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脱离实际,对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物质经济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而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可以说,能认识到中国处于初级阶段这个事实,标志着我们的发展终于走上了实事求是和尊重客观规律的道路。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享受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但全球化也带来了的各种各样的挑战。

为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使我国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国的决策们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发展方法,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历史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以他具有高瞻性和战略性的视野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愧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我们也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华民族必将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改革开放科学方法经济发展伟大复兴
【正文】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1、国内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左”倾思想日益严重,整个新中国处于一片混乱的境地,反过来又不利于我国新生经济的发展。

正是这样的恶性循环,在当时不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方面,基本上都处于“零”甚至负发展状态。

国内环境日益恶化,人民生活民不聊生,步履维艰,社会主义制度面临垮台的尴尬境地。

2、导火索:“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引燃。

1976 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之后,华国锋担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工作的最高领导职务。

但是,他们没有从根本上认清“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关系,没有正确处理好既要清除“文化大革命” 错误又要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历史低位的问题。

为了纠正“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也为了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邓小平同志开展了对“两个凡是”的批评,此外,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分子也纷纷发表讲话或撰写文章,强调实事求是的原则。

“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出现是一根导火索,引发了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樊篱,拨开了“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迷雾,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
1、政企不分。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失去了自主权和活力,结果宏观经济的政策没搞好,微观经济又管的死,严重压抑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有些部门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公务消费不规范,奢侈浪费,行政成本高;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还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脱离群众,失职渎职,甚至滥用权力,贪污腐败。

存在这些问题,根本在于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2、条块分割。

把完整的国民经济分割成众多的部门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造
成了部门壁垒,地区封杀,限制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影响了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是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合理地发挥。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变压器厂,一个是冶炼厂,变压器厂由机械工业部门主管,冶炼厂由冶金部门主管,结果变压器厂需要的铜有机械部门从云南等地大批运送,而冶炼厂生产的铜有冶金部门分配到全国各地。

一墙之隔的两个企业不能横向联系,造成了大量的物质和时间上的浪费。

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对权力抓住不放,而对责任往往一推了之,这种权力最大化、责任最小化的弊病很突出。

3、分配中平均主义很严重。

分配没有正真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干好干坏一个样,形成了职工吃企业、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地压抑了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平均主义使人们更看重结果均等,而非起点平等,这与机会平等原则直接相悖。

机会平等理念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机会的起点应当是平等的,即凡是具有同样潜力的社会成员应当拥有同样的发展起点,以便争取同样的前景;另外,机会平等理念还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 。

1979 年以前,中国社会所存在的那种典型的平均主义现象却与此大相径庭。

它不是站在尊重平等性上出发的,而是一种绝对的平均。

这与发展规律是相违背的,因此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以上弊端是社会主义经济失去了活力,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三、改革开放至今施行的科学方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国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的要求。

所以,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加快了创新体制的建设,加大了对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科技水平,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无穷的,它为我国指明了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所谓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工业化路子。

3、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发达的农业,就没有发达的加工业和服务业,就不可能创造更多的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
长。

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
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

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农具,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四、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生的变化:
1、工业方面。

通过改革大大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全国工业生产总值比改革开放前翻了几番,无论是轻工业、重工业还是服务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不仅在工业种类和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质量和效益上也有心得突破发展和突破。

使得各种产品的市场供应基本充足,工业技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一些产品和产业甚至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农业方面。

对土地的改革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改革开放后的全国性推广,极大地跳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热情。

使农业生产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用仅占世界 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这世界各国公认的了不起的成就。

而且,在改革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乡镇企业反过来又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推动了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使广大农民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也较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3、国家经济实力方面。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是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国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小康。

除此之外,生产门类更加齐全,资源开发能力也明显提高,一些工农业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

就连以前一些薄弱的生产部门也急速发展,如,钢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乙烯制造业、煤炭和水泥制造业等都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其中,棉花、肉类、布匹的生产量更是位列世界首位。

4、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方面。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摆脱了原来的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大踏步地走上了世界舞台。

进出口总额年年上升,并且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出口主要是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现在,主要是精密仪器、成套设备、机床、飞机、船舶、彩电、冰箱等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和产品性能都有了很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改革开放 30 年三次浪潮全实录》何五星、,牧歌编著,河南文艺出版社,第2 页、第 4--5 页;
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宋天铨、,张月波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378--380 第页;
3、《未来 30 年中国改革大势》,袁绪程主编,科学出版社,第 183 页;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3--210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