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重点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
一、消费的制约因素
(一)根本原因
影响居民消费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
居民的收入是基础和前提。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
量就越大。
2.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影响社会总体
消费水平。
(三)其他因素
生活消费还受到生产水平与结构、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二、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
求实心理
三、正确的消费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一)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第二,消费调节生产
第三,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五、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1.生产力角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从人才角度: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3.从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
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从生产关系角度: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六、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
①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②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七、非公有制经济(相同点)
(1)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
(2)都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增加个人收入、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鼓励创新等。
(3)国家对它们的政策是一致的。
(4)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措施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九、影响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
因此,必须把握市场动向,捕捉市场信息,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
十、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①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②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主创业与灵活就业。
十一、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劳动者自身角度:
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利的基础;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2)党和政府角度
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十二、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要促进收人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十三、我国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2.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资金投入多、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基础设施行业以及某些资源严重不足的行业和地区,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十三、我国财政的作用(主观题)
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十四、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主观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我国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理念。
1.坚持创新发展
原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2.坚持协调发展
原因: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坚持绿色发展
原因: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4.坚持开放发展
原因: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5.坚持共享发展
原因: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十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六、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主观题)
1.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共济的开放格局。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3.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
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政治生活
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政府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政府职能的要求?
①各级政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②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证。
5.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必要性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6.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4)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
(5)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