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导学案(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导学案(整理)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
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
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
学习目标:
1.使自己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笔算方法。

2.把笔算和简算结合起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学习过程:一、学
前准备。

1.列竖式计算。

54某1227某49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法则吗?
先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再完成下面的填空。

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一个因数去乘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字,乘得
的结果的末位要对齐第二个因数的位来写;再用第一个因数去乘第二个因
数位上的数字,乘得结果的末位要对齐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来写;最后把两个积
3.估算下面两道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98某34≈21某75≈
二、探究活动。

(一)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那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思考: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写下来吧。

自己估算一下这道算式应该等于多少?把估算方法也写下来。

思考:这道题的准确结果应该是多少呢?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可以准确地算出它的结果,想好后把你的方法写下来,再与小组内交流。

1.可以把21拆分成()和()再分别乘114,然后把两者的和相加就是114某21的积。

2.观察课本中的“表格计算法”。

3.实际上,我们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试着列竖式来计算一下吧。

114某21
()某()()某()与小组同学对照一下计算过程和结果吧,如果出现一定要找人帮忙呀。

(二)小练习。

现在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几道题吧!
138126632某54某25某54(三)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思考:如果我们计算的算式是两位数乘以三位数,那么应该怎样列竖
式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再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看法。

提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是一样的呀!三、课内巩固训练。

1.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21145某14某6348443512187
6051305()四、拓展练习。

水果超市运来一批水果,124箱苹果,128箱香蕉,每箱都是25千克,那么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五、作业布置课本第32页第7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有多少名观众
学习目标:
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
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对估计方法进行归纳。

2.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正确估算。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

1.估算,把估算的方法也写下来。

96某28≈101某32≈192某21≈某=某=某=
2.咱们学校有多少学生你知道吗?如果想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
你有什么办法吗?与小组成员说说你的方法。

二、探究活动。

1.独立探究。

(课本35页图1、图2)
这是一座体育场,观众是不是很多呀。

估计一下有多少名观众吧。

思考:你怎样估计呢?一个一个地数?一排一排地数?有更好的方法吗?
用上面的方法估计人数,这样得到的结果是(可以或不可以)的。

2.小组合作探究。

(1)对这个看台的人数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吗?商量好后,写在下面吧。

(2)这个体育场共有()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吗?讨论后列出算式并估算。

某≈
某=
3.小结。

我们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可以将其分成的几部分,先估计的数量,再估计出乘法的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估算,但一般用法求近似值,也就是把乘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进行估算。

三、课内巩固训练。

1.下表是东方报亭10月上旬每天的营业额(单位:元),你能估计出这个月上旬的总营业额吗?
日期营业额06120122063204420552986196719881959010312提示:每天的营业额可以看成元。

列式为:某=元
考一考:从这道题中你能学到快速计算的方法吗?比如我们可以把这
些数先都看成元,然后利用多加少减的方法与刚才的结果相加减,得到准
确的结果是元。

2.估一估图中有多少粒大豆。

(35页图2)
思考:可以怎样估计呢?先想好办法再试一试。

写出估计的结果。


你估计的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再互相说一说自己估计的方法。

(提示:小组成员因为估计的方法可能不同,所以结果也可以是不同的。

)3.
下面是一幅草坪图,如果图中方框代表1米2,试估计草坪的面积。

(35
页图3)
我估计这块草坪的面积大约是米2.
4.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小学
生多
少名?
五、拓展练习。

每节硬座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有12节硬座车厢,估一估,
这列火车的硬座车厢能容纳1200名乘客吗?
六、作业布置练一练第1、2、3题。

第三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
学习目标:
1、认识计算器,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学习重难点:
1.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四则运算。

2.掌握计算器的铵键名称入功能。

学习准备:计算器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同学们,当你或你跟随自己的家长到商店、超市等地方去买了很多东西,那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怎样对商品的总价钱进行计算的呢?写出你见到的他们的计算方法。

2.如果让你来统计我们班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快速地算出全班同学的总成绩?
二、探究新知。

1.考一考你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平时,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器?把你的答案在下面写一写,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

2.认识计算器。

现在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①在上面的计算器图片中用箭头标出计算器的显示器和键盘。

②在键盘里举几个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的例子。

如:等是数字键;等是功能键;等是运算符号键。

③计算器的关机键是,关机键是,删除、清除键是
3.计算器的使用。

你会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吗?考一考你吧。

用计算器计算25+406,按键的顺序是,计算结果是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填写的计算方法,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小组成员一
定要互相帮助呀!
现在在小组内共同计算几道题,一定要学会使用计算器呀。

32022-8925=4368÷78=24某76=32+25=三、课内巩固训练。

1.用计算器计算。

1129+3855=()÷56=()某123=()-9865=()某36=()-29999=()-
8952=()
这是一道接龙题,一个错就会使后面的都错,一定要细心呀!2.括
号内可以填几?先估计,再用计算器检验,找到合适的答案。

算式73某()88某()
积的范围3000~34004000~4200192某()405某()五、拓展练习。

5500~60007200~82001.了解一下计算器上的M+,MR等键的作用和
使用方法。

2.用计算器计算,在小组内对正一下结果。

注意:观察一下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再想一想怎样在计算器上实现这
样的顺序呢?(第1题对本题的帮助很大呀)
1600-32某28=1600÷(15+65)=3.完成36页数学游戏。

课题:有趣的算式(探索与发现一)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通过使用计算
器计算,能够发现一些算式的数学规律。

3.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归纳
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学习准备:计算器等。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

1.你能记得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子的名称或作用吗?写一写吧。


机键:关机键:CE键:(3分)2.用计算器计算45-21的按键顺序是:,在实际应用中,这道题有必要使用计算器吗?为什么?(2分)3.你有没有查到M+键和MR键的作用呢?
M+键可以上一步计算的结果;MR键可以上一步计算的结果。

(2分)在我们的数学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细心观察,动脑研究,就会发现数学中无穷的乐趣。

这节课,淘气与笑笑要去探
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与他们一起闯关吗?别忘记带上你的计算器。

二、探究新知。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特点?给出结果的3个算式中两个因数与
乘积之间有什么关系?想好后,与小组成员交流,整理好答案在课堂上汇
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力量吧。

你知道1111某1111的计算结果了吗?你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依据的
是什么呢?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依据规律填数:11111某11111= 111111某111111=1111111某1111111=
现在可以使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你写的答案。

你过关了吗?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课本42页)
使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把算式写在下面。


察这些算式与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想好后与小组成员交流,再按小
组汇报。

再试一试分别乘5,6的结果还具有这样的规律吗?3.神奇的9。

(课本43页)
按照上面的要求,用计算器计算:99某99=999某999=9999某9999=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乘积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

99999某99999=999999某999999=
它们的乘积有什么规律?在小组内讨论,组织好语言然后在全班汇报。

依照上面的算式,再继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并且直接写出乘积。

4.第
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规则:从0——9这10个数字中任意选4个数字,并且组成不重复的
最大四位数与最小四位数,然后把两个数相减,算出得数后再按上面的方
法把得数重新组数重新相减
你能找到算式中的神秘的数吗?快试一试吧,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些
同学的结论是一致的,汇报给大家。

你或小组认为神秘的数是
怎么样,四关你都能顺利闯过吗?你们小组都能完成上面的问题吗?
加油吧!
三、有趣的练习。

(团结的力量更大!)
1.找规律,填一填。

(可以使用计算器)12345679某9=12345679
某18=12345679某27=12345679某36=12345679某45=12345679某
54=12345679某63=12345679某72=四、数学阅读。

仔细阅读教材第44页《计算工具的演变》。

课题: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探索发现二)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结
合律,并会用字母进行表示。

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通
过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概
括出乘法结合律。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口算。

4某25=8某125=50某2=40某25=125某80=5某2=2.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13某17=17某9=25某4=
17某13=9某17=4某25=上面的算式有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两个数相乘,,它们的乘积不变。

我们可以把这种规律起名为二、探
究活动。

(一)激情导入。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

(算完后,判断一下你大约用了多长时间?)25某42某469某125某8(二)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摆好的长方体,请估一估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2.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并且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将自己及小组成员的计算方法都整理出来,书写在上面。

(计算方法不止
一种呀)
3.仔细观察算式,你能不能发现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与小组成
员交流后,整理到下面。

4.想一想,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
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给大家。

5.计算下面几组题,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6某5)某3=6某(5某3)=(80某4)某2=80某(4某2)=
仔细上面的的算式,它们都有什么规律?你能依照他们的样子写出几

关系:
关系:
算式吗?试一试吧。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里面的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
和相乘,或者先把相乘,再和相乘,它们的不变,我们把这种规律叫乘法
结合律。

6.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

(1)用a、b分别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2分](2)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结合律?[3分]7.乘法结
合律的应用。

[4分]
(1)计算73某25某4,怎样计算
(2)计算25某73某4,怎样计算最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
最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
再来试一试吧,用简便方法计算。

38某25某442某125某8
说明: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使这两个数先相乘,再乘其他的数,这样可以使计算过程简便。

三、课内巩固训练。

1.填空:
35某2某5=35某(2某)(60某25)某4=60某(某4)(125某5)某8=(某)某5
(3某4)某5某6=(某)某(某)2.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列各题。

[6分]
25某17某4(25某125)某(8某4)35某125某8某3四、拓展练习。

你能简算下面的题吗?(动动脑,相信自己!)12某2516某125
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过程,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在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会运用这些定律对一些算式进
行简便计算。

3.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猜测、验证自己所发现的运算定律。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先猜测加法有无交换律和结合律,然
后用自己的方法举例说明猜测是否正确,锻炼一下我们的思维能力吧。

2.填一填。

(6分)
25某8=8某13某20某5=13某(某)a某b=某(a某b)某c=a某(某)我们是依据和来完成上面的填空的。

这样的规律在加法中有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探究新知。

1.验证我们的猜想。

口算并观察下面的算式。

[2分]3+2=2+3=
思考: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所以这两个算式的关系可以写成:
3+2=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还能再写出一些来。

这样的规律和乘法中的律真的很像。

[1分]
2.口算并观察:(3+2)+5=[2分]3+(2+5)=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
所以这两个算式的关系可以写成:(3+2)+5=我们再举一些这样的例
子吧。

[4分](+)+=+(+)(+)+=+(+)
像这几组算式中存在的规律和乘法中的律是非常相似的。

[1
分]3.总结规律。

[8分]
数学真的很有趣,加法中也真的存在律和律。

我们来描述一下吧:两
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
律;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和相加,
它们的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我们能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写为:[4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4.应用规律可以使运算变得更加简便呦!小聪是这样计算57+49的:57+49[2分]=50+7+40+9=50+40+7+9=(50+40)+(7+9)=90+16=106思考:怎样计算35+78+65会更加简便呢?试一试吧。

[3分]
思考:这两步的做法依据的是和
三、课内巩固训练。

1.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4分]125+375158+395+105
357+288+143129+235+171+165
2.连线。

[4分]
83+31564+(73+37)87+42+58315+83(64+73)+3787+(42+58)
56+78+4478+(56+44)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分]
495+213+5+68715+17+45+6367+(33+89)
四、课后拓展。

动动脑:有一天小明爸爸让小明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
算出了这100个数的和。

你能帮小明说说他的爸爸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
1+2+3+4++99+100=
课题:乘法分配律(探索与发现三)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
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培养自己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
难点:
1.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能理解乘法分配律。

2.用语言叙述
归纳乘法分配律。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1.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进入
新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独立观察,认真思考,又要加强练习,
才能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呦!
2.口算。

(一定要把握好运算顺序呀)
10某3+10某7=60某9+60某1=(27某73)某8=20某5+50某
2=3.用简便方法计算。

25某72某4我是根据和进行简算的。

小结:应用乘法和可以使计算简便。

4.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另
一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二、探究新知。

(一)认真观察思考,初步感知定律。

1.口算:(3分)
(4某5)某2=(3+4)某5=2某10+2某6=4某2+5某2=3某5+4某
5=2某(10+6)=提示:每组题目中的得数怎样?
(二)小组合作,总结定律。

1.观察情境图。

小明和小军看到工人叔叔正在贴瓷砖,贴了两面墙。

(1)你帮他们
估一估,大约贴了块瓷砖。

(2)那么工人叔叔实际贴了多少块瓷砖呢?我们来列式算一算吧。

我们
可以有两种方法来计算瓷砖的数量。

(小组成员可以合作呦!)解法一:解法二:
(3)数学很有趣吧!观察上面的两种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两道算式
的计算结果是的。

所以这两道算式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为:
=
2.仔细观察上面等号两边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按照这样的算
式特点,还能写出几组相等的算式吗?试一试吧。

(10+7)某6=某6+某649某(100+1)=+=3.总结规律。

(1)像上面这样相等的两个算式,我们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关
系呢?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把下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两个数的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相乘,再把两个乘积;这种运算定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3)我要记住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来表示算式中的三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写?先自己试一试,再与小组成员交流。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某c=或a某c+b某c=三、课内巩固训练,我能行!1.填一填。

(20+9)某6=某6+某68某(125+9)=8某+8某7某48+7某52=某(+)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列各题。

(80+4)某2534某72+34某28
3.小明这样计算36某3。

36某3我知道小明这样解题的=30某3+6某3依据是在这里再补充一步,你知道怎样写吗?=90+18=108
4.计算。

[4分]
(20+4)某2535某37+65某3725某41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2.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重难点:
1.把握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同学们,开学以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单元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每个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简单整理一下,形成知识体系,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整理的结果。

1.2.
认数数的读写
(1)认识更大的数
3.4.5.
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求近似数
在第一单元的各个知识点中,我们都学会了什么?说一说各个知识的
解答或解决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再举一些例子说明一下。

如:将4037490精确到万位,我们用法来求近似数,要看位上的数,它的近似结
果是
1.线的认识2.线与线的关系
(2)线与角
3.认识五种角4.角的度量5.画角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乘法乘法交换律用定律简算乘法结合律
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乘法分配律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也像刚才一样在小组内交流学习。

二、课内巩固训练。

(一)基本练习。

1.你说我写。

在小组内一名学生说数,另外的同学写数,然后对照
检查,看谁写得好。

再交换练习。

[3分]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分]①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并改写
成以“万”
为单位的数。

②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
3.画出下面各角。

[8分]
75°40°140°105°
4.连线。

[6分]
24某49+24某5143某(100-1)25某35某422某8+125某8(25+6)某535某18+35某2035某(18+20)25某5+5某6(22+125)某825某4
某3543某9924某(49+51)5.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2分] 305某52624某7846某589
125某(12某4)35某68+68+68某64201某24
25某(40+4)75+34+125+360812+197+7881某99+8173某101-7366某99
四.思维训练。

1.水果超市运来一批水果,24箱苹果,28箱香蕉,每箱都是50千克,那么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计算)[4分]
2.学校计划购买12台电视机和40台电脑,每台电视机1900元,每
台电脑4800元。

学校现有资金250000元,够不够?[4分]
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

(20分)
1.在计算97某41时,可以把97当作(),把41看作(),
这两个新数的乘积是()所以97某41≈()。

2.在计算89某4某25时,可以先计算(),再算(),运用的定
律是(),这个定律用字母表示为()。

3.37某56+56某63=56某(+),运用了()律,这个定律用字母
表示为()。

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某()<281600某()<4600()某700<2830()某30<920
5.不用实际计算,81某390的积是()位数,你的想法是()。

6.计算72某125时,因为有因数125,所以把72变成(某)。


算44某25时,因为有因数25可以把44变成(+)或(某)。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某”。

(5分)1.41某31
的积一定大于1200。

()2.25某(40+2)=25某40+2。

()3.乘法交换率和加法交换率一样,都是交换位置,有简算的目的。

()4.359某25876=36987597的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5.三位数乘
两位数的积最多是5位数,最少是4位数。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
序号填在括号里。

(5分)1.计算36某25的最简便方法是()。

A.6某(6某25)B.12某(3某25)C.18某(2某25)D.9某
(4某25)
2.125某4某8某25=(125某8)某(4某25)应用了乘法的()。

A.交换率B.结合率C.交换率和结合率D.分配率3.两个数相乘,一
个因数扩大16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6倍,积()。

A.扩大16倍B.缩小16倍C.不变D.不能确定变化4.39某31
的乘积最接近下面的()。

A.900B.1200C.90D.120
5.一本书有52页,每页有21行字,每行字有29个,这本书大约有()字。

A.2000B.20000C.3000D.30000四.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

(10分)
12某30=6某300=210某4=11某70=130某40=
17某50=20某50=28某20=60某16=40某60=
2.估算。

(5分)
31某29≈50某51≈98某28≈62某29≈32某68≈
3.用竖式计算。

(12分)
54某314136某3827某105160某14
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7分)
38某10258某99138某72-72某38(125某83+17某125)某8
12某97+12某325某32某12599某38+38578-76-248某128
五、解决问题(16分)
1、学校买来练习本2440本。

如果16个班,每班平均配发150本,这些练习本够分吗?(
2、张大爷种植了1760棵月季花,一家工厂买走了12车,每辆车装138棵。

张大爷还省多少棵花?
3、粮店有大米83袋和面粉117袋,大米和面粉每袋50千克,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
4、一辆客车的平均速度是92千米/时,它早晨8∶15从甲地出发,下午3∶15到达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一.
1.1004040004000
2.4某2589某100结合率a某b某c=a某(b某c)3.37+63分配a某(b+c)=a某b+a某c4.78430
5.581≈80,390≈400,80某400=32000,所以是5位数6.9某840+44某11二.
1.√2.某3.√4.√5.√三.DCCBD四.
1.36018000840770520085010005609602400
2.90025003000180021003.16956516828352240 4.387657427200100000120010000038004781024
五.
1.16某150=2400本2400<2440够2.1760-12某138=4棵3.83某50+117某50=10000千克4.92某(4+3)=644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