追施尿素112.5~150kg/hm2并拌除草剂,烤田后视苗情追施尿素37.5~60kg/hm2、氯化钾112.5~150kg/hm2。

2.4.3增施穗粒肥视苗情施尿素60~75kg/hm2或喷施叶面肥,施肥后水自然落干晒田。

2.5水分管理灌溉实施旺根、壮秆、健体的大田水浆定向管理。

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寸水保苗,返青后干干湿湿促分蘖。

栽后20d左右田间茎蘖数
作者简介:李根明(1965—),男,安徽桐城人,农艺师,从事育种研究和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7-02-26
(下转52页)
升到2015年的3600.00元/t,1hm2纯收6180.00元,经济效益已超过玉米等粮食作物。

4对策建议
4.1加大荞麦产业政策扶持,高度重视荞麦生产发展应把特色粮食荞麦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出台特色粮食荞麦良种补贴、种粮补贴、种植业保险等的相关政策措施,配套相应经费支持,提高农民种植荞麦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实施标准化种植,实现高产稳产;农业部门应加强荞麦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品种资源,积极探索并推广荞麦高产示范栽培技术新模式,实施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真正把荞麦生产作为一项特色粮食产业来发展。

4.2实施人才强产战略,加快荞麦产业发展积极引进生产、加工、销售等多方人才,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人才引领为动力,以农民、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用新型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机制,大力推进荞麦育种与质量控制,建立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创建、加工化增值等工程;着力加
强技术革旧创新,开拓新优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掌握市场行情,拓宽销售渠道等体系建设,推进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企业兴旺,确保农民增收。

4.3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加快荞麦产业发展一是培育和引进特色粮食荞麦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现有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流程,扩宽加工品名行业,扩大精深加工企业规模,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增添精深产品目录,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联结农户发展特色粮食荞麦生产;二是发展壮大企业订单生产。

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粮食荞麦生产为载体,以“量大”、“优质”、“名响”为目标,以延长荞麦产业链条,增加荞麦产品附加值为突破口,建立特色粮食荞麦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特色粮食荞麦产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黄海燕.苦荞黄酮与皂苷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2]谭玉荣,陶兵兵,关郁芳,等.苦荞类黄酮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食品工业科技,2012(18).
[3]黄海燕.苦荞黄酮与皂苷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责编:吴祚云)
达到270万/hm2时烤田,反复多次轻烤,至茎蘖数不再增长;之后保持湿润至抽穗,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以后干干湿湿,收获前7d断水,后期忌断水过早。

2.6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搞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时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2.6.1农业防治清洁农田杂草环境,采用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寄生场所。

2.6.2生物防治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保护天敌,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2.6.3物理防治提倡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同翅目等害虫。

2.6.4化学防治具体防治时间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适时适药防治。

(1)秧田期至大田前期。

1h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乳油75mL~15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主要防治灰飞虱、一代二化螟。

(2)生育前期至中期。

防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1h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乳油150mL+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60g 兑水450kg喷雾;根据纹枯病发生程度可加入40%纹霉星可湿性粉剂900g防治。

山区及老病区若叶瘟发生较重,1hm2用1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600g兑水450kg均匀喷雾,每隔5~7d一次,连续防治2~3次。

(3)生育中期至后
期。

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二代二化螟、褐飞虱可1h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乳油150mL+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60g,根据纹枯病、稻曲病、穗颈瘟发生程度加入40%纹霉星可湿性粉剂900g、1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600g兑水600kg喷雾防治。

2.7防除杂草采取“一封二杀三补”的除草法,掌握除早、除小、除了原则,综合防除杂草。

一封:在播种后2~3d,1hm2用35%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200g兑水600kg喷施作封闭;二杀:水稻出苗后3叶1心至4叶1心期1hm2用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450~750g或用6%五氟.氰氟草油悬浮剂2250mL兑水600kg喷施,防除田间稗草、千金子等恶性杂草;三补:中后期必要时,再用选择性除草剂二甲四氯或禾大壮、灭稗王等补施或进行人工除杂拔稗1~2次,彻底根除残余的杂草和杂株。

注意除草喷药前要排干田水,药后24h后再灌薄水并保持5~7d。

2.8适时收获,确保丰收徽两优898灌浆速度快、不易落粒,一般在95%籽粒落色成熟时及时收割,及时晾晒,提高稻米加工品质。

参考文献
[1]罗道宏,李孝勇.杂交中籼稻免耕抛秧保护性栽培技术规程[S].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321-2015
(责编:吴祚云)
(上接4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