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力劝李宗仁打台儿庄战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一五年第四期
曾、孔祥熙、许崇智等人也未出席“全家福”。
张静江、孔祥熙两人在美国,李石曾隐居上海,许崇智闲居香港,这些“大佬”都没去凑这个热闹。
张伯苓长期担任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也是蒋介石的座上宾。
国民参政会是一个各党派参政议政咨询性质的国家机关。
1947年8月,张伯苓以高票当选天津“国大代表”。
按照法理,行宪国大召开之日就是国民参政会结束之时。
张伯苓因与蒋介石的“良好”关系继续受到“重用”。
“国大”开幕前期,还有张伯苓陪蒋介石参选总统的传言。
张伯苓德高望重,入选行宪国大主席团,在会上支持蒋介石当选总统。
毕竟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会场上的叫骂、混乱、打斗,使张伯苓深受刺激,开始感到国民党的内部危机。
他不满国民党忽视华北的政策,向记者表示国民党两年内如不新生,则必陷入更艰难局面。
5月1日“行宪国大”才一结束,视体育为“强国之本”的张伯苓就飞往上海出席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担任裁判主席。
在5日运动会开幕式上,他代表蒋介石宣读“训词”后,不顾年事已高,走下主席台执意要带领运动员绕场一周,幸亏终被沈鸿烈劝阻。
15日,运动会结束后,劳累的张伯苓回天津,南开校友举行
返校节,为他补祝73岁寿辰。
张伯苓一再表示不要做官,但经不住蒋介石的说服,还是接替戴季陶出任考试院院长,这也是他晚年最为后悔的事情,自叹“一脚踏在臭沟里”。
另外,陪选“总统”的胡适、军界“二号实权人物”陈诚、参军长薛岳、“国舅”宋子文等人也因各种原因没有在“全家福”上露面。
但薛岳、宋子文两人出现在
觐贺名单之中,实在令人费解。
在这张盛装的“全家福”后面,涌动的却是惶恐与不安。
当时正值国内战争的高峰,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川陕鄂绥靖公署主任潘文华等一些军界要人因战事均未能出席“全家福”。
在拍摄“全家福”的同时,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
“全家福”的风光是国民党大陆统治败落前的“回光返照”。
■张爱萍力劝李宗仁
打台儿庄战役
⊙李海流
张爱萍,1910年1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一个农民家庭。
1925年春入达县中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罗江口党支部书记、临时县委委员,积极组织学生、群众进行革命活动。
1929年6月赴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委员、副书记。
曾两次遭外国巡警和国民党保安队逮捕,在狱中
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保持了革命气节。
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在红14军1师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中队长、大队长。
在攻打老虎庄、泰州的战斗中,作战勇敢,左臂负伤。
抗战爆发后,张爱萍走南闯北,竟是怎么也摆脱不了做“说客”的命运,为统战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当初离开延安的时趣闻轶事. All Rights Reserved.
候,是毛泽东亲自给他交代的任务,要他去上海组织
敌后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谁知毛泽东交代的任
务还没有去实施,倒是身不由己地做了折冲樽俎的
“游说之士”,任务是周恩来和叶剑英要他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到徐州说服李宗仁下决心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地区同日军决一死战。
1937年12月18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从延安来到武汉,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授衔为中将。
周恩来到达武汉后,密切关注徐州会战的发展和日军的动向。
周恩来时常参加国民政府和军队的重要会议,他充分利用担任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职务之便,同国民党高层人员广泛接触,宣传我党的路线和战略方针。
周恩来与桂系领袖之一、时任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长的白崇禧私交甚厚。
1938年3月初,日军在津浦铁路北段大举增兵,企图南下徐州。
白崇禧被蒋介石派往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白崇禧行前,特请周恩来和叶剑英到其熊廷弼路寓所探讨对敌作战的方略。
周恩来对白崇禧建议:在津浦路南段,已令新四军第四支队协同李品仙、廖磊二集团军行动,桂军应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运动于辽阔的淮河流域,使津浦线南段的日军时刻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
同时,在徐州以北,中国军队应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守点打援,以达各个击破。
这一建议使白崇禧“深加赞赏”。
送走白崇禧后,周恩来依然在关注思索着徐州
的形势。
滕县、临沂相继被日军占领后,津浦线徐州一带战局逐步恶化;徐州若失,武汉就很难保住。
武汉素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失陷,整个华中腹地将门户洞开。
此时,周恩来及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等认为,不狠狠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不坚决挫败日军的侵略锐气,就难以阻止日军的长驱直入,更难以振奋国人的抗战信心,因此,必须利用国共两党的统战关系,推动国民党在徐州地区打一个大胜仗,并把目光锁定在了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身
上。
李宗仁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的主战派,抗日的
态度是坚决的,桂系在国民党内又有一定地位,做好
李宗仁的工作,对巩固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无疑是
十分重要的。
当时,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
徽省政府主席。
为了抗日大局,2月底,周恩来曾主动
登门面见尚在武汉的李宗仁。
恳谈中,周恩来不仅提
出了在徐州一带打一个胜仗的动议,而且还就如何
打胜这一仗,向李宗仁提出了在作战中采取积极防
御的作战方针。
李宗仁对周恩来的动议,在内心深处
是认同的,对周恩来关于赢得战争的作战方针,也觉
得符合实际。
但他因不满蒋介石在大敌当前保存实
力,牺牲杂牌的做法,外加他所负责的五战区部队成
分复杂,不便驾驭,装备又差,难与日军匹敌等原因
而顾虑重重。
后来,李宗仁对周恩来的动议未置可
否,不久飞离武汉,到了徐州。
战前半个月,周恩来根据敌人动向和徐州东南
的地形,拟订了一个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同日军打
一仗的预案。
他觉得自己的方案符合实际,对李宗仁
制订作战计划有作用,决定派时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的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去徐州通报我方掌握的敌情,重申我方的作战建议,力陈打
好台儿庄战役的有利条件,促使李宗仁当机立断,抓住战机,在台儿庄地区重创沿津浦路南下的日军。
3月初,周恩来、叶剑英要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的名义到徐州会见李宗仁,劝他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之间同日军打一仗。
周恩来告诉张爱萍,他曾同白崇禧谈过此事,现再派他直接向李宗仁做工作。
张爱萍接受任务后,先坐车后骑马,日夜兼程。
当他大汗淋漓地赶到五战区司令部时,蒋介石已离开了徐州。
在徐州李宗仁的第五战区指挥部,张爱萍见到了李宗仁和白崇禧。
张爱萍根据叶剑英和周恩来的指示,向李宗仁坦诚进言,力主下决心打好这一仗:
“当前,日本军队从华北长驱直下,越来越骄横无忌。
这便犯了‘骄兵必败’之大忌。
再者,敌人孤军深入,而从济南到徐州一线又多是山地,地形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三则,有我八路军从北面作翼侧掩护,作战略配合。
加上这个地区川军的协同,取胜是有把握的。
”“依愚之见,此战非打不可,且宜早不宜迟,宜聚不宜散,宜速不宜缓。
”趣
闻轶事1940年,张爱萍在淮北. All Rights Reserved.
二○
一五年第四期
李宗仁(左)、白崇禧(右)在台儿庄战役时留影趣闻轶事听到这里,李宗仁不觉抬头看了看张爱萍,有些肃然。
李宗仁发现,来者不过二十七八年纪,但却有如此超凡的识见,对于兵法运用之周密,远远胜过国民党营垒里那些德国留学生、日本士官生、黄埔生……然而,张爱萍说了半天,李宗仁只是听而不答。
“我还要进一言。
”见李宗仁的态度不置可否,张爱萍又道。
“请讲。
”李宗仁说。
“自抗战以来,蒋介石嫡系军队节节败退,越来越不得人心。
此役是钧座和桂系提高众望的天赐良机。
钧座应该在这样有利的形势之下,下决心集中兵力打一仗。
这虽然可能会付出较大代价,但其胜利必定也是辉煌的。
这样一来,便可奏一石三鸟之效。
不但能给日军以重创,给敌侵华锐气以迎头痛击,还将大大提高桂系军队在全国民众心中的地位,特别是
提高贵军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声誉。
请钧座考虑其中
的利弊。
”
听到这里,李宗仁的目光变得深沉了。
张爱萍见
他心有所动,便又加了一把火。
“李司令,请你想一想,
自抗战以来,蒋介石把嫡系部队不断撤向后方,而把
非嫡系部队调往前方。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依我
看来,这是想借日军之手,逐步消灭非嫡系部队!”
李宗仁听到这里,眼睛急速闪动了一下,突然变
得平静了。
但这是一种强装的平静。
张爱萍交疏而言
深的话,已经在李宗仁的内心涌起了层层波澜。
张爱萍在谈话中代表中共向李宗仁、白崇禧建
议:一是日军占领济南后南下,几乎是长驱直入,不
把中国军队放在眼中,气焰非常嚣张。
周恩来认为,
骄兵必败,加上日军孤军深入,有利于我诱敌深入歼
敌一部;二是济南以南,徐州以北的地形很好,尤其
是津浦路东的台儿庄、张庄之间,这一带是鲁南山区
的边缘,地形极其复杂。
日军不熟悉这个地形,我可
以利用熟悉地形的长处,打个歼灭战;三是鲁南山区
有八路军部队的配合作战,加上广西部队的战斗力素来较好。
打胜仗本身也是提高战斗力的推进器。
这一仗正是检验我们战斗力的一仗,是检验国共合作诚意的一仗,更是振奋军心、提高战斗力的一仗。
张爱萍告诉李、白二人,周恩来相信,五战区集中力量在台儿庄一带山地打一个大胜仗是有可能的。
会谈中对李宗仁必须有统一指挥的全权,特别有指挥中央军的全权谈得很多。
李宗仁深受启发,表示一定精心策划、精心指挥。
张爱萍走后,李宗仁感慨地说:“今方知后生可畏也!”
按照国共两党达成的抗战方略,李宗仁制订了诱敌深入、坚守台儿庄,“待我方守军在台儿庄发挥防御战至高效能之时,即令汤集团潜行南下,拊敌之背,包围而歼灭之”的作战方案。
张爱萍总算不虚此行。
不久,台儿庄战役便打响了。
是役成为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台儿庄一役,中国军队痛歼矶谷师团大部,重创
坂垣师团,战果辉煌,震惊中外。
据当时参加战斗的
第二十五师参谋长覃异之回忆:中国守军之所以能在阻击攻打濑谷支队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地方游击队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
从后来我军得到的一份日本材料中知道,濑谷向他的上司叫苦,追问派来增援的坂本支队为什么不打台儿庄,给予增援,以减轻他的困难处境?上面告诉他,坂本支队也在苦战,也处于被包围之中,没法帮他,原来是受到中共领导的地方游击队的攻击。
台儿庄大战,是抗战时期继八路军、新四军配合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进行太原会战后,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又一场典型战役。
这场大战,充分体现了国共两党在共同抗日这面旗帜下,各派政治力量与军队之间并肩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
(责任编辑:武学沪).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